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2020-12-25 滄月1986

各位學友,大家晚上好!接下來我們學習,道德經第六十七章,先看一下原文,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首先把本文,分為三個段落來研究,第一部分從,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到久矣其細也夫。什麼意思呢?老子說,天下人都說我的道大啊,這個大可以是博大,廣大,也可以是偉大,因為博大,所以偉大嘛!注意這個我道大,可能說老子本人的道行,也可能是說形而上的道!那到底有多大呢!呵呵,大到整個宇宙,無所不包無所不含,大到無邊無際!大到好像沒有什麼可以和相似,沒有什麼可以和道相提並論,肖,相似之意,如果能換一個名詞,來代表道,那我認為,唯有禪宗的禪字可平分秋色!這兩個東西微妙到不可說!接著來看,老子又說,唉呀!因為道博大,所以好像是沒有什麼可以比擬,他又反推說,如果真的有什麼可以相似,相比擬,那不就顯得道很小了嗎?為什麼?大象無形啊!你非要找個形象,那就太可笑嘍!是不是。

野趣

再來看第二部分,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接下來老子話鋒一轉。他突然說他自己了,或者更進一步的來推敲,他的道為什麼大?因為他經常持此三寶,故能常保,這個寶就是做人做事的三件法寶,或者說三個道德標準,第一個叫慈悲,第二個叫儉樸,第三個叫不敢為天下先,就是不敢爭先,不爭先就是順其自然,或者人低成王!其實老子說的這三寶,也沒有多神秘,多麼了不起!這些無比正確的大道理,我們可能聽過了千百遍,什麼仁慈,什麼節儉,什麼謙虛,什麼退一步海闊天空!這還用說!但是我想問,我們真的能不打折扣的做到嗎?如果有人說我能做到!那麼恭喜你,你和老子有一拼。

山水田園

好了,我們再來看最後一大段,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老子說,因為慈悲,所以勇敢,因為儉樸,所以寬廣,因為不敢爭天下萬物之先,所以才能長久,為什麼?這個大家去思考一下!我就不點明了!接下來這段話,可以說是老子的反證!什麼是反證,就是他先要證明三寶的好處,然後又證明,不持三寶的弊端!他說今天的我們,拋棄了慈悲,而向著勇武靠近,注意這段話裡面有兩個勇字,第一個勇就是勇敢的,慈悲心,而第二個勇就是勇武,以武力徵服天下之意,鄙人才疏學淺,只能如此這般的解釋嘍,否則行不通!

自然

捨棄了儉樸,向著廣大無邊的事物靠近,注意這裡,老子說的廣大,來自於儉樸,如果只追求大,而不去理會儉!那是行不通的,然後他又說拋棄了後己,而去爭先,那只有一個結果,就兩個字,死矣!翻譯過來就是去死吧!就這三寶,老子翻來覆去的講,無非是讓我們慈悲為懷啊!是不是,各位,否則人家苦口婆心講這個幹嘛?最後他老人家說,因為慈悲,慈祥,慈愛,就可以進可攻退可守,戰無不勝,守無不堅。那我還想問個為什麼?因為得道者多助嘛,因為自助者天助呀,因為你慈悲,所以老天,也以大慈悲來保衛你,你說!這三寶好不好!

