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ω✪)歡迎點擊上面藍色豆果網關注我們
《大話西遊》影院重映,不禁勾起關於周星星電影的諸多回憶。
尤其是《食神》裡那一碗黯然銷魂飯。
長大以後才明白那一碗「太好吃了」只是一碗普通的叉燒飯這麼平淡。
但家裡沒有叉燒,只有榮華的臘腸,於是今天回家路上買了幾顆小青菜,順手就想試試腊味煲仔飯。
下面是一人份的量。
120克米,水浸40分鐘。
內徑15CM(外徑18CM)日本土鍋一個,鍋底抹豬油,我兩手油,照片沒拍。我用的是豬油,最後的鍋巴非常香。
把浸過的米倒進鍋裡,放水高出米麵5-6毫米,就是水量要少,反正米浸過了就好。
我建議這時候不要急著開火煮飯,因為我試驗下來,飯熟得非常快,我手腳不算慢,後面的料都沒準備好。廚房新手估計夠嗆。所以,都準備好了再煮飯也不急。
臘腸兩條切片,用的是榮華605克裝的特瘦腸,朋友送的。查了查,淘寶上很多。這臘腸不錯的,比起鏞記的既便宜又容易買,而且每條分量小,便於一兩個人下廚房。
熱鍋,下一點點色拉油(臘腸會出油,油只是潤潤鍋),然後關小火,把切片的臘腸放下去煎熟。注意火要小,不行就把火關了。我一邊煎一邊刷微信結果煎焦了一點。煎熟的標誌就是臘腸裡的白色油脂變透明了。
把臘腸撈出,直接在這口鍋煎出來的臘腸油裡放一個小蔥的蔥白,一小片姜,炒香後撈出,再倒4瓷勺生抽(單人用的中式白瓷勺)、2瓷勺水、1瓷勺糖、2瓷勺料酒,然後翻炒一下成為醬汁。注意小火,火太大了醬油很容易炒焦。就炒炒香而已,一會就可以關火倒出了。
油炒過的醬汁要比直接倒醬油進煲仔香。
把醬汁倒出後,仍然利用這口鍋,放入兩大碗熱水,加一勺鹽(到嘗一口水覺得略有點鹹的程度),上蓋煮開。這口鍋用來焯燙小青菜用。加鹽是為了讓青菜入味。加熱水……是節省時間。還用這口鍋是為了……不用洗鍋。
三顆小青菜,依次用筷子夾下鍋,燙到綠就可以撈出了。
廚房新手這時候就可以胸有成竹地開始煮飯了。上蓋大火煮開後(大約四五分鐘)轉小火煮8分鐘(按我的鍋我的水量),飯差不多就熟了。煮飯時不怕開蓋子,所以你不確定就多開幾次。吃吃飯有沒有熟。反正做煲仔飯,一開始下鍋的水就一定要少就對了。
如果是熟手,請參考這個時間,自行評估開始備料的時間,醬汁其實是熱炒過後淋上去比較好。小青菜焯燙後其實也是趁熱進鍋比較好,冷了比較浪費熱量。
飯小火煮熟了以後開蓋。先在飯上澆一半醬汁,把臘腸放上去,再把小青菜放上去,再打一個蛋,最後把剩下的一半醬汁淋上去。
放料的動作一定要快,因為最後是關火,利用瓦煲的熱量燜料,動作太慢了熱量全跑光了。不過跑光就跑光了,廚房新手可以再……開一會小火,問題也不大啦。
把火關掉,蓋上鍋蓋燜五分鐘。就好了。
臘腸要用得好才好吃。噯~我煎焦的部分請忽略。
然後把它們全都攪勻了,關鍵把鍋壁上的鍋巴一起刮下來,就開吃好了。
再補充一下:
1、傳統上,米用的是廣東曲江的油粘米。
2、把臘腸和米一起煮熟而非煎熟,油會滲到米飯裡去,更香。
所以最傳統的煲仔飯做法是這樣:麻油塗鍋底,米飯裡加一點油和鹽同煮,臘腸在米飯半熟時放下去同煲熟,關火後加青菜和生蛋。最後出鍋淋醬油。
主要考慮到一個人用的小砂鍋熱量沒有餐館裡的大瓦煲足。關於臘腸,我選了煎熟,是因為喜歡用臘腸油來調醬汁的味道。
另外記得梁子庚在微博上說過,煲仔飯是用炭爐才最美。他做學徒時一人管8個煲。
嚮往。
還有,我試驗了麻油,不過豬油的鍋巴更好吃。
全球美食、美味食譜、廚房秘籍、新奇特、熱門創意吃法…
一個「讓菜鳥分分鐘學會DIY大餐」
一個「更走心一點」的微信公眾號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關注,不然放學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