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心靈捕手》,該片於1997年在美國上映,豆瓣評分8.9分,是一部心理治癒溫情片。
影片講述的是叛逆少年威爾在麻省理工學院做清潔工,他在數學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他能在短時間內輕鬆解出藍勃教授解不開的難題。
即使知道自己有這樣的天賦,他也並不當回事,而是任意放縱自己,他和一幫朋友整天遊手好閒、打架生事,靠做點零工混日子。
他自負又自卑、好強又敏感,他無法跟別人建立親密關係。後來,他在心理學家桑恩的幫助下,打開了自己的心靈,重新找回了自我。
之所以推薦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因為它經典、評分高,還因為它很容易引起人們的觸動和共鳴。
威爾是個很聰明的人,他不僅在數學方面有很強的天賦,還有過目不忘、倒背如流的本事。
他非常自負,藍勃教授帶他去看心理醫生,他卻用自己的聰明反過來戲弄對方。他的好兄弟在哈佛酒吧被學生嘲諷,他憑藉超強的記憶力去羞辱對方。
他看似自信,其實非常自卑,他害怕跟人建立親密關係,害怕別人了解自己。
他遇到了心儀的姑娘史凱蘭,對方是哈佛大學的學生,漂亮風趣、聰明優秀,但是在約過一次會之後,他卻猶豫了。
他表面上說,擔心繼續交往會發現對方不完美的地方,他不想破壞這份完美,但心理學家桑恩指出了他的真正問題:「或許是你不想破壞自己的不完美,你害怕別人覺得你不完美。」
一語中的!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威爾這樣的人:
為了掩飾自己的貧窮,他們拒絕結識比自己條件好的對象和朋友;為了掩飾糟糕的原生家庭,他們逃避戀愛和結婚;為了掩飾自己的笨拙,他們會找各種藉口替自己辯解......
事實上,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完美之處,是這些不完美讓你成為了你,而不是別人。
假裝完美或許會給人好印象,但是別人會對你有種距離感和不真實感,如果一個人在你面前表現得處處完美,說明他並不是真心對你。
桑恩說:「不完美才是好東西,它能選擇讓誰進入我們的世界。」
只有接受別人的不完美,同時坦然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我們才能和別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真正愛你的人,絕不會因為你不完美而離開你。
威爾是個孤兒,他曾經被幾個家庭收養過,但是他們都對他實施了虐待,他被錘子打過,被菸頭燙過,還被刀捅過。也因為這樣,他處處提防別人,不信任別人。
只要有人試圖打開他的心門,了解他的經歷,他就會像個刺蝟一樣蜷縮起來,用傷害別人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他不敢向所愛的女孩史凱蘭說出自己的身世,而是騙她自己有12個兄弟。史凱蘭即將去史丹福大學讀書,邀請他一起去加州生活時,他退縮了。
他怕女孩發現他的不完美,他覺得自己很窮,社會地位很低,配不上經濟條件好的學霸史凱蘭。當史凱蘭對他說「我愛你」的時候,他狠心又決絕地告訴史凱蘭「我不愛你」。
事實上,他並不是真的不愛對方,而是童年那些被拋棄、被傷害的經歷,讓他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他內心的防禦機制很高,拒絕讓任何人進入自己的內心。
心理學家桑恩在與威爾對話的過程中,一點點地取得了他的信任,讓他慢慢打開了心扉,在看過威爾的檔案之後,桑恩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
威爾一開始還擺出一副不屑的態度:「我知道。」
但在桑恩一遍又一遍地說「這不是你的錯」之後,威爾終於忍不住了,他崩潰地抱著桑恩大聲痛哭。
童年的錯不是你的錯,那些糟糕的經歷是別人加諸在你身上的,所以,糟糕的是那些傷害你的人,而不是你自己。
被辱罵、被毆打不能證明你不夠好,更不能代表你不值得被人愛,那只能說明你遇到了糟糕的人,被他們用糟糕的方式對待了而已。
不要因為遭受過別人的傷害,就拒絕了愛與被愛,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在真正愛著我們、對我們好的人。
過去的人生經歷,會不知不覺影響我們的整個人生。
如果我們一路走來,收穫的愛和關懷比較多,那麼我們有很大可能,會成為一個自信且內心充滿愛的人。
但如果我們經歷的傷害和痛苦比較多,也許我們也會像威爾一樣,把自己關起來,不輕易相信別人,也不輕易讓陌生人靠近。
威爾的幸運之處在於,他遇到了自己的心靈捕手桑恩,最後在他的幫助和指引下走上了正途,收穫了自我和愛情。
但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桑恩,我們該如何擺脫童年的傷痛,拯救自己的未來呢?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裡有這樣一個說法:「你必須卸下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擔的責任,歸還給應該承擔責任的人。」
那些傷害與我們是怎樣的人無關,不要把別人的錯誤歸咎到自己頭上,學會與自己和解,與過去的經歷和解。
在每一次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時,告訴自己:「那不是我的錯,我很好,我值得被愛。」
多去挖掘自己的優點:你很善良、你很可愛、你廚藝很好、你唱歌很好聽,你是世界上心地最柔軟的人。
只有真正放過自己,才能學會愛與被愛,才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你有權利享受美好,也有權利仰望星空,只要你願意從黑暗中走出來,才有機會實現自我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