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日本人換個髮型有多難?天皇得親自帶頭理髮

2020-12-26 飛春讀傳

日本明治維新為啥比晚清百日維新有效果?

主要是皇帝不同。

中國光緒是一個被架空的木偶,慈禧當權維持腐朽政權苟延殘喘,人生很是受用,故而不想折騰。後來被迫折騰了,政權也零散了。

明治天皇是眾臣捧月,把他從旁門「冷宮」扶正皇位,全國痛恨幕府腐朽政權,故需要重新復歸天皇政權,改天換日。

另外重要一點,明治天皇的上面沒人垂簾聽政,他老爹死後他自然繼位,十四五歲就是名副其實的日本最高權威。

雖然少年無力統治天下,但天下大臣皆尊崇他,從他一繼位就實施系列戰爭和革新,大家齊建日月新天,所以日本的維新是主要矛盾主要方向齊心協力的結果。

明治青年主宰日本,比一個老太婆主宰中國,銳意革新要徹底得多。

舉一個很小的例子,換髮型。

一、「豬尾巴」

幕末日本,改朝換代,世事巨變。

武士階層統治日本700年,瞬間推翻德川幕府後,老百姓的適應也需要一個過程。

破除陋習,是民間改革的一大工程。

明治維新崇尚西方文明,學洋人服飾表裝,也是形式改變內容的一種進步。

說起來,這髮型也猶如中國人晚清痛恨辮子一樣,是讓日本人自漸形穢的一個特色存在。

中國人的特色是辮子,日本人的特色是丁髷[qū]。幾乎是同一時代。

啥是丁髷呢?

注意上面的一綹是活動的

就是日本古代的武士式專用髮型,從腦門正額向頭頂一遛刮光,兩側留著,然後把後面的長髮打起結,髷發於頭頂。

髷,就是捲曲頭髮的意思。

這種髮型原來是武士專屬。

因為武士打仗留長髮阻擋視線,盤起來也不舒服。

全部盤起來結髮於頂是中國漢唐風,日本武士有武士的行裝,那就是必有頭盔,頭盔經常戴就會發現,總弄個髷髻大疙瘩在頭頂,不僅難受、悶熱,頭盔還不牢穩,非常不利於武士打鬥。

所以,他們就把前面的頭髮刮掉,剃光光,只把後面的一部分,結成發髷,薄薄一小片,輕伏於頭頂,久而久之,變成了武士特有的標誌。

武士是古代日本的主流階層,武士遺風漸漸擴大至全民是必然。

所以到幕末時期,日本男子,基本都是舉國武士式髮型了。

這種髮型由於從正面看起來像一個「丁」字,上面有一片獨立特行的發髷,所以人們起名叫「丁髷」。

來一張丁髷側面的

這丁髷,一開始也是個引以為榮的時尚標誌,主流標配,但隨著西方文明的崛起,也很快out了。

幕府之前,日本長期閉關鎖國,工業文明綜合國力遠不如西方,所以後來美國黑船叩關,打開了日本國門。

之後,日本人就發現了強者,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丁髷形象本身沒有什麼錯,但在強者的面前,一下自卑了。

西方人看到日本人之丁髷,猶如看中國清朝之辮子一樣,奇怪而睥睨。

據說第一次美國人看到他們頭上的發髷,遠遠看去以為是一把手槍在頭頂架著,十分奇怪呢,說怎麼日本人怎麼這麼緊張,一個個把手槍舉在頭頂對準他們。

後來了解到是一種頭髮裝束的方式,就忍俊不禁,嘲笑其野蠻,稱其為「豬尾巴」。

可見,日本的髮型與中國的辮子一樣,都曾是落後的標誌,自卑的痛點。

時光荏苒,有人竟以武士髮型為美

二、剪髮

讓日本人引以為痛、痛並改之的,是留學之人。他們無法忍受這種低級的符號貼在身上。

1862年,15個幕府派遣的留學生去荷蘭留學,他們的和服和丁髷在西裝革履的西方社會,是一個雞立鶴群的奇葩裝束。

走到哪裡,都會招來看猴子一樣的目光,圍觀嘲笑,實在讓人無地自容。

他們不得不脫下和服,也換上西裝革履。但這髮型,實在是不敢輕易換。

和中國的辮子一樣,不能輕易剪掉,剪掉就是反清。丁髷敢換,就是對幕府的造反,不僅違犯幕府禁令,還會遭來尊王襄夷派的剿殺。

所以,這些孩子雖然在異國他鄉,也不敢換髮型,因為隨時可能被召回國。

和服好換,丁髷難隱。怎麼辦呢?

