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反向團圓」成中國人春節團聚新形式

2021-01-15 環球網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月19日報導,即便歷盡千辛萬苦,也要在除夕前趕回故土與家人團聚,這就是中國人的團圓觀念,中國也因此年復一年地上演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過年對於中國民眾已不再意味著一定要返回故鄉,一些人留在工作的城市與家人團聚或出遊,原本在家鄉的親人到城市裡過節,被稱為「反向春運」的這種過年遷徙方式正書寫中國人團聚的新形式。

46歲的醫生楊萍萍今年已經是第三年與家人留在北京過節。她篤定地對《聯合早報》說:「過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裡都一樣。」

他們一家三口加上孩子的爺爺奶奶,與三四家朋友一起共度春節:「各家拿出特色菜和土特產,做一桌不同口味的年夜飯,再分工合作包餃子,逛廟會,比返鄉過年還要有年味。」

對於像楊萍萍這樣已在大城市安家落戶的人來說,過年返鄉團聚不再是必然的選擇。

公務員黃淑豔今年也沒有加入返鄉大軍,夫妻倆請來雙方父母在上海過年。她長籲了口氣說:「不用再博弈到底回誰家了,老人也不反對換個地方過春節,我們也能盡孝心。」

報導稱,民眾觀念的改變,讓仍以闔家團圓為主題的春節有了不同的形式。除了留在所工作的大城市,還有些人早早訂好了機票,帶著父母一起旅遊,領略不同地方的節日氣氛。

由中國旅行社協會與途牛旅遊網等發布的春節旅遊趨勢報告稱,2018年春節舉家出遊過年成為民眾旅遊消費的主流選擇。北上廣深以及南京、蘇州、杭州等都是旅遊過年的熱門城市。

由於旅遊「過大年」日益火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春節期間人氣漸增,已不再是「空城」。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外省到北京過年的遊客人數持續增長,去年達到149.8萬人次,同比增長3.6%。

中國在線旅遊公司攜程旅遊公布的數據也指出,節前三四線城市預訂到北上廣深反向春運的跟團遊、自由行等產品,都較去年同期增長八成以上。其中「85後」「90後」是反向春運的主力。他們把安排父母住星級酒店、吃酒店年夜飯作為表孝心的重要方式。

有分析認為,反向過年既可以有效緩解春運交通壓力,也能帶動淡季旅遊的酒店、景區等消費,對個人來說,也不必為搶票心力交瘁,甚至節省旅遊費用。

旅遊過年、異地過年正在成為各地興起的春節新風尚,返鄉過年不再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民眾心目中具有濃厚的皈依感,「年味淡了」是時下很多人對過年的共同感受。

實際上,「過年」本身並沒有多少變化,闔家團圓永遠是春節的主題。

年味的變化只是形式上的變化。走親戚、看春晚、穿新衣等傳統形式已滿足不了現代人的需求,而旅遊過年、微信拜年、紅包大戰等,都在以新年俗的形式詮釋著闔家團聚。新年俗的興起,賦予了根植於農耕社會的春節新的活力,讓幾千年來的年味得以延續。

據拉美社2月18日報導,中國國家旅遊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春節假日前三天全國旅遊收入同比增長9.9%。

數據顯示,春節假日前三天,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累計2.14億人次,同比增長9.7%,實現旅遊收入累計25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9%。

以上數據是綜合通信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和各地旅遊部門提供的數據,經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得出的。

根據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此前公布的調查數據,今年春節假日期間,全國出遊人次將達3.85億,預計將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6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和12.5%。此外,預計春運期間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近30億人次。

