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分《心靈捕手》:如何走出童年傷痛,實現自我救贖?

2020-06-24 泥小零
豆瓣8.9分《心靈捕手》:如何走出童年傷痛,實現自我救贖?

文|泥小零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心靈捕手》,該片於1997年在美國上映,豆瓣評分8.9分,是一部心理治癒溫情片。


影片講述的是叛逆少年威爾在麻省理工學院做清潔工,他在數學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他能在短時間內輕鬆解出藍勃教授解不開的難題。


即使知道自己有這樣的天賦,他也並不當回事,而是任意放縱自己,他和一幫朋友整天遊手好閒、打架生事,靠做點零工混日子。


他自負又自卑、好強又敏感,他無法跟別人建立親密關係。後來,他在心理學家桑恩的幫助下,打開了自己的心靈,重新找回了自我。


之所以推薦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因為它經典、評分高,還因為它很容易引起人們的觸動和共鳴。


別害怕暴露缺點,沒有人是完美的


威爾是個很聰明的人,他不僅在數學方面有很強的天賦,還有過目不忘、倒背如流的本事。


他非常自負,藍勃教授帶他去看心理醫生,他卻用自己的聰明反過來戲弄對方。他的好兄弟在哈佛酒吧被學生嘲諷,他憑藉超強的記憶力去羞辱對方。


豆瓣8.9分《心靈捕手》:如何走出童年傷痛,實現自我救贖?


他看似自信,其實非常自卑,他害怕跟人建立親密關係,害怕別人了解自己。


他遇到了心儀的姑娘史凱蘭,對方是哈佛大學的學生,漂亮風趣、聰明優秀,但是在約過一次會之後,他卻猶豫了。


他表面上說,擔心繼續交往會發現對方不完美的地方,他不想破壞這份完美,但心理學家桑恩指出了他的真正問題:「或許是你不想破壞自己的不完美,你害怕別人覺得你不完美。」


一語中的!


豆瓣8.9分《心靈捕手》:如何走出童年傷痛,實現自我救贖?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威爾這樣的人:


為了掩飾自己的貧窮,他們拒絕結識比自己條件好的對象和朋友;為了掩飾糟糕的原生家庭,他們逃避戀愛和結婚;為了掩飾自己的笨拙,他們會找各種藉口替自己辯解......


事實上,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完美之處,是這些不完美讓你成為了你,而不是別人。


假裝完美或許會給人好印象,但是別人會對你有種距離感和不真實感,如果一個人在你面前表現得處處完美,說明他並不是真心對你。


桑恩說:「不完美才是好東西,它能選擇讓誰進入我們的世界。」


豆瓣8.9分《心靈捕手》:如何走出童年傷痛,實現自我救贖?


只有接受別人的不完美,同時坦然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我們才能和別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真正愛你的人,絕不會因為你不完美而離開你。


那些童年的糟糕經歷,並不是你的錯


威爾是個孤兒,他曾經被幾個家庭收養過,但是他們都對他實施了虐待,他被錘子打過,被菸頭燙過,還被刀捅過。也因為這樣,他處處提防別人,不信任別人。


只要有人試圖打開他的心門,了解他的經歷,他就會像個刺蝟一樣蜷縮起來,用傷害別人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他不敢向所愛的女孩史凱蘭說出自己的身世,而是騙她自己有12個兄弟。史凱蘭即將去史丹福大學讀書,邀請他一起去加州生活時,他退縮了。


豆瓣8.9分《心靈捕手》:如何走出童年傷痛,實現自我救贖?


他怕女孩發現他的不完美,他覺得自己很窮,社會地位很低,配不上經濟條件好的學霸史凱蘭。當史凱蘭對他說「我愛你」的時候,他狠心又決絕地告訴史凱蘭「我不愛你」。


事實上,他並不是真的不愛對方,而是童年那些被拋棄、被傷害的經歷,讓他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他內心的防禦機制很高,拒絕讓任何人進入自己的內心。


心理學家桑恩在與威爾對話的過程中,一點點地取得了他的信任,讓他慢慢打開了心扉,在看過威爾的檔案之後,桑恩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


豆瓣8.9分《心靈捕手》:如何走出童年傷痛,實現自我救贖?


