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記事】八十年代掛鑰匙的小伢子

2021-02-08 安慶微生活

     八十年代出生的小伢子,是計劃生育的第一代,也是首開五千年文明古國獨生子女先河的一代。從他們開始,中國家庭再也沒有兄弟姐妹了。以後他們的伢子,再也沒有了叔伯、姑姑、舅舅、姨媽。人們對刻薄無情的人,講他們是六親不認。這代獨生子女就是想認,也不知道這是些什麼「東西」。可悲可悲文明古國「親戚」二字,將在這代人手中斷送!

  講的好聽他們是父母寶貝,兒子的是皇帝,女兒是公主。其實他們的父母,剛從農村下放回來,在城市為了生存,什麼低微的工作都做。他們哪來錢奉承皇帝公主?除了感情寵愛外,沒有錢投資他們「奢侈」和呵護。

  現在有人講,過去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們覺悟水平高。其實那時「不怕惡公、惡婆,就怕破屋、漏鍋」。屋是破的,鍋是漏的,連睡覺鋪的都是稻草。窮得叮噹響,不是覺悟高不高的問題,夜裡關門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完全沒必要關門。扒手能偷什麼?

  上山下鄉回城後必須鎖門,這不是說他們有錢富了。而是有比財產更重要的東西,不能被人偷走。所以家家鎖門,沒一家敢不鎖門的。不鎖門掉了承擔不起,就要餓死一家!這樣應運而生,一種奇怪的現象。街頭巷尾到處不管是背書包的,或是在外面玩耍的,頸子上都掛著一把鑰匙。鑰匙替代了從前的銀項圈,「套狗索」(紅頭繩編圈,給小人套脛子上)。

  掛鑰匙說明大人的無奈,大人的辛酸。為了養活一個伢子,夫婦都要上班。不像祖輩男人在外做工,女人在家做家務。這樣小伢子有人管。那時雖不福裕,但家有女人,「安」字不就是,家有女人才安的嘛?

  後來婦女都工作了,這樣家庭缺失了溫馨,小伢子缺失了管教,社會也就缺失「家」的基礎。家中無人他們必須掛鑰匙,自己開門做作業,甚至自己開門做飯。這就是當年所謂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真實寫照,八十年代獨生子女一代,也是缺少管教掛鑰匙的一代。

  以前窮沒有財產,不怕偷。下放回來也窮,為什麼要鎖門呢?因為家家都有比命還重要的「糧油證」,也叫糧油摺子,是人的「生辰八字」!每三個月繳到居委會一次,由居委會收齊再到糧食局批。每人每月二兩五錢油,二十五斤半大米。在那個年代根本不夠吃,因那時人們沒有任何食品,也沒有任何油水。每月從二十五號開始供應,下個月的糧油。這樣「青黃不接」到了二十五號,糧店一大早就排長隊等待買米。

  到了三節:過年,端午、中秋,根據糧油折上的人數,每人加供二兩五錢肉票。這樣過節的當天下午,單位、學校廁所就出現一種奇特現象。拎著褲子急著雙腳直跳,等前面解手的,騰出坑好讓自己拉稀。因為這天吃了平時吃不到的葷腥,腸胃受不了。這個現象是沒經過的人,無法想像的。給經過那個年代的人,都留有深刻的記憶。

  糧油證同戶口簿子一樣重要,那時搬家遷移,遷的就是這兩樣。根據這可以發各種票證。這些票證在那時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它規範了人口遷移,堵絕了拐賣婦女和兒童。那時基本沒有拐賣人口的,拐了也無法賣掉。沒有糧油摺子,就無法領到票證,無法領票證,人們就養不活,拐來的人口。

  糧油摺子和票證不遺失,人們每個月善且吃不飽,一旦遺失那就是大禍臨頭——人要被餓死。這決不是聳人聽聞,是真實的事情。二十五號是黑色的日子,有人選這天自殺。因上個月天天沒吃飽,「一餐不吃如活埋」,常常餓著難受。等到這天買到米了,煮上一大鍋久違的全米飯。全米飯?這是今天年青人,聽著感到奇怪,飯為什麼還要強調全米?

  那時吃的是一吹三條浪,一喝三條溝的稀粥。不會吃到全部是米煮的飯,就所謂的飯也是和著,黴氣烘天的山芋幹混煮。這是糧站搭配的,也在二十五斤半裡供應。吃全米飯是種享受,就是不要菜也香。把肚子撐得多高,然後心滿意足地上吊自殺,他要做個飽肚子鬼!這是我家後面小街上,一個拉板車人的下場,是真實的事情。

  代銷店也就是米店,裡面的營業員。根據糧摺子賣米,照講沒有什麼權利,但他們掌握著好米糙米權。熟人或當官的來賣,就翻出一袋好米,一袋二百斤。倒在筒子裡讓皮帶抽到二樓,再從二樓下到枰上。這樣他們就有人託,就有了優勢。

  說那時人們都清廉,是不對的,只是比現在貪官好些。其實人本性都「惡」,非要規章制度約束不可,沒有規章制度制約就會失去控制,失去控制就會失去公允公平,社會就失去正義正道,這樣必然就會導致亂象叢生!

