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來,諜戰劇屬於影視劇中較為熱門的題材。一群俊男美女,在燈紅酒綠間,又是搞情報,又是搞策反、又是搞暗殺。從商業角度來說,這麼拍,無可厚非,畢竟人家演藝圈的人也要吃飯。而且歷史上,真實的地下情報工作,不可能像影視劇裡那樣。如果像影視劇裡面那種搞法,分分鐘就暴露了。
現在關於共產黨地下工作方面的文章,主要集中在情報、策反、鋤奸這類容易抓人眼球的方面。真實的地下工作,不僅僅局限於這些方面,還有大量看似瑣碎,實際非常重要的工作,比如人員交通。
在建國前的大部分歲月裡,共產黨控制的根據地,是被敵佔區割裂的。而跨根據地的人員交流輸送,必須要經過敵佔區,更不用說根據地與敵佔區之間的人員交流輸送了。這項工作,要求地下工作者,安全及時的把人送到指定地點。看似平凡,其實責任重大。
今天說的故事,發生於抗戰時期的開封,故事的主角則是郭有義領導的開封情報站。現在的開封,只是一個四線城市。但在民國時期,地位比現在重要的多,屬於河南省會。在抗戰時期,它也是偽河南省政府的所在地。
既然在省會,開封情報站責無旁貸的就要擔負起來往人員交通的責任。以當時的交通情況,如果目的地在鐵路沿線附近,對於普通人最快捷的運輸方式,當屬坐火車了。
坐火車方便、快捷,確實是好。但是有兩個先決條件要保證。第一、地下人員交通工作,首先要保證安全。鐵路沿線本身就是敵方重點監控的目標,密布著特務、憲兵、警察、密探之流。稍有不慎,不但會危及到交通人員自身,還會波及到整個地下情報網絡。
第二、交通費用,也就是火車票錢怎麼解決。民國時期的火車票價格,相對於當時普通老百姓的收入,絕對是天價。網上關於這方面的介紹很多,就不做詳細解說了。情報站一般很難得到上級的經費支持,而地下工作人員本身為了潛伏,一般也是拖家帶口。日常收入扣掉用於養家餬口的,能夠用於革命事業的也有限。而且有限的經費,往往還要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上述這兩個難題,被開封情報站的一通神操作,解決了。開封情報站發展了一位名叫吳理權的火車售票員。通過他,在賣火車票的時候,動了下手腳。怎麼回事?為了便於讀者理解,用現在的情況打個比方。京滬高鐵,從上海出發,用坐到崑山的錢,買到了到北京的票。具體怎麼操作的呢?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當時的火車票,一式兩聯,分為乘客聯和存根聯,乘客聯交給旅客乘車,存根聯留作備案。乘客聯和存根聯上的到站這一欄,都是是售票員手工填寫的;而火車票錢的結算,是按照存根聯上的到站信息。那麼如果售票員在存根聯上寫個近處的到站,在乘客聯上寫個遠處的到站,看上去就可以實現買近坐遠,用短途的票價,坐長途車。聽上去,好像很容易就搞定了。
問題是,這麼明顯的漏洞,鐵路方面不可能視而不見。鐵路方面的應對措施也很簡單,旅客出站時,必須將火車票交給檢票員。然後,再將回收的火車票,運回至售票路局,與存根聯核對到站信息,看售票員是否有中飽私囊。
接下來,就要利用到火車票上,往往不被人注意的兩行小字了。下圖是上世紀60年代,瀋陽到長沙的火車票,左下有兩行字:乘指定日指定車,10日內到有效。意思是,這張火車票,在10日內的這段旅程都是有效。
如果中途在某個站下車待幾天,持這張票在規定的時間內還是可以完成剩餘的旅程的。民國時期的鐵路也是一樣的,中途下車,是可以不用交回火車票的,因為還有可能繼續往下坐。
接下來的事情,就非常簡單了。比如需要從開封去北平,那麼車票的到站欄就寫上楊村站(經過北平,靠近天津)。在北平出站時,可以不交票,說「是到楊村去的,中途下車辦點事」。在北平出站後把票銷毀。票回不到開封,路局無法和存根核對,也就不會穿幫了。
解決了火車票錢問題,其實安全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很簡單,買一等車、二等車的票。當時的一等車、二等車相當於現在的高鐵商務座、一等座、當時買這種票的中國人基本都是偽政權裡面的高官,普通的特務、警察、憲兵、偵探不敢進來騷擾,因此很安全。
開封情報站通過這種辦法,利用鐵路輸送了很多同志,一直到抗戰勝利,都沒有出過事。通過開封情報站,蹭鬼子火車坐的人裡面,有一位女同志,需要特別介紹一下,她的名字叫林一。
1944年底,時年27歲的她,作為第十八集團軍前方總司令部情報處派遣科的科長,來到開封檢查情報站的工作。在開封工作結束以後,就是通過上述方法,蹭到了一張二等寢臺(軟臥)火車票,前往北平下一站去了。
解放以後,她的丈夫滕代遠,成為了新中國首任鐵道部部長。此時的她,和丈夫一同乘火車出行的時候,也許腦海裡會回想起抗戰時期,蹭日本鬼子火車坐的往事。
本文作者:李霆,「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