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文學:張涓《我的美食情懷:奶奶的菜園之百變葫蘆美食》

2021-02-12 懷遠生活圈

 提示:點擊上方"懷遠生活圈"↑免費訂閱本刊

盛夏時分,奶奶的菜園子裡的葫蘆結的特別旺,尤其是一場夏雨過後,空氣中氤氳著暖溼的氣息,碧綠的葫蘆葉叢中點綴著白色的葫蘆花趕趟兒似的你追我趕,嬌俏的花朵上還滾動著晶瑩的水珠。漸漸的花朵變軟變黑枯萎在小葫蘆的頂端直至隨風飄落。葫蘆長得很快,約一周後小葫蘆就會變成大葫蘆,如果再有幾天忽略了它們,又變成老葫蘆了,老葫蘆我們俗稱為葫蘆頭。奶奶每年也會特意留幾個葫蘆頭,成熟後的葫蘆,色黃如金,寓意吉祥,奶奶講究實用,把葫蘆用鋸子從中間鋸開,去掉裡面葫蘆瓤,用來當水舀子或者放進麵缸裡成為盛麵粉的工具,當然也可以在頂端鋸一個小口,做成酒葫蘆,也是非常天然綠色環保的家用容器,小時候幾乎每戶村民的家中都有幾件這樣的葫蘆容器。

奶奶種的葫蘆中,還有一種是亞腰葫蘆,可以賞玩。亞腰葫蘆多為名家大儒們推崇,愛之彌厚,把玩摩挲,日久天長,葫蘆通體溫潤光潔,價值千金。據史料記載中國的葫蘆栽培七千載有餘,工藝葫蘆自唐始,成於宋,興於明清。因乾隆紀曉嵐等聖賢名家追寵而得以廣布民間。奶奶的小菜園面積雖然不大,但種類齊全。嫩嫩的青菜,小燈籠似的辣椒,排列整齊得像閱兵似的蒜苗,青裡透紅的西紅柿,胖娃娃似的冬瓜,整齊的韭菜等等。奶奶每天看著她的小菜園,哪根籬笆上的絲瓜可以摘了燒絲瓜炫湯,哪個南瓜正青正嫩可以炒南瓜肉絲,哪個竹架上的葫蘆不老不嫩正可以做葫蘆絲餅……一天一個樣的葫蘆,當表面色澤發白,絨毛褪去變得光滑的時候,就可以採摘了。

剛摘下的葫蘆上面還帶有太陽的熱氣,用清水衝洗乾淨後,切成絲,撒入鹽醃製幾分鐘待出水後,濾幹水分,拌上麵粉,撒入些許胡椒粉、雞蛋、蔥薑末攪拌均勻。然後在鍋中加油預熱,將攪拌好的葫蘆絲倒入鍋中壓成餅狀,雙面炸至金黃即可。外脆裡嫩,散發著葫蘆清香的葫蘆絲餅讓急不可待的我和弟弟妹妹們垂涎欲滴。不顧著燙嘴,狼吞虎咽。這時奶奶的眼睛總會迷成一道縫,嘿嘿嘿地笑著,說,小心燙著哦,不急不急,吃好吃飽,管夠,下次再來喲。那時候的我們認為世界上最動聽的幾個字莫過於奶奶說的:下次再來。

葫蘆炫湯,是我愛吃的,也是奶奶最愛吃的美食,有稀有稠,可做主食,也可當做湯甚至還可以當菜。奶奶一個人的晚餐,通常做葫蘆炫湯,簡單方便,又易於消化。主要做法是提前攪好麵糊,麵糊裡可加雞蛋,將葫蘆切成薄片或切成絲,在熱油裡和蔥姜一起炒至5成熟後,加入水,待水燒開,把攪好的麵糊順著鍋沿的一周緩慢倒入,待麵糊變得微微有些幹時,用鍋鏟順著鍋沿鏟入湯中,邊鏟邊把麵餅切成小塊,再次燒開後撒入胡椒粉,雞精,或者再趁著滾開的水撲個雞蛋花,香噴噴的葫蘆炫湯便可出鍋了。小時候,當家中的飯菜不合胃口或者因犯錯怕被父母責打時,常常去奶奶家蹭飯躲避父母的責罰,奶奶總是笑眯眯地拿出很多好吃的招待我們。

