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你的朋友最近有沒有看過《隱秘的角落》?
在ta背後偷偷放這首歌試試:
是的,這部劇不僅把好好的童謠變成了「陰樂」,還在特別意味深長的結局後面,來了一句「獻給童年」。
嚇得彈幕裡的觀眾紛紛表示:大可不必。
關於劇中的朱朝陽到底有多壞,目前還是眾說紛紜的狀態。
比起原著裡的終極腹黑人設,電視劇裡的朱朝陽的暗黑指數,已經被弱化了很多。
但這把親媽都能嚇到不敢說話的小眼神,一定讓不少觀眾都感覺脊背發涼。
小小年紀變成這般心機深厚包藏禍心,的確是個悲劇。
但指責這是原生家庭的鍋,我認為就大可不必了。
畢竟朱朝陽的父母最大的錯,也只是父親疏忽和母親控制而已。
如果說這樣的父母就能生產出殺人犯來,那監獄可能就不夠住了。
大多數人,去不到朱朝陽那麼壞,更重要的是,也沒有他的膽識和能力。
原作者和編劇,其實都不遺餘力地塑造了朱朝陽的學霸形象。
在經歷了堪稱「童年陰影」的暑假之後,朱朝陽依然是奧數班第一。
智商之高,心態之穩,讓一般成年人都望塵莫及。
而朱朝陽的前輩張東升,在原著裡也是個保送博士的學霸。
雖然電視劇沒有過多說明,但其表演者秦昊確實把一個心思深厚的高能反社會演得活靈活現。
最初的兩起殺人案,張東升都把細節拿捏得死死的。
就算懷疑他,也根本沒有證據。
如果不是後來三個小朋友帶來的失控,張東升幾乎就可以通過完美犯罪逃過正義的懲罰。
比起一般濫殺無辜而且毫無章法的反社會罪犯,
高智商的犯罪者,破壞範圍往往比較小。
一來他們理性較強,比較少出現激情犯罪,二來他們對後果有充分認識,一定會儘可能保全自己。
簡單來說,只要不是被他們盯上了,就不會太危險。
這一類人最討厭的,就是輕視自己的人。
張東升也好,朱朝陽也好,碰巧殺掉的都是這樣的人。
東升的妻子徐靜出軌提出離婚,而嶽父母也完全偏向女兒。
這背後的心理成因,正是因為張東升在社會地位經濟地位上的弱勢。
對方不把他放在眼裡,所以才能如此不留情面地對待他。
王瑤母女也是這樣對待朝陽的。
王瑤知道周春紅並不富裕,也知道朱永平完全偏向自己。
朱晶晶更是明眼看出朝陽不受寵這件事,所以才敢毫無顧忌地欺負他。
穩定的社會製造了一種錯覺。
讓很多人以為社會地位和財富是論斷一切的硬指標,以至於很多在這方面不具優勢的人顯得可以隨意拿捏。
但事實上,人並不能夠被完全體制化。
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是具備智能的人類。
社會地位和財富上的劣勢,讓朝陽東升成為了被壓制了的存在。
但他們智商上的優勢,其實一直都在。
只要環境合適,這種優勢其實力量極大。
如果這種能力不能以正常的方式派上用場,就會成為反噬外界的五毒之人。
朝陽東升當然是特例,因為不是所有被壓迫的聰明人,都會使壞。
但「聰明人選擇作惡」的可能性,也是無法規避的。
人本就是帶著罪性的存在,惡更會激發惡。
《隱秘的角落》其高明之處,正在於這故事裡沒有扁平的「好人」「壞人」。
朱朝陽和張東升不過是諸般的惡開出的「惡之花」。
這個劇裡除了代表正直的葉警官和代表仁愛的陳冠聲,其他人皆帶著不顯著的「小惡」:
朱永平沒有擔當,遇事愛和稀泥,待朱朝陽母子冷淡疏離,對王瑤和朱晶晶則是看似寵愛實則縱容,其實也是另一種不負責任。
周春紅虛榮心重、佔有欲強,對兒子的關心有太多自我沉醉的成分,不肯跟相好結婚也主要是出於自我感動,其實並沒有真正走進兒子心裡。
普普既擅操控又為人虛偽,有意識地在合理化錯誤的行為,明面上是要救弟弟,其實是為了一己私利,枉顧他人的死活。
嚴良看似重情義,其實毫無是非觀念,而且還是潛在的戀愛腦,除了最在乎的普普,其他任何人都可以被犧牲掉。
王瑤和朱晶晶如出一轍,都是恃寵而驕,脾氣暴躁。
可以說,她倆的暴脾氣,間接給朱朝陽遞了刀子,讓死亡來得更猛烈了一些。
當然,故事是一種單一要素被強化了的現實。
我們所處的社會並沒有故事中所描寫的這麼黑暗,犯罪者也往往都能被繩之以法。
但切莫忘記,人人心中都有一塊「隱秘的角落」。
大多數人或許都會安分守己的度過一生,但誰也不能保證,在某種要素的觸發下,這份「隱藏的惡」會不會忽然爆發。
與人為善,與「暫時的弱者」為善,未必能夠和氣生財,卻或許能保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