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的負面影響有哪些方面?

2021-01-18 新時代管理思維

家庭是兒童最早接觸的生活環境,父母的一言一行對他們的影響最直接也是最早,如父母的品德或行為不良,對兒童的性格發育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故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個性發展及身心健康極為重要。


過分溺愛孩子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①獨立性差

家長,尤其是隔代老人的過度保護,使孩子除學習活動之外,幾乎沒有什麼自己動手機會。這樣會對孩子自信心造成一定損傷:孩子覺得自己離不開大人的照顧,覺得自己能力低下,什麼都不會做。
家長的「過度愛護」,超出孩子的需要、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造成孩子事事依賴家長,獨立生活的能力較差。


②養成坐享其成的習慣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使青少年養成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心理,他們忽略每一份成功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他們覺得可以輕鬆獲得所想要的東西;觀念上「金錢至上」、相信用錢可以辦到一切事情;不再抱有「艱苦奮鬥」的信念,相信天上會掉下餡餅;同時養成浪費奢侈的習性。
這樣的孩子把時間放在幻想中,幻想突然成為天才、明星或偉人,盼望著能力、分數、知識、財富、友情等等「幸運地」降臨到自己頭上。


③耐受挫折性差
耐受挫折性,就是對挫折的忍受能力。人的一生中,不會永遠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挫折。精神上的煎熬、體力方面的磨難、疾病纏身、艱苦的勞作、理想的受阻、追求的失敗等等,都是挫折的種種表現。
當家長事無巨細地為孩子解決了生活中的各種難題,孩子心理上會產生「事事順心」的錯覺,對挫折沒有準備、缺乏堅強的意志。一旦遇到一點挫折,就想法逃避;或者做事往往有始無終;面對應付不了的比較大的事件,可能還會產生過激行為。


④以自我為中心 
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媽媽「眾星捧月」的呵護下,孩子是絕對的中心。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起來的孩子,眼裡只有自己沒有他人,「自我優越」感極強,事事以自我中心、自私的心理,事事只考慮自己不考慮他人。一個自私的人,能在社會上獲得大家的支持嗎?若想培養出不自私的孩子,家長還要在觀念上更新一番。


「從來紈絝少偉男」,苦難和挫折是成就孩子堅毅品質的養料,溺愛和嬌慣是敗壞孩子意志的毒料。過度保護中成長的孩子,必定是一顆脆弱的樹苗;泡在蜜罐裡長大,將來的日子反而會更苦;在家裡嬌生慣養,外面可能要四處碰壁。

事事由著孩子的性情、處處滿足孩子的願望,放任孩子的性子,不加約束。孩子形成自以為是,任性自私、好顯示自己的性格。現實不可能滿足一個人隨心所欲的種種需要和要求,所以任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碰釘子、受打擊、遭挫折後,就會覺得事事都不順心,好像人人都有意跟他們過不去,表現出不稱心就發脾氣或畏縮逃避,憂鬱、偏執、狂躁,且聽不得批評。



家長要真正愛孩子的話,就要講求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孩子不能太溺愛,不要養成他們任性的毛病;讓孩子從小學會自食其力,培養經濟和人格的自立,磨鍊孩子自己的生存能力;要重視孩子的吃苦教育,可以讓他們多吃一點苦。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開創自己幸福的未來。

建議一:鼓勵孩子為自己的事負責


在家裡,家長應該讓孩子為自己的事負責,可以不過多替他們考慮;尊重孩子的意見,鼓勵他們獨立選擇和承擔個人事務。比如可以讓孩子獨立完成生活起居;打掃、清理自己的房間和物品;自己上下學;學習上獨立思考、獨立做作業。完成他們心理上的獨立。


建議二:對嬌生慣養的孩子,父母不妨讓他受點冷落


要注意利用一些機會讚揚別的孩子的優點,慢慢讓孩子習慣「有人比他更行」的事實。對孩子的缺點,不管他如何吵鬧,都要堅決制止,幫助其克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設置一些困難,鼓勵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的事學著做,讓孩子得到些磨鍊。


