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的雙重壓迫

2021-02-20 李銀河

圖片來源於影片《刀客家的女人》


前段時間,在網上有名人抨擊現在的年輕男演員越來越娘了,有人來問我怎麼看待這個現象。其實這種對於「男不男、女不女」的討論是一種被我稱為「中性化焦慮」的社會焦慮症。

這段時間,不僅有前面提到的對那些男演員形象很娘的焦慮,還有很多人驚呼:中國出現了男孩危機,說年輕男孩越來越娘,缺乏男子氣概,有人把世界盃球星的陽剛之氣與中國當紅男星的陰柔之氣做對比,大聲疾呼要培養男子漢,辦很多學習班訓練營,要男孩在那裡學習怎麼才能變成男子漢。


在世界各國的文化中,傳統社會大多對男女兩性的氣質做出嚴格區分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經常被認為是兩種對立的氣質,比如:男人應該陽剛,女人應該陰柔;男人應該瀟灑,女人應該婉約;男人負責在外徵戰,女人負責在家做飯…

甚至對外表都有對應的不同要求,比如:男人應該高大威猛,女人應該嬌小柔弱……如果一一列舉,這個對比還可以無限延伸下去。

新聞報導:家長覺得孩子沒有「男子漢氣概」送其參加男子漢訓練營

圖片來源於人民日報海外網(侵刪)

這種性別刻板印象是天然合理的嗎?如果男人和女人偏離了這種刻板印象就應當焦慮嗎? 

性別刻板印象有很多表現,我只挑出其中最典型的五種來介紹一下:

第一對概念是感性和理性。刻板印象認為女性天生是富於感性的,男性天生是富於理性的。女人只是長大的孩子,她們一生就糾纏在感情之中,愛慕虛榮,卻沒有實在的理性或者理智。而男性則是理性的、想問題是有邏輯的。偉大的科學家都是男性,而女人一生的主業就是不斷地戀愛,結婚,生孩子。

第二對概念是自然和文化。英文這兩個字有相同的詞尾:nature和culture。性別刻板印象認為,女性更接近自然,男性更接近文化;女性更接近肉體,男性更接近靈魂;女性更接近物質,男性更接近精神。

第三個刻板印象是把哺育性同女性聯繫在一起,認為由於女性的生育和哺乳活動,使她們更願意從事養育性的職業,也更勝任這樣的職業,比如護士、幼兒園阿姨、小學老師;而男人則更適合當醫生和大學老師。

第四個刻板印象是攻擊性的問題。男人更有攻擊性,所以能當領導,女人更柔順,更服從,所以適合做輔助男人的工作。

第五個刻板印象是關於公領域與私領域的劃分,公領域是男人的領地;私領域是女人呆的地方。男人掙錢養家,女人相夫教子,做家庭婦女。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被認為是男子力量的展現

圖片來源於影片《水滸傳》

02   性別刻板印象不會一成不變  

性別刻板印象並不是天生如此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不是我們非遵循不可的規矩,也不必一旦不符合規定就像犯了錯誤,就要焦慮,就要糾偏,就一定要重新回到刻板印象的軌道上來,就一定要按照刻板印象來塑造標準的男人和女人。

由於這一整套關於兩性氣質的刻板印象並不是由男女兩性的生理決定的,而完全是由文化和社會建構起來的,所以它會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而改變。

性別刻板印象在生活中簡直無處不在,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過這樣的感觸。男孩子小時候的玩具應該是玩具車、玩具槍、機器人,如果一個男孩子想玩洋娃娃、過家家就會被大人制止。大家甚至會覺得一個男孩子想學舞蹈是不正常的,想打籃球才是正常的。不少女孩子在念書的時候都聽過這樣一種說法:女生適合學文,男生適合學理。這也是一種典型的性別刻板印象。

我哥哥的女兒14歲考進清華,上的是應用數學系。她有一位女同學,是昆明來的,聽我這個侄女說:那個女孩跟她說,每次她往數學課的課堂裡一坐,就心花怒放,興奮得不得了,幸福得不得了,她根本就是個數學天才嘛。這是多麼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啊。這也證明,那個刻板印象其實沒有什麼道理啊。

英國喬治四世統治時期,貴族男性十分注重穿衣打扮

圖片來源於影片《名姝》


03   性別刻板是對人性的壓迫  

我想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性別刻板印象是對豐富多彩的人性的壓迫,不但是對女性的壓迫,也是對男性的壓迫。

