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文學|馬哈福茲 開羅三部曲

2021-02-19 文藝學


馬哈福茲

納吉布·馬哈福茲(1911-2006)

埃及作家

1988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馬哈福茲是一個多產作家,視寫作為生命,對文學藝術如痴如醉。正是對文學藝術的熱愛使他在60多年的藝術生涯裡憑藉業餘時間,創作了32部長篇小說、14部短篇小說集和許多電影劇本,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就。

四歲時就被送到私塾學習《古蘭經》,接受宗教啟蒙教育。馬哈福茲早期作品主要受法國自然主義的影響,以《我們街區的孩子們》為標誌進入了用象徵主義手法的時期,後期採用意識流的手法進行創作。主要作品有《麥格巷》《始與末》《卡什塔米爾咖啡館》《宮間街》《祝君晚安》《玫瑰之晨》《命運的嘲弄》《拉杜比斯》《塔伊拜戰爭》《新開羅》等。他的作品想像豐富、結構嚴謹,筆觸幽默細膩,反映他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為追求理想而進行的探索。

馬哈福茲是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阿拉伯語作家。獲獎理由:「他通過大量刻畫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現實主義,喚起人們樹立雄心—形成了全人類所欣賞的阿拉伯語言藝術」。

馬哈福茲

創作歷程

馬哈福茲的創作歷程,大致可以分三個階段:

1. 早期的創作

早期,從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主要是3部歷史小說:《命運的嘲弄》、《拉杜比絲》、《底比斯之戰》。當時,埃及文學領域形成了以塔哈·侯塞因和陶菲格·哈基姆等為代表的「埃及現代派」。他們的現實主義文學觀念和創作極大地影響了馬哈福茲。

《命運的嘲弄》寫法老胡夫從祭司處得知神諭,說王位將被一個平民出身的人取代。他惱羞成怒,一路追殺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但命運之神卻讓嬰兒達達夫躲過殺身之禍,並成為英俊、智勇雙全的禁衛軍官。他在競技、戰場、平定叛亂中立下赫赫戰功,娶了公主,並成功繼承王位。

《拉杜比絲》講述埃及第六王朝的故事。法老想要收回被祭司們佔領的土地,於是祭司利用國王與名妓拉杜比絲的風流韻事,煽動百姓反對國王。結果,百姓發動起義,殺死國王。拉杜比絲為表達對國王的忠貞愛情,隨後服毒自殺。

《底比斯之戰》寫埃及在希克索斯人的威逼和蠻橫入侵下終於亡國。時隔10年後,國王和大臣們的後裔終於率領國人,一舉打敗入侵者,重新統一埃及,完成民族統一和振興的大業。

2. 中期的創作

中期,從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末。馬哈福茲的目光轉向現實生活,開始了以時代生活為題材的現實主義小說階段。

1945年發表的小說《新開羅》是馬哈福茲創作轉向的標誌。這部小說描述了3個年輕大學生在人生道路上的遭遇。3位主人公所走道路各不相同,但現實讓他們,特別是馬哈朱卜,領略了金錢與權勢的罪惡。

隨後幾年,馬哈福茲連續發表了4部小說。這些現實主義作品主要反映殖民統治下的開羅中小資產階級和下層貧民的生活。作家集中筆墨以一個街區、一個家庭或一個人物的遭遇描畫出兩次世界大戰之間20多年埃及的黑暗生活圖景,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

《赫利利市場》寫低級職員阿基夫的生活困境。小說在描寫阿基夫不幸的同時,深刻挖掘了人物內心的弱點和矛盾。他雖然憨直善良,對欺詐與不公不滿,但又怯懦無能,無力反抗,如同契訶夫筆下的俄羅斯小官員。

《梅達格胡同》寫的是英國佔領下的開羅老區一條胡同裡發生的故事。小說以青年阿巴斯、阿米黛的愛情悲劇串接起下層人物的生活群像,他們在這光怪陸離的舞臺上扮演著自己的悲慘角色。在這部「風俗民情」小說中寓含了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社會貧困帶來的罪惡與畸形的抨擊。

