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鳥人與魚(ID:nryy2012)
後窗經授權轉載
超多圖片,建議WIFI觀看,土豪自便 :)
小津安二郎
おづ やすじろう
Yasujirô Ozu
James Maki
(1903.12.12-1963.12.12)
日本電影導演、編劇
「電影是以餘味定輸贏的」
小津安二郎一生創作了54部作品
雖部分散佚,仍有30餘部存世
從細微之處觀察生活的幸與哀
總在省略和留白之處讓觀者
體會人生的無奈或明朗
超低機位構圖
凝滯鏡頭下的細膩畫面等
建構了他獨特的視覺美學
小津的這份「餘味」
或許在不同年代影人們的
「念念不忘」中,「必有迴響」
早期他廣泛拍攝各類影片
其中又以青春喜劇類居多
戰後主力於以一般庶民日常生活為主的小市民電影
尤其以《晚春》《東京物語》為他一生中的代表作
以低視角仰視拍攝方式獨樹一格
也成為後來導演的效法學習對象
小津安二郎早期默片
基本上體現了一種
克制而平易的喜劇風格
在小津的電影中
家庭親情作為一種近似
宗教式的倫理而再三討論
小津電影中沒有女人的視角
女性角色僅作為臨嫁或離去的女兒
而成為父親視野裡的感嘆一種
小津的前期電影達到了
日本默片時期的最高成就
後期電影仍然以其一貫的風格
堅持了日本電影的傳統風貌
對於傳統家庭結構的挽留
以及對於寂寥失意的生命晚年的感嘆
成為小津作品的戀戀風塵
小津的作品所反映的都是
現代日本社會的
風俗習慣和世態人情
他表現的現代日本風俗
不是雜亂無章的隨意描寫
而是通過電影的技巧
把它統一在一種出色的形式
之中加以表現
即使是外國人對這種形式本身
所具有的緊張感、層次感
和幽默感也會很容易領會
他熱愛生命,對鏡頭下的人物
既是憐愛也灌注無限深情
他的電影繼承了被美國電影
所淡忘的一些東西
並把它作為一種
日本式的美
而予以完善發展
高興就又跑又跳
悲傷就又哭又喊
那是上野動物園猴子幹的事
笑在臉上,哭在心裡
說出心裡相反的語言
做出心裡相反的臉色
這才叫人哪
小津安二郎好酒
經常酩酊大醉
他電影裡的喝酒場面
大都是他的儀態
如現實中的笠智眾從不喝酒
影片裡的演出
都是平時觀察小津喝酒所得
除了好酒,小津還喜愛美食
他有一本美食手冊
用的是皮革面的筆記本
全是美食心得
凡是遇到美味的食物
如鰻魚、天婦羅、燒雞等
會記下來
並畫上細緻的地圖
手冊中出現最多的
是鰻魚店
還有吉列豬扒店
小津安二郎
在他的同胞心目中
是所有日本電影導演中
最具日本特色的一位
他畢生的電影
只有一個主要的題材
即日本的家庭
並且只有一個主題
那就是家庭的崩潰
1903
12月12日
出生於東京深川區龜住町
七番地的一戶名門
幼時喜歡繪畫
1913
小津安二郎跟隨母親
搬到名古屋附近的
伊勢松坂屋居住
父親則在外經商
/
從10歲直到20歲
小津都很少與父親見面
/
13歲時
進入三重縣立第四中學校
(現伊勢高校)讀書
但小津從小不喜制度化生活
對學校教育尤其反叛
他不守紀律
還染上了飲酒的癖好
因為迷戀美國電影
他常常欺騙母親
藉口與朋友登山
實際上跑到附近的
城鎮去看電影
1920
17歲的小津寫了一封
"輕佻"的信給低年級同學
被校方逐出宿舍
/
中學畢業後
小津安二郎陸續報考
神戶高等商業學校、師範學校等
但都沒有考上
最終謀得一個偏遠山村
的小學代課教員職位
1923
他在母親的託人引薦下
(他的父親反對他進入電影公司)
辭去代課教員的工作
進入了松竹映畫公司的
蒲田攝影廠擔任攝影助手工作
與清水宏、五所平之助等同事
1925
在陸軍後勤部服兵役
1926
返回松竹公司
任大久保忠素之助導
1927
因為偶然的機會
拍攝電影處女作
懺悔之刀
懺悔の刃
Sword of Penitence
這是其唯一的古裝片
1928
執導的影片
年輕人的夢
老婆失蹤
南瓜
湊在一起的夫妻
肉體美
1929
執導喜劇片
年輕的日子
學生ロマンス 若き日
小津的第8部作品
也是他的首部長片
執導喜劇片
日式歡喜冤家
和製喧嘩友達
執導由高田稔、田中絹代
主演的劇情片
我畢業了,但…
大學は出たけれど
I Graduated But...
