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大學生用志願服務刷新成長時速

2020-12-21 國際在線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劉俞希)19歲的武漢伢黃新元一到晚上就容易思前想後,無論是陷入青春期的感情「漩渦」,還是困擾於這次突襲的新冠肺炎疫情。

他後悔自己沒學醫,否則就可以去離病毒最近的地方做志願者。一邊是被醫院公告上25歲的年齡限制「拒之門外」,一邊是父母覺得「這孩子瘋了」,他不想再坐以待斃了。

這是00後出生以來真正面對的第一次重大公共事件,因為對於17年前的非典,他們幾乎沒有留下什麼記憶。而這次,他們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成為了這場全民戰「疫」的親歷者。

身處疫區

武漢伢黃新元「全副武裝」送藥。黃新元供圖

和父母各退一步後達成「只要不去醫院幹啥都行」的約定,1月25日,黃新元買了一大包口罩,和老吳一起在街頭免費發放。

黃新元是湖北第二師範學院的大一學生,老吳是他高中的藝考老師,得知還能買到口罩和藥品,兩人一拍即合,送完口罩又開始送藥。才一個晚上,他們在微博上收到的求助信息就超過500條。沒做好規劃,沒安排行程,只有兩個人。一個「跑腿」志願團隊就這樣組建起來了。

黃新元住在勞動街,家附近的五六家藥店,成了他之後20天定時定點的去處。可有時候,這五六家藥店都不頂用,他要來回騎上近十公裡,去三眼橋那邊藥品更便宜、更齊全的藥店買藥。

莫西沙星、奧司他韋、連花清瘟是他最常買的藥品,加上其它的藥品,他幾乎每天都要買上七八十盒,全都掛在自行車把手上。騎行的時候會「礙事」,他只能雙腿呈「八字」姿勢,「詭異又滑稽」。趕上不認路的時候,他一手把著車把,一手還要拿著手機,不看地圖生怕自己走錯路耽誤了時間。

武漢的路網被江河湖泊不規則分割,就算是本地人,黃新元也是個「路痴」。不過,才三五天,他就把常去的江岸區、江漢區和礄口區跑熟了。

每天這麼一圈,黃新元要花20塊錢左右的共享單車車費。跑得多了,他能感覺出哪條街道疫情更嚴峻,也能安排好按哪條路線走的效率更高。最忙的一天,他給10戶人送了藥,騎行了將近50公裡,最遠到了東西湖,是開車都要花上小半個小時的單程距離。那天晚上他到家已經11點多了,父母睡了,晚飯也沒了著落。黃新元累得沒什麼知覺,但餓得記憶猶新,那一整天他只吃了一個三明治。

冬天的武漢風很大,因為不方便用手機聯絡人,黃新元沒戴手套,裸露在外一整天的手抹了護手霜都沒什麼用。他所有能用的裝備就只有口罩,以及他用來消毒耳洞的半瓶剩餘酒精。直到開學前最後幾天,他才用上好心人捐贈的防護服和護目鏡。

他不是不怕死,「畢竟才19歲,還是想活著嘛。」但他就是奔著疑似和已確診的病人去的。「萬一真被感染了,有心理準備。」他每天都吃連花清瘟膠囊,還向在醫院工作的同學媽媽請教了防護措施。

面對面不到兩米的距離,「怕也沒有用,不能改變什麼,與其躲起來,不如做點有用的事情。」黃新元第一次感到害怕,是晚上8點多去定點隔離酒店給病人送藥。街道空無一人,幾乎拉到馬路牙子的隔離帶,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森嚴的架勢讓這個一直不怎麼害怕的19歲男孩突然有了恐懼感。「走出酒店還能聽到心在怦怦跳。」

黃新元總共給這個病人送過3次藥,但一次都沒見過面。倒是在微信上,兩人聊了好一陣子。從「沒有醫生,連吃什麼藥都不知道」的無助,到「不用等到用新過檢的藥,我已經出院了」的信心,黃新元經常鼓勵她,也見證了她的轉變。

在網上受到質疑,總被人評價早熟的黃新元也像個孩子似的有脾氣。但他後來想明白了,「不是武漢人,不在武漢城,體會不到我們這種感情,沒必要在意。」他的微信上,新增的100多個好友就是他的「志願證明」。「得到一次認可比100次質疑都有意義。」他用魯迅先生的話鞭策自己,「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一線頂崗

