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十一世紀之始奧斯卡開始設立最佳動畫獎以來,共有四部日本動畫入圍。「吉卜力」是它們共同的標籤,而今年稍有不同的是,這次輪到銷聲匿跡多年的高畑勳走上前臺。
雖然最終摘得桂冠的機會微乎其微,但此次入圍,已經是對這位今年整好八十周歲老人的最高讚譽。而以他的年齡和對作品精益求精的態度,這或許也是他最後一次的輝煌。
3 年提案,6年製作,終於等來了高畑勳的新作《輝夜姬物語》。這部作品取材於日本著名故事《竹取物語》,作品成書年代相當於中國的唐宋時期。原作內核原本是一個的「不畏權貴壓迫」的政治隱喻。那麼問題來了!這部(在中國人看)極具反封建意識的政治寓言,如何能讓對政治淡漠的日本觀眾感興趣呢?如果單純的去掉政治象徵,電影就會變成「一個女孩對所有相親對象都表示不約」的無聊故事。「塑造一位有人情味的公主」便成了電影成敗的關鍵。面對這樣的困境,主創團隊用近乎史詩級別的繪畫功底,塑造出了處於不同成長階段的公主最閃光的時刻。
高畑勳賦予《輝夜姬物語》的主旨是多層次多維度的。首先是對自然的崇尚和熱愛,這是高畑勳拿手的元素,曾經的《歲月的童話》就帶給了我們「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蘊以及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度。輝夜姬進京前的少女時期是她下凡後最快樂、最自由的日子,在鄉下和小夥伴們無憂無慮地玩鬧嬉戲、和舍丸哥哥偷吃菜瓜,那首被反覆吟唱的兒歌「鳥兒蟲兒和野獸,青草樹木和花朵……」迴蕩在山間田疇。入京後的輝夜姬對那段日子最是懷念,在屋後闢出一小塊花圃,用種花和織布排遣心中的孤獨鬱悶。
電影的故事可以說是非常精彩,雖然並沒有描繪什麼動人的愛情故事,卻真摯的反應出了一個註定成為上流社會的人的一生,尤其是在人們普遍的道德追求之上與社會主流的人生價值觀,都活脫脫的為我們演繹出了一副人生悲劇的發生。那種無奈與順從,自我意識與道德意識的碰撞,都無法掩蓋處在一種社會環境之中的那種情感激烈碰撞與人性扭曲,追求簡單的快樂都成了一種難以實現的奢望,而只能淪為政治的附擁與期望寄託的犧牲品。電影的配樂也是十分出彩,那簡單純粹的曲調鋪墊出脫離故事的情感,與劇情相應之下而發揮出電影對於故事情節描繪的悲涼,十分讓人感動,也特別能感染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