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寶寶會走路了反而更喜歡抱?知道真相後你會不忍拒絕

2021-02-18 親寶寶育兒

上周末朋友計劃帶孩子出遊,回來之後,我問朋友過得怎麼樣?

她一臉苦相:「別提了!累個半死,能活著回來就不錯了!」

我說有這麼誇張嗎?她點頭,哭喪著臉說:

「你是不知道,整整兩天,我家跳跳全程都掛在我身上當考拉,一步都不肯走哇。我可是抱著個肥娃上山下海,在人潮中殺出一條條血路逛景點,可累死老娘了!」

末了,她感嘆,不光這次出遊,平時也一樣愛抱,一步都不想走,你說這孩子怎麼就這麼懶?怎麼就不知道心疼大人呢?

確實,好像自打孩子會走後,就再也不肯使用這項好不容易習得的技能了,小區大門還沒出呢,就伸手嚷嚷要抱,牛皮糖一樣黏在身上甩都甩不掉。

偶爾抱抱嘛,感覺還挺甜蜜的,可一整天抱著個二三十斤的娃,胳膊、老腰還真受不了。

 

孩子整天這樣要抱,累得大人夠嗆,真的是懶嗎?是不懂事嗎?不知道心疼大人嗎?

 

明明早就會走路了,卻反倒喜歡被抱著,除了是對走路這項技能失去新鮮感以外,還和分離焦慮、安全感有關。孩子慢慢長大,會走會跑了,可以和媽媽的身體分離了,漸漸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種獨立帶來新奇感的同時,也令孩子感到焦慮:擔心遠離後失去媽媽的愛和關注,擔心被拋棄。尤其是媽媽有事出門造成分離時,焦慮感更甚。他們迫切需要通過一些方式來確認媽媽對自己的愛。我家小猴子一直都是我自己帶,可以說是二十四小時形影不離。有段時間,因為有事我每天都要出門四五個小時。一回家,他就掛我脖子上再也不下來了。吃飯要抱,幹活要抱,我上廁所恨不得也要抱著,好不容易放下來,在門外哭天又嚎地。出門散步要抱著,買了菜也得一手拎菜一手抱著他,生生給我練出了一膀子的腱子肉。第二天出門,更是抱住大腿往我身上爬,不讓我走。其實是因為,我那幾天的「消失」,讓他有了分離焦慮,擔心我不會回家,我不要他了。所以只要我在家,就賴在我身上,以此確認媽媽還是愛他的。朋友家跳跳其實也一樣。朋友帶他到三歲時,就重回職場了。忽然分離,讓跳跳感到焦慮不安,所以只要看到媽媽,就總是要抱著,擔心媽媽又拋下他走了。心理學家尼古拉斯認為,孩子想要通過與父母的肌膚接觸獲得安全感,同時讓自己內心平靜下來。在一個收養案例中,一對俄國兄妹被一個美國女人收養,妹妹1個月,哥哥17個月。妹妹的狀態很快平穩,睡眠踏實。而哥哥必須有人陪著才能睡,美國媽媽一離開視線就大哭不止,食物也只接受糖果類的甜食。心理醫生認為這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建議美國媽媽要多抱他。人在擁抱的時候,身體會產生內啡肽,這種激素能讓人平靜下來,對孩子暴躁心情的平復,以及內心安全感的填補有非常大的幫助。有些家長認為是孩子太懶,或者擔心總是抱慣壞孩子,而一再拒絕抱,甚至抱怨:「你自己不會走路嗎?你要累死媽媽嗎?你看看人家那個孩子,都是自己走路,怎麼就你要抱……」一再的拒絕和抱怨,只會加深孩子的分離焦慮,令他們更加不安,甚至會哭鬧不休來求抱抱。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能抱還是儘量多抱,畢竟抱抱是關乎孩子安全感的事。可如果實在覺得太累抱不動了,辦法也是有的。安全感事大,但也不能本末倒置,累死了媽媽。我常跟小猴子說:「你想讓媽媽抱,媽媽也很想一直抱你,但我真的有點累了,抱到前面路燈那兒你下來走,等我不累了再抱你好嗎?」等到了路燈那兒,我提議他自己走時,竟真的同意了。有時候甚至還沒到,人家自己就說:「媽媽可以了,你累了,放我下來吧。」並不是突然變得懂事了,其實是因為剛才我的態度,讓他感覺到,我看見了且理解他的需求,我尊重且願意滿足他的需求。不是不想抱,只是因為實在抱不動才讓他自己走會兒的。他得到理解,感受到了尊重,自然也就願意配合了。