他們想了一個辦法,戴帽子。

這是個好辦法。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人在夏天也戴帽子,在屋裡也戴,因為好看,也不覺得什麼彆扭。

實際上,沒有人願意無故戴帽子的,就像戴眼鏡的,實為不得已,有難言之隱啊。

這群留學生就這樣戴帽換裝,把自己藏在了套子裡。

然而,有一天去劇場看戲,又糗大了。

根據西方慣例,觀眾入場看戲,必須脫帽,這些孩子不懂,一入場就發現壞菜了。

大家都脫帽,你不脫,肯定有失禮節,脫吧,又出洋相……

壓力之下,他們也只得小心翼翼地拿掉自己頭上的帽子。

這一下又亮了。觀眾看到了他們頭頂的丁髷,全場譁然,我勒個去,神馬東西,好生奇怪,演員下臺表演了嗎?

幾個留學生瞬間奪目舞臺,給大家帶來一片歡樂。

其結果可以想像,痛啊,幾個人灰溜溜地退出了劇場。

受不了了!

必須剪髮,死也要剪!

多麼痛的領悟。

當時的留學生

事件傳到國內,日本人深以為恥,此時軍中也已引入西方模式,西式的戎裝穿戴,也與丁髷格格不入,必須改革。

1867年,幕府終於下令,「改換身體輕便之榮服」,和服脫掉換軍裝,下身穿「陣股引」(細腿褲),下面用帶子紮實膝部,這就是後來的綁腿。

頭頂戴軍帽不穩,丁髷必須剪掉。

如此,軍中和留學生中,率先開啟了剪髮革新。

在國外的學生,去發髷後的新式髮型,是一種自然散發,短髮,與當下人相同,偏分梳理,稱之為「散切頭」。

這是一種新時尚。

日本陸軍

三、天皇理髮

留學生帶回來一些新鮮空氣,感染著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效仿。社會為之關注,報載:

「敲敲半發頭,發出因循姑息聲;敲敲散切頭,發出文明開化聲。」

新式散切頭,成了文明開化革新進步的象徵。

輿論為之傾倒,學者為其背書,散切頭很快流行開來,但在更多生活在國內的老百姓來說,並不感冒。

為了推動社會革新,1871年,明治政府頒布太政官了著名的《散發脫刀令》,曰「散發、制服、略服脫刀可隨意」。

即不強行大家換髮型、脫刀,只在政策上默許和支持。

其效果,如同容許平民起姓氏一樣,在平民老百姓中,激不起半點漣漪。

為啥?

沒興趣!

