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福斯40毫米高炮:北歐小國瑞典的傑作,以對空防禦作戰而聞名

2020-12-23 國平視野

40毫米,高平兩用炮,炮重1.98噸,初速881米/秒,最大射程7160米,採用8發彈夾供彈,是北歐小國瑞典的傑作。

作為博福斯公司的主推軍品,單管或雙管40毫米高炮,除了陸軍用拖車拖運用於防空作戰以外,打出這門高平兩用火炮聲望的,是裝備在水面艦艇上對空防禦作戰,成了英美德等國海軍防空作戰時,非常給力的對空武器。

此炮大都採用雙聯裝布置,陸戰也有單管40毫米的,炮班由6名成員組成,一名炮長,指揮整個炮班;一炮手,是彈道觀測手,也兼副炮長;

二炮長,是擊發手,同時也兼彈藥裝填手;三炮手,是高低瞄準手,兼擊發手;四炮長,方向瞄準手;五炮手,彈藥傳遞手。

此外,陸戰防空作戰的單管40毫米博福斯高炮,另配有一名彈藥傳遞手,同時身兼40毫米博福斯高炮拖車的駕駛員。

二戰時期,瑞典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是中小口徑高射炮中的佼佼者;此炮的身管採用水冷套筒降溫,實際身管56倍徑,加上套筒等60倍徑,因此習慣上稱其為L/60博福斯高炮。

博福斯公司在測試中,就發現此該炮表現出優異的彈道性能;況且其極高的射速,對中低空的戰轟機而言,能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很快就被消息靈通的英國海軍所看中,美國海軍則通過英國方面也獲得了大量的博福斯40毫米高炮。

由於英美海軍比較早地在水面艦艇上配備了火控雷達,40毫米博福斯火炮被大量地運用在水面艦艇上,太平洋戰場的實戰證明,博福斯40毫米高炮作戰效果,要明顯優於英軍的40毫米「砰砰炮。

美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對付日軍自殺式飛機攻擊時,40毫米博福斯高炮效果尤其明顯,以密集地對空火力,顯示了強大打擊能力,經常凌空打爆來襲的日軍自殺性飛機,保障了水面艦艇的安全。

