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郭繽璐 攝影記者:企業提供 網編:王曉然 2020-08-06
星巴克上線「啡快」服務,強調「線上點,到店取」模式
疫情來得猝不及防,對於餐飲行業來說更是遭到重創。星巴克中國也不例外,疫情來臨後進行主動關店,中國市場業績也遭遇衝擊。不過,從這期間星巴克中國的反應動作來看,早布局「雲端」業務的它展現出不一樣的應對方式和抗風險能力。隨著復工復產的加快,星巴克中國的開店節奏、產品創新等也逐漸步入正軌,尤其在加碼數位化業務上成為星巴克當下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重心。
業績受損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星巴克中國臨時關閉了半數以上的門店,而對於這一舉動,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執行長王靜瑛曾表示,「作出這個決定,我考慮的就已經不再是什麼業績表現了」。的確,在這場突如其來且無前例可循的疫情到來之時,大多餐飲企業選擇停止門店營業,而這一舉動給餐飲企業帶來的是經營慘澹、人員待崗閒置、資金壓力大甚至面臨生存的問題。
星巴克中國也不例外。根據星巴克2020財年第二財季財報顯示,在本季度末,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星巴克在美國以外的中國市場的銷售受到衝擊,第二財季全球同店銷售額下滑10%,總體交易下降了13%。其中,中國同店銷售額下降幅度達到50%,同店交易額下降53%。星巴克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星巴克中國受到困難與挑戰,公司的財務情況因此也受到影響。
自2月下旬星巴克開始在中國市場重新開放門店,雖然不少門店僅支持外帶,不支持堂食,但是銷售也已有所增長。從今年3月起,星巴克中國的同店銷售額就開始逐漸恢復。從整個2月星巴克中國同店銷售額下滑78%,到第二財季同店銷售額下滑50%,到星巴克第三財季財報(2020年第二季度)發布顯示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額下滑19%,門店銷售持續恢復。
數位化救場
實際上,疫情對場景類咖啡消費影響比較大,場景上的不匹配也致使其流量「遇冷」。而近年來,星巴克中國的數位化轉型和升級在此次疫情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其新零售服務。儘管星巴克在數位化方面起步並不算早,但是星巴克與阿里的合作打開了星巴克數位化的大門,星巴克近兩年的業績也隨之漲勢喜人,同時雙方的合作進程速度之快也超出了許多傳統餐飲企業數位化的進度。儘管星巴克規模龐大,但星巴克選擇開放合作的數位化建設方式卻也成為業內的樣本,讓這個龐大的一直發力「第三空間」的餐飲企業能夠在此次疫情期間快速做出調整,並用線上業務做了堂食的有力補充。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在臨時關閉半數以上的門店之後,星巴克又升級了門店各項防疫措施,推出了「無接觸式」體驗的營運模式。在保持營業的門店中,通過星巴克App線上點單,星巴克中國推出「無接觸式」星巴克體驗,以此方式有效減少人員接觸和消費者店內等待時間。根據數據顯示,在第三財季,通過數位化平臺點單的銷售額達到整體銷售的23%,其中12%來自專星送官方線上訂餐平臺,11%來自啡快「在線點到店取」服務。
星巴克的「啡快」服務實際上是在去年5月於北京、上海正式上線,隨後又在杭州、南京等城市進行覆蓋。同年7月,星巴克全球首家啡快概念店在北京金融街開業,其門店業態包含啡快服務、專星送外送服務和到店體驗等服務功能,該店主要強調的就是「在線點,到店取」模式,而在此次疫情期間,星巴克中國還開了8家 「啡快」概念店。今年7月,星巴克中國啡快服務在支付寶、淘寶、口碑、高德多個App平臺上線。
截至目前,99%的星巴克中國門店都已經營業,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星巴克中國市場仍在不斷開店。截至2020年5月底,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已超過4400家,其中新增門店281家。預計本財年內,星巴克中國有望共計新開至少500家門店。
多維布局
實際上,疫情期間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動作不斷,無論是產品創新、門店布局、數位化建設還是投資合作。3月中旬,星巴克宣布在中國崑山創建集咖啡烘焙與智能化倉儲物流於一體的咖啡創新產業園,計劃於2022年落成。在產品方面,今年4月,星巴克中國推出植物膳食餐飲產品以及可降解餐盒、可回收材料製成的周邊商品等。同時,4月底還在中國市場首推 「威士忌桶釀咖啡」這一全新精品咖啡品類等。在數位化布局上,今年5月,星巴克中國上線了微信小程序,將「專星送」服務延展至微信平臺。
另外,星巴克中國一直在數位化方面下功夫,提升自身的數位化水平。在疫情期間,星巴克上線了全新的星巴克微信小程序,其中包含「用星說」體驗、專星送服務以及搜索附近的門店功能, 消費者可以在此平臺進行下單。在4月,星巴克與投資機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計劃在新生代餐飲和零售科技方面展開商業合作。對於上述動作,在業內人士看來,加碼數位化業務已經成為星巴克當下在國內的發展重心,星巴克中國正在利用各類平臺的優勢資源提升自身的數位化水平,進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星巴克中國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未來,星巴克將繼續以價值為導向踐行在華發展戰略,繼續加大在數位化平臺的投資,在門店第三空間和數位化第四空間帶來不斷創新體驗,在更多元化消費場景下,與中國消費者進行更好連接」。
北京商報記者 郭詩卉 郭繽璐
· 記者手記
早在星巴克與阿里巴巴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開始時,便感受到星巴克變化最快的幾年。其堅持發力「第三空間」的做法,對於這個有些「頑固」的咖啡大佬而言,可見是下定決心要做出改變。從「專星送」到「啡快」,星巴克數位化業務的進展飛快,目前在線上的布局已超越了很多國內傳統餐飲品牌。星巴克今年的業績數據也顯露出這一布局帶來的「驚喜」,同時也從側面告訴餐飲同行:發力線上為時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