《始與末》寫一場家庭悲劇。小說借姐弟倆的悲劇說明在封建和殖民政策的雙重壓迫下,中下層人民無論走什麼道路,都難以擺脫悲慘的結局。

《海市蜃樓》顯得有點另類。小說是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原理為基礎寫作的,它是馬哈福茲的一次文學嘗試。「開羅三部曲」:《宮間街》、《思慕宮》和《怡心園》則是馬哈福茲現實主義小說的巔峰之作。

3. 後期的創作

後期,從50年代末到現在。1959年,馬哈福茲在《金字塔報》連載新作《我們街區的孩子們》,這標誌他的創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60年代,他的文學創作發生了本質變化。在文體風格上,已經超越單一的現實主義手法的運用,在開掘阿拉伯文學傳統的同時,糅進西方現代派文學的藝術元素,這就是「新現實主義」。

《我們街區的孩子們》是部引起爭議的作品。小說以一條街區的發展變遷隱喻了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和渴望自由、平等與公正的理想。小說具有明顯的象徵意味。老祖父象徵造物主、安拉,艾德海姆即亞當,傑拜爾即摩西,拉法阿即耶穌,卡西姆即穆罕默德,阿爾法則代表著科學。

《小偷與狗》寫剛出獄的小偷薩伊德·馬赫蘭一心向一群背叛者復仇的故事。小說情節有張有弛,並大量運用意識流和自由直接引語,刻畫出薩伊德的內心世界,也控訴了導致悲劇的那個社會。

《鵪鶉與秋天》、《路》、《乞丐》等小說力圖探索人的存在價值等問題,揭示了埃及革命後知識分子的品格。

《鵪鶉與秋天》講述主人公伊薩面對仕途的突然變故而沉湎酒色、尋求逃避的故事;《乞丐》寫律師歐麥爾雖然物質富裕,但精神空虛,生活品位卑下,由於現實與夢幻不分,導致精神分裂的故事;《路》中的「路」象徵了人類追求自由、體面和尊嚴的歷程,也揭示了「路要靠個人努力去開拓」,只有超脫物質和肉慾,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的哲理。

《尼羅河上的絮語》以尼羅河上的一艘船屋為核心場景,循著艾尼斯的視角和內心活動,通過模糊的人物和情節以及漫無邊際的閒聊,描述了埃及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態。

《米拉瑪爾公寓》圍繞逃婚少女宰哈拉來到公寓做女僕,刻畫了革命投機分子薩拉罕、退休記者阿米爾、大地主侯斯尼、共產黨員曼蘇爾等人物。小說由於採取4個房客的第一人稱視角來敘述事件,形成多元聚焦模式,構造了一幅多角度、多層次的立體畫面;「四重奏」模式增強了小說整體的廣度、深度和力度。

70年代後,馬哈福茲的小說創作藝術又有一定發展。越來越傾向於回歸阿拉伯民族敘事文學的風格,把一些民族文學傳統技法移植到長篇小說中去,使長篇小說這一源自西方的文學形式阿拉伯化。在此後出版的10多部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卡爾納克咖啡館》、《平民史詩》、《續東方夜譚》、《伊本·法圖瑪遊記》等。

《往事如煙》是《三部曲》的續篇,它圍繞女主人公蘇尼婭一家三代描寫了1936至1980年期間埃及社會生活的變化。

《卡爾納克咖啡館》敘寫「我」因修理鐘錶偶然來到這家咖啡館,並進而了解到三個大學生在政治恐怖中的悲慘遭遇。他們追求理想、自由和正義,卻被無端猜忌,遭到凌辱和酷刑,甚至被迫害致死。小說的敘述不動聲色,氣氛凝重,給人壓抑感。

《平民史詩》記述了納基家族11代人的浮沉生活。小說在記錄一條街道的盛衰沉浮中總結了人類的歷史,指出人類悲劇的原因在於人們愛好「錢欲和統欲」,要重歸幸福之路,唯有打敗它們。小說運用寓言體風格,講述了驚心動魄的故事,具有盪氣迴腸的史詩的色彩。它是作家後期作品中的傑出代表。

