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荷韻悠揚、驕陽似火來形容七月。那麼,我會忍不住重溫《七月與安生》。曾經荷韻悠揚的七月,曾經驕陽似火的安生,曾經坦誠相見的七月與安生,在愛情面前這對勝似姐妹的閨蜜都變了模樣。
七月,由愛生恨。
這世間什麼都可與閨蜜分享:快樂、時光、煩惱、金錢,甚至還包括父母的愛。唯有愛情是自私的,專制的,是不能分享的!可是,愛情確又是最奇妙的東西。它不分先來後到,不需時間積累,它不看你的出身,也不看你是否優秀。七月,自從和安生分享她愛的人的名字,家明。愛情就已經分享啦。從酒吧家明看安生的眼神,從山上安生和家明的對話,從安生離開時脖子上掛著家明送的項鍊。七月,她恨了。
一、七月恨安生。七月太了解安生,安生內心很脆弱,她用她火一樣的熱情來掩藏她內心的孤獨。可是七月因為愛放任了安生的孤獨;安生很剛正烈性,她有自由的性格,但缺少自由的能力,她的離開,與其說是自由的開始,不如說是自毀的開始,可是七月因為愛放任了安生的自毀。
二、七月恨家明。與其說七月愛家明,不如說七月因愛恨更想徵服家明。七月放任家明離開,因為她相信就算是家明追隨安生所謂的自由,所謂的步伐,可她七月,所有的一切仍然優越於安生。她不是不想走安生的路,她也不是不想去北京看望家明,她需要的是家明選擇走向她,為她放棄安生。可是,當家明真正放下一切走向她時,有多少愛恨,就有多少纏綿;有多少纏綿,就有多少徵服,就有多少痛苦。
三、七月更恨自己。與其說七月婚禮上安排家明逃婚,不如說七月她更想逃離的是過往的自己。她想逃離那份愛的束縛,她更想逃離那份恨的束縛。她想還原真實的自己,她想還原她和安生的友情。可是,她最終逃離不了生命的束縛。
安生活成了七月。
與其說是七月的離世,不如說是安生的消亡。安生其實是劇中最烈,也最可憐的角色。她沒有屬於自己的家,沒有屬於自己的愛,沒有屬於自己生存的能力,只有一副肝膽烈腸。她最應該被社會消亡,就像她的存在被社會忽視般慘烈。所以,她最終,願意活成七月。然,讓安生伴著七月自由的靈魂,消亡!
在這夏日炎炎的七月。那份久違的友情、愛情,依然如這氣候般觸動你的靈魂,滾燙你的眼,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