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既然講了德國海軍艦艇上的大口徑防空炮,那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德國海軍近程防空武器。說到近程防空武器很多人應該會想到40毫米博福斯高炮+20毫米厄利孔高炮的組合,前面在「美軍博福斯加厄利空高射炮的組合簡直逆天,打得日本飛機束手無策」那期中也向大家分享了一下美軍的近程防空武器,其實德國海軍的近程防空武器口徑其實是和美軍差不多的,是37毫米高炮加20毫米的組合,但是兩者在實戰中為何表現出極大的反差。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看看德國海軍到底在搞什麼么蛾子,一手好牌為什麼打得這麼爛。
首先先回顧一下瑞典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其實這款產品和德國有著莫大關聯,甚至可以說是半個德國血統。前面在講88炮的時候一直在說德軍的火炮技術人員為躲避《凡爾賽合約》就被派去瑞典的博福斯公司,因為德國的克虜伯公司在博福斯公司是有股份的。在1922年瑞典從英國進口了一批40毫米維克斯2磅炮(日本也買了),但是由於性能太差瑞典海軍就讓博福斯公司在它的基礎下幫改一下,從1928年到1930年博福斯就一直在研發40毫米口徑的新產品,但在1931年10月的測試中表現得卻並不成功,而當瑞典海軍覺得不行的話我就撤資咯,而這時克虜伯公司的股份已經佔了博福斯公司三分之一,所以派往瑞典的德國技術人員便參與40毫米高炮的技術指導,最終在1931那門著名的40毫米博福斯高炮誕生了,並在經過一些略微修改最終於1936年量產。
美軍山寨的博福斯增加了液冷和氣冷裝置
而這款火炮一問世就吸引了各國軍隊的眼光,英國在1937年就訂購了100門,而美國也派出武官和英國人一起去觀摩這款武器的公開試射,給美國人留下深刻印象,但美國人並沒有直接購買,而是通過在亞洲的荷屬東印度獲得了雙聯裝艦載型40毫米博福斯高炮的草圖及主要參數,並在沒有博福斯授權也沒有給專利費的就進行仿製(山寨),而荷蘭、比利時、挪威、奧地利、波蘭等多個國家都有購買這款火炮。但唯獨德國這款先進武器的締造者對40毫米博福斯高炮一點興趣都沒有,直到1938年德國與奧地利合併後才從奧地利獲得一些博福斯高炮,並命名為「4釐米Flak-28型高射炮」,並少量裝備在德國海軍,不過沒有專用的炮架,所以更多的還是給陸軍和空軍使用。
原版的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
這是德軍自己研製的Flak-C36/37型37毫米高射炮,從數據上來看性能並不輸博福斯
至於德國為什麼不用博福斯高炮則是因為他們於滿足在自己自研的37毫米高射炮。而德軍的37毫米高射炮就是大名鼎鼎的SK-C/30型「37毫米手拉機」,它是德國海軍裝備最多防空炮,但是也是37毫米防空炮家族最辣雞的一款,因為它採用像普通艦炮那樣單發裝填射擊,雖然它的彈道性能不錯但半自動射擊時最大射速只有30發/分,而且很多時候都沒超過30發/分。這樣的射速就極大限制了它的作戰能力,但是萊茵金屬公司此前就已經研發出6發彈匣、全自動的、理論射速高達180發/分(實際80發/分)的Flak-C/36/37型,並大量裝備陸軍和空軍,在二戰中產量超過2萬門,但奇怪的是海軍也不要,也只是少量裝備而已。至於德國海軍高層怎麼想的就不知道了,估計是對未來的防空作戰強度不足或者高估了SK-C/30型37毫米防空炮,但它連最高時速只有220Km/h的劍魚飛機都打不下來,可見其防空的實際效果十分差勁。
沒錯,這就是著名的手拉機,就這射速還想打飛機?
所以俾斯麥號在面對英國2波共24架劍魚魚雷機時居然沒能打下來一架,而且還被了劍魚投下的魚雷斷了腿。最終經過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沉沒讓德國海軍認識到SK-C/30型已經無力勝任中近距離的防空,所以海軍在1942年又讓萊茵金屬公司去研發新的37毫米高炮,而萊茵金屬在此前Flak-C/36/37型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最後在1944年完成設計,並列裝給海軍,被命名為「3.7釐米 Flak-M42型高射炮」,主要還是配置在潛艇、驅逐艦、巡邏艇身上。而1943年萊茵金屬公司繼續深挖Flak-C/36/37型的潛力,最終在1945年研發出一款性能不亞於40毫米博福斯的高炮,被命名為「3.7釐米 Flak-M43型高射炮」,並配備給前線部隊,可以說是整個37炮家族性能最出色的一個,但由於裝備時間太晚也沒啥發揮什麼作用,而有趣的是在1944為應對越來越重的防空壓力,德國海軍開始在大型軍艦上裝40毫米博福斯高炮,早知如此,早幹嘛去了?虧40毫米博福斯還是流著一半德意志的血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