  那時是計劃經濟,它為今天收藏界帶來,只有中國才有的收藏品,那就是各式票證。有米票、油票、肉票、糖票、布票、棉花票、煤票、炭票、豆腐票、煙票、付食品票、甚至線票、肥皂票、草紙票、月經帶票……五花八門什麼都有,這是要糧油證的,是按上面人頭配給的。  

  票證關係到一家人的生死存亡,誰家也不敢大意。為了保險起見,家家雖窮沒財產,但也得天天鎖門閉戶。這樣街頭巷尾就出現了一群,掛鑰匙的小皇帝。

相關焦點

  • 重生年代文推薦(四)——八十年代
    2、《八十年代記事》作者:水晶翡翠肉簡介:一個都市單身女生,穿越到八十年代單身媽媽身上。而且她有兩個孩子。兒子:媽媽。女兒:媽媽楊婧: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不是,我不是啊。睜開眼睛時,回到八十年代,她十七歲的時候,她中途綴學,家境窘迫,名聲極差,但幸運的是:她還沒有嫁給紀彥均!重活一遍,做個名聲不那麼差的女子,帶著家人走向人生巔峰。一句話簡介:農家女重生變富豪。
  • 世上有兩類老闆:身上掛鑰匙的與身上不掛鑰匙的
    按照任正非的提示,我向客人的腰部望去,但見其皮帶上掛著一大串鑰匙,數量之多,已經到了誇張的地步。伴隨著其步行,鑰匙左右搖晃,叮噹作響。   任正非補充道:「他連倉庫的鑰匙都掛在身上。」然後,他起身,掀開衣服,說:「你看,我一把鑰匙都沒有。」在華為,有很多辦公樓的房間任正非是進不去的,如數據中心、研發實驗室等,其工卡根本沒有進入權限。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這個世界原來有兩類老闆:身上掛鑰匙的老闆與身上不掛鑰匙的老闆。
  • 腰帶掛車鑰匙被噴「老掉牙」,土豪:電動車鑰匙也值得掛出來?
    這年頭最討厭的就是參加同學聚會,如果自己生活庸庸碌碌平平無奇,在同學聚會上看到昔日的同學展現出醜惡嘴臉,不時拿出自己的豪車鑰匙放在桌上,或者顯露出自己附庸風雅裝得有文化。沒有什麼東西才會表現什麼,維護自己的臉面。
  • 老照片;八十年代的中國
    #老照片#八十年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從八十年代的流行語中便可見一斑。八十年代的經典口號: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摸著石頭過河;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一,80年代陳衝、張瑜兩位大紅大紫的上海姑娘。二,八十年代當紅的電影女明星,嶽紅、斯琴高娃等。三,八十年代,鞏俐的泳裝日曆。
  • 最牛長沙伢子,擺地攤起家,跟馬雲逛街,廣州最奢侈商場旁賣烤串
    然而不喜歡坐在他電動車後座上笑的女朋友的離去沒有讓這個伢子就此一蹶不振,他將更加發奮圖強。10年過去了,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街頭小販,他如今身價過億,已經創立了自己的品牌文和友——文斌和他的朋友們。他今年7月投資2億在廣州最奢侈商場太古匯旁邊開了個店,9月份陪中國首富馬雲逛了個街,這個如此霸蠻的長沙伢子就是文斌。
  • 八十年代的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民謠魚乾鋪,ID:minyaoyuganp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你一定要像晨曦一樣活八十年代的歌填詞:趙雷譜曲:趙雷原唱:趙雷香菸請在為我點一顆
  • 《我愛蕭邦》——一支八十年代的Italo Disco神曲
    在多次推薦了蕭邦的音樂後,我收到了一位樂友發給我的這首《我愛蕭邦》(I like Chopin);當我聽到這熟悉的旋律時,瞬間感覺好像被時光機帶到了八十年代。是的,這是一首八十年代風靡一時的Italo Disco神曲。
  • 80年代老照片,八十年代的愛情是害羞而含蓄的
    八十年代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的初期,在經歷了多年的動亂之後,人們的生活迎來了很大的變化,生活在慢慢變好。當時的女性也開始注重起自己的形象來,她們開始追求時尚。然而八十年代的美女與現在不同的是她們是不加修飾的美。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組八十年代女性的迷人照片,領略一下她們的風採。
  • 如夢如幻的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那是一個煙火與詩情迸發的年代,是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情懷的年代,一個思想自由奔放百花爭豔的年代。八十年代中學生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八十年代,這三個比較合適:年輕、真誠、單純。八十年代的激情、浪漫、理想主義,成為知識分子及普眾心中的烏託邦。
  • 野人記事(上)
