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除了素有「購物天堂」之稱,更有「美食天堂」之美譽,去香港除了購物,更多人是為了買!零!食!暫且不說香港零食有多受其他的地方的喜愛,就連香港人也為之瘋狂。
港人的零食記憶和內地既有重疊又有不同,相同的是,幾乎所有人都屬意大白兔奶糖,在港人的零食評選中甚至取得了第一的名次。
香港人到底有多愛零食?
80%以上香港人每天最少吃一次零食,69%吃零食減壓
各位吃瓜群眾們,你又對香港零食有多少認識?
叮叮糖:最有香港本土味,傳統手工鋪也面臨消失危機。
叮叮糖,叮、叮、叮、叮……香港的70後、80後最熟悉和親切的聲音
卡樂B薯條:「卡樂B薯條,好味唔惹少」,還記得卡樂B薯條廣告洗腦式的臺詞,陪伴著多少香港人的成長。然而長年累月的廣告效用,卡樂B已成為港人睇球賽及電視的指定配餐。
麥芽糖夾餅:像是20世紀70年代的夾心餅乾,街邊小販們用一支支小木棒繞著麥芽糖再夾上兩塊梳打餅,就組成了麥芽糖夾餅。它和叮叮糖一樣,也是沿街叫賣的小食。90年代末,這種夾餅就很難在香港小街中尋覓到,只有在懷舊小食店或農曆新年的年宵市場才見有人在場內兜售。
甘大滋:其實就是香港人愛的餅乾條。「甘大滋,咁大支,眼望望,心思思」那洗腦式的廣告對白陪著不少80後成長。
孖條:其實就是冰棒中的雙胞胎,雙根冰棒粘合成一體。很多香港80後都是兩個人合買一份,然後找處街角把它從中間扯斷,兩個人分著吃。很多人更愛撕扯冰棒的過程,遠遠勝過於吃。
就連香港TVB的電視劇都以它為臺詞哦,可想而知孖條在港人心中的地位。
8字糖:8字形,用錫紙包裝的糖果,也有人把它叫做眼鏡朱古力。因為喜歡玩的小孩在側旁的小孔穿上橡皮圈就成了一副80年代至潮的眼鏡了。至於糖味?很多人只記得太甜。
戒指糖:很多人對它又愛又恨,這種戒指糖套在手指上非常漂亮,又不用拿著糖果可以邊玩邊吃,還有蜜瓜味、葡萄和菠蘿等多種味道。討厭和煩惱的地方是,很多孩子玩瘋了,就會把糖粘到灰塵和頭髮絲,不能再吃了。
哨子糖:哨子糖外形色彩斑斕,首先就會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其次獨特的創新,放在嘴裡能吹出聲音,孩子們最喜歡約上三五朋友在公園裡鬥鬥,看誰吹的大聲。
隨著零食行業的不斷發展,有許多零食在創新的情況下,同時也保持了原有特質,但是無論行業發展成如何,都應該保留原有特色,這算是為了保留一代人的記憶。對於香港年輕人而言,零食既是人們童年回憶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文化變遷的一種物態表現。
這些美味又獨具香港特色的零食想吃嗎?四洲零食商城滿足你的懷舊情懷,讓你大飽口福,商城大促正在火熱進行,吃貨們不要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