面對新冠病毒的高速傳播,江南大學的大一學生潘子翯是真的害怕了。疫情來得突然又毫無章法,打斷了她這個寒假原有的所有計劃。朋友圈被疫情地圖刷了屏,滿是觸目驚心的紅色和橙色。作為軍醫的父母已經上了「戰場」,她卻焦慮得找不到存在感。

彼時,潘子翯父母所在的醫院已收治確診患者,但全院上下僅有15個N95口罩。負責籌集物資的母親沒日沒夜地蹲點、打電話、跑工廠,一家人連吃飯時間都湊不到一起。愁緒不僅寫在母親的臉上,也痛在潘子翯心裡。身不在武漢,心有餘而力不足,她問自己,能做點什麼?

得知醫院缺人,潘子翯主動提出去做志願者。起初,她很猶豫,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還可能「幫倒忙」。父母感到驚喜,一句話便讓她定了心:「你們這一代是社會的後備力量,總有一天輪到你們衝上一線。現在不去鍛鍊,以後需要你的時候該怎麼辦?」

當天下午,潘子翯就和父母一起去了醫院,她的工作是在機動車入口測量體溫。頭髮全部包進帽子,護目鏡壓在口罩上,「沒有透氣的空間就對了」。冷空氣中,她能感受到自己呼出的水汽溫熱潮溼,霧氣凝結在鏡片上,一片模糊。她只知道有車來了,裡面坐了幾個人,看不清。

潘子翯從未有過這樣的體驗,壓抑感從家裡延續到崗位上。每個人都小心翼翼,能少說一句就少說一句,她被問到最多的是「多少度?高不高?」疫情之下,那種怕死的焦慮和不放過一根頭髮絲的警惕,壓得她更加喘不過氣來。

第一天「上崗」,她就遇到了高燒39度9的嬰兒。搖下車窗,孩子的父母才剛拿出口罩。副駕駛上的母親頭髮一看就沒梳整,駕駛位上的父親也穿戴凌亂,衣服扣子沒系好,領口大敞著,眉宇間滿是不耐煩。他聽不進潘子翯勸他戴好口罩,只是一個勁「嚷嚷」孩子生病了。

「我一下就想到我爸了。」潘子翯一點也不怪那位父親,反而特別能理解這位父親的「不耐煩」。她仿佛看到自己的爸爸,那個平時溫和、樂觀、淡然,只有對女兒的事才上心到焦頭爛額的爸爸。「如果不是迫不得已,這種特殊時期誰會來醫院?」那天之後,潘子翯更加理解天下父母的苦心了。

那天,她出乎父母意料地站了4個多小時,沒喝水、沒玩手機、沒上洗手間,不再是父母心中的那個「嬌氣小公主」。其實她也不止一次質疑過自己,真的可以頂起國家的未來嗎?

現在她有了信心,也一點都不怕了。在她的同齡人中,有人徒步「逆行」向疫區守護人民,有人穿上防護服和病毒作戰,還有人和自己一樣,主動申請成為志願者,在不同的角落發光發熱。

守護小家

劉鵬程在守卡值守。劉鵬程供圖

「孩子,不能因為危險就打『退堂鼓』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希望你能夠知道並做到,當國家需要你的時候、當職業需要你的時候,你可以勇敢地站出來,說我可以。」這是昆明市延安醫院支援武漢應對新冠肺炎的醫生王輝送給女兒的一句話。

李潛就是被這句話打動的。他是南京審計大學法學專業的大一學生,在杭州參與餘杭綠碼的填報和檢查志願工作。

餘杭區是杭州市確診人數最多的區。李潛的母親收到上崗執勤通知,要從下午4點工作到凌晨12點。特殊時期,說不擔心安危是不可能的。但李潛最擔心的,是母親有夜盲症。為了照顧母親,守護小家,他決定自己「上場」。

餘杭區通過「掃碼檢查+體溫測量+上報信息」的模式,按「紅、綠、黃、灰」四種顏色分類,簡單快速識別市民的身份信息。每個卡口有2到3名相關人員負責檢查,一人測體溫,一人掃碼檢查。李潛就是負責卡口檢查的志願者。

