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好酒的人不但愛喝酒,而且喜勸酒。逢年過節親友聚會,不喝上兩杯,要麼眾人怪你不夠意思,要麼自個兒覺得不好意思。
不少好酒的人不但愛喝酒,而且喜勸酒。逢年過節親友聚會,不喝上兩杯,要麼眾人怪你不夠意思,要麼自個兒覺得不好意思。
作為優秀洛陽人的代表,唐代詩人李賀詩作奇絕、驚豔古今,勸酒的方式也超凡脫俗、新奇另類。
他居然把歲月當對手,勸時光停下喝杯酒:「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光陰流逝,人世蹉跎,很多事還沒來得及做就老了。時光呀,莫要走得那麼匆忙,且來陪我喝杯酒。
另類「詩鬼」
李賀是夾縫裡長出的一朵奇葩。
魯迅先生曾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此後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聖,大可不必動手。」
李賀生於公元790年,老家在唐代的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即今洛陽市宜陽縣三鄉鎮。
在他之前,唐王朝已經出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這些文壇大腕兒,幾乎把世人想得出想不出的好詩給寫盡了,後人難望其項背,只剩膜拜、點讚的份兒。
李賀奮起直追,硬是在強手如雲的詩壇闢出了一條「野路子」——成不了「詩仙」,便當「詩鬼」。
他才思敏捷,行筆詭譎,熱血祭紅塵,冷眼看世態,常寫神仙鬼魅、鬼火孤墳,筆下詩句靈動、浪漫、神秘、冷豔,想像力奇特,令人拍案叫絕。
聽說「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他發願要「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燭龍,是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威力無窮。相傳,它口中銜著蠟燭,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睜眼便是白天,一閉眼就是黑夜。
李賀不願「月寒日暖,來煎人壽」,故而勸時光停下來喝杯酒,別跑得那麼快。他立志要殺死燭龍,使晝夜不能更替,好留住歲月,以求「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若非鬼才,怎寫得出如此邪魅的詩句?
落魄貴族
李賀常飲酒,有時越喝越興奮,高呼「雄雞一聲天下白」;有時越喝越苦悶,慨嘆「天若有情天亦老」。
他一生坎坷,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史載,李賀體形細瘦,通眉,長指,相貌奇特。據他自己稱,他是李唐宗室的後代,血統高貴。然而高貴的血統並沒給他帶來什麼實惠。雖然李賀就住在唐東都洛陽城外,離皇宮咫尺之遙,但那幫皇親貴族壓根沒打算提攜他這個窮親戚。李賀的父親是個小縣令,收入微薄。父親去世後,李家的日子過得相當窘迫。
李賀熱愛寫作,不但有天分,而且很勤奮,18歲時便名滿京洛。
唐代詩人李商隱寫過一篇《李賀小傳》,文中提到,李賀「能苦吟疾書」,常騎著驢,背著舊錦囊,獨自往還,路上一有靈感,便記下投入囊中。
晚上回家,他母親讓婢女整理錦囊,見詩稿頗多,心疼不已:「我兒是非要把心血嘔盡才罷休呀!」
這還不夠,他還要點燈熬夜,苦思冥想,把詩稿補寫完整。
又有天分又努力,若趕上好時候,金榜題名幾乎順理成章,李賀卻很倒黴。
聽說文壇領袖韓愈來到洛陽城,他前去拜訪,給韓愈看自己的詩作,請其指點。
韓愈認為這個青年極有才華,鼓勵李賀進京考進士,學而優則仕。哪知,有人嫉妒李賀的才華,背地裡打小報告,說李賀的父親名叫「晉肅」,「晉」與「進」諧音,李賀考進士,犯了父親的名諱,乃不孝之舉,要求朝廷取消其考試資格。
韓愈氣得拍案而起,為李賀鳴不平,炮轟這種「舉報」無聊又荒唐。遺憾的是,封建社會思想禁錮,等級森嚴,李賀終究沒拿到「準考證」,終生被剝奪了「高考」資格。
天妒英才
科舉之路被堵死後,李賀不甘沉淪,曾去長安(今西安)試過運氣,在官府謀了份差使,一邊工作,一邊寫詩,抨擊天下不公,揭露社會黑暗。
升職無望,看不到出路,加上厭倦官場的鈎心鬥角,沒幾年他便辭職了。
後來,他懷著「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雄心壯志,參軍入伍。沒幾年,因為種種無奈,他再度無路可走,退伍還鄉。
李賀原本就體弱多病,命運的一再打擊,加上嘔心瀝血寫作,耗盡了他的意志和精力。公元816年,「詩鬼」油盡燈枯,溘然長逝,年僅27歲。
相傳,李賀臨死前,眾人忽然在大白天看見一個紅衣人,駕著赤龍來召喚李賀,說天帝新建了一座白玉樓,請李賀上天為此樓寫記。
李商隱聽了這個傳說,很是惋惜。他說,像李賀這種奇才,人間罕見,天上少有,實在搞不明白李賀生前為何遭排擠、被忽視。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也許,李賀在天上能實現他的抱負,大展雄才吧!(記者 張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