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20歲的明治天皇帶頭大口吃肉,讓日本人增高了14釐米

2020-12-27 聊文談史

就在昨天,我國新一輪的全國成人平均身高出爐了,調查顯示我國在18歲到44歲這個區間內,男性平均身高是169.7釐米,而女性的平均身高是158釐米。

距離上一次我國調查的成人平均身高已經過去了5年,這5年裡我國男女的平均身高分別增長了1.2釐米和0.8釐米。

對於身高這個話題,我國自古以來都是非常鄙視日本人的,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日本人都是一個個的矮子形象。正是因此,我們才對日本人有著「小日本」這樣的稱呼,而古時候中國人管日本人叫「倭人」也是如此。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日本人個子矮這個觀念早就已經過時了,現在日本人的平均身高跟我們差不了多少,甚至還會更高一些。

因為在去年的調查當中,日本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72釐米,足足比我們多出了2釐米有餘。

難道是我們古時候管日本叫「小日本」叫錯了?其實他們一直比我們高?

不是的,日本人早年間的確是很矮,而關於他們的平均身高為何增長這麼多這件事,還要追溯到1872年。

日本人最開始為什麼矮?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國,島國最大的缺點就是物資不豐富,我國的《三國志》,其中對於日本的描述中就有一段寫的是「無牛馬豹羊鵲」。這也導致了日本民眾營養匱乏,營養匱乏自然就會身材矮小。

在漢朝時期,日本人就派遣使者前來拜訪,當時漢朝的皇帝是劉秀,他見到這些人生的如此矮小,就賜予日本使臣一塊刻有"漢倭奴國"的金質印章,其中這個「倭」就是矮小的意思。

不過日本在古時候對於中國文化非常仰慕,他們經常會派使者來到中國拜訪,而中國對於這個仰慕自己的島國也是慷慨大方,所以我們也會送給他們一些中原的水稻、牲畜等物。

這樣一來,日本國內物資不充足這一弱點就開始慢慢改善,從那個時候開始,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就已經開始慢慢追上來了。

但是日本在與中國的文化交流中,也是將佛教文化帶回了國內,並且佛教在日本有著眾多的信徒,人們都開始信奉佛教中杜絕享樂,樸素簡潔的行為。

所以,在公園675年,日本天皇就頒布了「禁肉令」,從最開始的禁食牛、羊、豬之類的牲畜,到後來拒絕殺害一切生靈,而這個「禁肉令」,在日本整整持續了1200年。(日本禁肉令並不包括海鮮,所以我們在日本料理中經常看到魚類)

這一下日本人好不容易追上來的身高,又因為不吃肉營養不良給掉了回去。直到日本明治天皇時期,明治天皇信奉的是西方主義文化,也是他開啟了影響日本至今的明治維新。

明治天皇發現如果想要讓日本人在東南亞立足,那麼首先就要改善日本人和西方之間的體型差距。再加上當時有著「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稱號的福澤諭吉寫了一篇《肉食說》,他在這篇文章裡面說明了日本人營養不良的原因,並且主張放開肉食的限制。

於是,在1872年,明治天皇帶頭開始吃肉,如此一來,日本民眾也是紛紛效仿,他們的平均身高也因此開始改變。

等到了近代,日本還進口了美國的麵粉、罐頭等食物,而且他們在得到這些食物之後都是先給孩子們食用。在1954年,日本還頒布了《學校給食法》,規定好了日本的學生應該吃什麼樣的食物,這一個個因素直接讓日本人的平均身高飛突猛進,從原先的一米五幾,到去年的1米72,整整提高了14釐米。