威爾一開始還擺出一副不屑的態度:「我知道。」


但在桑恩一遍又一遍地說「這不是你的錯」之後,威爾終於忍不住了,他崩潰地抱著桑恩大聲痛哭。


童年的錯不是你的錯,那些糟糕的經歷是別人加諸在你身上的,所以,糟糕的是那些傷害你的人,而不是你自己。


豆瓣8.9分《心靈捕手》:如何走出童年傷痛,實現自我救贖?


被辱罵、被毆打不能證明你不夠好,更不能代表你不值得被人愛,那只能說明你遇到了糟糕的人,被他們用糟糕的方式對待了而已。


不要因為遭受過別人的傷害,就拒絕了愛與被愛,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在真正愛著我們、對我們好的人。


只有敞開心扉,才能收穫自我和愛情


過去的人生經歷,會不知不覺影響我們的整個人生。


如果我們一路走來,收穫的愛和關懷比較多,那麼我們有很大可能,會成為一個自信且內心充滿愛的人。


但如果我們經歷的傷害和痛苦比較多,也許我們也會像威爾一樣,把自己關起來,不輕易相信別人,也不輕易讓陌生人靠近。


豆瓣8.9分《心靈捕手》:如何走出童年傷痛,實現自我救贖?


威爾的幸運之處在於,他遇到了自己的心靈捕手桑恩,最後在他的幫助和指引下走上了正途,收穫了自我和愛情。


但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桑恩,我們該如何擺脫童年的傷痛,拯救自己的未來呢?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裡有這樣一個說法:「你必須卸下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擔的責任,歸還給應該承擔責任的人。」


那些傷害與我們是怎樣的人無關,不要把別人的錯誤歸咎到自己頭上,學會與自己和解,與過去的經歷和解。


豆瓣8.9分《心靈捕手》:如何走出童年傷痛,實現自我救贖?


在每一次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時,告訴自己:「那不是我的錯,我很好,我值得被愛。」


多去挖掘自己的優點:你很善良、你很可愛、你廚藝很好、你唱歌很好聽,你是世界上心地最柔軟的人。


只有真正放過自己,才能學會愛與被愛,才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你有權利享受美好,也有權利仰望星空,只要你願意從黑暗中走出來,才有機會實現自我救贖。


豆瓣8.9分《心靈捕手》:如何走出童年傷痛,實現自我救贖?