建議三:幫孩子分析受挫原因,教會孩子對待挫折的方法


孩子遇到難題、吃到了苦頭、經歷挫折時,家長一定要幫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英雄人物成功前的挫折或爸爸媽媽小時候遇挫折的故事,讓孩子懂得生活中隨時可能會遇到挫折,只要勇敢地去克服困難,本領也會越來越大。
教給孩子一些對待挫折的方法,如自我鼓勵:「這次雖然沒得到第一名,但比在中班有進步了」;再如補償法:「我跳舞不行,可畫畫不錯,要努力畫,爭取參加書畫比賽。」另外,不管什麼原因,當孩子不能面對挫折時,父母應以樂觀的情緒感染孩子,如「唷,這點小事,怕什麼,讓我們一起來想辦法。」鼓勵孩子自己動腦動手克服困難,不斷提高抗挫折能力。


建議四: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家長要教導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從不會到會,然後到熟練的過程;多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經過努力,不管成功與否,都應該鼓勵,讓孩子感到自豪。一次不行做兩次,兩次不行做三次,讓孩子感受到獨立完成任務的快樂。


建議五:為孩子創設挫折教育情境,不要怕讓孩子吃苦
美國父母鼓勵孩子不帶一分錢,獨立去謀生;瑞士父母讓孩子從小到雙語區做保姆,學習語言;德國用法律規定,孩子應承擔相應的家務,例如為全家人擦皮鞋;在日本,父母讓孩子到農村「留土」,在業餘打工賺錢,這些是國外孩子的「吃苦」教育,中國的父母可以借鑑和效仿。
家長可以為孩子設置一些生活障礙和挫折,磨鍊性格意志、鍛鍊能力品行,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讓孩子從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吃一塹、長一智」,使認識得以升華,在經受了磨鍊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可以給孩子分配適當的家務,寒暑假讓他去打工,去農村體驗生活,去夏令營磨鍊等。
適度的挫折教育,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基地介紹:

    紅葉谷基地位於京娘湖上遊12公裡武王山森林風景區。比鄰門王莊小村,自然風光獨特。屬於場地和野外相結合的外展訓練場地。這裡山水環繞,群峰競秀,層巒疊嶂,川谷深幽,赤壁丹崖,色彩斑斕,林木茂盛,波光粼粼,風景秀美,造化神奇。周圍景點豐富,京娘湖、長壽村、武當山等國家AAAA景區毗鄰。是團隊拓展旅遊、戶外驢友的運動和避暑勝地

入營須知:

1、  年滿6—16周歲,身體健康,無先天性疾病或遺傳病史之少年均可報名;

2、  家長積極配合與學員共同填寫報名表,突出學員個性及特長,以便制定營期成長規劃;

3、  家長(監護人)籤署入營協議,並提供24小時聯繫電話及緊急呼叫備用電話;

4、  請勿攜帶任何貴重物品、電子產品、刀具等危險物品,手機入營後統一交由輔導員保管;

營員提前火爆招募中。

詳詢0939-8919955 18539303216(劉老師)