|| 人物轉移法

孩子要抱時,先推給家裡男人們,爸爸、爺爺、外公、叔叔什麼的,跟他說:「你長大啦,重得媽媽都抱不動了,只有力大無窮的男子漢才能抱得動你呀。」等下次只有媽媽一個人他又要抱時,就可以說:「你看,男子漢們都不在呀,媽媽一個小姑娘,力氣那麼小,要抱只能抱你到路燈那兒喲。」娃一看,可不是嘛,除了自己,確實沒有其他男子漢了呀。抱不動時,放下他,假裝氣喘籲籲腰都直不起來,順便展示胳膊上抱他被勒的紅印,可憐巴巴地說:「哎呀都紅了,好痛啊,幫我吹吹吧。」娃吹時,趁熱打鐵吹捧他:「你好厲害呀,都成小男子漢啦,這麼重。然後再哭慘:媽媽是小姑娘,力氣小,都抱不動我們男子漢啦,怎麼辦呀?」這個時候,我家小猴子通常都是牽著我手主動要求自己走,有時實在想抱也會問我就抱一下下可不可以。走路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好玩的事,注意力得到轉移,自然想不起來累和求抱抱了。比如我家小猴子常要我抱而我又特別累的時候,我就開始問他今天幼兒園早餐吃了啥呀,午餐呢,水果呢和下午茶呢,都好吃嗎……正宗吃貨小猴子,立刻嘰裡呱啦說起來了:「早餐是麵條,裡面還有雞蛋,水果我沒有吃,因為我吃不動了……」我只需要嗯、哦、這樣啊回應幾句,人家一路嘚嘚嘚說不停,不知不覺就走了好久。眼看快要說完時,繼續發力:「我猜明天早餐是粥和紅薯,下午茶是綠豆糖水,你覺得呢?小猴子立刻興致勃勃猜起來了。」還可以聊晚飯想吃什麼,周末想去吃什麼之類的,往往走到目的地了,人家還意猶未盡呢。比如經過一家飯店,看到籠子裡的母雞,想起來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中的母雞蘿絲,我就問他,你覺得這隻雞叫什麼名字呢,她有沒有什麼故事?小猴子立刻來了興致:「那我給它起個名字叫火車軌道吧(這傢伙愛火車和軌道愛得深沉),它一個人出去玩,走啊走啊走到了火車軌道上,然後呢,司機叔叔就停下火車,說,太危險啦,快離開……」也有不太有興致講故事的時候,我就先講一個,還沒講一半呢,人家就迫不及待插話了:「不對不對,應該是這樣……好了,目的達到了!」我是大老虎,來追你咯。小猴子立刻邁開腿大笑著跑遠了:你抓不到我,抓不到我。假裝是各種飛機,伸開雙臂,一前一後飛啊飛:我是空客330,那我是波音777;我是直升機,那我是戰鬥機;我是樂迪,那我是鬍鬚爺爺……用唱的方式聊天。我倆經常唱得奇奇怪怪,聽著就很搞笑,他常樂得停不下來。其實路上可玩的遊戲真的很多,家長們開動腦筋,想些自家孩子會喜歡的遊戲,然後認真陪玩吧。

孩子想要抱,就儘量多抱抱吧。

滿足孩子的需求,並不會像有些家長擔憂的那樣,會慣壞孩子,相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孩子反倒會變得通情達理許多。