《續天方夜譚》是馬哈福茲巧用《一千零一夜》的人物與情節改造編排而成的小說傑作。小說由13個故事組成,仍以國王山魯佐亞爾為中心人物串接起來。

《伊本·法圖瑪遊記》借一位古代穆斯林學者周遊列國的故事,探討了各種社會制度的優劣,思索著埃及以及現代人的前途。

馬哈福茲最新的一部作品《自傳的回聲》於他85歲高齡時出版。全書包括226個片段,最長的不過一頁,短的只有幾行,出版時加有序號和標題。這部「準自傳」以凝練且充滿詩意的文字傳達了關於人生的遐想,洋溢著智慧與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是馬哈福茲洞悟人生後的睿智的結晶,是一生文學思想與藝術的總結。

馬哈福茲在短篇小說創作上同樣取得了顯著成就

其短篇小說寫作的時間跨度長,數量眾多,內容豐富充實。有的寫機關職員的艱辛(《真主的天下》《金字塔高地的愛情》等);有的寫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愛情與面具》);有的諷刺揭露社會上的陳規陋習(《新郎》)。其短篇小說中也有一些著意於文體實驗和探索的名篇,如《候車亭下》《蜜月》等。

馬哈福茲

文學創作特色


1. 終堅持「政治、信念、人是我作品的三個軸心,而政治又是軸中之軸」

馬哈福茲的小說題材和形式始終緊隨著時代的變化,忠實地記錄了埃及在20世紀的風雲變幻。他的作品,特別是40年代以後的作品不斷對社會重大事件做出反映和反思。他是一位有強烈政治責任感的作家,對祖國和人民的未來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

2. 宗教、科學是交織在馬哈福茲作品中的永恆主題

馬哈福茲說:「充實的文化必定有兩個支柱,《我們街區的孩子們》介紹的文化,是以科學和宗教為它的支柱的。」在《尼羅河上的絮語》裡,他借女記者薩瑪拉的筆說:「我們已經獲得了一種新的語言,那就是科學,大小真理都由它來驗證。」安拉創造了世界,但由於人的罪惡使其充斥著不幸和災禍,僅有信仰、單純依靠崇拜是不能帶來救贖的。必須靠自己的雙手去開闢道路,靠艱苦創業去贏得美好未來。

3. 馬哈福茲認為「美的藝術同崇高的理想或目的並不矛盾」

馬哈福茲的作品實踐了自己的思想。他不斷汲取法老文明、伊斯蘭文明。歐洲文明中的養料,使其小說藝術始終處於變化之中,形成自己特殊的風格。他運用過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自然主義、象徵主義、表現主義、意識流、荒誕、瑪卡梅文體等各種文學手法;他閱讀並接受託爾斯泰、契訶夫、莫泊桑、普魯斯特、卡夫卡等人的影響。某種意義上,他的創作是埃及長篇小說藝術成長與發展過程的印證。

「開羅」《三部曲》

1. 《三部曲》是馬哈福茲於1952年「七月革命」前夕完成的長篇小說

小說在雜誌上連載時稱《宮間街》,到1956年正式出版時分為三部:《宮間街》《思慕宮》《怡心園》,一般稱「開羅」《三部曲》。它是馬哈福茲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也是阿拉伯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

小說聚焦於開羅老區商人艾哈邁德·阿卜杜·嘉瓦德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和思想變遷,再現了1917至1944年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埃及社會的宏闊畫面,展現了現代埃及的政壇風雲、時代變遷以及知識分子的思想歷程。

同時,小說也通過女性人物來表現時代和家庭的變遷,其中尤以艾哈邁德的妻子艾米娜最突出。她是典型的伊斯蘭式賢妻良母。作為妻子,她恪守婦道,凡事逆來順受,唯丈夫之命是從。作為母親,她對子女充滿慈愛,用寬厚的胸襟關愛每一個孩子,即使對前妻之子亞辛也無微不至。《三部曲》以她半夜醒來等候丈夫歸來開始,以她中風躺在病床昏迷不醒即將死去結束。她是貫穿《三部曲》始終的核心人物,也是維繫這個家庭的核心力量。