迥異的片名
並置著看實在有趣
背景俱是當年日本經濟蕭條
畢業生六成失業
僅留存十分鐘殘本
但故事尚算完整
仍可窺見失業青年瞞著妻子
與母親強裝上班的窮途落泊
突貫小僧
突貫小僧
A Straightforward Boy
小津安二郎導演的第12部作品
故事靈感來自歐亨利的
短篇小說《紅酋長的贖金》
黑白默片,原片長38分鐘
現存殘本雖然僅剩14分鐘
仍可看出全劇的重要脈絡
另外還有
公司職員生活
寶山
瞬間的幸運
愛神的怨靈
結婚學入門
1930
編導由齋藤達雄、二葉香穗瑠
主演的劇情片
我落第了,但…
但…… 落第はしたけれど
小津曾是問題學生
上電影院也不考入學試
影片無疑是他青春的寫照
一勤一懶的兩幫學生身上
有笑刺肚皮的夏勞哀式喜劇語言
難忘是笠智眾初見擔演重要角色
看他在小津影片中漸漸吃重
是另一重樂趣
那夜的妻子
その夜の妻
That NIght's Wife
開心地走吧
朗かに歩め
Walk Cheerfully
大小姐
1931
美人哀愁
美人と哀愁
The Sorrow of the Beautiful Woman
淑女與髯
淑女と髯
The Lady and the Beard
小津最樸實無華的喜劇作品
一個鬍子三個女子的故事
東京合唱
東京の合唱
Tokyo Chorus
1932
編導由齋藤達雄、青木富夫
主演的劇情片
我出生了,但…
大人の見る絵本 生れてはみたけれど
I Was Born, But...
小職員搬到城郊,豈料山雨欲來
大人與小孩世界各自上演不同的權力遊戲
新來的一雙小兄弟給小鄰居欺負得眼淚漣漣
後來借用別人的武力做了小霸王
小兄弟目睹窩囊的父親扮小丑取悅老闆
氣上心頭罵了父親一頓,然後絕食抗議
暖熱飯糰最後送到兩張小嘴裡
一家人和氣收場
小孩上了生命「寶貴的」頭一課
大人虛偽,莫非真的有道理?
