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有些人的不婚不育,90後夫婦生9孩是禍害社會還是繁衍人口?

2021-01-14 渤海草堂2

面對有些人的不婚不育,90後夫婦生9孩是禍害社會還是繁衍人口?

不光楊麗萍的不育成了人們議論的熱點,90後夫婦連生9個孩子也成了人們議論的焦點。

作為一個社會問題,婚育問題一直為人們所關注,是因為出現了一頭沉一頭輕的兩極分化。

一些知名人士,要名有名,要利有利,社會地位很高,社會影響很大,但是要麼不婚要麼不育,尤其是那些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女性,反傳統思想嚴重,不婚主義、不育主義較為盛行。

你看看替楊麗萍站臺的那些人,個個都頂呱呱,駁斥起「你這麼有名,為什麼不能生個孩子呢」來,都是一套套的;少見的一個男性支持者,據說也看破紅塵了。

拋開傳統的生育工具之說,自私點說,你們這麼好的基因,不傳給後人是不是白瞎了?你們這麼好的技藝,不傳給後人是不是浪費了?你們這麼多財富,不傳給後人是不是也像外國人一樣捐給社會啊?

相對於高層人士的不婚不育,廣西都安的那對90後夫婦來得實在,二人躲進大山深處,破房子爛屋子,不計較生活條件的艱苦,不計較與世隔絕的寂寞,不計較生養孩子的成本,一連生了9個孩子,大的12歲,小的3個月,妻子還有6個月的身孕。

這對90後夫婦是被曝光了,那些沒有被曝光的生了三個五個孩子的大有人在。

於是,越富越不生,越窮越想生,就成了新的社會問題。別說不婚不育者的損失,光說這對90後夫婦的收穫,90後也就是30來歲,最大的孩子12歲了,二人不到20歲就結婚生子了,以後又連著生了8個孩子,還懷著一個。也就是說,這十多年,這對90後夫婦什麼也沒幹,一心一意生孩子了!

人口紅利慢慢失去,國家調整了生育政策。不婚不育者畢竟是少數,但繁衍人口的歷史重任也不能指著你們這對90後夫婦來承擔啊!

人口數量有了,但人口質量有保證嗎?生是生出來了,但能保證養得好嗎?什麼也不幹,一心生孩子。現在全家12口人人人吃低保,不僅不能自食其力,還要讓國家為你們出負擔。如此看來,是不是有點兒禍害社會啊?