相關焦點

  • 豆瓣8.9《心靈捕手》:溫暖的療愈,用心理元素講述的暖心故事
    《心靈捕手》是由著名導演格斯·范·桑特執導,1997年12月2日首映。影片講述一個幼時遭受虐待的數學天才從問題少年,開啟自我找尋,接納和救贖的心路歷程,並最終找回自我與愛情的故事。作為一部經典的心理學題材電影,一上映就廣受好評,曾獲得1998年的第7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和最佳原創劇本獎;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等獎項。
  • 豆瓣8.9《心靈捕手》:直面人生慘澹,成就最好的自己
    無獨有偶,《心靈捕手》的主人公威爾同樣也是一名問題少年。他從小就輾轉寄養在幾個家庭裡,因受虐而從其中三個家庭搬出。童年的陰影一路伴著威爾,成年後的他開始變得叛逆不羈,到處打架滋事。所幸,威爾在尚恩教授的引導之下,逐漸叩開心扉,重新找回人生目標。該片是一部勵志心理題材劇情片,在1997-1999年間,曾獲獎7次,提名11次。
  • 豆瓣8.9《心靈捕手》| 與過去和解,無須原諒傷害自己的人
    經典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就是這樣一部講述天才少年威爾在兩位教授、女友斯凱蘭以及兄弟查克的幫助下,成功治癒童年傷害的影片。故事從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名不起眼的清潔工威爾 (馬特·戴蒙 飾),夜裡偷偷解算出「世上只有兩人會的方程式」開始的。
  • 豆瓣8.9分《心靈捕手》:一部可能治癒你一生的電影
    後來衍生到了電影當中,於是自然誕生了治癒系電影,《心靈捕手》正是這樣的一部典型治癒系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的天才清潔工的故事。威爾有著過人的聰明才智,但卻是個叛逆少年,整天只知道喝酒、抽菸、打架。一次偶然的機會,麻省理工教授郎博發現了威爾的天賦,開始嘗試『救贖』威爾,故事就此展開。
  • 豆瓣8.9《心靈捕手》:從三個角度分析對我們的現實意義
    文:張沐子《心靈捕手》這部電影在豆瓣高分榜上一直名列前茅。這部電影是在1997年上映的,在1998年的奧斯卡上獲得了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創劇本獎。在我「要看完所有的經典電影」這樣想法的契機之下,看了這部電影。
  • 《心靈捕手》|如何「尋找真我」,是心理學中自我實現的關鍵
    再看《心靈捕手》,內心依舊充滿震撼。1997年上映的《心靈捕手》絕對是當年電影市場的大贏家,狂攬2億2千5百萬美元,並且獲得第70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9項提名。人們驚訝於電影帶給自己的感動,卻很少有人知道《心靈捕手》是馬特·達蒙操刀的原創劇本,而靈感來源於他在哈佛念書時的一次英文課作業。
  • 《心靈捕手》:真正的心靈捕手,能相互看透彼此
    初次觀看電影《心靈捕手》,我最大的收穫便是感動。《心靈捕手》講述的是問題少年威爾因驚人的數學天賦,受到麻省理工學院藍勃教授的賞識。然而藍勃教授的幫助不僅沒讓威爾感激,卻受到威爾的抗拒。藍勃教授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求助於大學同學尚恩。經過尚恩的耐心溝通,威爾才開始心靈轉變,並改變自我的故事。
  • 【佳片在線】《心靈捕手》----走出心靈地獄!
    他因為出身貧寒,受童年被虐的陰影影響,心靈似乎上了鎖,教授無法走進他的世界。教授請來了許多心理學家為威爾做心理輔導,都被這個頑固小子洞悉心理反被羞辱,紛紛宣告他已經無可救藥 !教授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請來了自己的大學好友,正處於事業低谷心理輔導專家桑恩,希望他來拯救這個前途岌岌可危的天才少年!
  • 豆瓣9.0《心靈捕手》:救人與自救,教你捕捉天才問題少年的靈魂
    如果說藍博慧眼識英才,惺惺相惜,一眼看出威爾的與眾不同,把他從牢獄之中帶回來,是他的數學導師,而桑恩則是他的心靈導師,打破他心靈的枷鎖,牽引他走出心靈的泥淖。然後,回歸自我,找到自我。童年的威爾遭遇性侵、虐待、遺棄,這種疼痛如惡魔般如影相隨,隨著他成長,看似若無其事,其實時不時在陰暗的角落伸出獠牙咬你一口。這種傷痛讓威爾不由自主砌起自我保護壁壘,然後時刻警惕的觀察四周,一旦受驚,則離開自我反擊。因此,羞辱麻省理工聰明學生、報復幼兒園同學、主動與女朋友分手,不過是自我保護的過激反應。表象從來都是偽裝。
  • 拾影‖被遺忘的天才「心靈捕手」
    影評許可證 公眾號[2020]第13期 本欄目由愛育幼童【拾影】獨家呈獻 本周為大家推薦的一部電影是「心靈捕手
  • 《心靈捕手》:論威爾人生中的心靈救贖者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是由格斯·范·桑特執導的一部勵志電影,其中,馬特·達蒙飾演主人公Will(威爾),斯特蘭·斯卡斯加德飾演教授Lambeau(郎博)、羅賓·威廉士飾演心理醫生Sean(尚恩)、本·阿弗萊克飾演死黨Chuckie(查克)。
