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誦經典之聲-----虎溪三笑經典學堂簡介

2021-02-19 東方虎溪三笑經典學堂

「虎溪三笑」來源

宋代有一幅《虎溪三笑圖》立意非常奇特,畫面上紅葉繽紛,秋意綿綿,在一溪水旁有一僧、一道、一儒士,三人昂首開懷大笑。我們不禁要問三人是誰?因何事而仰天大笑呢?

「虎溪三笑」圖

話說在東晉時期,有一位淨土宗祖師名叫慧遠,佛法精深,精通儒學,旁通老莊。江州刺史桓伊深佩其人,遂發心在廬山(今江西九江)建造了東林寺,讓他在此弘法修行。因為慧遠聲名遠播,來拜訪交流的名人學者非常多,慧遠為了表達勤於弘法修行的決心遂立一誓—— 「影不出戶,跡不入俗,送客不過虎溪。」

虎溪這條小溪就在東林寺前面。虎溪這個名字來源是因為只要有人越過這條小溪,對面山上的老虎就會吼叫起來,所以取名虎溪。

一天,詩人陶淵明邀約道士陸修靜一起到廬山東林寺拜訪慧遠。陶淵明是一位儒生,陸修靜則是一位道士,這三位釋、儒、道的高人聚到一起,相談甚歡,由於談的太投機,慧遠送他們下山時竟忘記了送客不過虎溪的誓言,而一起越過了虎溪,這時老虎吼叫起來,三人才從聊天的思緒中出來,發現慧遠送客已經過了虎溪。三人看著這個情形後會心地仰天大笑。遂頓悟到:原來送客「不過虎溪」就是一種執念啊! 「虎溪三笑」自此之後就成了名垂千古的典故和美談。而且後人也在他們三人會心大笑的地方修建了「三笑亭」以示紀念。

 「『虎溪三笑』的更深層意思是象徵著三位智者對於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心心相印的喜悅,「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語堂),更向人們昭示著儒、釋、道本源為一和儒、釋、道殊途同歸的共融。彰顯著人與人之間不因信仰和個人的執念不同而不和。同時也預示著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交往要和平友好、文化與文化之間相互理解、尊重、包容和交流。

取名期許

在當今大時代背景下,不僅是儒釋道三家的融合,更應該是用大世界、大歷史的眼光去看待歷史與文化,超越時空的限制,實現儒釋道西等中西方各種文化的交融與會通,以博大的胸懷去面對世界、面對世界上的各種文化以及文化之間的大融合。

故本學堂取名「虎溪三笑經典學堂」。學堂的宗旨正如名稱所示,倡導東方學問為主,融匯中西,貫通古今,超越時空的限制,跨越文化的差異,追求人內心的深度融合與交流,生命之間靈性的暢通和文化之間深度的融合。學堂立志竭力讓每一個真心求學問道的家長和孩子都能夠在中外經典的浸潤中受益。