2.《三部曲》的藝術特色

《三部曲》體制宏大,布局嚴謹,結構巧妙。在長達百萬言的篇幅裡,時間跨度近30年,以第一代人物為主線又不時增添新的人物,場景也隨著描寫重點的轉變而迅速改變。在布局時,作者採取每一部側重描寫一代人,每代人中又有所側重的方式巧妙處理。這樣的結構安排使《三部曲》整體聯繫緊密,脈絡清晰,重心突出又首尾呼應。

《三部曲》運用多種方法來塑造人物。就單個人物而言,對馬哈邁德採用了多層次、多角度的技巧,塑造出性格豐滿的人物形象。就小說人物群體而言,作家運用對比、映襯等手段呈現示他們各自的鮮明特徵,使整個人物群體更加生動。

《三部曲》借鑑了一些現代主義文學技巧,拓展了藝術空間,增強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在描繪人物內心世界時,作家借鑑了意識流手法,運用了內心獨自和心理分析的手段。它們直接呈現在敘述中,對披露人物內心世界和思想矛盾衝突有重要作用。

小說在運用時間法則方面頗有特色。小說中,艾哈邁德家每天傍晚時分的「家庭咖啡聚會」地點從樓下房間換成樓上的房間,暗合了時間的流逝與人、物的改變;眾人對待一家之主的態度、言語、心理等方面發生的微妙改變則映襯了家庭內部關係在時間緯度上的變遷。小說中不斷強調指明某事件發生的精確歷史時間,以真實歷史事件為旁證來記述家庭的各種變化,體現出實錄式風格。在實錄層面之上的是虛構的文本,在加強作品歷史真實感的同時,又給讀者以想像的空間和壯闊的史詩感。

《三部曲》還以精巧逼真的細節描繪了一幅幅現代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風物人情畫卷。從家庭的飲食起居到長幼關係和兄弟姐妹之情,從男女相對隔離的社會環境到婚喪嫁娶的過程、儀式,從宗教倫理到鄰裡關係等眾多方面再現了現代埃及的風土人情,具有醇厚的阿拉伯文化風味,被稱譽為「極為真實的歷史性作品」。

《三部曲》是埃及文學中裡程碑式的作品。它的問世標誌著埃及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成熟,作家馬哈福茲也因之被譽為「埃及的巴爾扎克」,與託爾斯泰等相提並論。

