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養的關係上,許多父母往往會在無形中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2021-01-18 騰訊網

在生活上,自尊往往像個不可磨滅的哲理,它同時也代表著自我價值,在自信的建立和堅持上,有著難以動搖的地位。

自尊是指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它塑造了人們的行為和決定,「有很強的自尊心時,會鼓勵我們克服各種艱難的挑戰、勇於嘗試新事物並相信自己。

《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專家傑弗瑞(Jeffrey Bernstein)表示,「為人父母,我們往往會盡力地培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但畢竟我們也是人,我們也常常犯錯。」

他說,在教養的關係上,許多父母往往會在無形中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也許是無心、也或許是因為怒氣衝昏了頭,但若能事先避免,勢必能避免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產生一道永遠難以癒合的瘡疤。

而這4點你做到了嗎?

1、大吼大叫

在教育孩子的壞習慣上,許多父母習慣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來彰顯自己的不悅和怒不可遏,就像是用種高張的情緒,讓孩子知道自己已經讓父母生氣。

專家說,大吼大叫的目的主要是抑制孩子、教訓他們並吸引注意,雖然看起來很像成功的停止了他們「不乖」的行為,「但這只是一個短期解決方案,也許當下看似十分有效果。」

不過,這實際上其實失去了彼此能建立充滿建設性對話、溝通橋梁的機會──在氣頭上時的大吼,也可能傷害了孩子,讓他們失去自尊心。

2、喜愛翻舊帳

「一旦能解決問題或衝突後,請不要再翻過去的舊帳,應該讓孩子們學習重新開始,一些愛提起過去錯誤的父母,就像是永遠在乎過往的積怨。」

專家強調,孩子們需要知道,一旦解決了問題,事情就成了過去的一部份:一個孩子對未來的積極行為和擁有選擇的能力愈強,他們對自己的感覺就會愈來愈好,也會更有自信心,「而且他們不會重蹈過往的覆轍來引起負面的情緒。」

3、責難與內疚

很多時候,父母常常會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經常刻意重複某一個癥結點,讓孩子知道自已的錯誤並使其儘可能不要再犯,「但是,很多家長常常過分強調了這一點,並試圖讓對方因為知錯,而徹底的感到內疚。」

然而,其實正確的狀況是,孩子所需要的其實是支持和諒解,在理性的溝通下,他們才能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4、嘲諷

專家強調,如果父母在說話時並不是自己的本意,而是透過語氣在暗示想說的反話,那很明顯就是在諷刺,「例如孩子做出錯誤的選擇或決定時,你反而脫口說出『喔,你不是很聰明嗎?』」

「使用嘲諷的語句會傷害到孩子,因為他們會感到羞恥和被汙辱,這樣的針對反而成了父母和孩子溝通上最大的障礙。」

此外,除了負面影響、傷害孩子的自尊之外,這樣的負面行為還會增加孩子的挑釁行為。專家說,「因為負面教育導致情緒受影響的孩子,往後可能會在情感的傷害上,以更猛烈的方式回擊;許多兒童和少年向我們傾訴了他們在受到父母傷害後所呈現的負面情緒和行為。」

