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駐埃及記者 劉水明 韓曉明 王雲松
【核心閱讀】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到來前夕,8月26日,《開羅宣言》阿拉伯語紀錄片首映式暨專題研討會在宣言誕生地——開羅米娜豪斯飯店舉行。該片由埃及公司獨立製作,是首部還原《開羅宣言》歷史的阿拉伯語紀錄片,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埃及乃至阿拉伯國家民眾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歷史的認知空白。
「任何正義的訴求都不會被埋沒」
巍巍金字塔下、滔滔尼羅河畔,埃及人民見證了《開羅宣言》的誕生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開羅宣言》攸關各國人民命運和世界和平事業。通過聲音和畫面還原它誕生前後的歷史,就是為了告訴世人日軍在戰爭中犯下的罪行,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反法西斯同盟所付出的巨大犧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埃及O2 e-content公司執行長、《開羅宣言》紀錄片製片人阿迪勒·薩博裡在米娜豪斯飯店「總督廳」向來賓致辭說:「埃中都曾是侵略戰爭的受害國,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
來自埃及政界、智庫、媒體的60餘位嘉賓屏息凝神,期待薩博裡的紀錄片再現那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歷史瞬間。
紀錄片採用倒敘手法,先從《開羅宣言》切入,通過大量珍貴歷史影像、豐富史料素材和權威專家訪談,講述了近代日本侵華過程、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戰後國際秩序構建、釣魚島問題的歷史經緯以及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強調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用出了巨大民族犧牲和偉大歷史貢獻。
放映開始,大屏幕上黑白兩色的畫面,將觀眾帶回到1943年的開羅……中國、美國、英國三國首腦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達成《開羅宣言》消息的場景像磁鐵一樣吸引著觀眾。《金字塔報》報導《開羅宣言》誕生的頭版版面,是首次被收入紀錄片並公之於眾。
隨後,一幕幕觸目驚心的畫面,讓人聽到日本法西斯歇斯底裡的叫囂,看到獸性大發的皇軍射殺手無寸鐵的婦女兒童、活埋五花大綁的青壯年,逃難的人群如潮水湧出,城市騰起焚燒的烈焰,農田變成冒煙的焦土,到處都是堆積如山的屍骨……日軍在中國領土上犯下的種種暴行,慘絕人寰。悲憤的音樂緩緩流過,沒有解說,也不需要解說——當年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昭然若揭,任何蒼白的狡辯都無法抵賴!正如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中文系主任納希德·阿卜杜拉在片中說:「殖民者、侵略者在任何地方的暴行都令人憎惡,激起被壓迫者的反抗。然而我們看到,在中國發生的一切尤其慘不忍睹,比英國殖民者在埃及的所作所為還令人髮指。」
《開羅宣言》明文規定,強制日本必須將其竊取、佔領的所有中國領土悉數歸還中國。紀錄片揭示了日本右翼勢力對《開羅宣言》和戰後國際秩序的漠視,肯定中國堅持以多種方式和平解決領土爭端的博大胸懷。全片以埃及外交部前部長助理穆罕默德·賈萊勒·納伊曼意味深長的話語結束:「堅持正義。只要是正義的,就必須堅持,因為正義必勝。有一句阿拉伯諺語這樣說:『任何正義的訴求都不會被埋沒』」……
研討會現場。
「拍攝這樣的紀錄片是我很久以來的心願」
影片放映完畢,全場報以熱烈掌聲,既包含對製作團隊的祝賀和感謝,也是對紀錄片內容的肯定和讚許。中國駐埃及大使館臨時代辦齊前進在講話中說,雖然戰爭的硝煙已在今天散盡,但《開羅宣言》的深遠意義一直為愛好和平的人們所傳頌,該片的首映,讓我們重溫了這段歷史。身處《開羅宣言》的誕生地,深感歷史是一座豐碑,更是一面鏡子。歷史不容篡改,悲劇不能重演,任何為侵略戰爭開脫狡辯的態度和言論,無論多麼冠冕堂皇,都是對歷史正義和人類和平的傷害。
「很遺憾,我們的工作有些落後了,但為時不晚。」薩博裡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謙虛地說,他為此認真研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歷盡千辛搜集資料和素材,深知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過去,我們所接觸到的二戰紀錄影片大多由西方製作,他們藉助強勢話語權,長期忽視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阿拉伯民眾因此對這方面的史實不甚了解。」「拍攝這樣一部紀錄片,是他很久以來的心願。」他說,希望籍此能讓阿拉伯民眾知道這段歷史。據了解,該片正在洽談近期在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主流電視頻道播出事宜。
與會嘉賓表示,看了《開羅宣言》紀錄片「很有啟發」,他們稱讚這部紀錄片的攝製意義重大。埃及外交部亞洲事務部助亞西爾·穆拉德表示,通過這部紀錄片,阿拉伯觀眾能夠清楚地知道埃及、中國等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開羅舉行的會議和以開羅為名發表的宣言,為人類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開啟了人類告別戰爭、走向和平的新時代。
「日本不能逃避責任,也不要試圖否認」
埃及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戰場,同盟國在埃及西北部的阿拉曼戰勝德意軍隊並轉入戰略反攻。埃及為同盟國提供了重要的軍事和後勤支持,埃及軍民與盟軍並肩作戰並付出沉重犧牲,不少人付出了寶貴生命。在討論發言中,嘉賓們認為開羅會議是一座裡程碑,《開羅宣言》是一塊和平基石。我們紀念《開羅宣言》,就是維護其法律權威,維護戰後秩序,維護包括中國人民、埃及人民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勝利果實。
埃及政治分析人士、中國問題專家海珊·伊斯瑪儀說,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鼓舞了世界上遭侵略、受奴役的民族,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參加了開羅會議,與盟國探討處置戰後日本問題和亞洲被壓迫民族問題,參與制定並籤署了《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反法西斯的國際法規性文件。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形成的大國地位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可。
關於《開羅宣言》的法律地位,埃及總統顧問、開羅大學國際法專家埃曼·薩拉馬表示:「從法律上來講,《開羅宣言》所確立的原則成為此後《聯合國憲章》的重要基石。宣言的重要性在於,其所體現的不只是當時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意願,更是代表了為全人類福祉並肩戰鬥,震懾並終止軍國主義日本、法西斯義大利與納粹德國暴行的26個國家的意願。雖然只有中國、英國和美國首腦參與了開羅會議,但毫無疑問他們的這一舉動體現的正是當時國際社會普遍的政治意願,日本不能逃避責任,也不要試圖否認這一(戰後秩序的)法律基礎。」
「日本應該向中國人民真誠道歉。」埃及《金字塔報》副總編曼蘇爾·阿卜杜勒·阿茲姆說,「紀錄片中反映的是客觀事實:日本侵略了中國,傷害了中國人民,在對待歷史、對待領土問題上又一再地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日本應該認識到那場戰爭的侵略性質,將對中國及其他國家死難者的哀悼之情牢記於心。」
在《開羅宣言》的誕生地觀看《開羅宣言》紀錄片,人們對「只有銘記歷史,才能防止悲劇重演;只有正視歷史,才能開創未來」有了更深的體會。
(人民網開羅8月2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