相關焦點

  • 諾獎作家馬哈福茲「開羅三部曲」:他為何視小說為狡猾的藝術
    原創 傅小平 文學報文學報近期,1988年諾獎得主、埃及作家納吉布·馬哈福茲代表作「開羅三部曲」最新中文版推出。這位現代「阿拉伯文學之父」在七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共寫了三十四部小說、三百五十篇短篇小說、幾十部電影劇本,以及大量的新聞作品。
  • 阿拉伯文學不止《一千零一夜》,新絲路文庫打開更遼闊世界
    然而,阿拉伯文學不僅止於此。世界上少有一個地區像阿拉伯地區那樣陷入如此頻繁的動蕩和戰亂,在這一特殊社會背景中所產生的文學作品,也有它的特殊性和不可比擬性。」日前,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中國阿拉伯文學研究會會長蔡偉良亮相楊浦區圖書館,他也是「新絲路文庫」編委、文庫新作小說《竹竿》的譯者。
  • 在埃及開羅,不只有金字塔,還藏著這些讓我心動的景致
    「從未見過開羅的人,就等於沒有見過世界的人。」這是《一千零一夜》中很吸引我的一句話。為了讓自己成為見過世面的人,於是乎在2019年年末的時候我來到了埃及。小馬實拍的開羅老城區十幾天的旅途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句話中的精髓,五千年的文明或許並非是小馬一次埃及旅行就能感受得到,但這短暫的行程中,從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到圖坦卡蒙黃金面具,從盧克索卡納克神廟到阿布辛貝勒神廟等等,每一處都讓我驚喜滿滿。
  • 北京-開羅——一個埃及家庭疫情下的齋月「雙城記」
    此時臨近北京時間下午4時30分,開羅時間上午10時30分——兩地有6小時時差。這是身在北京的哈萊與遠在埃及的丈夫薩米爾和孩子們約定的每天視頻通話時間。哈萊在北京和遠在開羅的家人視頻通話。新冠疫情暴發後,原定4月份回埃及休假的計劃變得越來越渺茫,直到最後一刻,她徹底放下了這個念頭。這個埃及家庭也由此開啟了遙遙相望的齋月「雙城記」。「這是第一次沒有跟家人在一起過齋月。」畢業於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中文系的哈萊,此刻更加理解了中國古詩中「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含義。哈萊準備了蜜棗、棗糕等幾樣食物,增添齋月味道。
  • 埃及開羅丨一座無奈生活在垃圾堆裡面的城市
    今天咱們來看一看埃及開羅附近的『垃圾之城』吧,那裡的人們,是真的生活在垃圾裡,雖然,他們並不想....來源:固廢家園如果你是一個邋遢的人,當你媽推開你的房門時,肯定說過這樣的話:天啊,這麼多垃圾?!你是生活在垃圾裡嗎?這怎麼受得了!!事實證明,房間裡的那點垃圾,真的不算什麼,而且竟然還有人真的能忍受。
  • 不只有金字塔,埃及開羅還藏著這些小眾之美,值得來打卡
    相信很多人來到埃及開羅之後,第一時間都會去金字塔旅行,但是作為小眾旅行愛好者來說,到了開羅之後,一定要提前了解世界文明古國的文化底蘊。如果想要第一時間了解到這些文化的話,那麼一定要到開羅老城區走走,在這裡你將看到最埃及的市井生活,比如當你走在人多的地方就會看見宣禮塔,也就是這樣可以判定塔下面就有清真寺。當然在開羅的老城區中並不是所有的清真寺都是規模那麼大,也有不少是小規模的建築,在我看來應該是只要滿足做禮拜的功能就足夠。
  • 埃及開羅北京飯店老闆哈尼閻:在尼羅河畔憶齊魯(圖)
    新華社開羅5月8日電 通訊:尼羅河畔憶齊魯新華社記者 鄭凱倫與赴約經常遲到的當地人不同,花甲之年的哈尼閻在約定時間出現在開羅北京飯店門口
  • 實拍埃及首都開羅街景,沒有中國4線城市繁華,卻藏濃濃煙火氣息
    一直以來對於埃及的嚮往由來已久,或許是以為對於對埃及文明的崇拜,或許是對小學課本上金字塔的期待,促成了我這一次的埃及之行。由於宗教信仰,所以你在埃及開羅大街小巷行走中,將遇到不少的清真寺,這些濃濃的特色建築讓這裡看起來極具異域氣息。
  • [埃及]阿什拉夫•阿卜爾-亞茲德 開羅的一條街道(外五首,英漢對照)
