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學友,大家晚上好!接下來我們學習,道德經第六十七章,先看一下原文,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首先把本文,分為三個段落來研究,第一部分從,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到久矣其細也夫。什麼意思呢?老子說,天下人都說我的道大啊,這個大可以是博大,廣大,也可以是偉大,因為博大,所以偉大嘛!注意這個我道大,可能說老子本人的道行,也可能是說形而上的道!那到底有多大呢!呵呵,大到整個宇宙,無所不包無所不含,大到無邊無際!大到好像沒有什麼可以和相似,沒有什麼可以和道相提並論,肖,相似之意,如果能換一個名詞,來代表道,那我認為,唯有禪宗的禪字可平分秋色!這兩個東西微妙到不可說!接著來看,老子又說,唉呀!因為道博大,所以好像是沒有什麼可以比擬,他又反推說,如果真的有什麼可以相似,相比擬,那不就顯得道很小了嗎?為什麼?大象無形啊!你非要找個形象,那就太可笑嘍!是不是。
再來看第二部分,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接下來老子話鋒一轉。他突然說他自己了,或者更進一步的來推敲,他的道為什麼大?因為他經常持此三寶,故能常保,這個寶就是做人做事的三件法寶,或者說三個道德標準,第一個叫慈悲,第二個叫儉樸,第三個叫不敢為天下先,就是不敢爭先,不爭先就是順其自然,或者人低成王!其實老子說的這三寶,也沒有多神秘,多麼了不起!這些無比正確的大道理,我們可能聽過了千百遍,什麼仁慈,什麼節儉,什麼謙虛,什麼退一步海闊天空!這還用說!但是我想問,我們真的能不打折扣的做到嗎?如果有人說我能做到!那麼恭喜你,你和老子有一拼。
好了,我們再來看最後一大段,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老子說,因為慈悲,所以勇敢,因為儉樸,所以寬廣,因為不敢爭天下萬物之先,所以才能長久,為什麼?這個大家去思考一下!我就不點明了!接下來這段話,可以說是老子的反證!什麼是反證,就是他先要證明三寶的好處,然後又證明,不持三寶的弊端!他說今天的我們,拋棄了慈悲,而向著勇武靠近,注意這段話裡面有兩個勇字,第一個勇就是勇敢的,慈悲心,而第二個勇就是勇武,以武力徵服天下之意,鄙人才疏學淺,只能如此這般的解釋嘍,否則行不通!
捨棄了儉樸,向著廣大無邊的事物靠近,注意這裡,老子說的廣大,來自於儉樸,如果只追求大,而不去理會儉!那是行不通的,然後他又說拋棄了後己,而去爭先,那只有一個結果,就兩個字,死矣!翻譯過來就是去死吧!就這三寶,老子翻來覆去的講,無非是讓我們慈悲為懷啊!是不是,各位,否則人家苦口婆心講這個幹嘛?最後他老人家說,因為慈悲,慈祥,慈愛,就可以進可攻退可守,戰無不勝,守無不堅。那我還想問個為什麼?因為得道者多助嘛,因為自助者天助呀,因為你慈悲,所以老天,也以大慈悲來保衛你,你說!這三寶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