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臨公子
01
前陣子,根據亦舒同名作品改編的《喜寶》上映。
原著豆瓣8.3分,是亦舒師太的代表作之一。沒想到電影沒上映幾天,就被打出豆瓣3.4的低分,已經被全網從各種角度群嘲了一輪。
加上前段時間的「上海名媛群」熱搜,這二者一前一後地出現,讓大眾再次對「撈女」話題產生熱議。
先不說原著《喜寶》裡,女主角完全不是僅有豔麗外貌的傻白甜,而是靠自己努力成為劍橋聖三一學院的高材生。
就說撈女上位。
作家「反褲衩陣地」曾聊過,因為寫作的關係,他曾接觸過、採訪過不少俗稱撈女/撈仔的人,目睹過其中一些人仿佛坐著火箭實現人生躍遷的「傳奇」,也見過漂泊無著的徒勞和不甘願。
接觸得越多、知道得越多,他對這個群體的成見變得越來越少。
因為「撈女」並不好當啊。
在如今這個深度專業化的世界,單純長得好看,根本無法構成競爭力。
樣樣都要有三板斧。有錢人終歸是稀缺的,「僧多粥少」決定了撈女是一個高投入高競爭高風險的行業。還要擔心被欺騙,擔心一不留神雞飛蛋打,難度係數遠遠超過參加百人面試、從中脫穎而出拿到高薪offer,然後踏實工作三五年。
生存總能在不經意之間,展示出其殘酷而公平的那面。
世上好像真的沒有不勞而獲這件事。
02
有些人評論電影《喜寶》的三觀不正:說來說去,不就是小姑娘找有錢老男人的瑪麗蘇故事唄。
「都什麼時代了?還熱衷釣有錢人的戲碼?」
怎麼說呢,我一直覺得哈:
喜歡多金男沒問題,喜歡高富帥沒問題,努力嫁給有錢人沒問題,這些都是個人喜好而已。但最關鍵的,是你與男人無關的那部分人生。
最大陷阱,不是渴求物質,而是過度依賴。
以為只要找到有錢人做伴侶,後半輩子就能順風順水;以為只要有了優越的外在,就足以從有錢人那裡置換資源。
然而從真實數據看,富人的妻子大部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女。
比如鄧文迪、甘比等等,靠的主要是情商和智慧。奶茶妹妹顏值雖然高,但她出身良好、清華畢業,就算不看外貌就已經優秀得鳳毛麟角。
阿瑪爾·克魯尼就更不用說了。
作為收入曾排名《福布斯》名人收入榜No.1的好萊塢頂級巨星喬治·克魯尼的妻子,她的光芒比起丈夫,有過之而無不及。
阿瑪爾從小到大都是學霸,前後就讀牛津大學和紐約大學,成為頂級律師。她的客戶都是英國首相卡梅倫這樣的大佬,還曾擔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顧問。
連克魯尼都坦言,自己高攀阿瑪爾了。
「她手上在辦11個案子,還要去哥倫比亞大學教書,居然還有精力去想今天要穿哪條裙子,實在太瘋狂了。」
青春和美貌,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絕不是全部籌碼。
而不少女孩是在取悅男人過程中,逐漸忘記了自己。
覺得自己與眾不同,理所應當過好日子,超越自身實際能力也要讓欲望儘可能實現。
所以才會有一個名牌包一部手機一套貴婦化妝品去裸貸的女孩,雖然月入5千但相親時覺得月入10萬才配得上自己的女孩,只想每天吃喝玩樂、拍好看照片就成為日進鬥金的網紅的女孩。
以為變美變好看,就能找到條件好的男人,從而物質上階層躍遷。反而容易掉入有錢人的陷阱,耗費了時間和青春,最終兩手空空。
說白了,還是把希望寄於男人身上,把外在當做唯一的籌碼。
然而那些帶來財富的東西若不是長在自己身上,便無法100%的篤定。發生變故時通常代價慘重。
更致命的是,往往沒有力量重新再來。
03
在網上看到一個女網友的提問,大致是:她感情上現在面對兩個選擇。
A男生:優秀上進,但家裡經濟差,是那種估計要奮鬥十幾二十年才可能達到小康的狀況。
B男生:已是小康水平。但人不太了解,覺得他每天過得渾渾噩噩,沒啥夢想。
女孩說,自己30歲了,自身條件一般,想和A男生奮鬥卻沒有信心,想跟著B男生可不了解他,有點賭的意思,詢問該怎麼辦。
臨公子平時聊成長、聊職場、聊投資,越來越發現很多事情其實是邏輯相通的。
比如說——
做一件事,如果你是抱著「賭一把」的心態,結局大概率將慘澹收場。
人麼,本性裡總有幾分「賭」的成分。
有一種常見的投資情形:
好比你有10萬塊錢,打算投入股市賺個50%就離場。這不叫投資,而是賭博。你對自己手裡的股票了解多少?對未來有何規劃和預期?萬一虧了能否承受?假如都沒有思考與退路,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賭博押注,還是虧損風險極大的那種。
不說投資吧,就算玩撲克麻將。
有些人覺得沒有金錢來去玩起來太無聊,可金錢來去多了,就會從小賭變成大賭,大賭變成大虧,再加上沉沒成本的魔咒導致不甘心離場,最後一發不可收拾,變成連自己都不認識的樣子。
認真想想,感情不也是同樣的麼?