相關焦點

  • 速射機炮中的一代傳奇,瑞典40毫米博福斯高炮
    40毫米博福斯高炮是這一類火炮中的一代傳奇,可謂是同類型火炮中最成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它幾乎出現在所有交戰國軍隊中,而且直到今天仍在服役。 40毫米「博福斯」炮的研發始於1928年,當時瑞典海軍要求AB 博福斯公司研發一型用於防空的火炮,第一門炮1930年下線,為海軍生產的有單管和雙管兩種型號,還為陸軍生產機動型機炮,後一種型號最為著名。它炮口初速高,這讓它稱為非常理想的高炮,彈頭大小合適,它的裝藥可以擊落任何飛機,炮座或炮車重量輕,操作簡便。
  • 二戰時,為何大部分參戰國都裝備了瑞典的博福斯高炮
    這種裝備就是瑞典的博福斯40毫米高炮,一款來自北歐的防空利刃。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瑞典的博福斯高炮為何備受各大參戰國的青睞?其原因就是這款高炮的性能太出色了,因此受到各大參戰國的青睞。博福斯40毫米高炮是瑞典博福斯公司研發生產的一款高炮。博福斯公司是瑞典著名的科學家諾貝爾旗下的一家公司,是一家非常有實力的軍火巨頭。博福斯公司的產品中,最有名的就是火炮。
  • 美軍曾非法仿製瑞典博福斯40mm高炮
    和毛瑟槍一樣,曾暢銷世界的瑞典高炮也難逃美國剽竊。二戰爆發前的1932年,博福斯公司為瑞典海軍設計出40毫米M32艦載型高炮,兩年後,又以它為藍本推出適合陸軍裝備的M34牽引式40毫米野戰高炮。這兩種性能優異的高炮剛一問世,就引起各國軍方的熱切關注。
  • 德國海軍「37毫米手拉機」和40毫米博福斯同宗同源,淺談德國中口徑...
    說到近程防空武器很多人應該會想到40毫米博福斯高炮+20毫米厄利孔高炮的組合,前面在「美軍博福斯加厄利空高射炮的組合簡直逆天,打得日本飛機束手無策」那期中也向大家分享了一下美軍的近程防空武器,其實德國海軍的近程防空武器口徑其實是和美軍差不多的,是37毫米高炮加20毫米的組合,但是兩者在實戰中為何表現出極大的反差。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看看德國海軍到底在搞什麼么蛾子,一手好牌為什麼打得這麼爛。
  • 博福斯高炮被譽為「防空神器」,為何德國人卻一點不感冒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大名鼎鼎的博福斯40毫米高炮,很多人估計都不陌生。博福斯40毫米高炮是瑞典博福斯公司在上世紀30年代研發的一款經典高炮。其實,德國人之所以對博福斯高炮興趣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德國人對博福斯高炮存有偏見。瑞典和德國都是世界著名的頂級火炮製造強國,瑞典的博福斯和德國的克虜伯是世界兩大火炮巨頭。一戰後,由於德國軍工遭到協約國的嚴重限制,所以德國人採取了與國外軍工企業合作的迂迴路線。上世紀20年代,德國和瑞典在火炮等領域進行了合作,其中就包括瑞典人正在研發的40毫米高炮。
  • 二戰美海軍有多重視防空,40毫米高炮遍布全身,組成強大防空網
    厄利孔20毫米單聯或雙聯高射機炮、博福斯40毫米單聯、雙聯、四聯裝高射炮,均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才裝上軍艦的,同時還有一大批對空雷達、艦隊防空策略均是在戰爭爆發後採用的。以及最著名的VT信管(近炸引信)也是在1943年才進入服役。
  • 風靡五洲,橫掃兩洋——博福斯40mm絕世小鋼炮的輝煌歷史與由來
    進攻的矛鋒利了,防禦的盾自然也變厚,防空武器也同樣進入大發展時期。雖然天空中戰鬥機與轟炸機對決十分精彩,但其實所有毀傷中高炮佔的比例很高。以至於每當炮聲響起時,機組成員都冷汗直流,陷入無法自拔的恐懼中。二戰中防空炮有大、中、小三種口徑,對應著遠、中、近三層防禦體系。
  • 【裝備】美國M247「約克中士」 雙管 40 毫米自行高炮
    1970 年代後期,隨著 SX 近距空中支援力量的增強,MD 陸軍日益感到現有的 M163 "火神" 6 管 20 毫米防空火炮和 MIM-72 「小槲樹」 近程防空飛彈系統的作戰能力捉襟見肘。攜帶 9K114 反坦克飛彈的 Mi-24 直升機構成特別嚴重的威脅。
  • 小口徑的37毫米高炮除了打飛機,還能打坦克、工事嗎?
