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六位絕色佳人,打破你對菲律賓女性的刻板印象

2020-10-03 花邊

在港劇裡,有錢人家經常有「菲傭」一角,就是來自菲律賓的女傭,也就是家政服務人員。「菲傭」的足跡可以說遍布全球,很多都是高學歷懂英語。菲律賓人非但不會瞧不起女傭,相反還覺得一個家庭有女性到海外務工,是件很光彩的事情。

但也並非所有菲律賓女性都是背井離鄉做家庭女傭,現在也已經有大量值得一看再看的影視、模特明星,其中一位更是曾經位居「百大美女排行榜」榜首的絕色佳人。

Kim Domingo

1995年出生的Kim Domingo,不但是演員、主持人,身高171cm的她更是一名模特,單計IG已有236萬粉絲,多過大部份女星。

2016年,她憑藉劇集《Juan Happy Love Story》角色爆紅,之後更一劇接一劇,逐漸成為當地一線女星。

值得一提的是,Kim Domingo學業成績相當不俗,在法蒂瑪大學修讀牙醫系畢業。

Janine Gutierrez

1989年出生的Janine Gutierrez出身於演藝世家,父母同樣是當地知名演員,祖母更是有「亞洲歌后」之稱的Pilita Corrales,所以2012年一出道就已經備受關注。

也因為Janine Gutierrez身高173cm、身材出眾,因而廣告、影視等工作不斷,表現出色的她更屢獲獎項,非常犀利。

Janella Salvador

1998年出生的Janella Salvador自幼便跟隨音樂人父親和音樂劇演員母親步伐踏上舞臺。

14歲時,她開始參與長劇《Be Careful with My Heart》,由於劇集深受當地已婚女性歡迎,所以飾演次女的她逐漸為人認識,也直接使她影視劇邀約不斷。

另外,她還是一名歌手,不但時常在戲中演唱,更試過舉行個人演唱會。

Gabbi Garcia

1998年出生的Gabbi Garcia一出道便已經在劇集《My Destiny》中擔任主要角色,因而一炮而紅,其後也參演多部電影、電視劇,更贏得多個獎項,成績表非常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Gabbi Garcia的油管頻道也有超過100萬人訂閱,除了展示日常生活,她與男友Khalil Ramos的「閃光彈」也吸引不少網友留意。

Liza Soberano

1998年出生的Liza Soberano絕對高質,12歲已經因為美貌而獲邀擔任平面模特,其後正式出道成為演員,在《Wansapanataym》(2011)、《Kung Ako'y Iiwan Mo》(2012)等劇集演出。

2014年,她主演的《Forevermore》成為菲律賓當年數一數二高收視的電視劇,使其成為當地最紅女星,身價水漲船高。

2017年,她更榮獲TC Candler的「全球百大美女」(The 100 Most Beautiful Faces)的榜首,非常犀利。

克裡瑟爾·孔松希

1984年出生的克裡瑟爾·孔松希(Crisel Consunji)是很多香港觀眾認識的菲律賓女星,小時候已經有舞臺經驗的她在2008年開始定居香港,在迪士尼樂園擔任表演工作者。

2017年,她開始參與幕前演出,在港劇《獅子山下2017》擔演其中一角。其後,她參演電影《淪落人》(2019)獲得觀眾好評,更在《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入圍競逐「最佳女主角」 ,並奪得「最佳新演員」殊榮。