劇本原來寫大兒子離家出走
小津大筆一改
他那些放任的少年從此亦離我們而去
日本「電影旬報」選為年度最佳電影
青春之夢今何在
青春の夢いまいづこ
Where Now Are the Dreams of Youth
春隨婦人來
何日再逢君
1933
編導劇情片
心血來潮
出來ごころ
該片是喜八系列第一部
被日本《電影旬報》
選為年度最佳電影
東京之女
東京の女
非常線之女
非常線の女
Dragnet Girl
拍完《開心地走吧》事隔三年
日本人對黑幫愛情片熱潮未減
小津再碰這個類型
心態和技巧已別於從前
人物感情轉趨複雜與悲情
畫面一景一物的安排盡見巧思
小津將黑幫片類型玩得出神入化
不少人覺得這是他默片巔峰之作
1934
拍攝由坂本武、飯田蝶子
主演的喜八系列第二部
浮草物語
Ukigusa monogatari
我們要愛母親
母を戀はずや
A Mother Should Be Loved
1935
日本文部省以教育片
宣傳本色傳統文化
邀請松竹拍攝歌舞伎演員
尾上菊五郎六世演出
鏡獅子
鏡獅子
Kikugoro no kagamijishi
該片由小津安二郎執導
影片上半無聲拍攝
後半轉到幕前的演出
同步錄音
這是小津最受爭議的作品
拍攝喜八系列的最後一部
東京之宿
東京の宿
An Inn in Tokyo
本片受到歐洲影評人高度評價
小津對低下階層的窮苦市民生活點滴的刻劃
媲美義大利寫實主義經典電影《單車竊賊》
簡單的故事與結構
襯託出喜八的可憐遭遇
側寫日本戰前貧窮的社會狀況
箱中女
1936
編導首部有聲電影
獨生子
一人息子
Hitori musuko
The Only Son
大學是個好地方
1937
編導由齋藤達雄、粟島墨子
主演的家庭喜劇
淑女忘記了什麼
淑女は何を忘れたか
What Did the Lady Forget?
9月10日
35歲的小津安二郎作為
預備役軍官伍長被徵召人伍
隸屬華中派遣軍直屬軍部
野戰瓦斯部隊第二中隊
/
9月24日
他從大阪上船
29日在上海登陸
直接投人淞滬會戰
上海之戰結束後
小津隨部隊進攻南京
隨後一直轉戰中國的
華東、華中各地
直到1939年7月
服役期滿歸國
1941
編導由藤野秀夫、葛城文子、三宅邦子
主演的家庭倫理電影
戶田家兄妹
戸田家の兄妹
The Brothers and Sisters of the Toda Family
被日本《電影旬報》
選為年度最佳電影
1942
父親在世時
父ありき
Chichi ariki
There Was a Father
本片劇本是 小津安二郎
於1937年出徵前夕完成的
1943
6月,小津安二郎再次應徵
被派往東南亞戰場
這回他不是一名普通士兵
而是作為軍部報導部電影班成員
參與日軍的宣傳報導工作
日本戰敗後
他在新加坡隨日本軍隊
投降並成為戰俘
於1946年歸國
1947
拍攝戰後第一部作品
長屋紳士錄
長屋紳士録
Nagaya shinshiroku
Record of a Tenement Gentleman
1948
風中的母雞
風の中の牝雞
Kaze no naka no mendori
A Hen in the Wind
1949
跟編劇老搭檔野田高梧
再度合作,推出
晚春
Banshun
Late Spring
居住在鎌倉的大學教授曾宮周吉早年喪偶
他與女兒紀子(原節子 飾)相依為命
紀子從小擔負起家庭的重擔
悉心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
轉眼間,紀子已二十七歲
依舊待字閨中
紀子的姑姑和朋友都很關心她的婚事
然而她卻因為對父親的依戀
不願談婚論嫁
不久姑姑為周吉介紹
一名獨身女子三輪秋子
周吉欣然同意
得知此事的紀子心中感到無限的悵然
……
該片標誌著小津安二郎電影的成熟
此片被列為日本當年十大最佳影片的第一位
併入選日本電影名片200部
1950
宗方姐妹
宗方姉妹
Munekata kyodai
The Munekata Sisters
1951
執導並參與創作劇情片
麥秋
麥秋
Early Summer
該片被日本《電影旬報》
選為年度十佳影片第一位