    37毫米高炮是蘇聯制式口徑防空炮之一,我國從上世紀50年代也具備了37毫米高射炮的生產能力,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國產55式單管37毫米高射炮可以發射穿甲彈、高爆彈等彈種,其中穿甲彈彈重月1.45千克、炮口初速度868米/秒、射速320-360發/分、最大射程達8500米,具有較強的穿甲能力,可用於攻擊裝甲目標和防禦工事。
  • 二戰兵器全集,美國M1型37毫米高炮
    巴丹戰役中的M1高炮 搭載於M3型炮架上的M1型37毫米高炮,其研發工作始於1921年,由槍械設計大師白朗寧設計,他在此項目上工作到1926年去世。該炮自1940年開始由柯爾特公司開始生產,所以也稱柯爾特37毫米炮。 37毫米高炮設計理念很常規,表現尚可,因所用彈藥威力小,對低空快速目標威脅不大,讓它的表現打了折扣。從M1A2型開始各方面都作了改進,這時英國提出要求,希望美國充分發揮其工業潛力,能夠為英軍生產博福斯高炮。
  • 37高炮:守望長空八十載的「老兵」
    據統計,二戰中,共有超過14000架軸心國的飛機「命喪」M1939式37高炮之手。很多人並不知道,二戰前夕,蘇聯也遠未建立起成熟的野戰防空體系。為儘快補足防空火力的短板,蘇聯情急之下,把目光投向了瑞典博福斯公司生產的M34型40毫米高射炮。作為一家老牌大廠,博福斯公司的產品一直廣受好評,特別是在火炮研發方面,當時更是擁有領先地位。
  • 志願軍的武器:蘇制37毫米高射炮,為部隊撐起野戰防空網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在朝鮮戰場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長達2年零9個月的艱苦戰鬥,付出了重大犧牲,最終贏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 真實志願軍,高炮彈藥放開打
    瑞典產的博福斯M-1929型75毫米高射炮也被我軍少量繳獲 隨著解放戰爭的不斷推進,昔日蔣軍曾裝備的各型高炮也成批落入我軍之手,有購自美國的M-1式40毫米高射炮,有德械師曾使用國的
  • 它是最強卡車炮,科技感十足但卻銷路堪憂,無人問津的北歐弓箭手
    提到瑞典,你能想起什麼?是知名的家居供應商宜家(IKEA),還是以安全性著稱的汽車品牌沃爾沃(VOLVO),或者還是令全世界都"嘔吐不已"的鯡魚罐頭(Surstrmming)呢?其實除了以上之外,這個北歐小國還有許多令世界矚目的科技,例如他們的國防工業。
  • 印度也有35毫米高炮了,和中國35毫米高炮系出同門,是表兄弟
    ,順帶著這門35毫米轉膛高炮,也就成了德國萊茵金屬的產品。甚至,中國陸軍自己也裝備了一款35毫米單管轉膛機炮——PGL12輪式自行高炮。PGL12輪式自行高炮中國陸軍的PGL12輪式自行高炮主要裝備中型合成旅,作戰定位和印度陸軍一樣,就是野戰伴隨防空,並在關鍵時刻充當平射火力,和步兵戰車一起清除敵人的地面威脅。
  • 瑞典L-62自行防空炮,安裝博福斯高射炮,二戰前期的反坦克神器
    瑞典在上世紀30年代,以L-60輕型坦克為基礎研發了一種自行式防空炮,也就是L-62 ,作為早期投入使用的專業機動防空武器,這款裝備參與了二戰中歐洲戰區的很多作戰行動,儘管數量不是很多,但卻有一些在戰爭中倖存,對戰爭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 國產25毫米自行高炮亮相 它身懷絕技 可攔截對方火箭彈和迫擊炮彈
    最初外界認為我軍中型機動作戰部隊應該會採用國產35毫米單管輪式自行高炮,這種自行高炮採用國產35毫米轉膛高炮,配備有齊全探測與火控系統,可以發射AHEAD彈,具備較強防空攔截能力。當時國產35毫米輪式自行高炮已經試製出樣車,也曾經交付部隊進行試用。從現在來看,這個方案並沒有得到認可。究其原因,可能是35毫米自行高炮價格昂貴,就性能來說,也不能很好應對阿帕奇新改型等新一代武裝直升機攻擊。
  • 二戰時期,瑞典僅僅是一個小國,為什麼德國卻沒有攻打它?
    其實二戰期間瑞典避免了戰火,就是因為瑞典並不具備盧森堡的兩個因素:地處戰略要地以及自身實力太弱。從地理位置來說,瑞典並不是兵家必爭之地。瑞典地處北歐,不像盧森堡夾在了兩個大國之間,瑞典的周邊沒有大國,即便發生了大戰,大國之間的戰爭也不會直接燃燒到瑞典,所以瑞典並不是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