非凡沃德——一站式企業管理諮詢與培訓供應商,秉承「守拙至善,合作共贏」的核心價值觀,專注於企業管理服務及培訓。

相關焦點

  • 爸爸不開家長會,對孩子有這麼多負面影響
    爸爸的缺席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嗎?「祖輩家長」與老師難溝通的問題該怎麼化解?傳統的到校參加家長會是不是過時了?【問題一】學校為什麼要召開家長會?家長會是一種傳統家校溝通方式,延續多年。近年來,中小學、幼兒園家長會一般都是孩子媽媽參加得多,孩子爸爸常常因為各種原因缺席,這種現象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現狀。教育孩子的重任為何多落在媽媽肩上?爸爸的缺位會不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 家教|家有兒女廣播課堂《母親的情緒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習近平為深入宣傳家庭教育的科學理念和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特開設家教專欄,邀請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等方面專家持續與大家探討家庭生活教育知識,更好地陪伴廣大家庭和家長「把平凡生活過出教育的味道」。
  • 原生家庭對孩子有多重要?對孩子性格、未來生活和婚姻都有影響
    小雨的父母沒有想到,因為自己的關係居然會對女兒產生了如此明顯的影響。原來那些爭吵和壞脾氣都被孩子默默地記在了心上,消耗了孩子的幸福感,也讓他們變得沒那麼快樂。原生家庭的質量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哪些影響?原生家庭是孩子無法選擇且只能被動接受的環境刺激,而且原生家庭的質量好壞和父母的所作所為有直接關係。不得不說,想要讓原生家庭成為孩子獲得溫暖力量的源泉,家長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
  • 父母行為對孩子影響有多大?潛移默化,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場面特別溫馨,周圍的家長和小孩子一起鼓掌給這個勇敢的小朋友,小朋友從地上爬起來還跟大家鞠躬道歉:「真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的。」有的小朋友上去擁抱她,有的孩子還拿起抹布幫他一起擦。周圍的看護孩子的家長都說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會有出息,這麼小就有這麼好的家教。
  • 孩子常陷入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幫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陷阱
    負面情緒,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說家長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那麼會導致孩子因此陷入更加嚴重的狀態當中,甚至對人格的成長會有一定程度的扭曲。
  • 打出來的孩子與嬌生慣養的孩子有什麼區別?聽專家和你分析分析
    導讀:孩子的教育問題每個家長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就應該從小打出來,這樣的孩子才懂規矩;而有的家長別說打罵了,恨不得掏心掏肺的把自己擁有的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淺談這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對孩子來說有什麼影響?
  • 嬌生慣養的孩子更有可能遭遇不幸!
    記得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盧梭說過這樣一句話:嬌生慣養的孩子更有可能遭遇不幸!大家還記得幾年前李天一那個事情嗎?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的歌唱家李雙江,老來得子,對兒子李天一十分溺愛。年僅15歲的李天一是有名的小霸王,他開著百萬豪車無證駕駛,撞了人,還怒將一對夫婦爆頭,鮮血直流。生性頑劣的李天一,被送進收容所教養一年後,他的父母也沒有對他嚴加管束,而是一再縱容姑息。
  • 家長對孩子自我評價的影響,家長應正確認識、評價孩子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規定:「幼兒園應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在家庭生活中家長的言談舉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父母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在某種程度上比教師的評價影響更大。
  • 孩子出現「橡皮人效應」,家長不進行幹預對孩子影響深遠,要重視
    因此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會比較高,無論孩子做什麼,家長都會希望孩子做到最好,同時也會給孩子施加許多壓力,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1)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 做家長的對孩子要求比較高,是一件能夠被理解的事情。但如果家長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過分地對孩子提要求,那麼就有可能會讓孩子出現橡皮人效應。