相關焦點

  • 1872年,20歲的明治天皇帶頭大口吃肉,讓日本民眾增高14釐米
    重點在於1872年明治天皇帶頭大口吃肉的舉動。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一個吃肉,能讓日本民眾整體增高。關於日本人身高變化的問題,還得從古代說起。日本是個島國,物資極度不豐富,社會長期發展緩慢。日本對於佛教的推崇比中國狂熱多了,不僅大肆興修佛寺,出現了大批苦行僧,佛教的一些行為習俗理念也被灌輸到平民生活中,要求他們崇尚節儉,杜絕享樂。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公元675年,天武天皇頒布"禁肉令",從此後長達1200來年,日本天皇屢屢頒布此類命令,日本進入禁肉時代。
  • 1872年,20歲的明治天皇帶頭食用牛肉,讓日本民族拔高20釐米
    這便是日本現在著名的私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的前身。 1870年,他寫了一篇《肉食之說》,詳細地介紹了自己曾患痢疾、後又靠喝牛奶、吃肉逐漸痊癒的事。 福澤諭吉在文章中提出,日本人普遍身材矮小,正是因為多年來一直不吃肉,營養發育不良,導致身體不夠強健。
  • 日本人禁肉1200年,明治天皇帶頭吃牛肉,李鴻章:必須警惕
    ——范文瀾(中)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720,閱讀約2分鐘從歷史上看,日本人對肉類不太感興趣。兩千多年來,皇帝多次頒布禁肉令。自唐朝以來,隨著佛教的傳人,幾乎每一個皇帝都頒布過「禁肉令」,長達一二百年之久。
  • 明治天皇,是傀儡還是英雄?丨日本歷史
    這種培養,塑造了明治天皇「威嚴、慈愛、剛毅」的「優秀的男子漢氣質」。明治天皇雖不過問具體政務,但其進取開化的個人形象和道德模範作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明治時代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明治初期,天皇的起居生活迅速西洋化。改革伊始,明治天皇就就廢除了日本剃眉染齒的舊俗。據說,明治天皇還終生嗜好法國葡萄酒。1871年,明治天皇率先喝牛奶,次年,更帶頭正式吃牛肉。
  • 袁騰飛講歷史 | 了不起的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繼位之後,一改日本歷史上天皇柔弱的形象,不但親自檢閱部隊,而且還在練兵場上策馬馳騁,跟以往溫文爾雅的天皇完全不同。明治天皇終生狂熱地喜愛騎馬,一年騎馬近百次。少年天皇不但接受武藝方面的教育,從五歲開始,父母就教他和歌、書法,長大之後更是學習了德語,研究歐美各國的執政技術。
  • 明治天皇:日本唯一的最強大帝
    年7月30日)和他的父親一樣在三十六歲的時候英年早逝,那麼會是什麼情況?但是明治天皇在位時間長,還給人留下的堅定不移的印象。長壽加上兢兢業業,他最終獲得了令人敬畏的、甚至是神聖的權威,成為長長的天皇名單中最著名的一位。JapanGov 日本國大使館提供還記得1868年日本社會揭開新時代大幕,明治維新開啟了現代化發展之路。明治天皇即位後,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應該把時鐘撥到20世紀。
  • 千年不許吃肉的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日本人告訴你!
    許多人喜歡吃齋菜,因為清淡,也養胃。但我們普通人無肉不歡,無法做到像和尚僧人一樣每天吃素,還是喜歡吃大魚大肉來犒賞自己的味蕾。如果長期吃素,而且沒有一點葷腥攝入的話,身體也會缺少許多營養。我們大部分人無法只吃素,但在幾百年前,有一個國家真正做到了讓全國人民吃素,而且吃了幾百年,這個國家就是日本。1872年,一群日本僧人闖入日本皇宮,想要挾持天皇,逼他收回之前的頒布的《肉食解禁令》,其實,無論是僧人,還是日本舊貴族,在他們眼中天皇帶頭吃肉的舉動簡直是大逆不道。
  • 男人裸露身體,女人當眾哺乳,文明禮貌的日本,以前有多亂?
    明治天皇15歲繼位,在維新志士的操縱下,立時轉變天皇形象,留德國皇帝的八字鬍,著西式軍裝,理西洋髮型,一個新時代的革新天皇誕生了。日本維新,需要變革的事情有很多,軍事、政治、文化、經濟,都在這個時代發生了大轉彎。其中一個飲食習慣,對平民來說影響至深,甚至改變了百年之後,日本人的平均身高。
  • 日本人為何堅持一千多年不吃肉?那他們平時都吃啥?
    相對比中國對於美食的心態,日本人反而沒有了中國人對肉的那種熱愛程度。並且在日本人的歷史中,曾經長達1200年的時間都不願意去吃肉。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為什麼呢?公元675年,日本國內頒布了一則天皇詔書,專門禁止日本國民不允許去吃肉。該詔書當中明確的提出了,有5種動物的肉日本人是堅決不能碰的,分別是牛、馬、狗、雞、猴。
