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靠自己 揭秘比亞迪被動安全技術

2021-01-11 電子產品世界

我一直持有這樣的觀點——安全是一輛汽車最基本的要素。雖然我很享受速度和推背感帶來的熱血沸騰,但是我更希望我能多活幾年。自從1959年,瑞典沃爾沃汽車公司工程師尼爾斯•博林(NilsBohlin)發明了汽車三點式安全帶,汽車事故死亡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再到後來,美國人發明了安全氣囊,車內乘員得到了更高級的保護。近幾年,被動安全技術不斷的發展,自主品牌也在努力的提高安全係數,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比亞迪在安全技術方面的成果。

視頻講述了在時速20公裡/小時的情況下系安全帶和沒系安全帶的區別。呼籲大家開車時系好安全帶!

在被動安全技術中安全帶和氣囊是與車內乘員接觸最親密的,也是保護乘員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試想在碰撞瞬間,沒系安全帶的人頭部猛烈撞擊方向盤,緊接著爆發的氣囊給了他當頭一擊,此時的氣囊無異於一件兇器,最終導致頭部重創、頸椎折斷,而我雖然免不了受傷,但是因為得到了安全帶和氣囊的保護而倖免遇難。

最初的安全帶僅僅是一根把人捆綁在座椅上的繩子,這遠遠不能滿足現代人們的需求。如今的安全帶要考慮不同體形人群使用時的舒適性、固定兒童座椅的功能、碰撞預張緊功能等,以便提供更全面的保護。另外,諸如此類的小總成都是由供應商根據車輛的設計參數進行匹配,廠商所要做的只是交錢、收貨而已,而比亞迪卻選擇了一條相對艱難的道路——自主開發、生產、試驗,這樣帶來的好處是不用受制於人和更低的成本。

安全帶

車感鎖止和帶感鎖止

我們都感受過緩慢拉動安全帶可以使之伸長,猛烈拉動時安全帶被鎖止,這是安全帶最基本的保護功能。其實有兩種情況會使安全帶鎖死——1.瞬間較大的減速度和車身傾斜過大,2.猛烈拉動安全帶。它們分別被稱為車感和帶感。

當車輛減速度大於車感臨界減速度時,鋼球由於慣性作用向前運動,從而推動制動槓桿繞旋轉軸向上運動。當制動槓桿旋轉到其頭部與棘輪齒嚙合時,將阻止棘輪的相對運動。另外,在車身傾斜超過28°時,鋼球也會將制動槓桿頂向上端實現鎖止。

安全帶正常拉出過程中,其加速度較小,離心塊產生的慣性力矩小於敏感彈簧的初始工作力矩,帶感卡爪將保持靜止。當安全帶拉出加速度達到一定值,使離心塊產生的慣性力矩大於敏感彈簧的初始工作力矩時,帶感卡爪在離心塊作用下繞著旋轉軸做逆時針旋轉運動,當帶感卡爪旋轉完全到位時,齒尖與內蓋上的齒嚙合而使棘輪停止運動。

限力功能——保護你的鎖骨

當發生緊急情況時,鎖座在複合敏感機構作用下鎖止,人體則由於慣性作用將對安全帶產生較大衝擊力。當安全帶通過捲軸和套筒作用在限力軸上的扭矩大於限力軸的臨界扭矩時,限力軸發生扭轉而吸能,從而將安全帶拉力限制在一定範圍內,防止乘員被安全帶勒傷。

安全帶固定兒童座椅

安全帶的拉伸和自動回收依靠卷收器實現,卷收器的核心部件是捲軸,安全帶纏繞在捲軸上。當抽拉安全帶時捲軸轉動,安全帶伸出;鬆開安全帶後,捲軸彈簧會使捲軸迴轉收回安全帶。安全帶只能束縛住成人,矮小的兒童必須藉助兒童座椅的保護,那麼安全帶就又有了一項光榮的使命——固定兒童座椅。有些安全帶伸出到最長以後只能一段一段的回收並且不能再伸長,這樣可以用來捆綁兒童座椅,需要收起安全帶時需手動將安全帶退回到捲軸內,手動回收一定長度後,捲軸又可連續迴轉。具有這種功能的安全帶一般用在後排座椅上,因為前排的安全氣囊會對兒童造成嚴重的傷害。

