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0 08:35 |都市快報
1月19日,「反向春運」這個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
以往,我們理解的傳統春運,就是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回到老家和父母團聚。但這幾年,一股「反向春運」的風潮興起。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去子女工作、安家的城市過年,「常回家看看」不再是團圓的唯一選擇。
鐵路方面數據顯示,今年春運傳統高峰路線的反向客流增加了9%左右,且多以探親為主,「反向春運」兒童數量較往年增長了39%,50歲以上的旅客較往年增長了42%,「四老一小」的旅行訂單數量也有明顯增加。
據統計,在「反向春運」人數最多的城市中,廣州市排名第一,其次是北京市、重慶市、上海市、成都市、深圳市、武漢市、鄭州市、西安市和杭州市。杭州在全國排名第10。
記者採訪了三個在杭州過年的家庭,聊了一圈發現,選擇「反向春運」的主要原因就是假期時間短,反向春運的開銷比較小,現在老人的傳統觀念沒有以前那麼重了。
有位網友說得好:「哪裡有家人哪裡就是家,家不是混凝土而是愛。」
老媽殺了一隻鴨子
帶上高鐵來杭州
女兒下班回家已變老鴨煲
李女士老家是江西的,在濱江一家汽車公司工作,老公在上海工作,公公婆婆則在無錫生活。今年過年,雙方父母還有她弟弟都會來杭州過年。
不在老家過年的老人,總會往子女在的城市帶一堆家鄉的特產,讓年味更濃一些。
「我媽媽已經退休了比較空,所以提前出發,1月13日就到杭州了。」李女士說起這事有點無奈又好笑,「我老媽出發前跟我說,她殺了一隻土鴨給我帶來做老鴨煲,還說要帶一隻活雞,我趕緊讓她別帶了,跟她說上不了火車,她才作罷。13日那天,她一個人坐火車到杭州又轉地鐵到我家,我因為工作關係沒去接她。等我下班到家,那隻鴨子已經變成老鴨煲了。」
除了這隻遠道而來的江西土鴨,李女士的媽媽還帶了老家的米粉、蓮子,都是家鄉的味道。
李女士說,這兩年,在親戚朋友中,確實也感受到了這種「反向春運」的熱潮。「現在的父母也不像以前那麼傳統,不要求過年就一定要在家待著。現在的老人也喜歡旅遊,有時過年還愛在外面過,我家有兩輛車,到時候開車帶著雙方父母,也到杭州周邊旅遊一下。」
「我們老家那邊喜歡在正月裡辦喜酒,所以一般待到初六、初七,他們就要回老家了。雖然在老家過年氛圍更濃一些,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一家人在一起吧。」
王先生的嶽父、嶽母從老家帶來的特產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父母理解小輩
「反向春運」好幾年了
最便宜一年機票只要50元
老家紹興的王先生和老婆都是獨生子女,今年他們的春節就打算在杭州過。
王先生說:「我老婆老家在湖北荊州,之前也帶女兒去湖北過過春節,但實在是太麻煩了。首先,票太難搶,不僅拼網速,還要拼手氣,根本搶不到,機票又很貴。我和老婆、女兒三個人的往返機票,就要五六千塊錢。飛機到武漢降落後,我們還要轉車到荊州,這200多公裡不尷不尬,租個車不安全,打車花銷又太大。」
在春運搶票難的問題面前,「反向春運」確實更容易買到票,性價比也更高。日前,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了《關於全力做好2020年春運工作的意見》,鼓勵「反向春運」,推行回空方向列車票價優惠措施。
「嶽父、嶽母身體硬朗,也理解我們,這幾年都是他們到杭州來過年。」王先生說,「有一年,我還給嶽父嶽母買到了從武漢到杭州50元的特價飛機票。他們不用上班,平時也比較空,所以可以在春運潮之前來,一直待到元宵節以後再走,有時候嶽母也會順便留下來帶帶娃。」
1月15日晚,王先生的嶽父、嶽母到了杭州,並照例帶來了三大箱老家特產,裡面有魚糕、魚餅、臘排骨、香腸、筍乾……這些土特產,也成了王先生一家年夜飯的重要食材。
在杭州過年
老媽和婆婆輪流燒飯
嘗遍南北風味
「反向春運」,在80後、90後中特別受歡迎。他們往往有了一定的經濟能力,在城市定居並且有房子,父母的身體也還算硬朗,也為「反向春運」創造了條件。
黃女士在四五年前,就開始嘗試接雙方父母來杭州,但因為擔心折騰老人,所以和老公約好,一年在杭州,一年回老家河南。
「以前沒定規則時,過年前一個月就開始吵了。『反向春運』確實各種方便,不僅不用來回搶票,每天的日程也可以安排得新鮮有趣。上次,我哥也跟著來了,還帶了兩個女兒到杭州和我們一起過年,我帶著他們遊遍了杭州的景點。兩個小女孩很開心,寫了好多篇日記,說西湖美得像幅畫。」
「孩子的爺爺、奶奶就住在我們樓上,所以兩套房子加起來有四個房間,我父母和哥哥一家過來,也有房間可以住。兩家人在一起,還可以嘗到兩地的美食,我老家是河南,我老公是義烏人,我媽和婆婆輪流燒飯。那幾天,我們簡直是嘗遍了南北過年的風味,小朋友也很開心。」
(原標題《爸媽帶著土特產買著打折的車票,春節來杭州過年!「反向春運」漸成新潮流》,記者 張宇璐。編輯:王佳)
15794805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