葫蘆條燒雞,是我至今回想起來依然會垂涎三尺的美食。盛夏的時候,菜園裡的葫蘆一股腦地全熟了。來不及吃時便會做成葫蘆條曬乾收藏起來。待家裡來客人時,與家養的草雞一起紅燒味道絕美。葫蘆條就是濃縮的葫蘆精華,它不僅包含豐富的營養元素,更重要的是風乾後的幹葫蘆條可以長時間儲存,符合秋收冬藏的意義。但葫蘆條製作起來頗費一番功夫。盛夏的下午,陽光格外耀眼,勤勞的奶奶搬著小板凳坐在樹影斑駁的老槐樹下,先把葫蘆切成一指寬的圓片,一個葫蘆可以切成約十片大小不等的圓片,去皮後,用刀沿著圓片像削蘋果皮一樣打圈削,一條長長的白花花的葫蘆條便順著奶奶的刀口緩緩而出,全部削好後,一起晾在繩子上。一周左右,葫蘆條在太陽和時間的偏愛下,收穫了比新鮮的葫蘆更加成熟醇厚的味道,奶奶把曬乾後的葫蘆條裝在塑膠袋子裡密封備用。葫蘆條燒雞肉的做法,幹葫蘆條用溫水泡軟後,油燒六、七成熱,自家養的草雞切塊,雞肉下鍋翻炒變色,加糖炒至琥珀色後放蔥姜、醬油、料酒、八角、桂皮、茴香等,加入熱水大火燒開後放入泡好的葫蘆條小火慢燉約2小時左右,在農家土灶與硬木燃料的配合下,香氣四溢的葫蘆條燒雞的味道便可以瀰漫半個村莊了。出鍋後,姐妹兄弟們一起大快朵頤,無論是葫蘆條還是雞肉甚至湯汁都會泡飯吃得乾乾淨淨。這時候,無論是奶奶還是我們,吃下去的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是被保存在歲月之中的生活和記憶,永遠也難以忘懷。奶奶一邊收拾碗筷一邊嘿嘿地笑著對我們說,可吃夠嗎?沒吃夠,下次再來哦。才下舌尖,又上心間,吃下去的是美食,留在我們心間的是濃濃的暖意。

除此之外,我吃過奶奶做的葫蘆美食還有葫蘆麵疙瘩湯、葫蘆雞蛋湯、清炒葫蘆絲、葫蘆燒肉,葫蘆炒蛋,青椒葫蘆卷餅等等。這些葫蘆美食帶有家鄉土灶的味道,故鄉時光的味道,鄉土人情的味道。記得第一次離開家的時候,臨行前,奶奶送我一個自製的亞腰小葫蘆,繫著奶奶用紅繩編織的中國結,葫蘆的諧音「護路」,奶奶的寓意是希望她的孫女一路平安順利。如今已離鄉多年,記不清多久沒有吃過奶奶用葫蘆製作的各式美食了,雖然飯店裡各式美食林林總總,色香味俱全,時刻都能俘獲我的味蕾,但小時候的味道總是在心頭縈繞揮之不去。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揉合在一起了。有人說,小時候故鄉是美食;長大了故鄉是親人;老了的時候故鄉是根。

吃是一種情懷,特定的人,特定的景,特定的環境,才能吃出特定的味道,其實,我們所懷念的並不是味道,美食只是一種味覺記憶,更多的是想念當初美食的環境氛圍和做美食的人。2020年8月,98歲的奶奶已駕鶴西去,以後再也聽不到世界上最動聽的那幾個字下次再來,再也吃不到奶奶做的葫蘆美食了。

法律顧問:安徽百舜律師事務所 王駿馳律師

懷遠生活圈,努力打造懷遠本土最具影響力公眾號,為大家推送最接地氣的本地資訊。本微信部分內容採編自網絡,由於特殊原因無法追溯到原著者,我們尊重一切原著者的付出,版權歸作者本人。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刪除。