我想告訴大家,性別刻板印象的直接後果是:使人們誤以為某種性別就必須是某種樣子的,如果一個男人不是這個樣子的,他就不是男子漢;如果一個女人不是這個樣子的,她就沒有女人味了,就不像個女人了。這給許多人帶來了不必要的壓力和痛苦。

由於性別刻板印象認為女性天然更接近家庭,她孕育生命,給孩子餵奶,哺育孩子,所以她最適合的角色是待在家裡帶孩子,做家務, 而男性更適合賺錢養家。

新聞報導:教育女人安靜、謙卑、柔順,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女德班屢禁不止

圖片來源於頭條新聞微博(侵刪)

這就導致了一個現象:在需要有一個人全職照顧孩子的時候,出現的往往是全職媽媽而不是全職爸爸。如果一對夫妻妻子收入比較高或者丈夫更擅長帶孩子,也很少會有男人選擇做全職爸爸。因為全職爸爸會被認為是「吃軟飯」、「沒出息」,遭到眾人的鄙視。

現在,已經出現了違反性別刻板印象的現象,舉個例子,紐西蘭的總理傑辛達在任期懷孕生女,而她的丈夫克拉克作為全職爸爸照顧家庭,支持她的工作,而她的丈夫也並不以自己地位比妻子弱為恥。

傑辛達·阿德恩,紐西蘭歷史上第三位女總理,曾在任期生女,其老公在家全職帶娃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有句最有代表性的性別刻板印象的話是這麼說的:「男人徵服世界,女人通過徵服男人去徵服世界。」按照這種說法,女人的全部世界就是談個戀愛嫁個人,在家裡開展婆媳鬥爭,或者在後宮鬥來鬥去,男人在外面攻城略地,建功立業。

在職場上,性別刻板印象直接表現為對女性的壓迫。人們普遍認為女性的領導能力、決策能力不如男性,女性根本不適合做領導。婦聯的一個調查顯示,相當大比例的中國女性自己也都認為自己不適合做領導,這種刻板印象已經融入了女性的血液之中,壓抑了女性的才能。大家都知道女性在職場上會遇到玻璃天花板——看著還有上升的空間,可就是升不上去。

性別刻板印象不僅壓迫女性,也壓迫男性。對女性的壓迫表現為告訴你,你不適合這個事業,你不適合當科學家,你不適合當領導。對男性的壓迫是另一種表現形式,就是你一定要成功,你要是不成功,你就不是個男人。比如說大家都要求結婚時男方買房,潛臺詞就是男性應該掙更多錢、事業應該更成功,不然你就是一個人生的失敗者,你連老婆也娶不上。

如果一個男性天性並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他就會承受巨大的輿論壓迫和內心折磨。比如說他的個性碰巧是感性超過理性的,或者他事業上不大成功,那麼他所承受的壓力就特別大,這就是性別刻板印象對男性的壓迫,使他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而自信地生活。

因此,我們應當認識到,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兩性的壓迫,無論男人女人都應當設法擺脫這種壓迫,爭取過上自由的生活,使每一人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實現。

   總結一下   


在我看來,在性別刻板印象上的正確觀點是:

拒絕把男女兩性的氣質截然對立起來的作法,強調男女這兩種性別特徵的非自然化和非穩定化,每個人,無論是男是女,都是獨特的個體,我們不應該用一個固定的模子去塑造男人和女人。

在當今世界,性別刻板印象已經顯得越來越過時,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現象大量湧現。我們應當克服傳統的中性化焦慮,為社會性彆氣質規範的多元化感到歡欣鼓舞,希望聽到我這個講演的男人和女人,不要按照那一套僵硬的性別刻板印象去約束、去規訓或者去塑造自己的個性和人生。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坦然地接納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性格特徵,坦然地做自己,讓自己活得自由,活得舒暢,就按照自己的本來面貌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地度過一生。

