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立峰 通訊員周光子)「姑姑對我們幾個侄兒、侄女一直很好,我們都不希望對簿公堂,我們願意和解。」日前,在重慶市榮昌區檢察院組織召開的公開聽證會上,67歲的王強(化名)發表了意見。
因為祖宅繼承問題,王強與自己的姑姑王文(化名)產生了隔閡。據介紹,王強的祖父母有三名子女,其兩個兒子已去世,還有一個女兒就是王文。王強的祖父母留下一處祖宅,由於王文一直在北京生活,家庭條件較好,2001年曾通過書信表達過可以將自己的繼承份額給侄兒侄女的想法。2009年2月23日,王強等6人因繼承糾紛起訴到法院,將應當繼承的份額和王文的份額一併以調解的方式進行了分割,並辦理了房屋產權過戶。10年後,王文得知房屋於2009年在法院調解一事,而自己並不知情,在情感上難以接受。今年3月8日,90歲高齡的王文委託律師向榮昌區檢察院申請監督,要求撤銷原民事調解書。
受案後,榮昌區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潘朗對原審卷宗、當事人申請理由進行了認真審查,同時調查了雙方當事人目前的生活、工作、經濟情況,發現此案跨越時間長,涉及人員多,矛盾糾紛化解難度很大。為了查明案件事實,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化解雙方當事人的矛盾,修復親情關係,在徵求雙方意見後,榮昌區檢察院決定舉辦聽證會。
4月8日,榮昌區檢察院舉行王文與王強等6人民事申請監督案件聽證會,邀請重慶市、榮昌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等7人參與聽證。
聽證會上,潘朗作為承辦人介紹了案情,申請人陳述了監督請求、事實和理由,其他當事人針對申請人的請求及陳述發表了意見。潘朗針對雙方的陳述歸納總結案件爭議焦點,並由雙方就爭議焦點展示證據、陳述意見。參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從法理、情理的角度對案件的處理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我在基層工作,處理過很多家庭糾紛。家庭問題和為貴,希望雙方早點和解。」榮昌區人大代表戴應久發表意見。人民監督員黃開建也表示,「希望雙方能夠達成和解,以最小的時間成本、金錢成本維護好親情關係。」
「舉行這個聽證會,我們得到了很大的尊重,我們很感動。今天這場聽證會,讓我們感受到檢察院為解決當事人的矛盾所做出的努力。我方同意以和解方式結案。」王文代理律師在會上表示。
「聽了大家的分析,我知道了更多的法律知識。以後家裡有什麼事,還是大家坐下來商量清楚,白紙黑字記錄好。其實我們6個侄兒侄女和姑姑關係原本都挺好,希望以後能繼續維持這份親情。」聽證會後,王強感慨地說。
雙方當事人均表示願意以和解方式結案,聽證會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過舉行聽證會的形式對民事申訴案件進行辦理,保證了案件辦理的公開、透明,藉助社會力量對案件發表參考意見既能促進社會矛盾化解,又提高了司法公信力,希望大力推廣這種形式。」重慶市人大代表王德山說。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