剛才那位女孩如果選擇B男生,很可能無法得到平等地位。丈夫資質有限,未必能守住現有的財富。5年、10年、20年之後,恐怕過得反而不如現在。
講真,能靠婚姻讓人生180°逆轉的,真的極少。
大多數通過婚姻實現階級飛躍的女孩,她們就算原本普通,也有智慧與能力讓日子逐漸往上走。
即便不是很富有,但總歸能讓生活越過越好。
不用任何人也能站穩腳跟。
這點,決定一個人的生活下限。
阿里巴巴合作人蔡崇信有一套選擇邏輯,適合非常多情境:「下行風險很小,上行收益很大,這事兒就可以幹。」
在一個人過得不差的前提下墊墊腳,通過婚姻尋求更高的「上行收益」也相對穩妥。
至少不至於滿盤皆輸。
04
大概4年前,有一部非常火的日劇叫《東京女子圖鑑》。
女主角綾是個極其普通、沒有任何背景、各方面都平平無奇的女孩,她立志一定要在東京出人頭地。
從20歲到40歲,她從東京低檔住宅住到高檔社區,經歷了不同身份和階層的男性,生活發生了一系列波折,可謂千帆過盡。
劇中的最後一幕是:
40歲的綾挎著丈夫的手,在街頭看到一位身著頂級品牌新款,嫻靜優雅的女子,挽著完美的男人、牽著完美的狗,正溫情地笑語盈盈。令她忍不住地幻想:要是那位女子是自己該多好。
「一起加油吧,一步接著一步,因為想得到的東西還有很多」,綾對著鏡頭說。
這是本劇的最後一句臺詞。
很多人評價綾的虛榮和貪慾,一心渴望通過男人讓自己超越現有階級。
在綾看來,只要傍上富人後就可以不用吃苦了,從此衣食無憂。
她交往過一個超級有錢又有品的已婚大叔,希望和他擁有婚姻,於是以分手作為威脅想迫使他妥協。
大叔並沒有如她預期那樣挽留,而是笑著摸著她的頭說:「原來綾長大了啊,祝你幸福哦。」然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綾不甘心,打電話給大叔的妻子,告訴她老公出軌了。
沒想到正室風輕雲淡地說了句:「是嗎?我知道了,謝謝提醒。」
後來再次看到這個讓綾當場夢碎的片段時,我突然有個很深的感觸啊,那就是——
從20到40歲,這是決定一個人底色的二十年。有欲望不要緊,但必須懂得踏實吃苦。
無論窮or富,都躲不過至少二十年的辛苦。
窮就不用說了,富也是同個道理。
能靠套路和外在傍上的,大概率如綾遇到的大叔那樣,現實又精明,消耗她的青春卻絕不可能和她認真一起生活的人。真正有品行的有錢人,不會佔你便宜,換句話說也很難傍上。而品行缺失的有錢人,往往守不住財富,即便小富中富也快速返貧,你的期望依然落空。
她太渴望利用捷徑找到出路,可惜,捷徑悄悄變為了荊棘密布的迷宮。
等她抽身離場已是遍體鱗傷。
假如綾不把欲望掛在遙不可及的地方,放下無止盡地攀比,腳踏實地辛苦20年,哪怕不依靠男人同樣能在東京立足,也不會走那麼多彎路。
野心和物慾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我們要明白——
這世間美好的一切,想要真正擁有,「走一步算一步」比一飛沖天要現實一萬倍。
靜靜努力,靜靜收穫,便已很好。
自愛,沉穩,而後愛人。
—END—
作者:臨公子。職場上,混過一線網際網路公司,現任500強企業高級產品經理;職場外,是職場/金融平臺籤約作者、是傳媒公司合伙人、是海內外房產投資者。歡迎關注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