相關焦點

  • 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道德經》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世有慈而不應有善,善而養惡,慈非善非惡,以道救眾生即慈!善惡皆因利,慈者在心在道而不在利!慈者因無利害善惡之心,故心無掛礙,無有恐怖,故而能勇!勇於面對一切而心無恐怖!心空後而能慈!世有儉,儉者適度也,過和不及皆是不能持久,唯有儉無不及亦無過,陰陽平衡而得一,天得一寧,地得一靜,人得一久!
  • 老子讓什麼人不敢為天下先
    文/赫LILING知常不病 2020-01-15 16:27:15老子有語:不敢為天下先!何出此言?老子《道德經》文筆簡練,字句含玄,不僅是中華人文集成,也是全人類不可多得的智慧經典。老子講出: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自明,不為而成。有識之士不出門就知道天下事,不用看見就明白天下事理,不費心機就有成就。由此清楚的看到,老子的學說,是說給有社會話語權的人,說給撐握社會命運的人,也就是人們說的社精英人士。
  • 老子「不敢為天下先」的正解
  • 不敢為天下先:老子究竟是消極還是積極?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在這一章中,老子重點講述了「大道無形」以及任持與保任「大道」的基本方法,也就是老子所說的「三寶」。關於「慈」《說文解字》曰:慈,愛也。
  •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老子說的是哪三寶?
    ,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老子說,我有三種寶貝,是要好好保持和維護的。一是慈愛,二是節儉,三是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愛,就會勇敢。有了節儉,就會長治久安。有了不露鋒芒,謙和退讓,就會成為萬物之長。
  • 老子《道德經》:儉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高級的生命智慧
    儉為人生根本之道。 老子《道德經》曰:「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告訴我們,人有三種寶貝是應該永遠保持的:一種叫做慈愛,一種便是儉嗇,還有一種就是所謂的「不敢為天下先」。 聰明智慧的人,知道只有守住這三寶才可以長存,而儉為當下最直接的修身之道。他們願意法於自然,返樸歸真,去奢從儉,少私寡慾,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之人生至境。
  • 解密老子《道德經》:「不敢為天下先」,為什麼可以「成器長」?
    解密老子《道德經》:「不敢為天下先」,為什麼可以「成器長」?這裡是悅讀國學,這一節內容,我們來逐字逐句學習老子道德經的67章。好,先來看第一句: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這裡面有一個詞,是「我道」。指的是得道者,我有三寶,持而保之,就是說,得道者有三件寶物,堅持保有著,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第一就是心懷慈愛,第二是收斂節制,第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慈故能勇。什麼意思呢?心懷慈愛才能堅定而無畏,這個怎麼理解?
  •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三寶」是踐行「道」的最好方法
    老子在《道德經》第六十七章中說,「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 不敢為天下先,是真的不去爭第一嗎?
    不敢為天下先,出自《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意思是不敢做天下第一。現在對於老子提出的「不敢為天下先」的解釋五花八門:有的說不敢為天下先是怕「槍打出頭鳥」;有的說不敢為天下先是不在時間上爭第一;有的說不敢為天下先是以不爭先而爭先……其實老子提出的不敢為天下先的意思是:自己主觀上不要想著做事是為了爭第一,而是做事就是做事,用謙遜、內斂、低調的品行把事情做好,這樣也許會得到名利,不過因為具有謙遜內斂的高尚品行,這樣的名利也是任何人無法奪走的
  • 【煥雲禮儀】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修身智慧 老子曾說:「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意思是:「我有三件法寶,第一件是慈愛,第二件是節儉,第三件是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其中「節儉」是老子的「三寶」之一。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很多明君都是提倡節儉的人。比如歷史上最著名的漢文帝,一生節儉,從不敢鋪張浪費。
  • 《道德經》:我有三寶,持而保之。這傳承幾千年的寶貝究竟是啥?
    道德經《老子·德經》第六十七章,老聖曰:「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03不敢為天下先「不敢為天下先」是世人爭議最多的一句話,認為這句話與創新精神相悖,其實不然。
  • 老子用一句話,教給了我們三個法寶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曾說過:「天下皆謂我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不肖。」老子說自己的掌握的大道與當時天下流行的道理都不盡相同。當時世風日下,大家都不講道德的時候,孔子推行三代王道政治肯定是不被接受的;而墨子的兼愛非攻雖然先進,在當時的大環境下也肯定只是少數人追求的目標而已。而老子所說的大道,之所以與眾不同,皆謂我大。就是因為這三件法寶。第一件叫慈愛,第二件叫儉嗇;第三件是不敢站在天下人的前面。
  • 道教裡「三寶」、「七寶」、「八寶」都指什麼?
    像我們都熟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簡單幾個數字便高度概括了大道衍生萬物的過程,可見,簡單的幾個數字,在道教中也常常被賦予獨特內涵。本篇,小道士我便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道教三寶、七寶和八寶,看看這數字三、七、八都有哪些含義。
  • (老子)不敢為天下先!故成「天下第一」,人生要勇敢贏自己!
    老子,在其《道德經》中有言:「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然而,不敢為天下先的老子,卻在唐高宗的《先老後釋詔》中因一語:令老先,次孔,末後釋」,成為「天下第一」,在這個排序中道教為第一,故有「老子天下第一」之說。
  • 道德經六十七章:上天要救你,定以慈柔為藥,內解心結,外解情執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xiào)。夫(fú)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fú)!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zhǎng)。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
  • 品讀《老子傳奇》,對你的工作生活有什麼啟示呢?
    自己有一個小小的心願,家裡這三個版本的《道德經》,希望自己能夠早點研讀完成。我們要翻越一堵知識的高牆,《老子傳奇》就如同那把梯子,幫助我們完成翻越高牆的目標。看完了《老子傳奇》我了解了老子的真實日常,也知道了任何人想做成一件事遇到的挫折與困難。
  • 老子名言名句集錦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經》  2、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老子《道德經》  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道德經》  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 識得《老子》中這3點,擁有遇難呈祥的智慧、逢兇化吉的要妙
    道家鼻祖老子所著的《老子》是最早講「道」,最系統講「道」的哲理性妙文、美文,洋洋灑灑的5000多字的《老子》,字字珠璣,幾乎每一句話都可以寫一篇博士論文。說起這道家只管賣藥的,確實很有解決問題的力道,特別是逢兇化吉的能力亦是非凡的。下面特舉幾個例子,闡述《老子》中逢兇化吉的幾點功用:一是慈悲節儉,不敢爭先的精神。《老子》:「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 道教的「三寶」指的是什麼?修行之人需要遵守的基本準則
    道教有兩個顯著的特點,其一,它是一個多神信仰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包含著大量的神祇,既有像玉皇大帝這些先天神,也有風雨雷電自然神;其二,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依託發展而來,道家思想讓修行者達到少私寡慾、天人合一等境界,這也是道教的立教之本,也是對「道」的完美闡述。莊子的清靜無為及逍遙處世的思想也對道教的發展與教義產生重要的影響。
  • 三字有什麼特殊含義?中國文化與「三」的不解之緣!值得珍藏!
    道家中的「三」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話,說明老子認為三是萬物的基礎和本原。在道教中,更是推崇「三」:道教中級別最高的尊神是「三清」:元始、靈寶、道德天尊修煉到最高境界是三花聚頂: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