相關焦點

  • 不婚不育:年輕一代的選擇
    這不是憑空感覺,也不是危言聳聽,而是逼近眼前的現實:據經濟學者任澤平近三年的多次調查,即便全面放開生育,意願總和生育率(女性一生願意生養的孩子總數)也僅有1.30-1.75,相當於實際生育1.0-1.4;其中僅1/3願意生二孩,而有高達15-30%的年輕人選擇一個都不生。
  • 90後為何成為「不婚不育」的主力軍?3大壓力讓人對生育望而生畏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隨著時間的推移,飽受爭議但卻仍然被寄予厚望的90後們已經長大了,他們開始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而在另一方面,90後們的婚嫁問題也成為了家長們關注的重點,很多90後「不婚不育」的主力軍,成了不婚不育潮流的「前行者」,這讓父母們是操碎了心。
  • 「不婚不育保平安」就是崇尚不婚主義者?
    不婚不育保平安是什麼意思,現在的女性婚姻觀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對於現在的新時代女性來說,尤其是對恐婚族來說,結婚生育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到底是怎樣變成現在的樣子的,誰也說不清楚。下面,還是和360常識網一起看看不婚不育保平安的意思吧,了解下為什麼90後越來越崇尚「不婚不育保平安」?現實如此,沒辦法!
  • "不生""不婚"盛行 低生育率衝擊臺灣社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4日 09:29 來源:人民日報   目前,臺灣人口出生率空前低落已成為臺灣社會相當突出的問題,儘管相關部門乃至民間人士都採取鼓勵措施,但目前仍難以改變這一趨勢。
  • 他們不婚不生,會對社會有影響嗎?
    據該國政府近幾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50歲之前從未結婚的男性佔24%,女性佔15%,分別是1985年的5.8倍和3.3倍。這個國家正滑入低欲望的深淵,整個社會變得無欲無求,與此相對應的則是消費的持續低迷。由此所致的,則是陷入一種老無所養的局面。另一方面青壯年勞動人口的減少,也使其養老金的缺口不斷加大,這樣下來,無積蓄的老人晚景會很悽涼。
  • 廣西90後小夫妻生9孩,家徒四壁的他卻對未來充滿信心?
    自從放開「二胎」政策後,有些人選擇添加一個新的家庭成員,但更多的人們面對生活的壓力和超高的房價,還是不敢輕易要二胎。不過最近聽聞「一90後夫妻深山生9孩」的消息,真是刷新了小編的認知呀!在結婚率和出生率都日益降低的21世紀,居然還有人如此有勇氣,一口氣生了9個單胞胎孩子,據說妻子肚子裡還有一個!在廣西河池都安縣保安鄉上鎮村弄鄧一幢搖搖欲墜、四面漏風的木板房子裡,一對90後夫妻,目前已生育9個孩子,肚中還有1個孩子,3個女兒和6個兒子,最大的孩子12歲,在讀4年級,加上肚子裡的孩子,兩人將生育10個孩子!
  • 楊麗萍無子女遭嘲諷:你不生孩子,社會如何繁衍?
    ,到了90歲,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樂。」「都不生孩子,人類還如何繁衍」,還是有大部人覺得女人唯一的作用就是生孩子,否則男人不會要你。(3)在這兩種聲音持續發熱的過程中,也漸漸出現了第三種聲音:楊麗萍事業成功,有錢又有貌,不用擔心養老問題,當然可以不生了,但是普通女人沒孩子,到老了日子孤單,又沒人養老,實慘。
  • 全面二孩背景下人口生育意願影響因素研究綜述
    儘管在這過程中, 獨生子女政策在多省有細微調整, 比如允許農村夫婦或父母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生育二孩, 但2015年我國的總生育率還是降到了1.5到1.6左右, 部分學者認為總生育率實際上比官方公布的還要低, 甚至可能低於1.2[4]。而在上海等較為富裕的城市其人口生育率更低, 僅為0.6[5], 遠低於世代生育更替水平2.1。
  • 人口斷崖,放開三胎就可以了麼?錢的問題不解決多少胎都沒用!
    其實並不是養不起,而是少子化後家庭紐帶更緊密了,對孩子寄予了太多的希望,養育費用層層加碼。這是歷史趨勢,大城市的居民,高收入高學歷,勞動效率高,和古人不同的是又不能「養兒防老」,於是最明智的選擇便是不養育。因為有著基因上繁衍的本能,如果要孩子,也會儘量少。
  • 山東人民愛生娃
    虎嗅註:在大城市居民的生育意願被殘酷生活擠壓到極低水平時,山東以17.9%的人口出生率「傲視群雄」,成功成為全國最愛生娃的省級行政區。人口基數本來就大的山東,還同時擁有令人豔羨的物價與房價。另外,山東人民還秉持著世代夙願「子孫繁衍、枝繁葉茂」,自然而然就成了「最愛生」的地方。
  • 國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背景下,中國生育率卻不升反降