入選日本電影名片200部
榮獲1952年藍絲帶最佳女主角(原節子)
最佳攝影、最佳導演和最佳女配角等四項大獎
1952年每日電影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影片
1952
茶泡飯之味
お茶漬の味
Ochazuke no aji
Flavor of Green Tea Over Rice
1953
執導由原節子、杉村春子
主演的家庭倫理電影
東京物語
東京物語
Tokyo Story
影片描述的是住在海濱小城尾道的
70歲老夫妻離開故鄉
去探望他們住在東京的子女
在品嘗了各自成家的兒女們冷淡的招待後
老夫婦決定回歸老家
結果年邁的老伴得病
死在了旅程的終點的故事
影片展示了傳統大家庭制度正在
無可挽回地走向緩慢解體的過程
是偉大的家庭電影
它非常的東方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平靜
沒有什麼戲劇性
但是結尾卻給你重重一擊
讓你感到生活是如此令人絕望
它展示了生活中非常細微的變化
敏銳的呈現了生活的本質正是「變化」
沒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變的
唯一不變的卻是事物
都會變化這個規律
這部影片通過舒緩的方式
將這個概念傳達給觀眾
—— 導演李安
這個城市這麼大
一不小心走散了
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了
一個人生活
覺得日子都變長了
優厚的薪水可以放棄
稱心的工作可以再找
親情卻不可以擱置
因為那是永遠的避風港
是黑夜中的明燈
無私地指引我們的生命之舟
順利繞過暗礁險灘
如果我知道她走得這麼突然
我就要對她好一些
和你在一起時
是她在東京過得最開心的時光
黎明真美啊
尾道的天氣還是像以往一樣的熱
影片獲第1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薩瑟蘭獎
1956
早春
Soshun
Early Spring
1957
東京暮色
東京暮色
Tôkyô boshoku
Tokyo Twilight
自《那夜的妻子》後已沒見這麼絕望的小津
戰後作品中,只這一部發生在嚴寒的冬季
亦只這麼一部,探往破碎家庭那缺去的一員
已出嫁的大女兒沒法與丈夫相處
回到父親的家尋找避難所
未出嫁的二女兒忽然懷了孩子
夜夜到夜店等候負心漢的出現
與父親下屬私奔多年的母親
突然闖進兩女兒的生活
可二女兒打掉孩子後
再沒法承受殘酷的現實
戲劇化的故事在小津晚期作品中不多見
但低調的處理手法炮製了不少經典場面
母親在辭別東京的列車上不斷探頭張望女兒一幕
幾乎預見老人晚境將至的悽涼
豁達面對生命
是小津往後作品的出路
1958
第一次嘗試採用彩色膠捲拍攝
彼岸花
Higanbana
Equinox Flower
根據裡見弴的原作改編
該片被日本《電影旬報》
選為年度十佳影片第三位
小津安二郎 也因此獲得
藝術祭文部大臣賞及紫綬褒章
1959
拍成彩色版
浮草
Floating Weeds
描繪的是江湖歌舞伎
藝人的生活和情感
早安
お早よう
Good Morning
大人的世界總是麻煩多多
謙恭禮貌的外表下
又有多少捉摸不透的小心思
……
同年獲日本藝術院賞
1960
拍攝《晚春》的彩色翻版
秋日和
Late Autumn
1961
因拍攝《秋日和》而獲得
第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小早川家之秋
小早川家の秋
The End of Summer
1962
執導由岡田茉莉子、杉村春子
主演的劇情片
秋刀魚之味
秋刀魚の味
An Autumn Afternoon
該片是 小津安二郎
過世前最後執導的作品
影片講述了老人平山的
家庭生活和嫁女的過程
是他窮盡一生的智慧和總結
小津用簡樸清淡的風格
和端然不動的攝影機
營造出了一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平和世界
日常生活中處處顯現著幽默情調