相關焦點

  • 懷遠文學:劉學斌《我和我的老爺車》
    我正在手忙腳亂的時候,半天不願意動彈的破驢,卻突然蹬蹄亮掌,風馳電掣般向後面的大溝衝去。如果掉進溝裡,我這老命可就報銷了。就在我手足無措之時,一個巨臂擋住了破驢的去路,它才堪堪地懸崖勒馬,停了下來,最終偃旗息鼓了。真是險象環生啊。驚魂未定的我,坐在車裡半天魂魄才歸位了。看看老爺車,它的後尾巴已經被撞掉了,成了禿尾巴雞了,加上滿身泥水,還有遍體傷痕,它面貌已經慘不忍睹了。
  • 到懷遠夜市吃什麼?十個寧夏人九個都要吃的美食……
    銀川人的深夜大食堂——懷遠夜市銀川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自古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說,誘人的水鄉景色、奇特的塞上風光、多彩的回族民俗風情,使銀川市成為中國西部最具魁力的城市之一。而這裡夜市上的美食,有很多當地特有的小吃。夕陽西下,銀川的街頭仍然人來人往,每天的這個時刻,各個街頭開始熱鬧了,而懷遠夜市便是其中之一。
  • 懷遠文學:王瓊《假牙不假》
    「我,我……我,就喊我假牙吧!」假牙隨口說出來。「怎麼假的?」幾個同事不依不饒起來,問道。「我,我……我喝酒假,幹工作假……我那方面也假。」假牙隨機應變言不由衷地回答。「哪方面?哪方面!閒暇之餘,他喜歡看父親與別人下象棋。幾年下來,他雖沒與別人比賽下過棋,一招一式都瞭然於胸。他後來在部隊、在單位,經常與別人下棋,很少輸棋。聽說他嶽父就是通過下棋認識並喜歡上他的,主動把一個如花似玉似掌上明珠的女兒嫁給他。他嶽父一次喝醉酒吐了真言:「我哪是覺得他下棋好,其實是看上了他那一對又厚又敦的耳朵!」假牙的兩隻耳朵的確跟常人不一樣,不僅大,而且耳垂厚肥下敦,像如來佛的耳朵。
  • 愛醬生日美食 | 永恆菜園裡的包菜宴
    為了愛醬的生日,著名休伯利安五星大廚艦長龍二君特別準備了她的生日餐——永恆菜園裡的包菜宴(?)那麼,接下來就有請大廚本人來講述本期美食故事——我:不行丫晚飯時間到了!菜園!臣服於我!一刀!兩半!(指切菜)符華:話說,休伯利安的菜園為什麼沒有各種包菜的介紹?芽衣:看來還是得我寫一下...不然琪亞娜那個笨蛋又會吃錯菜的...
  • 懷遠文學:王瓊《通紅的螃蟹(微小說)》
    我下河掏了半天才掏了一個螃蟹,手指頭被螃蟹前邊的大夾子夾得疼死了,我還是把它掏出來。」小虎看著母親津津有味地嚼著蟹腿,心裡又想到了自己那天用紅腫的手吃母親蒸的螃蟹,感覺好吃極了。這些年,他從大學畢業分配到市交通局工作,憑著自己的文憑和工作能力,從一個辦事員幹到現在的副局長位置,沒少收前來辦事的或逢年過節來表示一點心意的人送來的螃蟹。
  • 童年記憶 奶奶的菜園
    今天我仍然宅在家,跑到奶奶的菜園看了看,好喜歡啊!有一片不大不小的菜園真是太好啦! 小時候,我很喜歡去菜園裡玩,抓小魚和剝豌豆,然後生一個小火,拿一個碗支在上面,把洗好的魚和豌豆煮熟。 你問我這是要幹嘛?
  • 奶奶家的小菜園——我的樂園 小學生作文(原創)
    暑假一到,我就會和堂姐一起回鄉下奶奶家,因為奶奶家的小院是我的樂園。奶奶家的小院足足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但是小院總被奶奶收拾得整整齊齊,菜園葉綠花紅的,花香四溢。菜園裡面有長勢喜人的西紅柿,這是奶奶特意為我們種下的。綠綠的枝葉間,紅彤彤的西紅柿在夏日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像掛著一盞盞紅燈籠一樣。我發現西紅柿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黃色的,有的是綠色的。它們可真好看,但是我還是忍不住摘下來吃掉它們,酸酸甜甜的,好吃極了。
  • 西方視角在美食紀錄片的運用——以《奶奶最懂得》為例