相關焦點

  • 打破菲律賓女性刻板印象,有位女星美成世界第一
    在港劇裡,有錢人家經常有「菲傭」一角,就是來自菲律賓的女傭,也就是家政服務人員。「菲傭」的足跡可以說遍布全球,很多都是高學歷懂英語。菲律賓人非但不會瞧不起女傭,相反還覺得一個家庭有女性到海外務工,是件很光彩的事情。
  • 你真的誤解了菲律賓人!世界對菲律賓的那些刻板印象
    說到菲律賓人,你先想到的是什麼?是菲傭吧?提到菲律賓人英語說得很好,你表示很驚訝?這些對菲律賓人的固有思想都是對的嗎?小編本期就為你揭秘你對菲律賓人的誤解。事實上,菲律賓的電影院會播放無字幕全英文電影;學校會使用英語教授其他科目課程;菲律賓人的商務英語能力全球第一;大量國際大公司的客服中心都設立在菲律賓;菲律賓除了菲傭外,還在輸出大量外教老師。儘管不是所有菲律賓人的口音都十分標準,但是如果你前去菲律賓旅遊度假,如果你會英語,基本不會存在語言障礙。
  • 《姐妹們的茶話會》上線,打破女性話語場刻板印象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遊戲類、體驗類,甚至搞笑的綜藝節目盛行,但實際上,綜藝節目並不應只有是娛樂的功效,在某種程度上,還應該回歸科普開智的本位,甚至起到打破刻板印象、博聞強識的功效。愛奇藝原創的國際女性智識分享綜藝《姐妹們的茶話會》,從女性的觀察視角出發,選取眾多泛生活化的話題,從女性視角現實問題再思索,重構日常景觀, 鉤沉出新的觀察場景,刻板印象在這裡被消解,甚至有了多面向、更延展的表現,比如,年輕人恐婚可能是因為「責任感」使然。
  • 乘風破浪的姐姐現象:井噴的女團真人秀能否打破女性的刻板印象
    例如,《乘風破浪的姐姐》便以選擇30歲以上的成熟女藝人參加而試圖展現其打破年齡「天花板」的一面。 這種改變或許正迎合了中國年輕人對性別議題日益增長的關注與興趣。不過,這些娛樂節目是真的促進了社會上對女性刻板印象的瓦解,亦或只是一場營銷泡沫?
  • 乘風破浪的姐姐現象,中國井噴的女團真人秀能否打破女性刻板印象
    例如,《乘風破浪的姐姐》便以選擇30歲以上的成熟女藝人參加而試圖展現其打破年齡「天花板」的一面。這種改變或許正迎合了中國年輕人對性別議題日益增長的關注與興趣。不過,這些娛樂節目是真的促進了社會上對女性刻板印象的瓦解,亦或只是一場營銷泡沫?
  • 《初來乍到》吳恬敏:打破華裔女性的刻板印象
    去年,吳恬敏回應好萊塢「亞洲人的刻板印象」問題時說:「我經常出演預訂劇集,但我總是演配角,白人的朋友或他們的好助理。我對此很感激也很高興,因為我對這件事沒有太深入去想,僅僅是那樣我就很滿足了。首先,她為亞洲人打破了好萊塢設置的障礙。除了演美劇《初來乍到》——20年來第一部以亞洲人為主角的劇集,吳恬敏還主演了電影《瘋狂的亞洲富人》。電影基於凱文·關的暢銷書,將以全亞洲演員陣容出境,這在好萊塢相當罕見。
  • 打破女性刻板印象,不妨從「她」開始?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今年夏天最出圈的社會話題,不外乎就是女性力量。畢竟國產女性群像劇和各類女性綜藝節目在近幾年不斷發力,也分別交出了不錯的作品,比如前段時間討論度頗高的《三十而已》、剛剛播完的《白色月光》、打破社會對30歲以上女性偏見的《乘風破浪的姐姐》,還有直面女性社會困境的《女人30+》等。
  • 《BNA》:打破刻板印象,創造嶄新世代
    先釋出的六集看完後,補了一些科普,感覺此番更有意思了,光是OP中包含的基因序列、史前動物、女主瞳孔中影像的變化就有很大的信息量,一些品牌的logo形象也獸化了(比如KFC),可愛又應景,歌曲《Ready to》節奏歡快爆好聽;ED裡的配色也太好看了,有童話感,片尾曲《NIGHT RUNNING》相比片頭曲平緩一些,但在沉靜中也感到一種隱隱的爆發力,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
  • 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的雙重壓迫
    性別刻板印象認為,女性更接近自然,男性更接近文化;女性更接近肉體,男性更接近靈魂;女性更接近物質,男性更接近精神。第三個刻板印象是把哺育性同女性聯繫在一起,認為由於女性的生育和哺乳活動,使她們更願意從事養育性的職業,也更勝任這樣的職業,比如護士、幼兒園阿姨、小學老師;而男人則更適合當醫生和大學老師。
  • 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的雙重壓迫
    性別刻板印象認為,女性更接近自然,男性更接近文化;女性更接近肉體,男性更接近靈魂;女性更接近物質,男性更接近精神。第三個刻板印象是把哺育性同女性聯繫在一起,認為由於女性的生育和哺乳活動,使她們更願意從事養育性的職業,也更勝任這樣的職業,比如護士、幼兒園阿姨、小學老師;而男人則更適合當醫生和大學老師。
  • 是時候打破對女性電影的刻板偏見了