相關焦點

  • 春節習俗有了新變化 網友:「家」的味道最珍貴
    新聞背景: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習俗是一個社會的時代印記。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春節拜年習俗也悄然發生著變化。無論年夜飯的形式怎麼變,「團圓」的內核都沒有變。無論在哪兒吃飯,無論吃的是什麼,一家人團團圍坐,推杯換盞、歡聲笑語間,「家」的味道最是珍貴。
  • 春節不僅是咱中國人的,蘇利南、汶萊、越南等十國也在過哦!
    雖然有一些小插曲,但這個春節的氣氛依然不減。賣門神、「喜錢」、香燭的小販在街上擺攤吆喝,沿街的房屋、商鋪已貼滿了對聯、燈籠,帶給我們節日的氣氛。但您知道嗎,春節不僅僅是咱們中國人的,全球也有好些個國家的居民在過哦。
  • 《舌尖上的新年》:以美食的名義,讓春節在中國人的餐桌上綻放
    在大熒幕上展現美食的紀錄片並不多見,而製作團隊們用盡心思,要把食物與情感相互融合,力求完美地展現百種滋味,在勾起萬千中國人心底熟悉味道的同時,也想喚醒那些記憶深處的愛的故事。我有美味,你有故事,邁向大熒幕的行攝之路並不簡單作為農耕文明的產物,春節的意義本是慶祝豐收,為了期盼來年農事的順利。如今的春節,早已演變成家人團聚的大好時光。當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時,食物便被賦予了別樣的意義,仿佛越複雜繁瑣的食物製作過程,越能表達人們歡愉的心意和對新一年的渴望。
  • 經濟日報:春節裡的核心價值觀 人團圓 家圓滿
    每逢春節,回家就會匯成一股滾滾的春潮,無論任何艱難險阻都擋不住人們團圓的腳步。「一年不趕,就趕三十晚」,春節有著太多的文化內涵,如同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生日,勾勒出中國人的團圓夢。  人團圓  春節像是一次家對遊子的召喚,也是一次遊子對家的眷戀  過年是春節的俗稱,來源於古人對季節、收成、天象、曆法的認識以及時間的意識,是農耕文明孕育出的文化之果。春節流淌著中國人的文化血脈和文明基因;蘊含著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凸顯著家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傳遞著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 過年不回家,如何加入春節「氣氛組」?
    時至春節臨近,受疫情影響,國內多個城市發布「就地過年」的號召,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回家過年」氣氛也在以另一種形式發酵。 過年,為什麼一定要回家?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家」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存在,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為了生存、為了自己的發展背井離鄉,這些人中不僅有身在CBD的白領,還有在外求學的莘莘學子,甚至是很多靠體力換飯吃的務工人員。他們作為城市外來人口,既沒有穩定的住所,也沒有特別交心的親近之人,這讓他們無法在所在地獲得屬於家的歸屬感,春節返鄉也就成了一種習慣。
  • 江蘇:遊子們滿載收穫歸鄉 享受與家人團聚
    新春走基層特別報導  春節,不同的地方也許有著不一樣的習俗,不同的人也許有著不一樣的感受,但「團圓」始終是不變的唯一。家,就此成為春節期間中國人情感中最強的磁場。四面八方的遊子們帶著一年裡沉甸甸的收穫歸來,享受與家人團聚的幸福。
  • 紀錄片《春節》合集,探尋春節的起源!
    並用節日的形式把這些方法一一記錄下來,傳承至今。春節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五集紀錄片《春節》,分團圓、祭祀、驅邪、祈福、鬧元宵五個主題,選取了中國十個不同地區的家庭與人物,講述他們過年的故事。 紀錄片《春節》第一集「團圓」團圓是今天中國人過春節時最大的主題,無論相隔多麼遙遠,一家人都要在春節團聚;無論時序如何轉換,春節總會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
  • 看哭億萬華人:BBC口碑爆棚紀錄片《中國春節》(附視頻)
    英國廣播公司(BBC)歷時兩年,聚焦「地球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從春運中的農民工,到不遠千裡回國團聚的海外華人,「億萬人同時遷徙的壯觀,只為了春節的一次團圓」。就算是排除萬難也要回家過年的決心:他們可能買不到票,可能坐上沒有位置的火車,可能要在人堆裡擠上三天三夜...但這都不能阻止中國人回家過年的願望……數億人口的大遷徙只為一場短暫的團聚?
  • 春節作品來了
    春節負載著厚重的歷史積澱,是億萬中國人的情感的聚合,春節在中國人心目中有著至聖的地位。
  • 這支春節動畫廣告,沒有對白卻觸動了我
    一直以來,中國人對「春節團聚」這四個字的執念,是深入骨髓的。
  • 如果你春節無法回家,就給家人買盆「思念花」,花開意味著團聚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春節」變成了一個「代名詞」,很多遠離家鄉的人因為種種因素不能及時回家團聚,聽起來太過於心酸。日日夜夜的思念只能通過電話傾訴,對於遊子來說,思念最好的表達方式莫過於買這幾盆「思念花」,通過花卉綻放時的魅力與蘊含的花語向家人傳達想念,花開了心就團聚在一起了。★ 想念之花: 三輪草三輪草這種花卉很特別,它一般生長在水邊,枝葉呈三角形,花色多為粉白色,碧綠的葉片搭配著嬌小的花朵,非常漂亮。