    即便是高收入的明星面對結婚生子問題都會有很多顧慮,就更別提工薪階級的普通年輕人了。儘管長輩們苦口婆心地勸了又勸,可這屆年輕人就是不願意生,對於婚姻也越來越慎重。不婚不育,這難道是他們真實的想法?1980-1984年(獨生子女政策實施階段):為控制20世紀末中國人口總數量不超過12億人,提倡一對夫婦僅生育一個孩子,嚴格落實計劃生育政策,進一步完善生育計劃工作,以控制中國人口增長。
  • 不婚、不生,是年輕人最後的理性抉擇!
    國家隨之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從而提升人口出生率,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一方面是超少子化的低生育率,另一方面中國逐漸進入中度老齡化的社會。四二一家庭結構已經成為了常態,經歷了獨孩時代、雙獨二孩、以及到15年開放全面二胎的時代。獨孩時代大家搶著生,即使是罰款也在所不惜。
  • 生還是不生,是個問題嗎?
    到了90歲,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樂,你也享受不到。」這條評論迅速地收到了上萬的點讚,饒是楊麗萍這樣造詣極深的藝術家,仍然被「生育」武斷地定義人生的幸福與慘澹。話題登上熱搜後,54歲的李若彤也在隨後發了一條微博「作為一名未婚的成熟女性,我的評論、私信,每一天都在收到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還不結婚?我想說,為何一定要結婚?或許沒有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不結婚總比找錯了湊活湊活強吧!
  • 不婚主義?生育率低?壓垮90後的是遙不可及的房價
    面對記者的鏡頭,被採訪的王先生說出了自己遲遲沒有結婚的原因。「不婚主義」、「低生育率」近段時間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面對逐年下降的出生率和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國家不得不多次調整退休年齡,近日還有專家建議開放三胎。面對這樣的現象,不少網友自嘲「婚都結不起,還生三胎?」2沒了高彩禮,房子是標配?「想結婚,但是房子買不起,人家女孩子就看不上。」
  • 馮侖:年輕人不婚不生孩子是一種進步
    之前民政部有過一個調查,表明 2012 年以前辦理結婚登記的主力軍是 20 歲到 24 歲的年輕人,到了 2017 年主力軍就變成了 25 歲到 29 歲的人,推遲了整整 5 歲。從數據上可以明顯地看出來,這屆年輕人對待婚姻的態度和前輩們大不一樣了。晚婚晚育甚至是不婚不育,在他們看來都是很正常的。
  • 跨入高齡社會大門,滬臺兩地學者追問年輕人為何不愛生孩子了
    3年後,臺灣地區將步入高齡社會;10年後,超高齡社會就在眼前……看著屏幕上一張臺灣地區人口結構圖(1960—2060)隨著年份不斷滾動
  • 貨真價實的「吞金獸」,夫妻生第八孩,被徵收166萬社會撫養費
    2020年12月23日,界面新聞報導,四川省安嶽縣一對夫婦生育第七個孩子後被收取71萬元社會撫養費,引發熱議。後來,更多關於此案的內幕消息被披露。從接口新聞獲得的最新資料顯示,劉某某夫婦在2009年並沒有停止生第七個孩子,第二年妻子又生了另一個孩子,即第八個孩子。2019年3月,安嶽縣衛生局決定對第八個孩子徵收社會撫養費166.656萬元。而他們之前生第六個孩子的行為也被徵收了27.84萬元的社會撫養費。
  • 二孩不夠,還得生三胎?「催生」無果後,專家又提出新建議
    相信許多年輕人也會經常聽到父母的嘮叨,比如說讓早日結婚、早日生孩,或者說「你看某某家都生了兩個孩子了……」。可是現在許多年輕人覺得太累,一方面結婚買房有壓力,另一方面買了房子後還房貸還有壓力,如果生了孩子還擔心負擔不起,甚至許多年輕人的想法是等收入穩定了再考慮生孩子。
  • 62歲楊麗萍不婚不育,52歲李若彤有感而發,網友:年紀大沒人要了
    然而,該社交帳號下的一條熱評引起很多網友熱議:「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即使你再美再優秀都是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到了90歲,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樂。」恰逢上個月,楊麗萍的徒弟水月,跟同性別女友舉行婚禮結為終身伴侶,外界對楊麗萍不婚不育的原因也產生質疑。很快,廣大網友從楊麗萍個案,延伸到討論圈中黃金剩女。
  • 「單獨二孩」經濟
    不願意生育二胎的理由主要有:經濟負擔太重,從出生到高校畢業人均花費48萬元;精力、情感有限,只想把一個孩子培養成才;找到好工作不容易,不能因為生孩子影響事業發展;生孩子身體走樣、不好恢復也成為「畏生」原因。  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1982年定為基本國策,30多年我國少出生4億多人,為限制我國人口過渡膨脹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