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 5月初的北京,楊柳青蔥。
在距離居住小區不遠的蓮花河邊,剛結束一天工作的哈萊一邊散步,一邊時不時看看攥在手中的手機。
此時臨近北京時間下午4時30分,開羅時間上午10時30分——兩地有6小時時差。
這是身在北京的哈萊與遠在埃及的丈夫薩米爾和孩子們約定的每天視頻通話時間。
哈萊在北京和遠在開羅的家人視頻通話。新華社記者段敏夫攝
「叮零零」,手機鈴聲響起,哈萊立刻點下接通鍵:「寶貝,你們和爸爸都好嗎?」
「媽媽,我們都很好!我們好想你,想跟你一起過齋月。」
哈萊戴著口罩,對屏幕那頭的兩個兒子無奈地搖搖頭。
視頻截圖
哈萊在中國工作生活了9年。新冠疫情暴發後,原定4月份回埃及休假的計劃變得越來越渺茫,直到最後一刻,她徹底放下了這個念頭。這個埃及家庭也由此開啟了遙遙相望的齋月「雙城記」。
「這是第一次沒有跟家人在一起過齋月。」畢業於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中文系的哈萊,此刻更加理解了中國古詩中「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含義。
哈萊準備了蜜棗、棗糕等幾樣食物,增添齋月味道。以往每年都作為家中「齋月大廚」的哈萊此刻對家人的思念飛躍山海,「飄」到埃及,「飄」到愛人和孩子們身邊。
5月7日,在埃及首都開羅,一名女子戴口罩出行。新華社發(艾哈邁德·戈馬攝)
近8000公裡之外,埃及首都開羅。
今年的齋月因疫情與往年有很大不同,截至5月10日晚,埃及境內累計確診病例已達9400例。「政府繼續嚴格宵禁。」薩米爾說。
以往齋月,每到開齋時間,家人和親朋相聚暢談,共進豐盛美食,這樣的熱鬧場景今年也因疫情難以實現。「好在現在網絡很發達,我們可以『雲』聚會。」薩米爾說。
「今年,孩子們只能品嘗爸爸的手藝了。」遠在北京的哈萊難免有些擔憂,往年開齋飯都由她「全權包辦」,如今薩米爾幾乎每天都要打電話來遠程「求助」。
「每天更多的是叮囑他們儘量少出門,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哈萊也會把中國同事們教給她的「抗疫小妙招」傳授給家人。
艾哈邁德在進行線上學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哈萊的大兒子艾哈邁德剛完成線上學期考試,「這是我第一次在電腦上參加考試,挺新奇,也有點緊張。」艾哈邁德說。14歲的小兒子謝迪也和哥哥一樣,每天在電腦前完成線上學習。
「我倆很想早點回到中國,特別想念我們的中國朋友們,還有牛街上的各種美食。」艾哈邁德和謝迪一直在上著埃及國際學校的課,除了每年回埃及複習和考試的3個月時間,其他時候都在北京通過線上學習。
在中國生活多年的哥倆原以為在埃及參加完學期考試後很快就能再回中國,如今卻不得不與中國小夥伴們分別如此之久。
友情、親情,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匯聚成濃濃思念。
薩米爾和孩子們一起吃開齋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北京時間0時30分,北京已是深夜,萬裡之外的開羅,還是下午6時30分。薩米爾正帶著孩子們滿頭大汗地準備開齋飯。
「薩米爾、艾哈邁德、謝迪,希望疫情快點結束,讓我們可以在夏天團聚!永遠愛你們!」哈萊在和家人睡前視頻後,又翻看了手機裡保存的全家福,帶著對家人最深的思念和最濃的愛意進入了夢鄉。(記者:段敏夫、辛儉強、王儲、陳瑩、孫天朗;編輯:趙菁菁、唐迎、馬曉燕、王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