— 原創文章轉載‖微信:yinhexiaozhushou —

— lyhstudioyunying@163.com —

相關焦點

  • 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的雙重壓迫
    在職場上,性別刻板印象直接表現為對女性的壓迫。人們普遍認為女性的領導能力、決策能力不如男性,女性根本不適合做領導。婦聯的一個調查顯示,相當大比例的中國女性自己也都認為自己不適合做領導,這種刻板印象已經融入了女性的血液之中,壓抑了女性的才能。大家都知道女性在職場上會遇到玻璃天花板——看著還有上升的空間,可就是升不上去。
  • 教輔分男女版不是因材施教 專家:性別刻板印象削弱女生信念
    原標題:教輔分男女版不是因材施教 專家:性別刻板印象削弱女生信念   ▲ 男女在思維上可能確實有差異,但這種差異在同樣性別的人之間也存在。   ▲ 分性別設計教輔所形成的社會文化的認知,會大大強化男女生在專業選擇上的性別刻板化。
  • 打破性別刻板印象,讓世界呈現性格多樣化
    最近在星空演講(騰訊新聞出品、騰訊娛樂主辦)中,李銀河老師針對性別刻板印象提出來男不男女不女的問題令人映象深刻。就最近男演員越來越娘了,女性中的男人婆等表示其中性化的焦慮。就像男人必須有肌肉,女生必須有身材這般刻板。不過對於那些刻意把自己扮成一個小丑,我是不贊同的。比如之前有男性扮演女性在電視劇中的情況,這使我之後有幾度將男看成女,將女看成男,完全顛倒了我的視覺觀。唉,笑話過後,我不得不提到在以往,男性一直是一種武官的硬漢形象、儒生的倔強形象、農民的憨厚形象······等等,但我很少看到那種類似哭得梨花帶雨的漢子。
  • 蔡國慶教導朱正延「男孩不許捂嘴笑」,性別的刻板印象「苦」了誰
    蔡國慶老師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自己也深受「性別的刻板印象之苦」,所以他希望這一代的孩子能夠更具有陽剛之氣。但是蔡國慶老師用心良苦的背後,卻也說出了這個時代的「不寬容」,讓很多人的個性收斂在心中,而不能勇敢展露。
  • 電影性教育|在《他和她的故事》中打破性別刻板印象
    印度,目前仍然是一個性別不平等現象較為嚴重的國家,但是製作出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與性別平等相關的電影,如《摔跤吧!爸爸》、《印度合伙人》等。
  • 淺談無性別育兒:好萊塢明星的3種風格,星二代拋開男女刻板印象
    雖說史密斯對賈登和他男友的戀情有所保留,但兒子穿裙子是在打破性別屏障,為Z世代做榜樣,Will對此相當讚許。 越來越多的明星利用一種新的方式去養育孩子,對性別角色沒有固定限制,生理和心理性別無需匹配,讓孩子自由選擇如何認知自我,也就是說做男孩還是女孩,星二代們自己說了算。這種拋開性別固有刻板印象的方式被稱為無性別育兒。
  • 母裡母氣的寧靜、又叔又娘的周冬雨,別再製造性別刻板印象了
    這些含有性別刻板印象的詞彙,應該是忌諱在公共場合使用的,更何況是其實代表姐姐們打破年齡的偏見,無論是怎麼年齡偏見剛打破,又變得性別刻板印象了,這與節目的宗旨不符吧?這不就是性別刻板印象嗎?女生已經生存不易了,還要加深性別偏見嗎?
  • 寶媽手撕性別刻板印象,太爽了
    性別刻板印象,忽略個體差異,具有消極的一面小小的一個場景,我們能看到紮根於人腦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有的人認為女孩子就應該文文弱弱,飯量就像小貓一樣,吃不多;男孩子才應該大碗吃飯,大口喝水,飲食方面不拘一格。如果女孩子吃得多一點,就會被不善意的議論。
  • 「母裡母氣」的寧靜、「又叔又娘」的周冬雨,別再製造性別刻板印象了!
    這些含有性別刻板印象的詞彙,應該是忌諱在公共場合使用的,更何況是其實代表姐姐們打破年齡的偏見,無論是30歲、40歲,還是50歲都可以乘風破浪地美下去的《浪姐》。怎麼年齡偏見剛打破,又變得性別刻板印象了,這與節目的宗旨不符吧?
  • 《老動畫的性別刻板印象》作品重製應該配合現代價值觀?社會學教授提議炎上
    日本有位社會學教授津田正太郎最近就提起《銀河英雄傳說》重製版應該要修改一下舊版的性別刻板印象,例如女生婚後就應該負責做家事這種觀念。結果津田教授的發言引來大量網友批評,與他展開激烈的筆戰……大家又支不支持重製版修改價值觀呢?
  • 性別視角下的男女