    王朔發於本期的《橡皮人》恍然30年一瞬間野人記事(上)「目擊者。劉青苗。於清用腿踢踢圍著酒桌打轉的黑狗伢子,又敲敲碗邊兒,「你莫糊塗哩,我有了野人毛這物件兒,才好上縣裡替你遊說、活動嘛。」劉青苗用鉗夾個炭火,燃上竹筒煙,舔了半天厚嘴唇才說:「那……也好。」當晚,劉青苗將野人毛一根用紙菸的銀箔仔細包了三層後交給於清,並送了天麻、木耳、竹參諸物。清晨,於清勿勿回縣,替劉苗請假,又持獵槍急急返回人熊嶺。兩人早出晚歸,避開其他人,漫山遍野尋訪野人。
  • 丁聰|八十年代的漫畫
    按這要求丁聰八十年代的漫畫,放現在的話,應該永世不得翻身了。        好在八十年代過去許多年了,丁聰也死了,現在翻出來看看,想來沒人舉報了。         丁聰關心政治,可他看不到領導好的一面,老是喜歡表現負面的一面。         有幅漫畫是這樣的,領導讓下屬提意見。
  • 他是《閃閃的紅星》椿伢子,與唐國強郭凱敏同班同學,卻為何沒火
    影片由李昂、李俊執導,講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潘冬子在父輩引領下,經歷種種磨難和考驗,從一個苦孩子最終成長為一名紅軍小戰士的故事。影片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這部電影已經播出45年了,每當人們再重溫《閃閃的紅星》,重聽《紅星歌》《紅星照我去戰鬥》,一定會腦海裡浮現出潘冬子身穿新軍裝雄赳赳氣昂昂向前行走的樣子,心底裡,又再次心潮澎湃、熱血沸騰起來。
  • 八十年代的恐怖片,屢屢突破人類的底線
    低成本與廉價使得它可以大量複製,並成為八十年代恐怖電影最重要的神話之一。到了七十年代,史匹柏的[大白鯊]著實讓人受到了不小的驚嚇,同時也向觀眾證明了,這一類型的電影有能力登入「精良製作」門檻。但八十年代就不一樣了,此時的人們正絞盡腦汁來呈現恐怖事物,怎麼會輕易放過幽靈呢?
  • 暢慶車品內飾建議男人鑰匙不要掛腰間,試試汽車鑰匙包
    暢慶車品內飾建議男人鑰匙不要掛腰間,試試汽車鑰匙包 2020/11/06 14:56 來源:廠商供稿 瀏覽:420
  • 重讀八十年代,讀出了什麼
    而今天,當我們回顧審視那個時代的文壇,除了「重讀八十年代」之外,又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他們親歷了許多重要時刻,也具備用文字回應和解釋歷史的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僅僅在今年,就有上海文藝出版社的《一個人的文學史》、中信出版社的 《重讀八十年代》、上海書店出版社的《「80年代文學」研究讀本 》、中國社科院出版社的 《激情的樣式——20世紀80年代女性寫作》、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當代文學:終結與起點——八十、九十年代的文學與文化
  • 女主在六七十年代種田、養娃的小說,強推《回到1981》
    吖吖今天給大家推薦四部女主在六七十年代種田、養娃的小說《重回六零:種田發家養崽崽》《回到1981》《八十年代記事》《六零年代好媽媽》,每一部都是吖吖收藏了很久的小說,書荒的小夥伴們趕緊收藏起來呀!《重回六零:種田發家養崽崽》 作者:南方荔枝
  • 你好,這是我的八十年代!
    大家時常稱為1986版的《聊齋》,其實拍於1987年。有多少人,小時候是偷偷躲在被窩裡看的?那些影影綽綽,光怪陸離,千嬌百媚的女子們,多少年過去了,那種又害怕又想看的心情,依然記得。1987年,《紅樓夢》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轟動全國。導演王扶林從1979年提出想法,傾盡全力,一步步如朝聖之旅。
  • 八十年代那些風靡中國的日劇
    網上有一個有趣的提問:八十年代有日劇嗎?你們是從哪裡看到的?提問的人肯定很年輕,答案就是:電視。可能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覺得電視是個擺設,可是在幾十年前,彩色電視絕對是家裡的奢侈品,誰家要是有了彩電,鄰居們都會跑來看,像看電影一樣。
  • 八十年代TVB金庸武俠劇
    八十年代的香港熒幕,正是武俠電視劇的鼎盛時期,金庸影視經典作品層出不窮,影響深遠,仍至今日。 八十年代TVB最輝煌的時期,共推出了11部金庸武俠劇。1982年,《天龍八部》。華語史上第一個《天龍八部》,八十年代金庸劇的開端,分為《六脈神劍》和《虛竹傳奇》兩部,共50集。這一版演員選角選的實在是好,音樂也好,武打也好。
  • 【原創】火焰君的故事之一:憋屈的火伢子(jsxfxh總第1308期)
    火伢子躲在暗處虎視眈眈,他做夢都想長成一簇小火苗,再從小火苗長成一片火焰,席捲所能看到的一切,看那些東西,家具也好,房屋也好,有各種功能的電器也好,一邊被他吞噬,一邊垂死掙扎,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嗯,很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