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關於《楚門的世界》的影評,他們講夢想說成長,也有人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之類的話。說的人實在太多了,到我這,我就想說點好玩的,怎麼好玩?好玩就是說點和他們一樣的卻又不一樣的。
要闡述己見就要先有個有個觀點,把《楚門的世界》扒拉了幾遍後又仔細揣摩了一番,我得出了這麼個觀點,在我看來,塵世中的「楚門」絡繹不絕,「楚門」在我看來已經不單單指特定的人了,而是相似的人生。塵世中的楚門絡繹不絕,因為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扮演過楚門,而我們身後的人也將繼續我們曾經扮演過的角色。
一、我們都曾或多或少扮演過楚門,但我們並不是楚門。
在影片的開頭,喜劇名角金凱·瑞嫻熟地發揮著他的搞笑細胞,一切都是那麼簡單愉快。這種簡單愉快至少在楚門三十年的人生中普遍存在,拋開克里斯多福上帝般的對命運的掌控,楚門這三十年的人生難道不像是我們的人生嗎?
我們的父母為了讓我們有能夠生存於世的能力、有自在的生存於世的能力,他們忽視了我們自己的意願,卻為我們苦心計劃,設定我們初級的人生模式——
不能早戀,要好好讀書,才能上重點高中,將來才能夠考上好大學,考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有了好的前途才會有好的婚姻,只有這樣走,才會迎來成功!有錢,有地位,才是成功的人生。
當然,我並不是譴責什麼,我只是想更詳細的表明我的觀點,我們都曾或多或少扮演過楚門。不過我們比楚門幸運,我們的父母可不是克里斯多福,我們的世界裡可沒有克里斯多福的極端掌控者。
再回到電影中來,楚門在影片中是一個天性淳樸的大男孩,無憂無慮地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島的小城,他並不是一隻安於一隅,他也曾和我們一樣對生活的小城外的世界保持著孩童般的好奇心。楚門也曾想著走出去——還是幼兒的他爬著嶙峋的假山,差一點兒看到外面的世界就被「父親」抱了回去;少年時,他和我們一樣激情熱血的想要走出去看看,上帝般的克里斯多福巧妙的安排了一場海上意外事故,扮演楚門父親的演員假裝遇險去世,給少年楚門那顆熱血躁動的心狠狠一擊。
這些巧妙的阻攔和曾經守護我們安然成長的父母有些相像,小時候我們對電好奇,總是想著把小小的手指插進插板的窟窿裡,被父母看見後二話不說立馬把我們抱走,插板找個洋釘掛的高高的。影片中的鏡頭在這裡也很有意思,演員發現楚門爬上去後緊張的表情和面向攝像機請求指令的神態以及楚門的一些特寫鏡頭在一定程度上都給觀眾一種窺視感。主角從未離開過攝像機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帶給觀眾一種窺視雀躍的情緒。
導演兼製作人的克里斯多福為了扼殺楚門嚮往外界的好奇心安排眾多,不過有一點我希望你一定要明白,我說克里斯多福和我們的父母的某些行為方式有些相似但並不是說他們是同樣的存在。這就是我觀點的一種闡述,我們都曾或多或少扮演過楚門,但我們並不是楚門,我們的父母也不是克里斯多福。另一點因為不是我今天要談論的所以姑且讓我我一筆帶過,影片中對媒介窺視隱私或者說毫無隱私的預示令人深思。
二、成長中我們的美好想法都曾向殘酷的現實低頭。
楚門美好的想法我列舉兩個,一個是從小對外面世界的嚮往和海上冒險航行,另一個是對金髮女孩的一見鍾情和想要去斐濟。不幸的是楚門這些美好的想法都在克里斯多福的安排下或者說是現實生活中退縮了。「父親」海上遇難給了他沉重打擊,金髮女孩是誤闖進的觀眾施維亞被劇組人員強行送離。楚門美好的想法和我們的一樣受到了挫折和磨難,他最終妥協了,他不敢再靠近大海,他娶了現在的妻子過上了安逸平穩的生活。但他和我們一樣在妥協中又暗暗地較著勁,只是暫時放下了。
這是成長中大家都會有的妥協,不是說妥協了就是輸了,只不過都曾為美好的想法付諸努力,努力過了人也就談戀眼前唾手可得的平穩安逸的生活了。這樣的妥協恰恰是一種成長,只有成熟的稻穗才會彎腰。這就又讓我想起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這部影片中少年派也曾有著和老虎做朋友的美好想法,但最終在父親現實的教育下妥協。可少年派最後和老虎握手言和了呢?這就又是一個有趣好玩的地方了,我稱之它為夢想的自由。
三、夢想的自由無法束縛
楚門對真相的執著為何不能當成是塵世中芸芸眾生對夢想的追逐。影片的最後,楚門認清了所處世界的虛假,用堅定不移的決心克服上帝般掌控者克里斯多福的層層阻撓。楚門走出來了,因為自己的夢想,因為不想再過這種平靜而又安逸的生活,勇敢的令人動容。走出去的其實不僅僅僅是楚門,還有觀眾們對追求夢想的寄託,他們看到有人做了自己想做又不敢做的事。
所以酒吧裡的人瘋狂,老太太相擁流淚,洗澡的人癲狂。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鼓起勇氣放棄眼前安逸或者可以說是眾星捧月的主角生活的。於是,保安說,「還有別的什麼節目?看看其他的吧。」完成了對夢想的憧憬和寄託,普通人們又回歸了各自的「楚門世界」,繼續著平靜而又安詳的生活。
我明白雖然並沒有多少人能像當楚門一樣有追逐的勇氣,但我希望你能記住,沒有什麼能真正束縛夢想,夢想從來都是自由的,之所以沒有實現或許是因為我們的止步不前、安於一隅。
四、我們的生活最終歸於平靜
影片《楚門的世界》結局很有特色,它在觀眾的眼前和腦海裡一同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好戲,但這齣好戲卻匆匆謝幕,用未知的結局表現無數的結局的可能。
結尾時,該片的導演彼得·威爾沒有讓這一幕鬧劇變成悲劇,他沒有把楚門趕上絕路,留了一個灑滿陽光的樓梯,上面有著一個英文「EXIT」。楚門在得知真想以後面對鏡頭笑著揮手道別,他看起來滿足又快樂,觀眾們也是歡呼雀躍相擁而泣。可是,之後會是怎樣呢?我們追逐的夢想實現後會是怎樣呢?
楚門或許會體會到,真正的世界和導演克里斯多福說的一樣,「外面的世界和我給你的世界一樣的虛假,有一樣的謊言,有一樣的欺詐。」他會黯然神傷追悔莫及還是學著世界的規則學著總有擁有追逐夢想後的安逸?
我想,楚門會和我們一樣,我們的生活最終會歸於平靜。
其實我還有個很奇怪的一閃而過的想法,與我之前說的沒有關聯,但我想這個想法可以記下來,然後讓我有時間再摳去吧,——第一次看玩楚門的世界我想起了豐子愷先生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大概是我初中時候語文習題冊上的一篇閱讀,講的是買小雞,這個文章很有意思,父親不知道如何解釋一些孩子不知的生活之道,具體情節我不贅述。
還有一句話在我印象也很深,好像是網友表達克里斯多福對楚門所做的事的綜述:玩弄又呵護,虛偽又真誠。唔,或許也可以以這句話為主題再談論~
就此歇筆了,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