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3月31日訊(記者柯稱 通訊員程曉璐)「您好。這裡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的嗎?」今早8點,武漢00後大學生龔澤儒,在老家廣東省開平市的輔導站裡,準時開始接聽心理諮詢熱線。每天「坐班」6.5小時,手機在線「值班」9小時,是她兩個多月來的日常。
龔澤儒接聽「公益心理諮詢專線」
龔澤儒是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2018級學生。寒假回到家鄉後,在公安系統工作的父母雙雙投入到抗疫一線中,龔澤儒也決定貢獻自己的力量。大年初三,她加入了開平義工聯合會組建的「守護天使義工服務隊」,負責接聽公益心理諮詢專線。
疫情期間,服務隊共招募了43名志願者,龔澤儒是年齡最小的隊員。由於並非心理學相關專業學生,她事先經過了十幾次線上集訓、層層審核選拔、兩次輪崗備班,才如願成為防疫心理援助志願者。
兩個多月來,龔澤儒一直沒有休息,提供心理服務時也越來越專業,每次接聽熱線,短則十五分鐘,長則一個小時,忙起來連一口水都顧不上喝。有時候,諮詢者撥通電話後卻不知怎麼開口,只有沉默的呼吸聲。龔澤儒就會說:「別著急,我有時也會不知從何說起。慢慢來,我們很願意幫助您。通話內容是保密的,請您放心。」
龔澤儒說,心理服務對自己的心理狀態也是很大的考驗。她聽到過不同的哭聲和傾訴,有時候也會跟著電話那頭的人「同頻」紅了眼眶。但她知道,只有保持自己情緒穩定,保持溫柔的語氣和平緩的語速,才能給對方安全感,輕輕揉開他們心上的褶皺。
曾有一名初三學生打進熱線表示,中考在即無法開學,緊張擔心得寢食難安。「我是大二學生,很理解學業帶來的壓力。你得相信,認真努力後一定能看到進步。世上有很多事是不確定的,但我們可以做一個『確定的自己』。」龔澤儒變著方式鼓勵他放鬆心情,堅持下去。龔澤儒說,這條熱線主要服務未成年人,年紀不大的自己會首先親近對方,「除了安撫和鼓勵,陪伴和傾聽也是很重要的支持。」
龔澤儒(右二)參與團體輔導
每周四,龔澤儒還會和「守護天使志願服務隊」一起,為當地工廠返崗員工子女開展兒童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普及科學防控知識,教會孩子們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
當前,開平市進入了復工復產的關鍵期。除了心理援助服務外,龔澤儒還「兼職」了對社區住戶動態軌跡進行排查登記的工作。「一個排查電話,平均需要3分鐘左右。每天打一百多個電話。連著三天下來,耳朵裡總是電話的嗡嗡聲音。」龔澤儒笑言,自己還能「頂得住」。
龔澤儒在志願活動中
原來,龔澤儒6歲起就跟著媽媽一起做義工了,「我倆一起去敬老院裡看望孤寡老人。我負責洗菜,媽媽負責烹飪。」讀大學後,每年寒假一回家,龔澤儒就馬上報名加入到當地義工組織。同時,她還擔任學校「晨光新媒體工作室」的副站長,負責著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日常運營。
「最近我也在學習心理輔導方面的知識,希望自己能更專業地幫助跟多人。」龔澤儒說,自從接觸防疫心理諮詢工作以來,她越發對專業心理健康工作者充滿了感激和敬佩,「他們像是在心理孤島間奮力划槳的水手,讓受困的人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