相關焦點

  • 電影學堂 | 法國紀錄片經典展
    由上海師範大學世界電影研究中心主辦、法國駐滬總領事館文化處協辦、由上海師大電影學碩士點-外國電影研究學科方向的教學團隊策劃執行的【電影學堂·SH 7ème Art】,將於2020年11月15-29日,舉辦《法國紀錄片經典展》和相關大師班系列。
  • 老電影《三笑》劇情簡介及幕後製作 // 電影《三笑》插曲《為了小秋香》
    音頻:基本信息《三笑播映之初在全國風靡一時,無論是從城市到鄉村,男女老少都愛看,似乎超越了審美觀念和趣味,受到一 致稱讚。該片是首部彩色闊銀幕影片,是越劇小生向群的首部電影作品,是「長城三公主」之一陳思思演藝生涯最經典的作品,憑藉該片陳思思也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一線明星。
  • 經典IP全新演繹 小百花越劇場新版《三笑》笑迎天下客
    當華文、華武騎著滑板車出場,當四大才子拿出手機拍照,當舞臺秒變大型追星現場,為華安和秋香點亮愛的燈牌……戲迷們這才發現,這不僅僅是對經典的重溫,甚至不能說是改編。新版《三笑》,將浙江戲劇人的野心和勇氣,演繹得淋漓盡致。對新版《三笑》來說,這是一次走出舒適圈的探索,更是一次走向更多人群的拓展。
  • 本是溫柔美女,卻將《三笑》中唐伯虎演成經典,女星向群今何在?
    大家自發地通過各種渠道,各個社交平臺,由衷地表達著對她的思念之情。我想,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在《三笑》中的表演,實在太好了,太令人難忘了。葉童在《新白娘子傳奇》中的反串表演好不好?很好對不對?但對於60、70後的許多影迷來說,向群在《三笑》中所塑造的唐伯虎,要比葉童扮演的許仙,好上十倍不止呢。首先她的扮相,儒雅俊朗,眉目清俊。
  • 校慶名師經典朗誦會在清華學堂舉辦
    校慶名師經典朗誦會在清華學堂舉辦  清華新聞網4月28日電 4月26日下午2點,104周年校慶清華名師經典朗誦會在清華學堂門廳拉開帷幕,來自航天航空學院和校廣播臺的同學們聚在這裡,朗誦清華名師經典作品,並不斷吸引路過的校友和同學加入其中。
  • 《三笑》復演 | 「你們的歡樂,便是我們最大的滿足」
    新版《三笑》於一月首演時,創下了非凡的成績。放眼過去,此般成績,屈指可數。今天,距江南民調 新版《三笑》復演只剩下最後一個月的時間。自帶熱度與流量的國民級經典大IP,將伴隨著十一金秋的天朗氣清再度歸來。無論是深度戲迷,還是追求文藝的年輕人,都帶著痴迷心期待這場精彩演繹。
  • 這篇唐代「高考滿分作文」,憑什麼成為千古傳誦的經典?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來自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歷代詩評贊其為神來之筆,堪稱絕調,結句韻味悠然,縹緲不盡。《韻語陽秋》載曰:「唐朝人士以詩名者甚眾,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達為之遊談延譽,遂至聲聞四馳。『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錢起以是得名。」
  • 老演員陳思思:電影《三笑》的秋香,一代人的回憶
    這部電影也是演員陳思思的成名之作,在當時可謂是轟動一時,並且還在內地進行了展映,成為電影裡的經典作品之一,而陳思思也因此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女明星之一。成就經典的《三笑》,難以忘記的秋香當然如果說有哪一個電影能夠讓她留下經典的話,想必沒有能比得上《三笑》和電影裡的秋香了。
  • 為什麼《音樂之聲》如此經典?
    1965年的音樂劇電影《音樂之聲》的男主角 Christopher
  • 《三笑》,觀眾們來懟你啦!
    隨著這些天演出的繼續,激動不已的觀眾們在朋友圈裡陸續地「炸」了——從演出定位,到劇情風格,到舞臺技術燈光,再到主創與演員評論等,他們使出了洪荒之力來應援《三笑》,目睹了這一系列操作的百越君真是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啊...話不多說,讓我們看看這些天的觀眾們都是怎樣為《三笑》打call的吧!
  • 唐詩經典之《孟浩然·春曉》賞析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裡,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於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
  • 百老匯經典《音樂之聲》年底巡演 壓軸戲劇節
    戲劇節閉幕大戲《音樂之聲》年底巡演 百老匯經典京滬上演  13個貨櫃的精緻道具,16個活潑精靈的外國小演員,22首風靡50年的經典歌曲,31場京滬兩地原汁原味的演出  《音樂之聲》有從小聽到大的經典音樂,是經典的百老匯劇目,全英文對白又淺顯易懂。這是一部闔家觀賞的傳遞「真善美」正能量的音樂劇,歲末深冬暖心的好去處。  走進劇院看經典百老匯音樂劇  《音樂之聲》這部經典的百老匯音樂劇,1959年於美國紐約首演,有著近60年的歷史。
  • 聲之形經典臺詞對白語錄盤點 聲之形唯美臺詞對白語錄
    改編自熱門漫畫動畫電影《聲之形》上映以來備受觀眾喜愛,那麼電影《聲之形》經典臺詞對白語錄有哪些呢?一起拉看看吧。  《聲之形》簡介  「2017年度醉美動畫」《聲之形》正在全國熱映,在同檔期有漫威大片、好萊塢大導影片、國內口碑力作的情況下,《聲之形》夾縫中勇闖票房前三,評分、口碑、話題獲三高,上座率持續看漲。
  • 【電影學堂·SH 7ème Art】法國紀錄片經典展
    ·SH 7ème Art】,將於2020年11月15-29日,舉辦《法國紀錄片經典展》和相關大師班系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四姐妹》(2018)一片為紀錄片作者克洛德·朗茲曼的最後遺作,也是初次在中國放映;朗茲曼執導的不朽之作——超時長紀錄片《浩劫》攝製耗時十一年,於1985年成片上映後,引起思想界極大反響,《四姐妹》延續同一主題,讓我們得以再度思忖塞爾日·達內和雅克·裡維特對歷史創傷重現的理論,以及米歇爾·福柯有關「歷史無意識」的命題。
  • 英文經典:《The Sound of Silence》寂靜之聲
    點擊上方經典歌曲推薦訂閱 ,只做精品,拒絕糟粕,
  • 贈票 | 音樂劇中的經典《音樂之聲》,讓你和孩子一起隨音樂起舞
    你困惑已久的育兒難題,或許其他爸媽早有 解 決 妙 招,來童等艙一起互動交流吧 一個你一定熟悉的經典故事一首你一定聽過的經典歌曲一部你一定不能錯過的百老匯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文版2017,全新升級,重磅回歸【這是擁有最多經典元素的音樂劇】
  • 大師帶來經典 唱響音樂之聲
    大師帶來經典 唱響音樂之聲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9.08.17 星期六 記者 王濤 攝青交上演「示範」音樂會    中國愛樂樂團客座首席小號李德欽、無定位演奏家張澤婧,以及中國新生代指揮家張櫓,將領銜本周六晚7:30在青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的「經典名曲」交響音樂會。本場演出也是青島交響樂團雅樂惠民系列演出的第六場。
  • 經典丨安靜的時間,聽聽《寂靜之聲》
    經典丨安靜的時間,聽聽《寂靜之聲》 2020-05-14 0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老匯經典簡介:還你一個真實的《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對於國人是一部沒有太多懸念的音樂劇,因為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歌曲舞蹈,這部作品早已伴隨著同名電影深入了每個人心中,它就像是一個經久不衰的童話故事,從一代傳到了下一代。  《音樂之聲》講述了馮-特拉普上校一家的七個孩子和家庭教師瑪利亞的故事。劇中的人物個個鮮活生動,故事情節既浪漫又真實,故事的背景放在了二戰時期的奧地利,則為歡樂的氣氛蒙上了一層令人揪心的背景。每一個喜歡《音樂之聲》的人大概都會這樣認為,這一定是一出真實的故事吧。那麼,真實生活中的《音樂之聲》是怎樣的呢? 《音樂之聲》又是如何從生活中走上舞臺,從舞臺走上銀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