    或為表達對男權社會的反抗突出獨特的女性經驗從而落入窠臼,或懷著某種期待而只把她們看成一些社會問題的發洩口,或乾脆抱著刻板印象重複自己已有的經驗。9月成都有一場為期八天的影展:2019年第三屆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
  • 打破性別刻板印象,讓世界呈現性格多樣化
    最近在星空演講(騰訊新聞出品、騰訊娛樂主辦)中,李銀河老師針對性別刻板印象提出來男不男女不女的問題令人映象深刻。就最近男演員越來越娘了,女性中的男人婆等表示其中性化的焦慮。對於演員那些有著天然媚態的男性,偶爾的一些小動作與女性的某些動作相同時,便會遭受旁人的冷眼甚至譏諷嘲笑。仿佛女性有著專屬的動作、專屬的表情言論一樣。但我們卻恰恰承認這種現象,並習以為常。就像男人必須有肌肉,女生必須有身材這般刻板。不過對於那些刻意把自己扮成一個小丑,我是不贊同的。
  • 電影性教育|在《他和她的故事》中打破性別刻板印象
    在這對夫妻的眼中,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可以成為家庭主婦,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不可避免地,他們也面臨了許多性別刻板印象以及社會傳統性別分工造成的阻礙,如家庭成員的不理解、周圍人的嘲笑……在家做家庭煮夫的男人被認為是無能的,而一個女性會被認為需要靠和男人發生性關係才能得到晉升……
  • 如何打破角色的刻板印象?三招半搞定!
    鍾傑副教授是資深的精神分析師,也是電影迷,當我說出這個困惑的時候,他當時就震驚了:你為什麼不早點問我?人物,對編劇來說是黑匣子,但對心理學家而言,他們代代相續,已經研究了近百年。於是,有了光。例如,作為編劇,在做人物的時候,我們會給人物設定「外在目標」、「內在目標」;又或者從「生理、社會和心理」三個維度入手;或者人物要有「成長弧」或者「優缺點」;又或者打破刻板印象。但編劇以往只能憑著直覺創作,要是有了心理學的研究作為支撐,自然是另一番風景。就拿打破刻板印象來說,最具顛覆的殺手形象莫過於《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Leon,為什麼?
  • 人民日報評「隱秘的角落」、「乘風破浪的姐姐」:它們打破了刻板印象
    圖源網絡是的,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到《隱秘的角落》,從熱門綜藝到熱播網劇,這幾部作品承包了這段時間以來不少的話題度。但是,剖開作品的內核就會發現,它們的獨特之處都在於打破了中規中矩的刻板印象,以「另類小眾」的方式取得了「耳目一新」的效果。誰說組女團就一定要吃「青春飯」?成熟美麗的姐姐一樣可以「乘風破浪」。誰說推理懸疑是成年人的專屬?小孩子的世界同樣讓人難以捉摸。「反其道而行之」的創作思路,在給螢屏注入了一股新鮮感的同時,也讓觀眾收穫了久違的陌生感,可以說既「解饞」又「過癮」。
  • 楊笠諷刺對女性刻板印象《三十而已》強調女性獨立 女人該怎麼活
    有人曾問她為什麼在脫口秀這個行業女性從業者特別少,她無法回答,就像貧富差距為什麼這麼大一樣難以令人捉摸,事實上不論在哪個行業女性都非常少,就連《復仇者聯盟》裡最初只有六個超級英雄,只有一個女英雄黑寡婦,就還敢叫復聯(婦聯)。楊笠最幽默的話語道出最心酸的事實。
  • 世俗對女性的這些刻板印象,是時候丟了
    >Angelababy演技究竟有沒有進步這見仁見智,比起談論這個,今天更想說說的是《摩天大樓》中借小楊警官之口說出來的對女性刻板印象的反駁和批判你有聽過,「女孩子沒必要考研,讀那麼多書幹嘛,趕緊找個好老公結婚更好」這句話嗎?
  • 以認知訓練模式糾偏刻板印象
    這種「刻板印象」主要是基於女性柔弱、膽小、動作穩定性差及特有的生理特徵等得出的。即使在高強度運動如女子足球運動中,「刻板印象」仍給女性運動員帶來極大的心理問題。我們試圖以高校女子足球運動為突破口,從平等和關懷層面構建出女性運動員從事高強度運動項目的積極路徑,嘗試針對女性運動員的心理特點,以認知訓練模式糾偏這種刻板印象,進而將其結論延展到高校體育教學中去。
  • 《最好時光是現在》:打破有關中年的刻板印象,重新定義中年之美
    中年女性必將失去選擇和機會嗎?這個世界註定只能是年輕女性的嗎?《最好時光是現在》一書旨在讓中年女性重新煥發青春活力,本書作者羅比·路德維格告訴所有女性:所謂的中年危機,不過是一種遺留已久的、扭曲的刻板印象,其實,並不是每個人的中年都會出現危機,甚至可以說,如果把握好中年這樣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我們反而會為人生譜寫出嶄新的篇章。
  • 「破浪」的姐姐 仍未走出女性刻板印象
    這個夏天伊始,人們大概不會想到,當《青春有你2》和《創造營2020》的「妹妹」們在舞臺上激戰正酣,一檔「姐姐」們的綜藝會從尚未錄製時便異軍突起,搶佔一年一度的微博熱搜榜「偶像養成」屠屏時間,並久居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