和李潛一樣,武漢交通職業學院的劉鵬程也是一位卡口志願者。但不同的是,他身處疫情高風險區——湖北黃石陽新縣三溪鎮。村委會第一次徵集疫情防控志願者的時候,他就站了出來。那件「青年志願者」的紅馬甲直到現在也沒脫下。

卡口值守、入戶摸排、防疫宣傳......上崗的第一天,劉鵬程就遇上了運送液化氣罐的鄂A牌照的大卡車,看上去像個硬漢的他還是本能地慌了一下。朝八晚九,他每天堅守在入村卡點10個多小時,換了崗也不讓自己閒下來,又主動入戶宣傳,挨家挨戶摸底排查、運送物資。

這個「風裡雨裡路口等你」的20歲少年,有時候「冷酷」得不留情面。

「就出去前面100米買菜。」「不行,村裡統一採購。」溝通勸導是劉鵬程工作中最大的難點。守卡處附近的村莊,大多數村民以種菜、賣菜維持生計。設卡之後,村民們出不去,要強行「衝卡」。

「我是個武漢的大學生,我也很想去武漢,但既然我們都只能留在這裡,那就為家鄉做點貢獻吧。」僵持了一個多小時,劉鵬程終於把村民「勸退」了。

但更多時候,這個硬漢少年心很軟。

下著雨的三溪河畔格外冷。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冒雨騎了半個多小時電動車,想去鎮上的醫院處理傷口。被柴刀砍傷的腳只是用醫用繃帶纏了幾圈,隨意打了個結,還濺上了一路的雨水和泥點。他從那個離鎮上最遠的村子裡來。

眼看著醫院就在前面,老人卻因沒有相關證明要打道回府,劉鵬程不忍心,破了規矩,「放」老人去了醫院。「不這麼做,心裡過不去。」

一個月以來,他見證了兩批人從對面的隔離酒店進去又出來。就在幾天前,最後一批村民隔離結束,平安無事地回了家。而劉鵬程還繼續守在路口,等待真正「清零」的那一天。

線上支援

清華大學陳春宇將疫情信息以可視化方式呈現。陳春宇供圖

1月31日,一篇《可能會說謊的地圖——重新審視全國疫情的地理格局》的文章,在公眾號上發出僅幾個小時,閱讀量就超過了10萬。

這篇文章來自「nCoV疫情地圖」項目組,一支自發形成的志願者團隊,由清華大學大二學生陳春宇發起。他們建立起即時更新的疫情資料庫,開源提供給全球各大高校及研究團隊,將疫情信息以時空大數據可視化的方式呈現。

「一開始,我和所有人一樣緊張與迷茫,反覆刷新手機,查看新冠肺炎相關新聞。恐懼源於未知,無論是省級疫情地圖,還是一條條零散的通報,都無法描繪出這場疫情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細節。所以我希望可以做一個擁有更多細節的疫情地圖。」

利用專業優勢,陳春宇從1月20日就開始收集整理疫情的詳細數據。但隨著疫情擴散越來越嚴重,需要收集的數據也越來越多,陳春宇熬夜「爆肝」仍力量有限。他隨即開始了志願團隊的招募和組建。通過校友渠道,信息擴散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高校圈,又基於此,得到了更多青年志願者的關注。

外聯宣發組的李東林也是一名00後,他是山東大學的大二學生。他加入這個志願項目的初衷很簡單,「行勝於言,與其每天在社交網絡上評論吐槽帶節奏,不如做一些有用實際的事情。」

包括陳春宇和李東林在內的團隊成員互不相識,專業背景也各不相同。他們分散在世界各地。面對疫情,「我們主動自發集結起來,盡我們所能,希望讓這個世界更溫暖一點。我們的距離本很遠,我們的距離也很近。」這是陳春宇寫在第一天的話。

現在,網上開學了,潘子翯也轉為線上志願者了。她通過江南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線上幫助初三的學生輔導數理化。「我覺得還不夠,恨不得多讓他們給我分配幾個孩子,就想多幫幫忙。」

這是潘子翯第一次正式地參與志願服務,但她已經收不住做志願的心了。她還報名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志願者,「不管什麼崗位,只要讓我上,幹啥都行。」