爆燃式預緊安全帶

安全帶從鬆弛到鎖死狀態之間存在一定框量,爆破而出的氣囊可能會對身體前衝的乘員造成傷害。如果能在氣囊爆破彈出之前將乘員緊勒在座椅靠背上就可以減小這種傷害發生的機率,比亞迪為此研製了爆燃式預緊安全帶。

當加速度傳感器採集到的加速度大於ECU程序中設定的點火加速度時,ECU控制引爆氣體發生器,從而產生大量氣體驅動齒條向前運動。當齒條向前運動時,將與齒輪嚙合使齒輪產生旋轉運動,從而帶動安全帶收縮。這一裝置能夠在10ms內使安全帶收縮8-12cm。

氣囊二級點火技術

擁有單級氣體觸發器的氣囊只能實現一次氣體全釋放的動作,彈出的氣囊依靠背部的洩氣口來調節內部的壓力,這是最為普通的氣囊結構。而更高級別車型所裝配的二級點火氣囊系統在結構上會更複雜一些。

二級點火裝置的第一級觸發不會對乘員的體態和坐姿進行考量,當觸發條件滿足時,氣囊會以全充氣狀態彈出,但這並不意味著系統對乘員的身體條件和坐姿狀態不予理會,第二級觸發才是真正為這部分人群準備的,而再一次給氣體發生器點火的意義在於幫助全充氣狀態下的氣囊進行快速洩壓,以降低氣囊對身材瘦小的乘員的傷害。之所以演變成這樣的設計,工程師希望氣囊可以用儘可能快的速度來完成從觸發到被完全彈出的過程,在保證了最基本的需求後,再去追求那些更為極致的保護。只不過由於國內相關法規沒有對此進行要求,這項技術只應用在了出口車型上。

OCS乘員分級保護系統

我們知道現在的汽車座椅下面幾乎都安裝有重量傳感器,用以檢測駕駛員的坐姿和安全帶未系報警,如果體重過輕或坐姿不正確(比如坐的靠前)則車輛不會發出報警,自然也不會影響氣囊的點火方式。為了彌補這一漏洞,比亞迪自行研製了OCS乘員分級系統,其會產生一個磁場,依靠人給磁場帶來的變化發出信號,而不是依靠重量。

安全試驗設備

生產出來的東西必須要可靠,尤其是安全部件更要貼合實際情況。比如安全帶必須要經得住反覆拉伸、氣囊的充氣速度、持續時間、洩氣速度必須合理,否則就會給車內乘員帶來額外的傷害。所以比亞迪的工廠內配備了許多實驗設備用來檢驗安全系統的合理性。

安全帶耐久試驗

MES生產製造執行系統

◆ 安全帶、氣囊、座椅強度單獨碰撞試驗

◆ 跌落塔

◆ 步入式溫度點爆箱

◆ 氣囊靜態展開試驗

總結:

現在大部分廠商都直接從供應商採購諸如安全帶、氣囊等分總成,比亞迪則選擇了一條相對困難的道路——自己生產。購入實驗設備、開發新技術,比亞迪將事業部打造成了它們自己的安全帶、氣囊「供應商」,最直接的好處就是不用受制於人,也降低了成本。

