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尖端》:網絡時代的後現代啟示錄

2020-12-27 華西都市報

諾獎熱門作家託馬斯·品欽代表作被引進

《致命尖端》:網絡時代的後現代啟示錄

《致命尖端》

《萬有引力之虹》

  文學界有這麼一個說法:《尤利西斯》深刻影響了西方世界的20世紀上半葉,而美國當代文學巨擘《萬有引力之虹》則深刻影響了20世紀後半葉。尤其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賽博朋克小說家常說受這部小說影響很大。
  繼《萬有引力之虹》精裝全譯修訂本今年春天在中國推出之後,2020年歲末,託馬斯·品欽的又一部代表性長篇文學作品《致命尖端》,被譯林出版社首度引進中文世界出版。對於這位現年83歲的老作家而言,此書很有可能是他寫作生涯的最後一本。該作品由南京大學博士、青年學者蔣怡傾力三年翻譯完成,南京大學副教授、品欽研究專家但漢松撰寫近萬字序言加以導讀。這是一部品欽反思當代前沿技術與人的處境,再次拓展其文學領域的力作。
  《致命尖端》原書出版於2013年。由於翻譯難度較大,譯林出版社在青年一代學者中進行了遴選,最終邀請蔣怡擔綱譯者,其譯文流暢且文字精煉,並且對文中的時代背景和技術術語做了大量的研究與說明。據出版社透露,成名後深居簡出的品欽,這次破例審讀了簡體中文版的序言,可見他對此書的重視程度。

借用高等數學與現代物理描繪現代人類的艱難處境

  託馬斯·品欽是當代文學巨擘,被文學批評大師哈羅德·布魯姆稱作美國當代最重要的四位作家之一,屢次入列諾貝爾文學獎候選名單。
  品欽對個人生活諱莫如深,成名後深居簡出,早年的照片和檔案也離奇消失,引發了媒體、學界和書迷對其生活的狂熱考證。其作品包含著豐富的意旨、風格和主題,通過迷宮式的敘事和對自然科學、前沿科技、高等數學、現代物理等領域的概念借用,描繪了美國光怪陸離的社會全景,道出了現代人類的艱難處境,展現了鬼才品欽詭譎的視角,以及對黑色幽默、犯罪懸疑、偵探等元素的嫻熟運用。
  延續了品欽一貫以來的黑色偵探風格,《致命尖端》是一部關於網際網路技術的小說。作者以一位紐約單親媽媽瑪克欣的角度,調查網際網路年輕富翁的一樁陰謀,涉及CIA的陰暗歷史、紐約的俄國黑幫、各色徘徊在邊緣的天才黑客。情節推進中有懸疑、驚悚,又以他拿手的冷幽默做陪襯,造就了一本閱讀趣味很濃的小說。
  據說最近二三十年,品欽一直定居在紐約市,而且和自己的文學經理人梅蘭妮結了婚。1998年,有記者在曼哈頓街頭拍到這位年過六旬的文學隱士正牽著自己七歲的兒子傑克遜過馬路。9·11恐怖襲擊發生的時刻,品欽很可能是這場城市浩劫的親歷者,並最終在十二年後寫出了《致命尖端》。

探索「深網」和極客生活反思技術與人的處境

  《致命尖端》是一部關於「網」的小說,只是「這張網不是蜘蛛的唾液結成的,而是虛擬的二進位代碼、伺服器、電腦終端和網線構成的隱匿賽博空間」。因此,《致命尖端》更像是網絡時代的後現代啟示錄。
  《致命尖端》英文書名「Bleeding Edge」是「血尖」的意思,在計算機、網際網路科學中屬於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某種有潛在風險的最新的前沿科技,通常性能不穩定,而且會讓使用者付出很大代價。但也有可能變成主流技術,比如在網際網路發展初期,e-mail技術就被歸類為前沿技術。在該書中,品欽回到了網際網路成為現今模樣的起始點,反思了它轉變的利弊。
  前沿美好,卻致命滴血。這正是當代社會所謂前沿技術的悖論。「網絡」及其依附的人類數位化生存,由此成為了品欽小說世界中像「火箭」一樣重要的文學-科技母題。與《萬有引力之虹》把V-2火箭技術放在二戰的歷史語境下描述一樣,《致命尖端》凸顯了技術主題,將網際網路、虛擬實境置於9·11事件、後現代消費社會等宏大的歷史背景中。該書以網際網路發生轉折的2001年為背景,講述「.com」經濟泡沫破滅後的影響、網際網路模式的換代。
  這是品欽嶄新的文學嘗試,也是他對當代前沿科技的反思。他探索了「深網」和極客的生活,呈現了網際網路中的許多前沿科技即將洪水般湧來的趨勢。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賽博朋克小說家常說受到品欽早期小說影響很大,《致命尖端》是品欽小說特別接近賽博朋克的一本,它用了貼近賽博朋克的主題,卻又超越了當年那個科幻亞文類。黑色偵探、網際網路、虛擬空間、賽博朋克,四大元素熔於一爐,值得期待。封面新聞記者張杰