因此,與其因為一時的情緒失控而永久傷害了孩子,倒不如用更理性的方式,先掌控自己的行為來教導孩子──當彼此能夠溝通、諒解,每個問題都有可以解決的空間。

相關焦點

  • 父母行為對孩子影響有多大?潛移默化,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其實是這樣,父母的行為往往讓孩子在人生的起點學會了該怎麼做,在孩子的判斷善惡的能力沒有形成之前,父母的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第一、父母的日常行為是孩子行為的模仿對象很多家長因為自身的修養不夠,往往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損壞了公共物品不主動賠償、為了自己方便而闖紅燈、抄近路,這樣的日常細節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
  • 邋遢的媽媽和凌亂不堪的家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一個人受到的環境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有一個懶散的長輩在家裡搞得亂七八糟,那麼孩子就會受到負面的影響,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甚至影響到孩子的一生。但在另一個例子中,孩子們的發展方向和父母的表現完全相反,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 ​父母衝突離異 對孩子情緒人格影響大
    按】特別是父母的負面情緒,互相指責和抱怨,哪怕很小,都會造成孩子的過度敏感和反應,甚至不知不覺中的傷害。心理有感受,才是最大的影響,為了孩子,也應該父母先調節好自己的心理情緒和心態。作者:林萃芬爸媽情感衝突、離異對孩子情緒及人格的影響…韓劇《夫婦的世界》收視持續高升,劇情更是高潮迭起。
  • 【「親」在家庭系列】隔代教養——和諧的家庭關係
    (3)代溝的無助-現在的孩子深受網絡的影響,祖父母往往跟不上孫輩的心理需求而採取妥協的讓步,造成父母與祖父母間兩代在教養上層出不窮的衝突。 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孩子在3歲時就確立依戀的對象,許多父母都曾為了自身工作的需要與孩子日後就學的因素,不知不覺讓孩子經歷了兩次與所愛的人痛苦分離的童年,導致日後在親密關係上或焦慮、或迴避的不安全依戀形態,為今天離婚率節節攀升埋下了一個不可忽視的遠因。
  • 今日推薦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
    而父母親的大動作可能影響孩子當下與日後的情緒、人格發展及人際關係與環境上的適應。學齡前兒童的脆弱性,他們無法自我護,只能憑家長的良心,給孩子怎樣的安排。父母只因為感情生變,在離婚家事事件中通常會把恨意與控制延伸的兒童的身上,當父母有律師陪同到了法庭上去廝殺,孩子與同住一方的父母,不免要涉入他不能理解的大人恩怨情仇世界,開始過度被拉拔,學習看臉色,太早扯進大人的情感糾葛中,不能說早熟,只能說不幸!
  • 爸爸不開家長會,對孩子有這麼多負面影響
    近來,寧波一小學召開家長會,別出心裁地提出「讓爸爸參加」,引發人們對這種家校溝通方式的一系列思考:參加家長會的媽媽為何會比爸爸多?爸爸的缺席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嗎?「祖輩家長」與老師難溝通的問題該怎麼化解?傳統的到校參加家長會是不是過時了?
  • 海爾森 心家庭 當父母教養不一致
    夫妻倆為此吵得不可開交……在臺灣親子專家楊俐容看來,父母教養不一致本來就是常態,關鍵是當不一致出現時父母如何討論差異以及如何面對衝突。當父母能夠互相尊重彼此的差異,在差異中尋求共同點,各自建立清晰的邊界時,教養的不一致反而會成為孩子高EQ的滋養。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寶寶,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原本生活壓力就很大的父母,面對大寶的作業和小寶的淘氣不懂事,時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3、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因為長期被否定,使得孩子不敢展示自己的天性以及跟外界進行正常交流,容易變得內向,這會影響它孩子長大後處理社會關係的能力。很多父母,錯誤地以為對孩子大吼大叫,他就能好好聽了,就不會再犯錯,事實正好相反。父母越不好好說話,孩子越不會學好。
  • 你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性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從小就有的
    童年生活中孩子經歷的一些事情對孩子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改變他們的人生。所以一個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性格至關重要,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視。父母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1、影響孩子三觀人格的建立有的父母脾氣比較急,比較暴躁,在對待孩子教育這件事情上缺乏耐心,還有的父母三觀本身就有些問題,不分是非黑白,這樣的父母對孩子會產生極壞的影響。如果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就會責怪孩子,甚至打罵孩子。
