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全球影院都陷入了困境。雖然國內已發布通知,安全區域的影院可以開業,但也錯過了很多可以在影院觀看的國外大片,湯姆·漢克斯主演的戰爭片《灰獵犬號》就是其中一例。
湯姆·漢克斯對這部影片可謂十分鐘情,不僅主演,還擔任編劇,付出近10年的心血。
所以,聽到電影最終只能在流媒體平臺上映的消息後,他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這真的讓人心碎」。
好在觀賞體驗的損失,未對影片評價帶來太大影響,目前,《灰獵犬號》在豆瓣評分8.3。
改編自C.S.Forester所著小說《The Good Shepherd》。《灰獵犬號》的故事很簡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37支盟軍船隻組成的護航艦隊,在歐內斯特·克勞斯(湯姆·漢克斯飾)艦長率領的美國驅逐艦「灰獵犬號」指揮下,穿越險惡的北大西洋。
在這段超出了空軍掩護範圍的航程裡,他們要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德國U型潛艇狼群的襲擊,完成孤獨的50個小時的航行。
真實故事改編,限定時間內,憑藉勇氣與非凡的領導力,率領團隊完成近乎不可能的危險任務。
《灰獵犬號》最突出的優點,便是節奏緊湊,營造出了真實的緊張感,讓人仿佛身臨海戰現場。
故事的切口極小,場面也相當集中,事件為主、人物為輔展現50多小時內美國驅逐艦和德國潛艇的連場對決,90分鐘的電影幾乎是從頭緊張到尾,除尾聲部分外,70分鐘基本都在緊張的作戰狀態,算得上是好萊塢戰爭片中比較少有的表現形式,過癮。
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不單純把《灰獵犬號》看作一部戰爭片,我們從《灰獵犬號》中,又能看出更多新的意義。
從2020年初的山火,到席捲全球疫情,再到頻繁的洪水、地震等等災難,人類面對的敵人,災難接踵而來,不給我們喘息的機會,仿佛影片中的德軍一樣狡猾,不知何時會給出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我們措手不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但在影片中,至少我們擁有一位卓越的領導人,他沉著、冷靜、睿智、果敢、有魄力,最重要的是,他有責任感,有擔當。
50個小時的航程,他沒吃過一口飯,沒沾一下凳子,來回奔走在船艙中,直到雙腳磨出血,也沒下過火線。
更難得的是,他還展現出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對一個炊事兵的犧牲,也表現出了悲痛。
甚至對待敵人,他也不嗜血,他參戰,是因為不得不保衛家園,而不是熱愛殺戮。
一場成功的廝殺後,下屬匯報:太好了,我們幹掉了50個德國佬。
他說:也是50個人命。
在「戰爭」狀態中,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領導者。
雖然《灰獵犬號》所宣揚的,仍然是一種美式英雄主義。
但這種的英雄主義,褒揚的是人的勇敢、善良、擔當,它體現的是跨越國界的價值。
更值得玩味的是,這樣一個完美領導人的形象,是由被稱為「美國精神之父」的湯姆·漢克斯本人來飾演。
在這場疫情中,湯姆·漢克斯也是第一個宣布自己被感染的美國名人。
在痊癒之後,他還捐獻了血液,以供研究、開發疫苗。
對比之下,當川普頑固地不肯戴口罩,給出用X光照射,注射消毒劑來消滅病毒之類的不靠譜建議時,湯姆·漢克斯則在積極發聲,呼籲人們佩戴口罩,做「正確的事情」。
看起來,是不是有點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