她仔細研究了冬奧會志願者的招募要求,要學好外語,再多參與一些志願服務活動。她覺得自己目前做的還遠遠不夠。畢竟這個女孩,只有18歲。

相關焦點

  • 渝北區龍山小學:言傳身教 讓「00後」「10」後愛上志願服務
    原來,2年前,圓圓因意外摔傷,下半身一直無法使力,返校後,上下樓近百步臺階成了圓圓和父母的首道難題。就在此時,龍山小學體育組的十餘名教師率先行動起來,他們組成志願者隊伍,兩人一班,每天早上、中午輪流接送圓圓上下學。
  • 關於成立邱縣大學生志願服務隊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
    關於成立邱縣大學生志願服務隊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 2020-12-22 2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佳志願服務項目巡禮|「燭光行動」紅十字志願服務項目
    黃石市下陸區「燭光行動」紅十字志願服務項目項目概況近幾年來,湖北省黃石市下陸區大力實施「燭光行動」紅十字志願服務項目(「燭光行動」源於歌曲「燭光裡 的媽媽」主要創意為「你照耀我成長,我陪伴你變老」),項目按照3+1模式(一名心理指導老師、三名大學生紅十字志願者
  • 用志願服務點亮文明城市之光
    ●本報記者 陳思傑 通 訊 員 董學廉 黃美麗 曾駿夫 日前,興寧市志願者聯合會換屆大會暨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舉行,會上建立了「1+8+N」志願服務隊伍(即1個縣級志願服務總隊,8類包括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助學支教、醫療健身、科學普及、法律服務、衛生環保、扶貧幫困等常備隊伍,以及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志願服務隊伍),進一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制度化
  • 南京00後大學生為火神山患者進行手語翻譯:為聽障人士服務是自己的...
    看到這一求助內容,這個來自南京的00後大學生在第一時間回復道。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陳鑫告訴記者,全國各界人士爭先恐後都為馳援武漢伸出援手,爭做貢獻。自己也一直想為疫情盡一點力量。能夠有機會以手語翻譯的身份作出支援,在陳鑫看來很幸運,也義不容辭。
  • 【護童成長行動】壽城賀州富川縣兒童之家志願服務走進易地搬遷...
    【護童成長行動】壽城賀州富川縣兒童之家志願服務走進易地搬遷安置點 2020-09-07 0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哈師大為2020年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壯行」
    7月18日9時,哈爾濱師範大學舉行2020年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座談會暨出徵儀式,通過線下與線上結合的方式與志願者們進行了親切交流,為他們加油、鼓勁、送行。校黨委副書記郭礫,黨委常委、宣傳部長姜玉洪出席。學生工作部(學生處)部(處)長王彥慶,學生就業指導處副處長張令彬,研究生學院副院長劉海龍,2020年西部計劃志願者代表、第五屆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代表參加。
  • 「遊學+志願服務」豐富學生暑假生活
    這些活動,在豐富博羅中小學生暑期生活的同時,也為本地大學生提供了鍛鍊和展示自我的平臺,有效將社會需求和青年成長相結合。在博羅,學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裡的服務者,也是被服務者。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的這兩年來,博羅本地大學生已經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主體力量之一,他們為更年幼的中小學生提供著志願服務,也澆灌著一批未來的志願者「種子」。
  • 河源市啟動2016志願服務之星表彰活動
    協助或承接政府相關部門開展大型宣傳,文明倡導,社區營造等公共服務,近兩年來共組織開展各類社區社會服務活動60餘場次,累計向社會投入社工、志願者700餘人次,服務時間長達5萬餘小時。  龍川大學生成長促進會
  • 「00後」大學生把《洗手歌》改編成英文版,送給即將開學的小朋友
    25日,漢陽區鸚鵡街夾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裡,「00後」大學生陳富穎給社區雙職工家庭子女帶來一節線下互動英語課,用自己改編的英文版《洗手歌》提醒小朋友開學後科學防疫。(圖為學生邊聽課邊用手機錄下陳富穎的互動英語課。記者萬凌 攝)19歲的陳富穎是漢陽伢,去年考入中國民航大學飛行學院。
  • 團省委調研我市興邊富民大學生支教團、黑龍江大學生服務基層志願...
    12月18日,團省委副書記夏天、社會聯絡部部長包佔全等一行到我市調研興邊富民大學生支教團志願者、黑龍江大學生服務基層志願者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團市委、愛輝區相關同志陪同調研。在愛輝區幸福鄉中學,調研組一行看望了興邊富民哈工大支教團志願者李宇蒙、王兆楠、明聰和黑龍江省大學生服務基層志願者馬瑩瑩、何晴。觀摩了李宇蒙執教的化學實驗課。與志願者、學校校長和陪同調研人員進行座談。座談中,團市委、團區委、區教育局和張地營子鄉學校、幸福鄉中學匯報了對支教團志願者的生活保障、教學安排。