  • 《心靈捕手》:自己才是人生最好的擺渡人
    《心靈捕手》是部被大眾看作經典的心靈救贖電影,可以說大家都能從主人公威爾的身上找到自己的縮影。如劇中所說「躲避和不信任,是因為曾經被應該愛我的人遺棄」 威爾從小被父母拋棄,在四個寄養家庭中呆過,更加不幸的是威爾從小就被養父虐待。直至長大威爾還是活在童年陰影中。
  • 從《心靈捕手》與《弱點》,解讀兩位問題男孩的異同
    困惑間,於我而言,《心靈捕手》不僅是解決我心理困頓的良藥,而且還能給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帶來很大的幫助。《心靈捕手》講述了天資聰穎的問題少年威爾,在麻省理工學院解決了藍勃教授的數學難題,進而受到了藍勃教授的青睞。藍勃教授為了挽救威爾,他讓心理醫生尚恩幫助威爾打開心扉,改變自我的故事。
  • 《心靈捕手》感人至深,發人深省
    電影《心靈捕手》,由格斯·范·桑特導演,1997 年拍攝完成。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逆襲成為天才數學家的故事。威爾作為學校的清潔工,在一次意外中看到數學教授公布的一道數學難題,這道難題沒有學生能解但最終卻被威爾解了出來,數學教授蘭勃因而發現了威爾在數學方面的驚人天賦。但不巧的是,威爾出生在一個狀況不良的家庭,導致他內心叛逆,變成了一個問題少年。
  • 《心靈捕手》:成長就是與過去和解,愛是治癒內心的解藥
    作者:盛伊藍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心靈捕手》是一部經典老電影,1997年上映後獲得了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原創劇本獎和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銀熊獎。國內豆瓣評分超75萬人看過,並打出了8.9的高分,好於97%的劇情片。 電影講述了一個在麻省理工當清潔工的年輕人威爾,成天遊手好閒、劣跡斑斑,卻解出了數學教授藍勃寫在公布欄的難題。
  • 《心靈捕手》:在圍城裡的相互救贖,三個角色和自己的和解
    ——桑恩 《心靈捕手》是一部由格斯·范·桑特執導,羅賓·威廉士,馬特·達蒙等主演的勵志劇情電影。該片在1997年12月2日首映後引起一波熱潮,次年,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心靈捕手》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
  • 電影《心靈捕手》不要讓別人的過錯,世界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人生
    《心靈捕手》劣跡斑斑的威爾靠著平時在麻省理工做清潔賺錢養活自己,偶然的一天他發現學校的教授們遇到了一個難題。威爾再次回到了蘭博和桑恩面前,他向他們說出了自己童年遭受家暴的過往,告訴他們這就是自己為什麼一直躲避世界的原因。解開心結的威爾最後選擇了獨自前往加州,去找自己的女朋友,他要說出那句遲來的我愛你。
  • 豆瓣評分8.8的驚悚電影:剖析童年創傷到成年後的自我治癒與救贖
    雖然這是一部驚悚片,但是豆瓣評分8.8,1992年獲得第64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5項獎項,此外還獲得了第49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法國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等多個獎項 。電影講述了見習特工史達琳所在的城市發生了一系列被命名為「水牛比爾」的殺手專剝女性皮的命案。
  • 豆瓣9.7《肖申克的救贖》:真正的「救贖」在於自我覺醒
    帶著陰鬱的情懷,我觀看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一開始我並不能明白影片其中蘊含的深意。直到我觀看了三遍、四遍,甚至更多時,我才深深體會到,影片並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如何進行自我救贖,而是告訴我們真正的「救贖」在於自我覺醒。
  • 《心靈捕手》其一:在生命最深處與人相遇
    ​一年後再看《心靈捕手》這部影片,有更深的感觸和感動。 看到心理教師肖恩(sean) 給威爾(Will) 做心理諮詢的那幾個情節,腦海裡瞬間浮現出歐文·亞隆的思想傳記《 在生命最深處與人相遇》。Good Will Hunting 是一個雙關的名字,男主角名叫Will Hunting,因而片名有「好樣的威爾· 沆汀」之意;另一層意思正如幾個版本的中文譯名一樣, 可以理解為《心靈捕手》《驕陽似我》等,聽上去很美。我現在更願意把它理解為「對人內心美好意願(good will)的捕捉」。「對人內心美好意願的捕捉」,我認為正是人的追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