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謝謝你深夜為我打傘,但我真的很害怕
我們公司挺多姑娘,都有過被跟蹤的經歷。
其中比較驚悚的是這個——
一天下班比較晚,她獨自一人回家。
下著小雨,巷子雖然有路燈,但還是有點黑,沒什麼人。
正埋頭快步走著,忽然感覺頭上一黑……一把巨大的黑傘,從身後遮了過來。
而背後的人並沒有再上前一步,也沒有說話,只是沉默的跟著她。
她嚇了一跳,也不敢回頭,加快了腳步。但那人又不斷跟上,為她撐傘。
她心跳加快,手腳冰涼。終於繃緊了神經,飛奔跑掉……
但那個撐傘的人,一直牢牢跟在她身後,直到出了巷子,人多了起來。她假裝蹲下來繫鞋帶,讓對方先走,然後趁機過馬路,躲進路邊的超市。才擺脫這個陰影。
或許很多人剛聽到開頭,會覺得可能是個「浪漫」故事。
雨中撐傘、暗地幫忙、瘋狂尋蹤、創造驚喜……
然而對當事人來說,卻可能是無法言說的恐懼。
那不是驚喜,是驚嚇。
如果他能更直接點:你好,我帶了傘,可以幫你打一會,以免淋雨……我看我們好像順路,我帶你一會吧……
都比一聲不吭直接把傘罩在人家頭上好得多,也更可能被接受。
日本電影《世界奇妙物語》有個故事:男孩為了滿足女友「渴望得到驚喜」的願望,製造了一系列誇張到可怕的「驚嚇」。
截圖裡面這一段,是男孩為了祝賀女友工作轉正,在她家裡貼滿了祝賀的紙條,上面還沾著血——為了拿到她公寓的備用鑰匙,他把公寓管理員殺了。
故事最後,男孩給了她一個最大的「驚喜」。他故意摔死,火化後,骨灰裡冒出一枚戒指——他在死前吞下戒指,這樣就可以給她一個「意外的求婚」了。
有這樣一種精神疾病——「鍾情妄想症」。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一種。
鍾情妄想症的開端,往往就是這種「自以為是的浪漫」。
跟蹤者總是會「一廂情願」的,把這類行為都當作「浪漫」,進入深深的「自我陶醉」。
而這往往是恐怖的開始。
2.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他「追蹤」了她半年
還記得那個在王府井書店蹲守女孩的「痴情男」嗎?
去年中秋節,孫先生在王府井書店偶遇了一個姑娘。
「當時我跟她在書店遇見,對視了有十幾秒。我心裡邊覺得非常滿意非常合適。但是當時沒留聯繫方式,非常後悔。」
為了再次見到這個姑娘, 他辭職在書店蹲守了50多天,期待再次偶遇,這期間全靠借錢過活。
媒體們把他的「浪漫」行為當成「美談」來報導,網友也覺得,這故事太「浪漫」。
但隨著他的行為不斷升級,大家才發現事情不對勁——他越來越像個「變態」。
始終等不來姑娘的孫先生,又使出了很多「計策」:
他跑到法院去,想通過起訴來尋找那個女孩,但法院不受理。
跑去招聘會現場尋人,要求網友把他的故事做成動畫樣本。
今年4月初,他又發了一篇「尋人啟事」,向姑娘隔空傳訊。
「以後咱不能繼續在王府井書店等你啦。
書店工作人員說了,從今以後都不許我去等你。
它們勢眾,有的還拿個破電棍噼裡啪啦的,太嚇銀咧!
有道是,雙拳難敵四手,好虎架不住群狼。
咱還要和你攜手一生呢。
所以考慮再三,決定以後就在天安門廣場國旗那兒等你了。
那裡有人民警察、人民解放軍同志,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矗立著,
還有人民領袖的英靈在那裡罩著,比較有安全感。」
我看完毛骨悚然……
我甚至懷疑,當時那個「十幾秒的對視」,真的發生過嗎?或許那個姑娘只是在看遠處的東西?
幸好,那個姑娘還沒有被他找到,我真心希望她永遠別被找到。
他的表現,已經是典型的「stalker」行為,同時又有「鍾情妄想症」的跡象。進一步發展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而現實裡還有無數類似的事。
網易雲音樂有首歌下面,有這樣一條高贊評論:
看得後背發涼!
留言者當初被女孩拒絕後,開始轉為暗中「視奸」,網絡跟蹤。還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明明在講著細思恐極的事,口氣卻好像是在得意炫耀——「看啊,都這樣了我還能搜索到她的蹤跡,多機靈。」
而這樣的恐怖行為,竟然有兩萬多人點讚。
大家難道是希望這樣的「浪漫」也發生在自己身上?
3. 他評論了姑娘幾千條朋友圈
去年,我發過一篇講「反跟蹤」的文章。是一個曾經有過被跟蹤經歷的女孩親自寫的。
點擊圖片,可以查看這篇文章
她叫阿夏,曾經是一個很喜歡用朋友圈和微博記錄生活的姑娘。
直到那個stalker在一夜之間,給她過去三年裡發的幾千條朋友圈一一發了評論——她的生活,被一個極端的變態「無死角反覆視奸」。
那時還沒有「三天可見」功能,也不能刪除評論。她感到驚恐,噁心,窒息,崩潰,最後只好把所有朋友圈全都刪掉。
後來這個stalker還做出了一系列瘋狂的事,給她帶來極大痛苦。
花重金給她買「驚喜」禮物;瘋狂騷擾她的朋友家人,跟他們表達自己的「深情」,請他們幫忙「求情」;跟蹤她,在她小區蹲守,半夜12點上樓敲門……
直到她委託一家律師事務所,給那人發了律師函,向他發出嚴重警告,他才消停。
阿夏因為這件事,受到很大心理創傷。
但她選擇直面這件事,成長、強大起來。
她研究stalker的心理,對國內外多起案件做了深入了解,並且儘可能完善的梳理反跟蹤方法,以此幫助更多女孩。
她在上海參加了一場女性公益組織舉辦的講座,作為嘉賓分享關於「stalking」的研究,也接受過知名雜誌的採訪。
她通過郵件聯繫,前後幫助了七十多個女孩子,幫她們答疑。
「我想把過去的慘痛經歷,變成幫助別人的力量。」她說。
她跟我說,聽到更多女孩被「stalker」騷擾的經歷之後,她才發現,自己經歷的事,「真的算輕的」。
「有些人的偏執問題更加嚴重。甚至有姑娘被外國人纏上之後,那人從外國殺到中國來的。」
這種偏執發展到極端,就可能會帶來最可怕的結局——「死亡」。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幸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