幾百年的生活節奏吃穿用度,都習慣了,為啥要該自己改名,換髮型。無聊。

所以,後來日本為了徵兵登記需要,強制又下了一條令,必須每個人家都要有姓氏。

而換髮型一事,由於沒有必要性,也沒有強制,只做了柔性引領。

他們請出日本最大的大佬——天皇,率先為大家理髮做示範,推動全國齊換髮型。

明治天皇理髮前

這下厲害了,天皇是日本和族的神性存在,天皇的示範是無聲的命令,比太政官的告示還管用。

另外,明治天皇當時才21歲,對革新有著不同一般的熱忱,好多西式文明,都是由他來帶動推行的。

1873年3月6日,他在大臣們的支持下,剪掉了留了多年的長髮,理成自然中分頭,然後著戎裝,持軍刀、坐洋椅,拍下了這張震驚日本、改變日本的標準照、「御真影」。

從此,此照下賜全國各地,從學校到軍艦,必須懸掛,令民禮拜。

以現在的審美看,這張照片拍得實在難以恭維,髮型不酷,貌似多日未理,鬍子拉碴的,也不夠精神,尤其那張嚴肅的臉,猶如打麻將輸了一夜的墮落青年,癱坐在椅子上。

然而,就是這張照片,改變了日本,大家看到了,這就是天皇,年青的、與眾不同的、洋氣的、散切頭的時尚天皇。

「散切頭」髮型的明治天皇

「斷髮乃西洋文明諸國之風,天子且為之,況四民乎?」

輿論引導下,一時間,從上到下,從官員到平民,舉國皆效仿,散切頭、西服很快推行普及,成為明治維新後日本的新風尚。

日本天皇從明治到大正到昭和再到平成,每個人都有令日本印象深刻的「御真影」。

如果說昭和天皇,用他和麥克阿瑟的合影震驚了日本;

大正天皇在議會上,把發言稿捲成望遠鏡觀望外國使節尷尬了日本;

那麼,毫無疑問,明治天皇用21歲的散切頭洋裝照,第一次深刻而生動地改變了日本。

================

參考文獻:

李卓《從生活方式的變革看近代日本的社會轉型》

相關焦點

  • 搞笑吐槽:理髮前後的變化,剪前想換個髮型,剪後想換一張臉……
    路口有家理髮店,做的標牌很奇怪,看著老闆熱情的招呼,那就這家試試吧。進門想到自己頭髮也長了,乾脆一塊也剪了。高度近視的我,每次理髮都忐忑,效果只能聽天由命,可從來都沒有贏過。剪之前只是想換一個髮型,剪完之後就想換一張臉。。。回家上網看一看,發現很多朋友都有一樣的經歷,頓時感覺好了很多。這位朋友託人帶寵物去美容院,美容師再三確認要全剃麼?
  • 1872年,20歲的明治天皇帶頭大口吃肉,讓日本人增高了14釐米
    對於身高這個話題,我國自古以來都是非常鄙視日本人的,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日本人都是一個個的矮子形象。正是因此,我們才對日本人有著「小日本」這樣的稱呼,而古時候中國人管日本人叫「倭人」也是如此。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日本人個子矮這個觀念早就已經過時了,現在日本人的平均身高跟我們差不了多少,甚至還會更高一些。
  • 1872年,20歲的明治天皇帶頭大口吃肉,讓日本民眾增高14釐米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人個子矮這個觀念早已經過時了,如今日本人跟我們中國人的平均身高真沒差多少,截止到去年,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71m,日本女性的平均身高是1.58m;而中國男性的身高是1.72m,女性為1.6m。日本人是怎麼突然長這麼高的?
  • 日本人禁肉1200年,明治天皇帶頭吃牛肉,李鴻章:必須警惕
    歷史多麼無情而又有情,不遺忘每一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寬容每一個對歷史的障礙。日本人認為吃肉會渾身汙穢,不敬鬼神,禍害重重。正因為如此,日本人怕吃肉,尤其是畜禽,不敢幻想,尤其是牛肉。誰吃了就等著坐牢。正是由於長期不吃肉,日本人普遍缺乏營養,優質蛋白質吃得不多,這也使得日本人普遍顯得矮小消瘦,體質也很差。德川幕府時期,日本男性身高一般為155-156釐米,女性通常為143-144釐米。
  • 1872年,20歲的明治天皇帶頭食用牛肉,讓日本民族拔高20釐米
    日本飲食習慣的改變,不僅改變了世界的飲食文化,更改變了日本國民的體質,對日本的崛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古代的日本經濟不夠發達,政府有明確禁令,雖然可以適當捕魚吃海鮮,但不能食用任何陸上的肉類,包括豬肉、牛肉、雞肉等。 這條禁肉令自上元二年(675年)頒布以來,在日本流傳了一千多年。導致日本的國民體質一直都非常不好,國民平均身高僅有1.5m左右,東洋矮子的稱呼,也就因此得名了。
  • 森林深處有個理髮攤――5元可以理髮,每天有六七十個客人
    前不久,她從農村老家來到貴陽世紀城帶孫子,二月二龍抬頭當天,她帶孫子到路邊理髮店理髮,「多少錢?」「35塊。」聽到店員這麼一回復,習慣了省吃儉用的她抱著孫子就往外跑。後來,有人告訴她,在世紀城一公園內,有幾家森林理髮攤,理髮只收5—10元。半信半疑的她帶著孫子過去打探,發現還真有這麼一回事。這些理髮攤為何開在森林內?收費又為何如此便宜?
  • 理髮師錢水桃:毛主席穩重大氣的大背頭髮型,是這麼設計出來的!
    在天安門的城牆之上,懸掛著一張巨大的照片,這上面的人就是我們敬愛的毛主席。你們一定很好奇,他那看起來就很嚴謹、大氣的髮型到底是誰設計出來的,接下來就聽我為大家娓娓道來。英雄出少年毛澤東出生在湖南的一個小鄉村,父母都是老老實實的農民。他幼兒時期在外婆家長大,那裡交通很不便利,和外界幾乎沒有什麼交流。那會他和舅舅他們生活在一起,舅舅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在村裡開了個小學堂。
  • 袁騰飛講歷史 | 了不起的明治天皇
    當時有一位日本畫家正乘船趕路,船行途中,突然發現一輪紅日在海面上噴薄而出。日本人很崇拜太陽,國旗圖案都是太陽,雖然中國人調侃日本國旗叫膏藥幌子。畫家看到日出海上,感覺非常神聖,立刻合掌肅立。日本人在神社禮拜都是兩鞠躬,兩拍手,合掌肅立。畫家認為這是某種吉兆,預示著一定會有非常好的事情發生,隨即憑藉記憶將這個情景畫了下來。 果然,1852年11月3日下午一點,孝明天皇的皇子降生了。
  • 日本天皇御用理髮師教正確洗頭方式防掉發 網友:好有效
    ▲日本天皇御用髮型師表示,正確洗髮方式可以幫助防止頭皮老化、緩解掉發問題。  日本TBS電視臺綜藝節目《教えてもらう前と後》曾請來於2007~2017年間擔任日本明仁天皇和當時皇太子德仁御用理髮師的頭髮護理達人-大場隆吉於節目中分享養發秘訣。他表示洗頭洗不好,不僅無法徹底清潔頭髮,也會加速頭皮老化、脫髮等問題,而正確的洗髮方法,能幫助防止頭皮老化,還可緩解白髮、掉發、乾枯等多種問題。小紅書也有不少網友實測後大讚「真的好有效!」
  • 日本有多惦記臺灣?天皇親自出馬,但恐怕連琉球也保不住了
    臺東森新聞雲報導稱,日本天皇夫婦「有機會在這個地方(與那國島),眺望臺灣」。臺聯合新聞網報導則指出,雖然臺灣和日本的民間交流活絡,但日本天皇出訪行程由政府決定,訪問沒有「建交」的臺灣可能性微乎其微。該調查選取20-80歲的1000名日本人為對象,被認為頗具代表性。日本人對臺灣有好感,一是因為臺灣文化中有很多日本殖民時代殘留的東西,讓日本人產生了文化親近感。在臺灣,很多商店有日文標識,似乎臺灣依然是日本的「後花園」。「後花園」之說對於日本學界或許另有含義,那就是情誼之外戰略方面的思考。