  • 志願服務 用愛溫暖一座城
    日前,我市3名志願者和4個志願服務組織、項目和社區獲「自治區2019年學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典型」榮譽。這些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項目和社區,用無數默默無聞的善行,用無數激蕩心靈的義舉,讓城市更有溫度,讓文明烏海更有高度;感染和激勵更多的人見賢思齊、擇善而從,讓愛的暖流在烏海大地如潮湧動。
  • 最美家庭 | 6年,志願服務3000多小時!有愛一家人
    最美家庭 | 6年,志願服務3000多小時!兩年後,蔡娟擔任潛江市紅十字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隊宣傳部部長,同時獲評國家四星級志願服務獎。 鐵肩擔道義,責任藏於心,蔡娟投入公益事業的精力和時間越來越多。而這份對社會的愛心也漸漸得到了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在沙洋監獄任職的丈夫王江和女兒王怡瀟先後加入到了市紅十字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隊和市義工聯合會。
  • 「00後」大學生王雪「在我心中 一直有個夢……」
    2001年出生的王雪,是一名「00後」,她從小就有一個夢想——當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2019年,她考入淮陰師範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入學後她積極參加志願服務工作,今年疫情期間,她還報名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防疫一線的志願者。王雪以平時點點滴滴的努力,向著自己的夢想前行。
  • 青春與志願服務|龍欣:手秉暖燭,滿懷激情點亮青春
    亦師亦友,傾情傾力助學生成長成才2011年至2018年,龍欣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金融學院先後任輔導員、分團委書記、就業促進中心主任等職務,2014年開始負責金融學院分團委工作。期間,他愛崗敬業,與學生亦師亦友,對學生心理健康、創新創業、畢業就業發展等,實行精準服務、指導,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 我院獲得2020年福建省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優秀項目獎
    2020-12-26 00:16:50 來源: 實用大百科 舉報
  • 河源開展各類文化志願服務活動 助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據悉,「小小講解員」項目是河源市文化部門關心關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文化志願服務項目之一。近年來,河源市文化部門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實施文化志願服務項目,助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圖片來源:河源文明網)  藝術幫扶助推兒童健康成長  1月4日,「關愛貧困山區·志願文化服務」龍川縣澗洞小學藝術培訓工程成果匯報演出在老隆鎮澗洞小學舉辦。
  • 志願活動之「關愛兒童,健康成長」
    這段時間,山西省兒童醫院舉行了一場「關愛兒童,健康成長」的志願活動,此次活動旨在豐富血液病兒童治療期間的生活,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與關愛。同時,小丑醫生志願者服務團隊的兩名學生積極參與了此次志願服務 ,為此次活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 2019年度濰坊市「四個最美(佳)」志願服務先進典型名單公布!
    趙海文 濰坊廣播電視報社志願服務隊徐明一 濰坊市廣播電視臺志願服務隊歐麗美 濰坊市科技館志願服務隊都 曉 濰坊市科技館志願服務隊陳曉嬌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大學生青年志願者協會高志帥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大學生青年志願者協會韓培培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大學生青年志願者協會何國棟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大學生青年志願者協會李慶愛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大學生青年志願者協會劉偉冬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大學生青年志願者協會
  • 00後大學生義務接聽心理熱線兩個月
    今早8點,武漢00後大學生龔澤儒,在老家廣東省開平市的輔導站裡,準時開始接聽心理諮詢熱線。每天「坐班」6.5小時,手機在線「值班」9小時,是她兩個多月來的日常。龔澤儒接聽「公益心理諮詢專線」龔澤儒是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2018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