    [埃及]阿什拉夫•阿卜爾-亞茲德   開羅的一條街道(外五首)那個回到家裡的人,只作短暫的休整,僅僅有兩天的時間:第一天,為他的歸來,另一天,是為他的出發做準備。《海的低語》,1989年(開羅)。2. 《貝殼》,1996年(開羅)。3.《寂靜的記憶》,2000年(貝魯特)。4.《在死亡之途》,2001年(開羅)。5.《蝴蝶的記憶》,2005年(開羅)。
  • 要看就看真正的埃及電影
    關於埃及的電影,其實早在1896年在亞歷山大和開羅已有電影放映,從1900年起陸續出現了影院,但到1910年前後放映的影片均為進口片。
  • 開羅宣言 和平基石
    開羅宣言 和平基石——首部阿語紀錄片《開羅宣言》首映式暨專題研討會側記 人民網駐埃及記者 劉水明 韓曉明 王雲松 【核心閱讀】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到來前夕,8月26日,《開羅宣言》阿拉伯語紀錄片首映式暨專題研討會在宣言誕生地——開羅米娜豪斯飯店舉行
  • 開羅的聲音丨單讀
    因為埃及一直被奧斯曼帝國所統治,其社會經濟的許多特性都體現了延續幾個世紀的穆斯林軍事政權。1517 年至 1798 年,開羅變成新帝國的一灘死水,它的知識人才和財富都被伊斯坦堡吸走,人口減少房屋坍塌。當歐洲城市開始鋪裝街道時,開羅的大街還是用泥土鋪墊的。到訪的旅行者很快就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垃圾汙染了城市環境,在其他城市地區都在提高衛生標準時,開羅成了世界知名的最髒的大城市之一。
  • 開羅記敘二
    我有一陣子沒去之前的餐廳吃飯了,記得剛來開羅的時候旅館老闆告訴我那家餐廳的位置,我就經常去那裡吃飯。有一回我去的時候正趕上埃及人的飯點,餐廳的人特別多,我就在樓梯上站著排隊。吃飯隊伍前頭有一個當地的姑娘害羞的偷看我,我也看看她。吃飯的時候我抬頭四處張望一下,結果發現她正在偷看我,接著趕緊把頭扭了過去,臉噗嗤一下就紅了。等大家吃完飯,她從洗手間出來,我和她禮貌地打了個招呼。
  • 話電影聊旅行 | 電影裡的埃及,總是那麼神秘.
    說到埃及,離不開古老的文明,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尼羅河……文化遺產如數家珍。這些元素在電影裡被導演和編劇加以利用,電影裡的埃及,總是那麼神秘,也讓很多影片變得更加精彩玄妙。(電影《開羅時間》插曲)最近新上映的《新木乃伊》電影全面撲街(我阿湯哥的演技再牛掰也是無力回天),人們津津樂道的仍然是帶領我們走進冒險世界的《木乃伊》三部曲。
  • 民航局第二份「熔斷指令」:7月6日起暫停四川航空埃及開羅至成都3U...
    7月1日,民航局發出自《民航局關於調整國際客運航班的通知》發布以來的第二份「熔斷指令」,決定自7月6日起暫停四川航空埃及開羅至成都3U8392航班運行1周。6月27日,四川航空埃及開羅至成都的3U8392航班上6位旅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民航局根據6月4日發布的《民航局關於調整國際客運航班的通知》有關規定,決定對四川航空實施航班熔斷措施,自7月6日起,暫停四川航空該航線航班運行1周,並要求熔斷的航班量不得用於其他航線。
  • 尼羅河的夏天,我在埃及過齋月
    埃及。可能是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外國國名之一,不管是從小耳燻目染的四大文明古國,各類媒體頻繁出現的埃及金字塔,還是好萊塢大片裡經常出現的法老與性感女王——如《木乃伊》三部曲,還有我非常喜愛的新X戰警的第三部《天啟》,裡面都是鋪天蓋地的古埃及元素。
  • 埃及舉辦傳統手工藝品展
    &nbsp&nbsp&nbsp&nbsp10月12日,在埃及首都開羅,一名女子在手工藝品展上展示商品。 10月10日至15日,一場以埃及傳統手工藝品為主題的展會在開羅舉行。
  • 方寸之間遊覽埃及,你了解的埃及不應該只有金字塔
    25皮阿斯特背麵皮阿斯特為埃及鎊的輔幣,主幣為鎊。就好像人民幣的單位為元,輔幣就是角。25皮阿斯特正面為聖阿伊謝清真寺,這個清真寺位於首都開羅,背面為埃及國徽,棉花、小麥和玉米。現每年有幾萬人在此學習,他們來自埃及和其他許多伊斯蘭教國家。除研究《古蘭經》外,還學習阿拉伯文學、伊斯蘭教法典、邏輯學、雄辯術、書法和某些自然科學課程。愛資哈爾清真寺也被稱為愛資哈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