  • 父母血型對孩子有啥影響?「完美血型」排行榜出爐,寶寶也會受益
    「文/豆寶奶奶(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人的血型分為A、B、O、AB四種,而血型對一個人的影響看似毫無關係,但其實會在生活中無形地影響你,而且父母的血型,不但會影響孩子的血型,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智商情商。
  • 4歲兒子飯桌上翻菜,孩子飯桌上的小舉動,可能影響他一生的教養
    表面上,這是父母對孩子愛的一種體現,殊不知無形當中,家長給孩子做了壞榜樣。在孩子幼年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待人接物的禮儀,也不知道長幼順序,孩子與人之間的一言一行,大多來自於父母的親身實踐。「飯桌見人品」:真正的愛,需要講究次序,是一種教養的體現吃是人類最基本的行為之一,而在中國,對吃有著重要的講究。俗話說:飯桌見人品,你跟一個人是否有共同語言,這個人是否值得信任,往往一頓飯就能有所體現。
  • 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的負面影響有哪些方面?
    >
  • 上一秒興高採烈,下一秒卻悲傷不已,孩子情緒多變需提升情緒教養
    糖糖的哭聲漸漸小了,看著媽媽很快就粘好了貼紙,糖糖連眼淚還沒來得及擦乾,就又咯咯地笑了起來,媽媽不禁皺起了眉頭,別人家的孩子情緒也不是很穩定,但是,糖糖的情況似乎更嚴重一些,看來是對孩子的「情緒教養」沒有培養好,以後應該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了。一個人的情緒經常會因為外界的影響而產生變化,成年人如此,更何況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
  • 別讓隔代教養演變為家庭戰爭
    狹義的隔代教養指的是祖父母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中間世代的父母或是因為離婚、死亡、遺棄等原因而完全沒有撫養孩子。此種隔代教養經常可能衍生許多問題,也易陷入經濟弱勢的窘境,因為爺爺奶奶已年邁、沒有工作能力,卻又還要照顧孩子。若是長輩年紀太大,在教養孩子上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世代的隔閡也會加劇。
  •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看完的父母都沉默了
    這位媽媽理解了問題癥結後,和爸爸進行了溝通,爸爸回家了,夫妻關係也漸漸融洽,吵架次數越來越少,而孩子作業拖拉的問題似乎也迎刃而解了。父母總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但其實,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能捕捉到父母的情緒變化,對父母的爭執產生負面反應。
  • 原生家庭對孩子有多重要?對孩子性格、未來生活和婚姻都有影響
    聽到女兒這樣說後,小雨的父母也終於閉上了嘴。小雨的父母沒有想到,因為自己的關係居然會對女兒產生了如此明顯的影響。原來那些爭吵和壞脾氣都被孩子默默地記在了心上,消耗了孩子的幸福感,也讓他們變得沒那麼快樂。
  • 父母這些不經意的行為,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很大,父母們要自檢一下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說這樣一句話「爸媽這麼做,可都是為你好!」現實是,很多父母在標榜自己最愛孩子的同時,卻不經意傷害著孩子的心。更可怕的是,孩子已經受傷,父母卻不自知。蕊蕊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由於不適應小學的生活,經常忘帶作業和書本,每次都會被老師在群裡點名批評,有時還會要求家長把作業送到學校。
  • 別讓孩子在嘮叨中成長,可能會對孩子的以後發展有所影響
    父母不要經常嘮叨孩子的缺點,而是要誇大孩子的優點,具體地讚揚孩子。不要簡單地讚揚他「真乖」,而是要詳細說出他做對的地方。父母要照顧孩子的感受,不要當著親戚朋友的面批評孩子,也不要當著自己孩子的面表揚別人的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能只會說孩子,自己要在道德和行為上進行言傳身教,作出好的表率。
  • 小s直播被丈夫打斷,女兒的話道實情,父母關係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該直播片段在網絡上瘋傳,網友紛紛熱議,表示小S應該及時止損,面對家暴行為,更加應該站起來!後來小S當面澄清系謠言,並非是丈夫存在家暴行為。其實無論真相是什麼,小S女兒的話著實令人傷心,父母的關係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 虎爸虎媽的暴力教養
    暴力是一種惡性循環,很多時候會一代一代傳下去,曾經被暴力對待的孩子,都會在無意識中模仿或者用相同的方法去對待下一代。根據統計,家暴家族可以延續到四代甚至有的超過八代。家暴有不同程度,家暴行為若不被制止,被打的程度會不斷加深加劇,家暴也很可能造成兇殺案件。過去許多家暴因是家務事而感到羞恥都不願公開,以致很多家暴都是在私人圍牆裡經歷幾十年的時間。愛之深責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