  • 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
    中國人的春節是農曆除夕開始的,貼春聯、放鞭炮、穿新衣、走親戚,好不熱鬧喜慶。與我們相鄰的韓國,至今也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只是,他們的春節並不是農曆除夕,而是選擇在「立春」這天。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就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
  • 春節除夕夜在哪裡度過?除了回家過年,這些地方也適合全家團聚!
    春節除夕夜在哪裡度過?除了回家過年,這些地方也適合全家團聚!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就要過年了,大家有沒有想好在這個春節除夕夜在哪裡度過呢?但是在春節,如果帶著老人和孩子去這些地方的話,並不是特別的合適,因為東北的氣溫和我們平時所處於的地方並不太相同,而且這裡的氣溫也是非常低的。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並不是那樣的強,去這些地方遊玩並不是特別的合適,那春節除夕夜在哪裡過呢?除了回家過年,這些地方也適合全家團聚!
  • 西方人想不通,中國人過春節,為何每年都不在同一天?
    每年到了春節,中國人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這些活動主要以除舊布新、納福祈年等為主要內容,形式非常多樣。其實不僅是中國人,歷史上在中華文明的影響下,一些我國周邊的國家也會慶祝春節,比如韓國,越南等等,當地人也和我們中國人一樣,都會過春節。此外還有很多海外華人,雖然身處世界各地,但老祖宗的傳統也不會忘。
  • 10個「大」數據盤點2016猴年春節
    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 題:10個「大」數據盤點2016猴年春節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2016猴年春節7天假期結束。「新華視點」記者通過10個大數據勾勒這個春節發生了哪些新變化。  專家點評: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春節外出旅遊已經逐漸成為很多中國人重要的過年選擇。中國海外消費市場蘊含巨大潛力,不僅體現在傳統的購物消費、餐飲、住宿消費上,還包括文化體驗、行動支付消費等。
  • 伊利臻濃牛奶攜手央視網,打造百家聚歡笑微電影,搶佔春節營銷C位
    對於中國人而言,春節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不僅僅是節假日,更與情感息息相關。春節,是好友重逢,是家人團聚,是一個個大紅包,是歡喜的春節聯歡晚會,是熱氣騰騰的年夜飯…… 今年的春節有點特別,面對嚴峻複雜的冬季防控形勢,全國多地先後發出了「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的倡議,倡導「就地過年」。
  • 2019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單
    春節,這一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凝結著億萬中國人的鄉愁,承載著無數人最溫暖的情感記憶。臘月二十九,習近平在2019年春節團拜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春華秋實,歲物豐成。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前進路上奮力奔跑,跨過許多溝溝坎坎,越過不少激流險灘,很辛苦、也很充實,有付出、更有收穫。」習近平的講話暖意融融、鼓舞人心。
  • 中國電信廣東公司攜手新媒股份、捷成華視網聚和杜比實驗室 打造高...
    年11月2日,中國電信廣東公司(以下簡稱廣東電信)攜手新媒股份中國電信廣東公司副總經理楊小豐,新媒股份董事、總裁楊德建博士,杜比實驗室商業合作部副總裁黃家賢為此,廣東電信依託自身網絡和技術優勢,匯聚新媒股份和捷成華視網聚的優質內容資源以及杜比實驗室行業領先的技術實力,首次為電信IPTV用戶提供擁有真正超清晰的畫面和杜比沉浸式音頻的優質內容。
  • 在不能團聚的春節裡—— 「照顧好自己」是最重的牽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入冬以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趨緊,各地疫情防控部門倡導「留在本地過年」。記者採訪了解到,為了支持疫情防控,不少人選擇留在本地過年。分散在兩地的家人將如何拜年?對於不能和家人團聚,他們又有什麼話要說?日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傾聽了他們的心聲。
  • 韓國也「春運」,韓國人春節回家做什麼?
    在韓國,春節和中秋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兩個節日,也是合家團聚的重要時刻。因為沿用了中國古代的傳統農曆紀年法,因此韓國的春節也被稱為「舊正」,與用陽曆紀年的1月1日「新正」形成對比。韓國和中國的春節時間完全一致。但是與中國近10天的連休不同,韓國的春節假期較短,一般為3至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