    ——「恩誠天下」西安市新城區計生協青春健康教育進校園活動在西安市秦川中學開展為了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1月15日,新城區青春健康師資申麗平老師為同學們做了主題為《性別視角下的男女》青春健康專題講座。
  • 別讓「刻板印象」,耗盡了你的緣分
    當再次接觸這些事物的時候,我們容易受到類別化的影響,從而形成刻板印象。 如果帶著「刻板印象」,去接觸愛情,很容易讓一個人在情感生活中,產生許多的誤解,從而消耗兩個人的感情。
  • 優秀的男女都是雌雄同體?北歐悄然流行的性別教育觀,震撼了世界
    2010年,斯德哥爾摩設立了一所名為「Egalia」的幼兒園,這所幼兒園扛起了踐行性別中性教育的大旗。在Egalia,孩子們的繪本、玩具等用品都要經過精挑細選,一切帶有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信息都會被過濾掉。男孩和女孩被統稱為「小朋友」。女孩被允許甚至是被鼓勵玩小汽車,男孩玩過家家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圖書館裡,以男孩和女孩為主人公的藏書數量相同。
  • ...服務業男女工人以不同方式處於劣勢,性別階層戶口不平等彼此交織
    沈洋:霍克希爾德在書裡談到了性別,我們這篇分析情感勞動的文章沒有強調性別,因為他們的個體差異還挺大的,有的男服務員也覺得他們做得不比女服務員差。很多時候我們對飯店的刻板印象好像後廚主要是男性、前廳主要是女性,事實上會更複雜。
  • 《如懿傳》:性別場域中的鬥爭與壓迫
    這裡指的是,它被界定為是一部關於「許多女人在後宮裡鬥來鬥去的故事」,所展現的也是些男女情事、女性之間的勾心鬥角以及諸如此類的「小事」,對那些諸如《走向共和》與《雍正王朝》這類講述著歷史巨變與前朝天子為國為民的「大事」的劇而言,宮鬥劇顯然不值一提。於是我們能夠從身邊諸多知識人以及主流關於這些劇的評價中清晰地看到存在於他們思想中的這一幾乎是無意識、但卻根深蒂固的性別偏見。
  • 《皇后與瘦子》刻板印象下的公路電影
    很多時候事情的發生或者不發生不是因為你的能力而決定,而是因為你的膚色或者你的種族所指的刻板印象。電影裡的男女主角,也就是海報上的皇后和瘦子,在電影裡都有著正常的背景,皇后是個律師,瘦子雖然沒說是什麼工作,但是電影裡對他父母和家庭環境的特寫就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一個和普通甚至是中上層白人家庭一樣的家庭,唯一不同的是瘦子的父母是黑人。是的,這部電影也是講述黑人在美國遭受的不公平對待的電影。
  • 花木蘭——性別角色是什麼?
    「類別化」是人類認知的顯著特徵,人們會基於簡單的分類,給同類的事物套上既有的認知圖式,但是當這種認知圖式過於死板、概括化,忽視個體差異就會形成刻板印象。「性別刻板印象」就是人們對男人和女人在行為、人格特徵等方面的期望、要求和一般看法,比如「女生要溫柔、男生要陽剛」、「女孩玩洋娃娃,男孩玩小汽車」,長大後的「男主外,女主內」等等。
  • 《姐妹們的茶話會》上線,打破女性話語場刻板印象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遊戲類、體驗類,甚至搞笑的綜藝節目盛行,但實際上,綜藝節目並不應只有是娛樂的功效,在某種程度上,還應該回歸科普開智的本位,甚至起到打破刻板印象、博聞強識的功效。愛奇藝原創的國際女性智識分享綜藝《姐妹們的茶話會》,從女性的觀察視角出發,選取眾多泛生活化的話題,從女性視角現實問題再思索,重構日常景觀, 鉤沉出新的觀察場景,刻板印象在這裡被消解,甚至有了多面向、更延展的表現,比如,年輕人恐婚可能是因為「責任感」使然。
  • 美籍韓裔男模從小遭種族霸凌,拍攝紀錄片消除亞裔男人不性感的刻板印象
    亞裔男人在歐美社會中總是受到刻板印象的侵略,導致年輕的亞洲男孩容易產生自我貶低的心態
  • 中國的星座性格刻板印象與歧視
    通過研究中國的星座文化,本研究巧妙地揭示了刻板印象即使沒有任何社會現實的基礎也可以形成,並影響社會現實。因此,本研究為刻板印象和歧視等領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理論貢獻。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對某個社會群體的概括性認知,而社會現實是指這個社會群體的真實情況。對某個特定群體來說,到底是先有刻板印象,還是先有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