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義大利許多年前的那個夏天嗎?17歲的少年Elio與24歲的美國博士生Oliver相識,開啟了一段熾熱、純粹、美好、傷感的愛情。這段夏日之戀僅持續了六周,隨著Oliver回國戛然而止。
這短暫的相遇,在兩人的生命中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愛而不得的痛,兩情相悅的歡,不得不分離的苦,我們跟著他們仿佛也經歷了一場愛戀。
Oliver結婚了,他過得快樂嗎?他會不會忘記Elio?Elio呢,他長大後從事什麼工作?會因為無法忘卻Oliver而終身一人嗎?他們還會彼此問候嗎?他們會選擇將這份感情深藏在心底,負著遺憾生活,還是會為摯愛勇敢一次,餘生相伴?
《請以你的愛找尋我》裡有了答案。
《請以你的愛找尋我》依舊是安德烈·艾席蒙的作品,雖然被定義為《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續篇,但倘若你是衝著Elio和Oliver卻閱讀,這本續集一定會讓你失望。因為你肯定想不到,全書總共260頁,直到107頁Elio才出場,Elio和Oliver兩人同框的篇幅只有11頁。
全書一共四章,分別是《節奏》、《華彩樂段》、《隨想曲》、《返始》,每一個章,都可以當作一個獨立的故事來看。
第一個故事《節奏》,佔據全書近半篇幅,講的是Elio的父親Samuel的忘年戀。
十一月某個午後,年過六旬的Samuel坐火車從佛羅倫斯前往羅馬去見兒子Elio,邂逅了30歲的美女Miranda。兩人在火車上暢聊,到站後美女邀請Samuel參加自己父親的生日晚餐。飯後,兩人一同回酒店,繼續聊人生,情愫暗生,終於滾了床單。父親將新女友介紹給兒子Elio。彼時的Elio成了才華橫溢的古典鋼琴家,定居巴黎。
在第一章裡,Elio與父親的一段談話,遙遙呼應《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裡的內容。前作裡,對於Elio和Oliver的感情,父親給予寬容和鼓勵,他告訴Elio:「你和Oliver之間的一切,是珍貴而特別的」 。
續作裡,三十歲的Elio表達了對父親的感激:「但是,比起我和那些人的友誼,你才是最重要的一個,是你讓我成為今天的我。我和你,我們之間從來沒有秘密,你了解我,我也了解你,因此我覺得自己是地球上最幸運的兒子。你教會我如何去愛——如何愛書籍、音樂、美妙的想法、人、令人愉悅的事,甚至是愛我自己。」
前作裡,Oliver離開後,父親對哀傷的Elio說:「我羨慕你,我不羨慕你此刻的痛苦,但我羨慕你能感受到這種痛苦。」 《請以你的愛找尋我》裡,父親依舊對他說:「不過我最嫉妒的還是你的勇氣,你相信著自己對音樂的愛,還有後來對Oliver的愛。」
這是Oliver的名字第一次在全書出現,115頁。
第一章的結尾處,Elio站在Oliver曾擁抱過他的街角,對著一面牆壁,緬懷道:「我靠著這面牆壁的時刻,簡直是我人生中最神志不清的一刻,我知道,醉成我這個德性,奧利弗抱著我,這就是我的人生了···在我的人生中,我遇到了許多女人,遇到的男人更多,但是烙在這面牆上的水印讓我認識的每一個人都黯然失色。每當我來到這裡時,我可以一個人來,也可以和別人一起來,比如說和你們一起,但其實呢,我總是和他一起。如果我在這裡站上一個小時盯著這面牆壁,我就是和他在一起待了一個小時。」
第二章《華彩樂段》,依舊是忘年戀,主角是Elio。32歲的Elio在巴黎某個教堂,遇見了60歲的Michel。這個故事共94頁,時長三周。