雖然目前預緊功能、限力功能都是一次性的,這可能是技術經驗不足、控制成本等原因限制的,但能擁有這樣的功能讓人在危機時刻有「一根稻草可以抓」也是不錯的。


相關焦點

  • 比亞迪周貴樹:動力電池技術創新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化
    我來介紹一下我們比亞迪今年做的動力電池創新,這個創新分為六個方面吧,我們希望電化學的體系、結構、製造,以這三個為主。同時在安全評價、測試評價以及開發方法與創新這一塊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創新。
  • 松原股份總經理胡凱納:爭創世界一流汽車被動安全系統品牌
    松原股份曾在互動平臺表示,五菱宏光MINIEV的安全帶總成主要應用公司產品。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前往松原股份,與公司總經理胡凱納就公司的技術研發與業務發展進行了交流。他表示:「公司自成立以來致力於汽車被動安全系統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積累了豐富的產品研發和生產經驗。近年來,公司不斷拓展新產品、新客戶,搶佔國內存量市場份額,加大自主品牌的外資替代,爭創世界一流汽車被動安全系統品牌。
  • 比亞迪李柯:發揮比亞迪技術優勢 走出北美風範
    邁入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蓬勃發展,作為掌握了先進技術的企業,比亞迪將繼續推進全球戰略的深入發展。期間,比亞迪李柯亦會繼續帶領下轄團隊,深耕美國市場,充分發揮比亞迪的技術優勢,提升比亞迪的國際地位,繼續推進集團在北美市場的投放戰略。
  • 比亞迪刀片電池橫空出世: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之爭風雲再起
    " 刀片電池將改變行業對三元電池的依賴,將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回歸正道,並重新定義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標準。"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之爭再起動力電池被稱為電動汽車的 " 心臟 ",作為電動汽車最核心的關鍵部件,動力電池決定著一款車的續航、價格、安全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剛剛起步的時候,關於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一直是業內討論的焦點。
  • 汽車動力電池技術分叉路口:比亞迪向左,寧德時代向右
    而備受關注的比亞迪刀片電池,以及近期由此引發的爭論,圍繞的便是電池安全這一熱點。業內人士認為,在三元鋰電池已全面霸佔市場的情況下,比亞迪此時推出基於鐵鋰技術的刀片電池,主打安全牌,無論對自身還是整個行業,都存在很強衝擊力。鐵鋰之痛比亞迪與鐵鋰電池的淵源之深,遠超其他動力電池廠商。
  • 比亞迪和特斯拉的差距在哪?內行人:一個吹牛皮,一個專心搞技術
    比亞迪和特斯拉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內行人:一個吹牛皮,一個專心搞技術比亞迪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它的車型都是價格比較親民的,很多人都能夠買得起,是很多人買新能源汽車會優先考慮的品牌,創立的時間在國內也算比較久了,和特斯拉成立的時間差不多,特斯拉憑藉著自己獨有的優勢在中國一家族獨大,常年霸佔銷量排行榜的第一名,但比亞迪卻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追趕,努力縮小著與特斯拉的差距。
  • 1.5T就榨出185匹馬力 比亞迪全新發動機有多強?官方揭秘
    前段時間,比亞迪發布了曉雲全新一代1.5TI高功率發動機,憑藉著超強的性能參數,引起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日前,比亞迪官方也以官方揭秘的形式,全方位的介紹了曉雲全新1.5T發動機所搭載的黑科技,以及性能水平。先說曉雲1.5T的性能參數,其最大功率為136千瓦(185馬力),峰值扭矩288牛·米,在國內市場中,同排量下鮮有敵手。
  • 比亞迪李柯:集團全球化快速發展 「砝碼」就是核心技術
    作為比亞迪海外市場的重要帶領人員之一,比亞迪李柯目前持續帶領集團深耕北美市場,且在全球戰略的布控上面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很多人可能比較驚訝,比亞迪在一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企業,甚至在比亞迪剛剛出現在全球市場的時候,它的攤位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不起眼的地方。
  • 比亞迪和特斯拉的電池組大比拼,網友:一個真技術,一個愛吹牛!
    新能源汽車被大家認為是汽車未來發展的趨勢,而在該領域競爭最激烈的兩個品牌分別是美國的特斯拉和我國的比亞迪,雖說兩者的風格不一,但市場確實一樣的,這讓我們感到困惑,它們之間誰的技術更知道我們相信?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下。
  • 技術為王,比亞迪宋Pro,能否成為A+級SUV標杆