但整部影片對生命流逝的緬懷
有著濃烈的悲劇意味
細膩的展現了老年人的心理狀態
是小津對自己人生的獨特體會
但卻充滿了對整個生命的關照
著力描繪的是瑣碎而
富有東方韻味的日常生活
與《東京物語》相比
《秋刀魚之味》少了一些感傷
儘管孤獨感彌散在整個電影文本
作品在小心翼翼地觸碰到
衰老、死亡等話題之時
還是點到為止
在靜默的膠捲舒展中
故事緩緩流出
說的是家長裡短
蘊含於其中的情懷卻耐人回味
細膩的電影筆法更是打動人心
獲選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影片
1963
被選為藝術學院會員
電影導演首次獲此榮譽
12月12日
小津安二郎因癌症病逝
享年60歲
與前一年去世的母親
一起葬在北鎌倉圓覺寺中
/
小津安二郎的祖上為名門世家
他的祖父是一個浪蕩子
曾聲稱只要一輩子不愁酒錢就行
父親經營海產批發
他還有四位兄弟姐妹
小津安二郎終身未娶
一生與母親生活在一起
1962年2月
小津安二郎母親的病逝
(他的父親在他30歲時過世)
是對他最大的打擊
第二年,小津安二郎
也病逝於醫院中
這一天剛好是他的60歲誕辰
他的墓碑上
按照他的遺願
只留下了一個字
「無」
我是開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小津安二郎寫下他的人生、他的電影
拍電影四十年,小津只走自己的路
一直想完美地表現人性的溫暖
人生中的執著,天性中的悲憫
都在這數十年間煮成一鍋好豆腐
面對攝影機時
我想的最根本的東西
是通過它深入思考事物
找回人類本來豐富的愛
說那東西是人性可能過於抽象
算是人的溫暖吧
我念茲在茲的
就是如何將這種溫暖
完美地表現在畫面上
就我長期對女演員的觀察
新人時期常常孤單一人的人會成為好演員
經常有好友作陪、走到哪裡都結伴而行的
通常成不了大器
因為她們會顧慮彼此
我認為,電影感覺的基礎
應該是自己先這麼想
再去想如何讓這個想法
喚起觀眾生理上的共鳴
一切從這裡出發
我總是被人說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
這點務必要幫我解釋解釋
但我發覺自己與入行時相比確實老了
從最近齋藤達雄評價我的工作方式
說「你以前是個暴君」便可知...
單身漢就像個單身漢吧!
怎麼樣,不行嗎?
因為喜歡電影
以前要看電影時就逃學
戴著鴨舌帽溜進電影院
為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珀爾、懷特等人著迷
我本來沒有勤學之志
所以當了導演
姑且不論成果好壞
只是野心勃勃地企圖
用銅版畫來呈現浮世繪
我曾經要一個女演員
做出掉了錢時的傷心表情
她做了一個表情
我問她丟了多少錢
她說五十元左右
我要她再做一個丟了一百元的表情
然後是五百元的
再來是一千元
可是表情沒什麼不同
導演要的
不是演員釋放感情
而是如何壓抑感情
談到壓抑,要如何壓抑感情來表現性格呢?
《俠骨柔情》中亨利方達在理髮店噴了香水
霍地站起--那就是約翰福特的厲害之處
方達用腳頂著柱子
坐在椅子上大幅度後仰,冷哼一聲
我拍了二十多年的電影
像原節子那樣能夠深入理解角色
並展現精湛演技的女演員非常罕見
----個人感覺原節子有股子老氣橫秋
只不過表現情感很自然
人這種東西,很奢侈
現在沒有火盆就受不了
但是去年此時
卻若無其事地在寒風中行軍
想到那時的風景
就覺得現在偎著火盆還不夠暖
又以為在做夢
彩色片就像用彩釉的碗吃炸蝦蓋飯
而我們會繼續喜愛以前的黑白片
就像我們有時候會想
用青花瓷裝醃茄子來吃一樣
我認為,電影是以餘味定輸贏
最近似乎很多人認為動不動就殺人
刺激性強的才是戲劇
但那種東西不是戲劇
只是意外事故
我在想,可以不要意外事故
只以「是嗎」,「是這樣啦」,「就是那樣啦」
的腔調拍出好一點的故事嗎?
有人跟我說
偶爾也拍些不同的東西吧
我說,我是「開豆腐店的」
做豆腐的人去做咖喱飯或者炸豬排
不可能好吃
素材及圖片來自網絡
鳥人與魚 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