  • 嬌生慣養的孩子,光憑懲罰是沒用的
    嬌生慣養的孩子很容易讓他們的父母感到挫敗,因為這些家長平常為了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已經精疲力盡。而情緒沮喪的父母更容易對孩子大喊大叫,並對孩子採取過度的懲罰,這些策略不會給孩子帶來任何幫助,只會導致孩子害怕懲罰,而不會促使他們做出更好的選擇。
  • 單親家庭成長對孩子心理的影響
    許多人逐步認識到:一個父母雙全、溫馨美好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比物質條件更重要,物質條件再好的單親家庭,也是一種有缺陷的家庭。
  • 孩子有負面情緒家長該怎麼辦?
    一直以來孫儷育兒方式總被廣大網友津津樂道,她的兩個孩子,更一直是令人羨慕的「別人家孩子」,在她的影響教育下,孩子變得懂事乖巧,多才多藝。,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發脾氣時,很多父母都習慣或是苦口婆心、或是崩潰的質問:「道理都跟你講爛了,你怎麼還是不聽?」
  • 在教養的關係上,許多父母往往會在無形中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他說,在教養的關係上,許多父母往往會在無形中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也許是無心、也或許是因為怒氣衝昏了頭,但若能事先避免,勢必能避免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產生一道永遠難以癒合的瘡疤。 而這4點你做到了嗎?
  • 吼聲教育和低聲教育,對孩子都有什麼影響?娃可能是兩種不同人生
    「低聲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平穩情緒低聲教育可以使孩子更加理性,情緒的激動也會更平穩,很多孩子在叛逆期會有牴觸和叛逆的心理,低聲放鬆孩子的心理防線,因此家長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更容易。有些家長認為與孩子溝通有困難,不管自己說什麼,孩子都聽不見,持懷疑態度,這就是孩子心理防線太強的原因。利於性格培養大家都喜歡性格好的孩子。
  • 過度保護或忽視孩子需求,難治性癲癇對孩子成長有什麼影響?
    難治性癲癇對於家庭影響很大,不僅僅是經濟上負擔很大,還會對於心理和情感上造成很大負面影響。患者往往需要定期、頻繁地就診,給家庭經濟造成了負擔。一旦確診為難治性癲癇,往往需要應用更新的治療方式改善治療效果,如果效果不佳,更是會刺激家長的信心,難治性癲癇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往往需要手術治療,相關的費用也是比較高的,父母還需要擔心手術的效果和對孩子大腦的損傷。
  • 邋遢的媽媽和凌亂不堪的家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一個人受到的環境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有一個懶散的長輩在家裡搞得亂七八糟,那麼孩子就會受到負面的影響,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甚至影響到孩子的一生。但在另一個例子中,孩子們的發展方向和父母的表現完全相反,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 「吼叫教育」不可取:父母不講究方法,對孩子的將來有很大危害
    這一點家長要好好反思,畢竟誰家的孩子都一樣,沒有太大區別,但由於後天教育出現的問題,讓他們產生了很多負面心理,至少我們現在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對孩子大吼大叫採取暴力措施,是一個錯誤的教育方式。 或許吼叫教育在短期內看來非常有效,但是長此以往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不可預估,其中比較大的影響有以下幾點。
  • 大學生掛科不是好事情,會有多個方面的負面影響,需好好學習
    不知道是誰說的,「沒有掛科的大學是不完整的」,這句話影響了不少後來者。真的是沒有掛科的大學才是不完整的嗎?很顯然,並不是。大學生如果掛科了,才有可能使得大學「不完整」,而且,大學生掛科不是好事情,會有多個方面的負面影響,應該好好學習專業知識才是正道。
  • 糖果對孩子的誘惑有多大,傷害就有多大,家長們需注意
    市場上令人眼花繚亂的糖果對兒童健康有負面影響。吃太多糖果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危險:首先,它影響食慾糖果含有大量的卡路,會讓孩子感到滿足,這樣孩子在吃的時候就不會感到餓,從而降低了他們的進食慾望。但是一旦糖果提供的卡路被消耗掉,如果孩子還能吃糖果來補充能量,那麼孩子將無法吸收必要的營養。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會營養不良,最終導致營養不良,影響成長。
  • 你的負面情緒是否影響了你的家人?
    01你的負面情緒是否影響到了你家人?焦慮和恐慌情緒很容易傳染,特別是小孩子非常容易受到情緒的暗示。如果在居家隔離期間,父母每天焦慮不安、憂心忡忡,孩子就會產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緒。那麼在居家學習的過程當中,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間長了,孩子有了焦慮情緒該怎麼辦呢?一頓罵?大嘴巴子連連看?劈頭蓋臉一頓揍?男女混合皮帶面?更是錯上加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