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有一個國家,一直以來結婚率和生育率都極低。據該國政府近幾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50歲之前從未結婚的男性佔24%,女性佔15%,分別是1985年的5.8倍和3.3倍。
這個國家正滑入低欲望的深淵,整個社會變得無欲無求,與此相對應的則是消費的持續低迷。由此所致的,則是陷入一種老無所養的局面。另一方面青壯年勞動人口的減少,也使其養老金的缺口不斷加大,這樣下來,無積蓄的老人晚景會很悽涼。
這個國家的傳統家庭中,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內。女性一旦結婚,就要退出職場相夫教子,這樣家裡的經濟壓力全由男性來承擔。所以女性為了保證後半生的幸福,對男性經濟要求提高許多。而當衰退時期,預期收入不太穩定,就業形勢也日趨惡化。當難以滿足女性不斷提高的經濟要求,男女雙方自然也少了組成家庭的機會。
在這種惡性循環下,不婚率的上升,生育率的下降,隨之而來的則是少子化及老齡化。這樣既拖累了經濟,反過來又讓工作壓力增大。如此周而復始形成一個怪圈,真不知如何破解。
有人說,我國也有許多單身人士,也有許多人不婚不育,是否也會陷入這種怪圈呢?我覺得大概率不會。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大,民間基本的傳統習俗慣性很強,還是沿襲著適齡要結婚,大家庭要多子多福的習俗。不單是民間基層,就是那些豪門大戶,也是要開枝散葉,獎勵多生。就算有不婚不育行為,也只是少數人的行為。對此話題,你有什麼不同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