  • 日本明治天皇,當慈禧慶祝60歲生日時,人家已經打過來了
    現代日本的崛起離不開明治天皇的辛勤工作。作為日本的第122任天皇,明治天皇是「倒幕運動」的精神支柱,也是阻止日本重複晚清命運的關鍵人物。正是他促成了「明治維新」的出現。
  • 明治天皇:無能的傀儡,還是偉大的君主?
    美子集容貌、家世和教養於一身:三四歲即誦讀《古今和歌集》,五歲詠短歌,十二歲而吹笙;能樂、茶道、花道,樣樣精湛;且從未生過大病,八歲時就打過天花疫苗,健康而敦厚,不啻為理想的新娘,天皇自己也很中意。但有一個小問題:美子年紀比睦仁長了三歲,這個年齡差被認為不夠吉利。不過由攝政親手將美子的生年從1849年改到了1850年,且在天皇接見她之前,一切都準備就緒了。
  • 吃米的武士如何推動明治維新大變革,日本走向軍國主義的原因
    近代日本人對該不該吃肉的問題非常糾結。1872年2月18日,一群日本僧人強行闖入日本皇宮,想要脅迫天皇收回之前頒布的肉食解禁令之前,天皇帶頭號召吃肉的做法,在舊勢力中簡直就是倫理喪盡、天塌地陷的行為,強闖皇居的日本武僧結局當然很慘烈,部分直接被擊斃,其餘的也負重傷並被判刑,但是這也反映了當時日本人民在吃肉問題上的糾結心理,在先前的日本大米被認為是最盛減的食物,吃大米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 「明治養士,大正養國,昭和養鬼,平成養豚」啥意思?
    但日本的維新是自上而下,自內而外的主動尋取突破,高呼脫亞入歐,連明治天皇自己都帶頭吃牛肉改變日本人飲食習慣,而中國是慈禧太后當權,100天即失敗,日本明治維新光去歐洲考察都考察了1年半。明治維新是日本的崛起,靠的是大興武力。軍國主義的濫觴,正是發端於明治時期的武士道精神。
  • 讓日本人換個髮型有多難?天皇得親自帶頭理髮
    明治天皇是眾臣捧月,把他從旁門「冷宮」扶正皇位,全國痛恨幕府腐朽政權,故需要重新復歸天皇政權,改天換日。另外重要一點,明治天皇的上面沒人垂簾聽政,他老爹死後他自然繼位,十四五歲就是名副其實的日本最高權威。
  • 清末奇襲日本,目標:抓捕日本明治天皇,為什麼仍沒勝算?
    《慈禧太后最明智的決定,阻止宋育仁奇襲日本計劃》發布之後,很多人私信筆者,「既然是奇襲,就不可能正面交戰,如同德國閃擊丹麥,控制日本明治天皇,使日本接受清朝調遣,即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才是奇襲日本的精髓。」 奇襲日本,捉拿日本明治天皇有多少勝算?
  • 日本明治天皇巡幸最喜歡去的三個地方,那是國運所在
    荷蘭成為與清朝同列、可以跟日本進行小規模貿易的國家。 之所以是小規模貿易,乃在德川幕府生怕西洋的思想,會侵蝕他統治下是日本人的靈魂,於是轉而鎖國。 他們驚嘆於日本人愛衛生的習慣,但很快發現,日本是個等級森嚴的社會。 武士可以在街道上殺死替自己不敬的平民; 平民會瞧不起比他們更底層的穢多…… 對於接受平等思想不少年的西方人來講,這些純粹就是野蠻的象徵了。
  • 日本天皇與「赤牛」
    赤牛是日本福島縣會津地區的民間玩具,它用紙糊制而成,全身被塗成紅色,頭可以擺動。赤牛在日語中讀作「akabeko(赤べこ)」,「beko」在日本東北方言中就是牛的意思。2021年元旦,日本宮內廳公布的德仁天皇一家的照片。
  • 這裡的和尚不僅可以喝酒吃肉,還能結婚生子,僅僅是一個職業
    當時的天皇非常崇敬佛教,便下令是僧人可以免稅。很多老百姓看還有這樣的好事,為了減輕生活壓力便紛紛選擇剃度出家。使那段時間的日本「僧尼半天下」,就是全國一半以上的人選擇出家。由於這些人出家的動機不存、覺悟也不高,對佛教也沒那麼敬畏,便出現了很多喝酒吃肉、結婚生子的和尚。要說最早開啟佛教日本娶妻生子先河的宗教,應該是日本佛教中的淨土真宗。
  • 天皇帶頭,全體國民一改沿襲1200年之風俗習慣,日本人身高得到改良
    根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的日本人身材普遍比較矮小。即便是到了二戰時期,很多日本士兵的身高甚至與之手持的步槍長度相差甚遠,這在一些紀實圖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古代日本人身高矮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民眾的基因所決定的。雖然都在東亞,但日本沒有長途狩獵的環境,其民眾身上也沒有東夷血統。與之相比,在諸多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國人和韓國人普遍吸收了身材高大的基因。這些先天因素是日本人所不具有的。
  • 明治天皇首次巡幸東京,讓人想到三國一個皇帝,南宋一首詩
    比如,幕府時代的日本天皇。他們的經濟命脈掌控在自己任命的徵夷大將軍手中,朝廷上下,過的都是很清貧的日子。日本有個說法,看起來像個段子,說,明治天皇老爸孝明,能吃到一條小魚,就極高興了。午餐吃肉,晚餐將魚骨泡泡,當湯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