也請珍惜抱著孩子的親密時光吧,孩子長大是瞬間的事。

到時候,你想抱人家也不會給你抱咯。關鍵是,就算人家願意給你抱,你也未必抱得動了呀。

相關焦點

  • 武漢兒保中心: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我家女兒已經一歲3個月了,還不會走路,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也沒發現什麼問題,但就是不會走路。而鄰居家的兒子滿十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會走路了。
  • 那個在武漢被我抱在懷裡的寶寶,現在已經會走路了
    今天,想給你分享一個好消息。還記得半年前,疫情期間曾接受採訪的那些志願者、醫生、援鄂護士和普通病人嗎?那時候,他們都很難。半年後的國慶,想知道經歷過疫情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2、被我抱在懷裡的寶寶,現在會走路了@周杰 | 24歲,「奶爸」志願者疫情時:初見「小格格」,她才 11 個月大。她的家人都被確診,我接手當了她的奶爸。她喜歡公主抱,不喜歡一動不動。坐著會哭,也不能放床上。
  • 寶寶走路早晚代表著智商高低?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粉哥導讀:貌似從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媽媽們就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與三姑六婆、小區大媽鬥智鬥勇的勵志徵程。這不,媽媽們就帶著寶寶去小區裡溜達一會兒的功夫,一場成長大賽悄然拉開了序幕.唉呀呀,你家孩子都1歲多了吧,怎麼還成天抱在手上?
  • 寶寶被媽媽抱時,為啥非要起來溜達不讓坐著?知道原因後不忍拒絕
    閨蜜不知道孩子怎麼了,於是就帶他去醫院進行檢查,可醫生卻說寶寶健康的很,只是貪戀媽媽的懷抱而已。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反映自家的孩子總喜歡被大人抱著,而且還要來回溜達走,否則孩子就有可能哭鬧。這會讓他們特別有安全感,尤其是走動的過程中,父母身體來回的擺動以及有節奏地擺幅更會讓寶寶似曾相識。
  • 明明會走路,為啥卻總是要抱抱?
    研究人員對比了他們在被媽媽「坐著抱」和「走著抱」時,動作、聲音、心電圖的變化,證實寶寶被抱著走的時候,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顯著升高,寶寶會感到更加放鬆。研究者還指出,這種反應模式,甚至在媽媽們懷孕的時候就產生了。
  • 闢謠:寶寶一哭媽媽就抱,會慣壞?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昨天去看閨蜜,碰巧遇到閨蜜3個多月的寶寶在哭鬧。閨蜜急忙拿出安撫奶嘴,寶寶不領情吐出了奶嘴後,閨蜜又給她拿了一個小搖鈴搖起來,試圖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但寶寶哭得更兇了。閨蜜只好叫著寶寶的名字,輕輕的拍打、撫摸他,但寶寶還是不停地哭。
  • 寶寶明明會走路,為啥總要討抱抱? 所有媽媽看完都哭了!
    隨時隨地,娃說抱就抱,說扛就扛。本以為等娃學會了走路,我們的麒麟臂就終於可以成為歷史,退下神壇。沒想到,一天天長高長大的寶貝依舊是時不時就伸出手臂,要來上一個「抱抱」。明明都會走路了,為什麼還總要「求抱抱」?如果我們總是有求必應,寶寶會不會被慣壞,變成「小霸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抱抱」的話題。
  •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不要讓這些人抱!媽媽要懂得拒絕
    後來有了自己的孩子,遇到那些喜歡自家寶寶的人,我也都會讓他們摸摸抱抱,因為這種心情我再了解不過了。寶寶給別人抱沒什麼問題,但是需要寶媽們注意的是,在寶寶2歲之前,如果有這幾類人想要抱寶寶,寶媽們可一定要懂得拒絕!
  • 為什麼寶寶喜歡抱著走,坐下就會哭鬧不止,其中原因父母要知道
    為此,寧寧可愁壞了腦筋,甚至還在寶媽群裡面吐槽,可不說不知道,很多家的寶寶都有同樣的情況。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有關於這種情況,美國著名的兒科醫生哈維卡普博士就曾在書中表示:嬰兒缺失的「第四期」概念。
  • 寶寶嗆奶後豎抱+拍背,可能致命你知道不?
    作者:寶寶知道 丁少媽媽可以說所有的寶寶都有過嗆奶的經歷,只是很多時候並沒有出現什麼大的情況,所以,媽媽們也就不以為意。其實,雖然嗆奶很常見,但也有輕重之分,一旦情況嚴重,同樣是會危及寶寶生命。而此類的新聞報導實在不在少數:因此,對於寶寶嗆奶這件事兒,首先爸媽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 2歲寶寶總愛發脾氣,父母不知如何應對?這篇文章或許會幫助你
