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傳說的神仙多不勝數,比如我們熟悉的佛祖,觀音菩薩,財神爺……,當要說民間廟宇,供奉最多的神仙,那肯定是土地公公了。
電視劇《西遊記》,大家應該有印象,孫悟空找的次數最多的神仙就是「土地公」,每次一跺腳,喊「土地出來」,一個老頭形象的土地公公便出現……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神仙人物形象,都以生活有密切的聯繫,在中國這個幾千年的農耕大國,腳下的土地尤其重要,五穀雜糧生成與土地,使得祖祖代代敷衍生息,人們對於土地是感恩和崇敬的,所以也就有了土地公公這個神仙。
在沒有城市這個概念的古代,最小的行政區域是以村劃分,不管村多小,基本都供奉著「土地」這個神仙,富麗堂皇大廟,村口一顆老樹下,幾塊磚頭砌起的小廟,不誇張,有人的地方就有「土地」,而且誕辰日農曆二月初二,甚至是每個月的初一、十五,「土地」廟前香火便格外鼎盛。
土地的真身,即原型人物是誰?主要有兩個說法。
土地公公傳說——周朝的張福德
相傳周朝有為官吏——周福德,為官清廉,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去世後,一戶貧窮人家,以簡單的石頭壘成祀廟供奉,後來帳戶人家發家致富,富裕夯實,相信是周福德為神保佑,於是修建廟宇供奉,取尊名為「福德正神」(土地也稱「福德正神」、「土地爺」等)。
另傳,張福德是周朝一位上大夫的家僕,上大夫他鄉上任,張福德帶上大夫小女尋父,途中不料遭遇大風雪,為了保護小女不被凍傷,脫下自己的衣服給小女,最後自己卻不幸凍死。就在當時,天上出現了「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字樣,是賜予忠心僕人的封號,上大夫聽聞此事,非常感動,於是修建廟宇供奉起來。
土地公公傳說——漢代蔣子文
《搜神記》記載,蔣子文是廣陵人,因為追賊而死,死後化身為土地神,並顯靈於道說:「我當為此土地神, 來為百姓造福,並告訴百姓,你們為我建立祠廟供奉,否則會有嚴重的災難。」這年夏天,瘟疫大流行,老百姓都暗自驚懼,有很多人偷偷地祭他。從此,土地神便供奉起來。
民間關於「土地公」的說法還有很多,但基本都是一副官吏的打扮,手執金元寶,或如意,或拐杖,慈眉善目,白鬍子白眉毛的老人形象。
「土地公」這位或者是最低級別的神仙,掌管著這一塊小小的土地,保佑這一方鄉民人丁興旺,家宅平安,經商順利……
不管「土地公」是否這般神通廣大,但『土地公』寄託的都是民間老百姓,對於未來最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