    至於外觀,這是比亞迪宋Pro首次採用DragonFace2.0設計語言,經典的龍臉造型顯示了年輕和大氣的視覺效果,整車配備了超400個LED光源,龍爪形狀的前燈、硬脂油的流動等元素在可視性上非常出色,現在,比亞迪家族的車型更新了,採用了Dragon Force的家族設計,感覺上帶來了東方美學和德國式精確的國際範本
  • 不做啃老族凡事靠自己
    ■金沁苑第二社區  謝亮諭  「不做啃老族,凡事靠自己」一直是父母掛嘴上對我從小到大的教導語,也算得上是我家的家訓家規
  • 關於主被動安全和與自動駕駛的探討
    於是乎有了被動安全,比如20世紀50年代就提出的堅固駕駛艙和前後緩衝區的概念,以及安全氣囊的推出[1],當然還有安全帶,保險槓等等。那什麼是被動安全呢?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被動安全是指在交通事故發生之後能儘量減小人身損傷的安全裝置。被動安全不能防止或避免事故的發生,但是,他們可在事故發生時,最大限度的減輕人身傷害成都。
  • 比亞迪DiLink3.0:新體驗是啥感覺?看工程師怎樣說
    比亞迪產品規劃及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這個功能開發是結合了疫情的情況,也是基於人們越來越需要第三空間的安全而開發的。  DiLink3.0高溫殺毒這個功能是通過「巴氏消毒法」,你只需要開啟比亞迪雲服務App然後打開空調並保持高溫內循環模式,這樣,車內則會以60℃出風口溫度持續對車內空氣進行60-70分鐘的高溫消殺。
  • 被撞後的特斯拉和比亞迪,拆車看電池,一個講技術一個愛吹牛
    有些之前已經買了特斯拉的朋友覺得很不公平,似乎高價買車上當了,不過特斯拉的馬斯克可不這麼想,畢竟他也研究過宇宙飛船的,所以對於國內的消費者,他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可以說特斯拉在國內幾乎就是高科技的代名詞,而且還是高檔大氣的風範,正是在這樣的包裝下,特斯拉的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
  • 比亞迪:我全都要
    晶片行業給人們一種錯覺,是因為西方科技發達,所以晶片技術才如此強大。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理解,正是因為以前西方市場對晶片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才有了晶片業的發達。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對於技術來說,市場才是爸爸。晶片技術騰飛於上世紀80年代,正是歐美國家個人電腦進入千家萬戶的時代,催生了龐大的晶片市場,才給了各色晶片企業壯大的機會。
  • 比亞迪e電動車平臺 一輛好車幕後的推手
    對消費者而言,採用e平臺技術開發的電動車,意味著更高的安全性、更長的續航、更可靠的質量、更優秀的質價比。在安全保障方面,e平臺車型的整車布局更合理,提高了被動安全性。另外,e平臺核心零部件擁有統一的防漏電、防觸電保護設計,動力電池系統採用高於國家標準的安全設計,擁有15年0事故口碑。
  • 比亞迪刀片電池技術真的能與三元電池相抗衡嗎?
    早在今年1月時,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就曾表示,比亞迪正在開發新一代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並稱這款擁有300項核心專利的電池將會在今年3月量產。EDN曾對這款具有爭議的電池進行了報導:《比亞迪刀片電池引爭議:300項核心專利真的存在嗎?》
  • 人生,凡事都要靠自己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靠自己,最可靠。不管在人生的哪個階段,我們的命運始終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需要跨過各種荊棘,但是經歷了風雨,總會遇到陽光。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不會依賴別人當你陷入困境,才能反映出人的人性可能平時稱兄道弟的朋友,會離你而去可能平時最關心你的親戚,會疏遠你你高高在上時,萬人追捧,你落入低谷時,無人問津,這就是人性,我們凡事都要靠自己。只有我們真正靠自己,才可以內心強大。
  • 天生傲骨,凡事靠自己的星座
    天生傲骨,凡事靠自己的星座摩羯座摩羯的要強獨立是帶著點無情的,可能連自己的家人,摩羯都很少會去依靠,在他們的思維中,每個人都是要解決自己遇到的所有問題的,就算跟別人說了,也是給人家徒增煩惱。所以摩羯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面對自己遇到的問題,去思考很多成年人都都想不明白的沉重。而且摩羯的性格確實夠強,很有韌勁,多難都能咬牙撐過來。處女座處女座是臉皮很薄的那種人,所以他們會非常害怕打擾或是影響到別人,如果有誰幫助了自己,處女座心裡就會非常感激,然後生怕虧欠別人,想方設法的回報。
  • 核心竟然是一輛比亞迪
    喜歡古董車的人那麼多,但復古車在國內很難行得通,因為國內關於車輛排放、安全等方面的政策實在是太嚴格了。把一些古董車復活對於車企來說明顯是個虧本的買賣,以營利為目的的傳統車企明顯不會做。而做這個虧本買賣的是一家在汽車圈內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這個造出了復古車的公司甚至沒有造車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