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對麵食情有獨鍾,其中包子、餃子更是北方人的大愛。包子的來歷已久,早在三國時期,就流行用包子和饅頭做乾糧。
若要把包子的來歷講清楚,必須從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說起。據史料記載,諸葛亮輔佐劉備打天下的過程中,率軍進軍西南徵討孟獲。橫渡瀘水時,由於夏季過於炎熱,造成瘴氣滯留。而且水中含有毒性物質,士兵們食用了瀘水,導致士兵死傷嚴重。諸葛亮經過冥思苦想,下令讓士兵們殺豬,宰牛,將牛肉和豬肉混合在一起,剁成肉泥,和入面裡蒸熟,讓士兵們食用。結果士兵們的不適症狀很快消除。由此開始,人們開始製作「饅頭」食用。隨著社會生活實踐不斷向前發展,逐漸演變為「饅頭」裡邊裝上肉餡的食物,名曰為「包子」。冬天最當季的食物莫過於大白菜,鮮嫩的大白菜用來做包子餡料,白菜豆腐豬肉大包子,每一口都是滿足感。
1.35度左右的溫水,加麵粉重量1%的酵母,輕輕攪拌均勻,再加入中筋麵粉,揉成一個表面光滑的麵團,用保鮮膜密封,放在溫暖的環境中(30-33度)發酵。麵團發酵到2倍大小,用手指戳一個洞,四周不會迅速塌陷,保持形狀,就是發酵好了。如果迅速塌陷,就是麵團發過了,下次需要減少發酵時間。
水和麵粉的比例基本是,水佔麵粉的50%到55%,不同麵粉的吸收性不同,可以一開始留出20g的水,後面視麵團情況慢慢加。
2.大白菜洗淨,先控水,儘量把表面殘留的水分都控幹,切成丁備用;豆腐切片,用電餅鐺,煎到雙面發黃,切成丁備用;豬肉也是切成丁,加入切好的蔥花,花椒粉略微攪拌,然後依次加入花生油,醬油,蠔油,鹽,把肉餡攪拌均勻,醃製半小時入味;醃好的肉餡,先放入切成丁的豆腐,最後加入切好的白菜丁,先撒花生油在白菜表面,不要攪拌,等到麵團發酵好,準備開始包包子時候,再攪拌所有的餡料在一起。
3.發酵好的麵團,分割成大小均勻的劑子,擀成包子皮,包入餡料,放入蒸鍋中,密封醒發20分鐘,等到包子略略變大,開火蒸20分鐘,蒸好以後不要立刻開蓋,溫度涼下來3分鐘以後再打開鍋蓋,好吃的白菜豆腐包子就可以了,
敲黑板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