四個故事裡,澈比較喜歡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有溫度,如果從性質上定義,是純粹意義上的同性戀愛故事。在這一章裡,我們也能窺見Elio這些年的生活。他和一些男男女女有過一些短暫的關係,也通過臨時性關係來滿足需求。他的心裡依舊放不下Oliver。
Michel的人設挺有魅力,幽默風趣,會品賞藝術,溫暖又自持。當講到妻子發現自己是同性戀選擇主動離開時,有幾句話澈覺得寫得很好。妻子說:「因為對付女人我還有機會,但要對付原原本本的你,我束手無策,我無法改變你。」
Elio和Michel談到心中念念不忘的Oliver。當被問自己和Oliver還是朋友嗎,Elio回答:「我們有很多年沒說過話了,我也不知道我們是否還是朋友,雖然我能肯定,我們始終都是朋友。那時他完完全全懂我,我有一種感覺,他會覺得,若是我從不寫信給他,絕不是因為我不在乎,而是因為我多少還是在乎的,並且將一直在乎他,正如我知道他也還在乎我,所以他也同樣從不給我寫信。知道這些對我來說已經足夠。」
第三章《隨想曲》以Oliver為第一人稱視角,簡短地寫了一個在他家承辦的離別派對。Oliver回到紐約開啟了世俗的婚姻生活,他一直被義大利的那個夏天囚禁,他無論身處何處,他的靈魂與心,依舊牽絆著那個如桃子一樣鮮盛的鋼琴少年。
第四章《返始》,是真正以Elio與Oliver作為主角的故事,給期盼兩人後續的觀眾一個交代。
20年後的相遇,兩位主人公的心態也發生變化。書中寫道:「Elio也不明白「我們明明迫切想要沉浸在多年前擁有的感情中,為何這種渴望卻讓我們不願躺在一張床上。我們就在同一棟房子裡——在一切開始的地方,可我們還是同樣的我們嗎?」
Oliver甚至打趣道:「我有太多年沒跟男人親熱過了,我可能已經忘記了該怎麼辦。」
有個有趣的細節。第一章裡Elio的父親和Miranda後來生了一個小男孩,取名為小Oliver。因為在Elio和父親看來,Oliver是他的血親,一直住在他家裡,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Oliver告訴Elio,這些年,他沒有忘記Elio的生日,雖然他已經結了婚,是兩個男孩的父親,每一年Elio生日那天,他會專門騰出時間回憶他心中的波塞多尼亞,會去想,如果當初他們堅持在一起了,生活會變成怎樣呢?
全書以Oliver和Elio對父親Samuel的懷念作為結束。
談談澈讀完《請以你的愛尋找我》的感受。
續篇和前作相比,少了情慾湧動,少了溼熱繾綣,少了顧盼希冀,更多的是中老年在非心所願的生活裡躊躇和不甘。每個人的情感、生活、事業都多了命運之感,一切似乎都是隨波逐流、萍水相逢的結果。換作另一個人,有這般相遇,也會有這樣的結局。而在前作裡,即使同樣的夏天與泳池,同樣的年紀與相遇,若那個人不是Elio或Oliver,故事就不會發生。
《請以你的愛尋找我》如果不被定義為同志小說,客觀來說,談得上是一本不錯的愛情小說,至少前兩個故事如此。在愛情和欲望面前,性別、種族、年齡、地域、宗教都可以被超越。這樣的愛,雖然驚世駭俗,但敢於愛才是對生命的認可和尊重。
就如書裡父親對Elio說的那般:「愛很容易,真正重要的是敢於愛的勇氣,還有信任,不是所有人都具備這兩樣特質。」
最後,引用書裡歌德的幾句詩送給大家:「迄今為止,我生命中發生的一切不過是序幕,只是拖延,只是消遣,只是浪費時間,直到我遇見了你。」
祝你們早日遇見他。
特別提醒:好多朋友說收不到澈澈的推送了,那是因為公眾號改變了推送規則,請點擊右上角「…」將澈設為星標,就能保證每次都收到。
- END -
圖 /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請以你的愛找尋我》
作者 / 李澈 排版 / 金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