  • 日本有八個女天皇,中國卻只有一個武則天
    她們中有佛系有權術,有端莊有不羈,有不諳世事亦有老練腹黑,各帶光環的她們終在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色彩。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輾轉11年,持統天皇的孫子也長大成人,於是她便讓位給寶貝孫子,撒手做了安心養老的太上天皇。在位期間,仰慕大唐建築,命人仿照唐條坊制修建藤原京並遷都。在民生方面為百姓編造戶籍。
  • 中國只有一個武則天,日本卻有八個女天皇
    她們中有佛系有權術,有端莊有不羈,有不諳世事亦有老練腹黑,各帶光環的她們終在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色彩。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光環:日本第一位女天皇個人小檔案本名額田部。欽明天皇之女,敏達天皇的異母妹與皇后。時間:592-628。當皇帝?
  • 男生想要帥點的髮型怎麼跟理髮師說?2020年帥氣男生髮型參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每次理髮的時候就像一場豪賭,能否剪到一款適合自己的帥氣髮型,全憑運氣!這也就說明了懂得怎麼跟理髮師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跟理髮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最近的一些時尚髮型趨勢,也可以使我們剪到一款適合自己的帥氣髮型;所以正是因為你不知道怎麼去跟理髮師溝通,所以總是剪不到一款讓自己滿意的髮型。
  • 男生想要帥點的髮型怎麼跟理髮師說?2020年帥氣男生髮型參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每次理髮的時候就像一場豪賭,能否剪到一款適合自己的帥氣髮型,全憑運氣!這也就說明了懂得怎麼跟理髮師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跟理髮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最近的一些時尚髮型趨勢,也可以使我們剪到一款適合自己的帥氣髮型;所以正是因為你不知道怎麼去跟理髮師溝通,所以總是剪不到一款讓自己滿意的髮型。
  • 男人的髮型有多重要?日本髮型師這組對比圖火了…
    潘帥妥妥的黑歷史...所幸改變髮型之後 ,整個人的氣質立馬升上來了!我們普通人也機會看到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最近,一個日本東京的髮型師Shou Otsuki在網上火了,因為他特別會剪頭髮。他還特會玩的將每次給男性顧客做髮型的前後對比過程用鏡頭錄下來。
  • 明仁天皇退位:安倍曾帶頭高喊「天皇陛下萬歲、萬歲、萬歲」,明仁大驚——面無表情離開!
    東京都千代田區千代田1-1,是日本皇居所在地。日本第125代天皇明仁在此居住工作了30年零3個月。2019年4月,是他以天皇身份行使職責的最後一個月。他如同往常一樣會見了新來的國外使節,還度過了與皇后美智子的60周年結婚紀念日,並與皇太子德仁、二皇子秋筱宮討論了皇位繼承的準備事宜。
  • 日本天皇退位——順便聊聊天皇制度
    明仁天皇生於1933年12月23日,1989年1月7日繼位,是日本第125代天皇,年號平成。他打算下個月正式退位,由皇太子德仁繼任。從3月12號開始,天皇退位的一系列儀式就開始了。早晨,先要去參拜神宮,將下個月的要退位的消息傳達給皇室的祖先。天皇在12日上午10點參加了儀式。這個儀式是要告訴皇室先人退位時間,並且是下個月30日有關退位的10個儀式中的第一個。
  • 日本人為什麼離不開天皇
    這裡,引人注目的是日本人的腦。為什麼反映一樣呢?腦的平衡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可以這樣說,整個日本人的大半行動判斷都是通過左腦來決定的。這會帶來一個怎樣的結果呢?在體質上容易發生歇斯底裡症,身心容易接受新宗教。即文化認知上的差異。如,本來天皇制是個理性思考的問題,而日本人則把它看成了感性顯現的問題。
  • 日本天皇的淫亂絕對超乎你想像,連自己親妹妹都不放過!
    by毒書郎文 | 袁騰飛摘自《世界歷史很有趣:袁騰飛講日本》中國有句老話,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隨著國力的強盛,日本國飽暖了,當然是天皇帶頭實現飽暖,繼之而起的,就是天皇起了色心。 ▲仁德天皇畫像當時仁德天皇的皇后盤姬,出身名門,才貌雙全,而且為人奇妒,是個大醋罈子,她在天皇四周嚴密防範,建立防火牆,不允許天皇和別的女孩有接觸。但俗話說,妻不如妾, 妾不如偷,偷得著不如偷不著。
  • 日本裕仁天皇去世,向中國發出邀請,我方回復4個字讓日本皇室慚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中國造成的傷害令人難以忘記,當時是日本天皇親自發布了戰爭命令。戰爭帶來了無數傷亡,老百姓流離失所。日本人還製造了令人震驚的事件。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天皇裕仁如此無恥,他把所有的罪行都歸咎於戰犯,只承認自己是被脅迫和無助的。日本天皇裕仁去世,並向中國發出邀請。我們用4個字來回應日本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