相關焦點

  • 託馬斯·品欽全新長篇《致命尖端》|網絡時代的後現代啟示錄
    2020年可謂美國當代文學巨擘、後現代主義代表作家託馬斯·品欽在中國的「豐收之年」。譯林出版社繼重版了他的代表作《萬有引力之虹》精裝全譯修訂本之後,近日又正式推出了40多萬字的全新作品《致命尖端》。《致命尖端》在中文世界首度引進與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學和出版意義。對於這位現年83歲的老作家而言,此書很有可能是他寫作生涯的最後一本。據透露,成名後深居簡出的他,這次破例審讀了簡體中文版的序言,可見對此書的重視程度。
  • ...萬有引力之虹|網絡時代|後現代|文學|託馬斯·品欽|致命尖端
    繼《萬有引力之虹》精裝全譯修訂本今年春天在中國推出之後,2020年歲末,託馬斯·品欽的又一部代表性長篇文學作品《致命尖端》,被譯林出版社首度引進中文世界出版。對於這位現年83歲的老作家而言,此書很有可能是他寫作生涯的最後一本。該作品由南京大學博士、青年學者蔣怡傾力三年翻譯完成,南京大學副教授、品欽研究專家但漢松撰寫近萬字序言加以導讀。
  • 《致命尖端》:反思前沿科技和人的處境
    >  2020年可謂美國當代文學巨擘、後現代主義代表作家託馬斯·品欽在中國的「豐收之年」。譯林出版社繼春天重版了他的代表作《萬有引力之虹》之後,近日又推出了40多萬字的全新作品《致命尖端》。這部長篇力作由南京大學博士、青年學者蔣怡傾力三年翻譯完成,南京大學副教授、品欽研究專家但漢松撰寫近萬字序言加以導讀。  出版方介紹,《致命尖端》原書出版於2013年,此次在中文世界首度引進與出版。對於這位現年83歲的老作家而言,此書很有可能是他寫作生涯的最後一本。
  • 美國當代文學巨擘託馬斯品欽全新長篇《致命尖端》引進出版
    《致命尖端》原書出版於2013年。由於翻譯難度較大,譯林出版社在青年一代學者中進行了遴選,最終邀請蔣怡擔綱譯者,其譯文流暢且文字精煉,並且對文中的時代背景和技術術語做了大量的研究與說明。《致命尖端》在中文世界首度引進與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學和出版意義。
  • 《現代啟示錄》:跨越四十年的精神吸引力來自何處
    持久有力的人文主義感動國內電影人經常談《西部往事》《美國往事》《教父》,但是談《現代啟示錄》的少。我覺得《現代啟示錄》的觀影門檻略高,觀看者精神性的進展開掘的深度,決定了他與這部影片共振的程度。我在20年前看過《現代啟示錄》,當時的感覺十分粗淺,覺得這部影片有點神經質。但是北影節我重看了這部影片,產生了令人戰慄的共鳴。原因究竟何在?
  • 美國當代文學巨擘託馬斯·品欽全新長篇《致命尖端》中文版首度引進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夏明勤)2020年可謂美國當代文學巨擘、後現代主義代表作家託馬斯·品欽在中國的「豐收之年」。譯林出版社繼春天重版了他的代表作《萬有引力之虹》精裝全譯修訂本之後,近日又正式推出了40多萬字的全新作品《致命尖端》。
  • 《教父2》和《現代啟示錄》都是科波拉執導,哪部是其巔峰之作?
    我覺得《現代啟示錄》的觀影門檻略高,觀看者精神性的進展開掘的深度,決定了他與這部影片共振的程度。我在20年前看過《現代啟示錄》,當時的感覺十分粗淺,覺得這部影片有點神經質。但是北影節我重看了這部影片,產生了令人戰慄的共鳴。原因究竟何在?當然這個經歷與觀看的介質有關。
  • 《現代啟示錄》
    《現代啟示錄》這部彪悍的電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此片榮獲第32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更是被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評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最勇敢
  • 從尼採、康拉德直到科波拉——重讀《現代啟示錄》
    精英性並不在於他們的家族三代人拿了9個奧斯卡小金人,而是在於對時代和社會思想的貢獻。能夠不顧預算超支、周期嚴重延時(原定拍攝6周的《現代啟示錄》拍了一年半)、一片批評殺伐聲,甚至眾叛親離的困境,像個瘋子一樣堅持自己的判斷,這真的不是尋常人能做到的。40年後來看,它帶給觀眾思想的震撼和啟迪絲毫不減,但我們的接受卻更加狹隘了。
  • 先進美好,卻致命淌血:託馬斯·品欽的隱匿賽博空間
    《葡萄園》不過,這部《致命尖端》卻更像是網絡時代的後現代啟示錄。從這個意義上說,《致命尖端》並不是品欽寫的第一部「9·11」小說。《致命尖端》告訴我們,那個熟知的網際網路已被資本主義高度商業化,搜尋引擎和各種網絡「後門」軟體讓我們在「帝國」裡無處遁形;與這種「淺網」相對的是「深網」(Deep Web),後者是一個「結構精美的垃圾場」,那裡「大多是廢棄的網站和斷開的連結」,內部則是「一套完整的具有重重限制的隱形迷宮」。