    那個曾經溫順可愛的小天使,開始拒絕走路、拒絕刷牙、拒絕洗臉,天天一副憤怒到見誰都想幹一架的氣勢。動不動撒潑打滾、沒發生什麼大事兒就把自己氣得滿臉通紅,讓很多家長不知如何應對!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首先父母要了解2歲的寶寶為什麼憤怒。為什麼2歲寶寶總愛發脾氣?
  • 學步車對寶寶走路更有益?兒科醫生:這才是孩子學走路的正常方法
    於是,奶奶對兒媳婦說:「我看到張姨家的孫子10個月就學會走路了,她家孫子是5個月開始坐學步車學習走路了,要不,我也去買一部給我們寶貝,好嗎?」誰知,奶奶的這個想法,馬上被兒媳婦拒絕了。兒媳婦認為,寶寶使用學步車,不利於控制平衡能力和學習走路,還可能影響智力發育。因此寶寶最好不用或少用學步車。
  • 為什麼嬰兒被抱時,喜歡讓家長來回「溜達」?背後原因很暖心
    同樣都是抱,為什麼寶寶不喜歡被坐著抱,反而喜歡被「溜達」抱呢? 寶寶為什麼喜歡「溜達抱」? 這種行為早在他們還是嬰兒時就存在了,研究人員發現在孕36周後,孕媽走動時寶寶大多會保持安靜,但當孕媽安靜時,寶寶卻會活躍起來。 有專家認為這是出於寶寶的「生存智慧」,人類在進化以前是古猿人,他們長期生活在野外,需要面對各種突發狀況。
  • 「寶寶明明會走路,為啥總要討抱抱?」 所有媽媽看完都哭了!
    所以,如果孩子哭著要向你討抱抱的時候,請不要吝嗇你的懷抱,儘管去張開你的雙手,去抱抱寶寶吧。他們不是撒嬌,不是胡鬧,只是想從媽媽的懷抱裡找到更多的安慰。寶寶主動要抱抱是在渴求你的關注其實,這個時候的寶寶只想回到小BABY的狀態,重新體驗依偎在媽媽懷裡的感覺,從而獲得小時候那種來自媽媽的安撫和愛意。因為,這世上沒有什麼比媽媽的抱抱,更有治癒的力量和溫暖了。
  • 小雞寶寶考考你,為什麼酒喝多了走路容易東倒西歪
    小雞寶寶考考你,為什麼酒喝多了走路容易東倒西歪時間:2020-07-23 07:1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雞寶寶考考你,為什麼酒喝多了走路容易東倒西歪 小雞寶寶考考你,為什麼酒喝多了走路容易東倒西歪 小腦受到影響 視力暫時變差了?7月23日雞課堂答案是什麼?
  • 企鵝走路為什麼會搖搖晃晃?
    哎呀我摔倒了 圖源:giphy不過企鵝為什麼要左右搖擺呢?為什麼就不能好好走路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 Timothy m.圖源:Wikipedia和珍珠雞、鴕鳥一比,你就知道企鵝的腿是多麼短小了。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會選擇肥一點的企鵝,這樣體重變化更容易也更明顯,方便科學家們研究體重對企鵝步伐的影響。原本以為,體重變輕了,走路自然輕鬆了,速度自然會加快。因為不管是現實中的觀察,或者一些科學研究,都表明肥胖的人或者孕婦很容易改變步態來應對體重的增加,比如拓寬他們的站姿,步伐更短。
  • 4個幫寶寶走路的小遊戲!
    一歲到兩歲之間,寶寶最重要的動作進步就是學會走路。所以我在做兒保醫生的時候,關於一歲左右寶寶走路的問題,家長問得特別多:不知道您有沒有這樣的疑問或者困惑?今天我就來講講這個階段寶寶的走路都有哪些特點,以及你可以做什麼幫助讓他們成長得更好。根據美國兒科學會上關於走路的描述,我結合自己的工作歸納了下面五條特徵。
  • 寶媽:寶寶會爬後你就知道了
    爬行是寶寶大動作發育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標誌著寶寶的身體發育又邁向了一個新臺階,同時也是寶寶學會直立行走的「前站」,此時的寶寶會變得更加活潑好動,那麼在寶寶學會爬行後,家長需要為他之後的發育做出哪些準備呢?下面我為大家列舉出了4樣東西,如果在寶寶學會爬行後不及時更換的話,很可能會影響寶寶學步。
  • 寶寶什麼時候學會站立最合適?過早真的會影響腿型嗎?告訴你真相
    「為啥別人家的寶寶都會爬了,我家孩子還懶洋洋的不愛動?」「為什麼隔壁家孩子都能走了,我家孩子還站都站不穩?」「5個月了,孩子還不會爬,是不是得到醫院看看了?」「......」一、寶寶什麼時候站立最合適?寶寶出生後,其實發育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寶寶的坐、站、走,並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隨著身體的發育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家長不應該過早地訓練孩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 七七四十九式寶寶哄睡大法,這些技能你必須要會
    噓的時候注意,不要讓寶寶看到你的臉,否則她會以為你在跟她玩,反而興奮,最好是貼近耳朵發出聲音,距離遠了效果不明顯。注意聲音要輕柔,離耳朵可以近一點,但不要對準耳膜,不要把氣呼到寶寶耳朵裡產生不適。哭得厲害可以大聲一點蓋過哭聲,否則無法引起注意,大聲時要遠離耳朵。拍要有力但不能過重,屁股等其他部位拍也有效果,越是專心注意哭之外的事情,越是有可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