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譜系裡有日月星鬥諸神,也有山川河海諸神,甚至也吸納了民間的一些俗神。那麼道教的大地之神是哪些神仙呢?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二。
后土皇地祗
后土皇地祗又被民間稱為后土娘娘,人們常說的「皇天在上,后土為證」這句誓約裡的后土指的就是后土娘娘。根據《左傳》記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土正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官神,后土娘娘同時也是道教神仙體系裡的「四御」之一,四御即北極紫微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和承天效法土皇地祇。這四位尊神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天道。
后土娘娘的信仰源於古代漢族人們對於土地的崇拜,我們都知道古代的中國是一個以農業為根本的國家,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土地,廣袤的土地孕育自然萬物。封建社會的帝王都會祭祀后土,根據《宋史·禮志七》記載:「徽宗政和六年九月朔,地祗未有稱謂,謹上徽號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上皇地祗。」宋徽宗是個狂熱的道教徒,在位期間敕封了不少道教神仙,他還封自己為「教主道君皇帝」。后土皇地祗的神仙職能是掌握世間陰陽,孕育宇宙萬物,又被稱為大地之母。
土地爺
在眾多的道教神仙裡,有一位神仙排在最後一位,甚至有些人認為他不是神仙,他就是民間最為熟悉的土地神,有一句俗語「別拿土地不當神仙」說的正是土地神。土地神又被稱為「土地公」、「土地爺」、「福德正神」等,是老百姓最親近的「家神」。根據《左傳通俗篇》記載:「凡有社裡,必有土地神,土地神為守護社裡之主,謂之上公。」。古代社會幾乎每個村落都有供奉土地爺的廟宇,雖然廟小,但是可以護佑一方百姓。
流傳比較廣的一個版本是傳說周朝有一位名叫張福德的人,在三十六歲之時成為一名朝廷的總稅官,在任期間張福德為官廉正,勤政愛民,深受百姓的擁戴,在周穆王三年辭世,享年一零二歲。在生活質量不高的古代,一百多歲就成了壽星,有一個貧困的農戶把他當作神明為其塑像,並用石頭砌了一間石屋來奉祀張福德,不久之後,這位農戶變得富裕起來,周圍的百姓都覺得這是神明的保佑,就一起出資重修了一間廟宇,並在塑像塗滿金身進行膜拜,尊為「福德正神」。在不同地區風俗習慣的差異導致土地神形象也有不同,大都是慈祥可親的白髮老人形象,有的地方土地廟裡只有土地爺一位,也有的地方的土地廟裡還有一位土地婆婆陪祀,與土地神共受香火供奉。
類似的神話傳說還有史書記載還有很多,在這裡就不一一敘說,您認為大地之神是哪一位呢?歡迎大家的討論。
我是白雲黃鶴道人家,了解更多道教文化知識,歡迎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