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不過是,無數次流行歌手翻唱類型音樂作品的例子中,平凡無奇的一次而已。
草東沒有派對是個很棒的樂隊,不吹不黑,有一定深度,作品在獨立樂迷圈裡也火的不行。但這波樂迷是真不行,犯得毛病還和以前一樣,想把所謂的「小眾好音樂」藏著掖著。這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實在有失偏頗。縱觀國外搖滾/民謠等類型音樂的經典作品,那都是廣為人知,哪怕冷門風格樂隊也都能取得一定商業成功;中國兩岸三地的類型音樂也都曾深入主流,無論是大陸的早期搖滾、校園民謠,香港的HK Band Sounds,臺灣的經典流行、民歌時代,都締造了華語音樂藝術與商業並重的一大批好作品。你們那幾個心頭好的小眾樂隊、民謠歌手,經典程度能和這些前輩相比嗎?聽歌的時候天天「眾人皆醉我獨醒」,嘆息好音樂不為人所知;一旦類型音樂和主流發生化學反應,立刻哭爹喊娘,像死了二舅一樣難受。這種自我矛盾的雙重標準咋就總是不停上演呢?
至於華晨宇本人,還是有一定創作水準的,在編曲上有自己的想法,年輕且科班出身,好好修煉,假以時日,也許會在華語樂壇找到自己的位置。不過他這樂迷是負分,怎麼講呢,或者和其他大部分小鮮肉/流行歌手/選秀明星的粉絲水準是差不多:盲目崇拜,感性思考,目空一切,粉絲濾鏡。打個比方,這場華晨宇哪怕是表現不佳、唱劈了,他們也能吹個震天響。所以,根本就和《易燃易爆炸》《山海》這些歌無關,他唱什麼都會是這個效果。另外,恕我直言,他以及他的粉絲,對「音樂風格」存在非常多的誤解,開口閉口風格名詞、音樂術語,可惜用的幾乎沒有正確的。
總之最後是,草東樂迷覺得華晨宇翻的驢唇不對馬嘴,華晨宇粉絲diss原唱和原唱粉。雙方在社交平臺炒個不亦樂乎。這恰好很可能是《歌手》節目組想看到的局面,話題性正是他們最迫切需要的。
說到底,都多大人了?幼稚不幼稚?少說話,多聽歌。過兩天,也就沒人提這事兒。既然都不滿意,乾脆讓這事兒淡下去。你看還有人提華晨宇翻《易燃易爆炸》的事兒嗎?
作為獨立樂迷,世界上有無數經典樂隊、優質作品等你挖掘;作為花花粉絲,還得忙著給偶像刷票呢。該幹啥幹啥去吧,人生有限,青春短暫,沒有必要去浪費時間。
很多樂隊通過選秀翻唱歌曲,開始向主流考慮,逃跑計劃、Gala莫過於此,然而最終進入了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流行樂迷只知道他們一兩首金曲(還大多誤會成是翻唱者的作品);獨立樂迷雖然仍然把他們當自己人,但口頭上還是會嘲諷一番。
旭日陽剛翻唱了《春天裡》,左立翻唱了《南方姑娘》,張磊翻唱了《南山南》……你現在還能找到這些人在嘛?
張杰翻唱了《夜空中最亮的星》,可現在還有幾個人把這當回事的?
一個明星的發展成名,當然要靠自我奮鬥 但是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至少在中國這個音樂環境裡,流行音樂和獨立音樂(或者說類型音樂)的天然分野,會繼續持續下去。草東還是那個草東,撐死門票漲幾十塊錢,永遠成不了主流明星。那些沒來由的擔憂和思考,還是放下吧!
還有錢看草東巡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