  • 《現代啟示錄》背後的「黑暗之心」
    《現代啟示錄》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從誕生之初就自帶「黑暗」屬性的《現代啟示錄》        作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電影生涯中最重要的電影作品,相對於講述家庭式愛恨情仇的《教父》,我個人更青睞於探討人性與戰爭本質的《現代啟示錄》。
  • 從尼採、康拉德直到科波拉 ——重讀《現代啟示錄》
    很多導演,比如伍迪·艾倫,就經常被錯位地歸於前者……    《現代啟示錄》是科波拉的野心之作(儘管一開始曾決定由喬治·盧卡斯來導演,但這個創意核心一直是科波拉本人的)。雖然它不像《對話》(1974)那樣在一個簡單的故事中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四兩撥千斤,但的確比已經成為電影教科書級別的《教父》(1972)複雜且深入得多(有一種說法是,科波拉拍《教父》是為了給《現代啟示錄》積累資金)。
  • 重讀《現代啟示錄》:從尼採、康拉德到科波拉
    很多導演,比如伍迪·艾倫,就經常被錯位地歸於前者……《現代啟示錄》是科波拉的野心之作(儘管一開始曾決定由喬治·盧卡斯來導演,但這個創意核心一直是科波拉本人的)。雖然它不像《對話》(1974)那樣在一個簡單的故事中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四兩撥千斤,但的確比已經成為電影教科書級別的《教父》(1972)複雜且深入得多(有一種說法是,科波拉拍《教父》是為了給《現代啟示錄》積累資金)。
  • 重讀《現代啟示錄》:從尼採、康拉德到科波拉
    雖然它不像《對話》(1974)那樣在一個簡單的故事中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四兩撥千斤,但的確比已經成為電影教科書級別的《教父》(1972)複雜且深入得多(有一種說法是,科波拉拍《教父》是為了給《現代啟示錄》積累資金)。如果說科波拉電影屬於美國的精英文化,大概未必十分錯。精英性並不在於他們的家族三代人拿了9個奧斯卡小金人,而是在於對時代和社會思想的貢獻。
  • 世界經典電影系列(10)《現代啟示錄》
    9月30日晚21:30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看電影》請來電影學者葛穎,與主持人張穎為你解讀世界經典電影系列(10)《現代啟示錄》。故事梗概很多影評人認為《現代啟示錄》其實是一部公路片。儘管它沒有公路,有的只是河流。好萊塢公路片的模式是,當一段路走完,人生境界也隨之發生改變。《現代啟示錄》的故事並不複雜,它講述了一位年輕的軍官,受命去處理一個在美國軍方看來已經發瘋的另一個軍官,因為此人完全打亂了美國軍方的亞洲戰略。年輕軍官在一路尋找的途中,看到了整個越戰的真實場面。
  • 現代啟示錄【一起學電影】
    4分鐘看完《現代啟示錄》,場面震撼↓↓↓153分鐘(公映版)/劇情/戰爭/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
  • 《現代啟示錄》與華格納 |《女武神》的「拯救」
    《現代啟示錄》這部電影在奧斯卡上曾一度獲得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在內的8項提名,並獲得了最佳攝影,最佳聲音兩項大獎。對於影片本身,不僅僅是一視覺盛宴,更重要的也是一聽覺盛宴,在聽覺方面,對於觀眾衝擊力最大的應當是那段華格納《女武神》中的「女武神之行」音樂的應用,即影片37分32秒開始至43分9秒結束,這段不僅帶給觀眾爆炸式的視聽衝擊力,我更認為這段是整部影片的核心意旨所在。
  • 現代啟示錄,把戰爭當成實驗品的小白鼠
    觀看了今年最熱的影片《八佰》,然後寫了一篇觀感《八佰,八佰,八佰,現代啟示錄》,裡面提到了二部電影,一部是講述同一個故事題材的《八百壯士》,一部是同戰爭題材的《現代啟示錄》。這是我觀看《八佰》後,為了補課,第一次觀看這部電影,感覺味道寡淡,力道不足。
  • 美國電影《現代啟示錄》高清完整版
    類型: 劇情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法語 / 高棉語 / 越南語上映日期: 1979-05-19(坎城電影節) / 1979-08-15(美國)片長: 153分鐘(公映版) / 202分鐘(DVD發行終極版) / 196分鐘(導演重剪版)又名: 當代啟示錄劇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