    美食紀錄片《奶奶最懂得》左手握住失傳的菜譜這個載體,右手捕捉奶奶最動人的瞬間,期間用一個中文和粵語都說得很好的英國廚師兼導遊作為媒介,極大顛覆了觀眾的常規想像空間。 一、對比中的中西美食有融合 大米Jamie Bilbow,一個英國人,一個旅行者,一個美食大廚,他不僅深諳美食之道,還踏遍中國,尋找隱藏的美食,探索隱藏到中華大地角落裡的家鄉味道。
  • 解讀豆瓣8.8分的走心美食節目——《奶奶最懂得》,是如何戳中淚點
    作為美食視頻,當然是有絕活的,奶奶們做起菜來,絕不含糊,垂涎欲滴啊。而大米是廚師出身,英廚講究靈感,大米也是在學做菜的過程中尋找靈感,做出一個中西合璧的菜,並和奶奶們分享。這難道不就是天倫之樂嗎?這不僅僅是美食節目。因為視頻裡用很多的幅度去描畫鄉下的自然風景,毫不誇張地說,這簡直是中國的鄉下風景的紀錄片。在享受視覺美食的同時,也讓我們享受了大自然的美好,給我們提供新的旅遊動力。
  • 七一文學|美食系列④青蓴之思|程華專欄
    意味雋永的美文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葉老是江蘇蘇州人,那麼他所描述的蓴菜應產自那裡。到底何等美食令其念念不忘?文中所指「詩意」是何意?「無味之味」又作何理解?我的大學時代,網絡遠未普及,到圖書館翻查資料略知一二:蓴菜又名蒪菜、馬蹄菜等,富含蛋白質、糖、鐵等多種營養成分,有消腫解毒、美容減肥之功。
  • 【菜園TV】全民食譜即將登場,下期食譜大競猜!請叫我菜園雷鋒
    不管是劉鮮生的<尋食記>和<做道菜>,還是菜頓的<食驗室>,都已趕不上客官們對美食追求的步伐了。
  • 懷遠文學:李文芳《速訪老陳》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上午8點半,正是夏日農活的黃金時間,老陳怎麼會在家呢?來不及猶豫,我趕緊騎上電瓶車就往老陳家馳去。其實這幾天來,我一直惦記著老陳家的養魚池呢。那天我隨同巨主席走訪了村民們推薦的幾家美麗庭院。走到老陳家的時候,吃了個閉門羹。據說院中有一個養魚池是他家庭院的一大特色。池中不僅養觀賞魚,還養了本地的土產魚呢。
  • 懷遠文學:宋文武《說「狗」》
    作為一個農村孩子,我有幸來到懷遠一中讀初中。剛從農村來到城裡,對城裡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尤其是近在咫尺的「卞和洞」,因為當時知識有限,並不知道這個洞的來歷,懷遠城關方言又把洞名讀得十分含糊,所以起初連洞名的三個字是怎麼寫的都不清楚,這更增添了我的獵奇心理,想去一探究竟。可是剛走進前往卞和洞的酸腿崗南巷的巷口,早有把家的惡狗狂吠著衝了過來。怎麼辦?只有跑啊,否則肯定會被狗咬。
  • 蚌埠市8大推薦美食,這些地方美食值得你的品嘗
    蚌埠,簡稱蚌,別稱珠城,是安徽省下轄市,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地級市,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蚌埠要品嘗一下的8道地方美食。2、杜廣興板鴨是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的特色美食。杜廣興板鴨以鴨、鹽、茴香、生薑、八角、蔥等為原料,經選鴨、屠宰、燙鴨、壓扁鴨體、醃製、晾乾等工序製作而成,食之鮮醇可口。
  • 舊城,一道關於老陽江最真的情懷美食
    有作品發表於《藍鯊》《陽江日報》《歸真詩刊》等,獲過小獎舊城,一道關於老陽江最真的情懷美食 行走於陽江舊城,穿梭在古老的矮騎樓底下,撫摸著斑駁的牆面,聞著香噴噴的美食小吃若想親身體會什麼是老陽江,則一定需要親自來到舊城那古老的街道,靜靜地品償著那些美味的陽江美食。只有吃上那些陽江的特色美食小吃,關於老陽江的所有答案才會不言而喻。 鐵打的舊城,流水的陽江人,不變的是關於陽江美食那古老的情懷。夜色闌珊,萬家燈火。南恩路、河堤路、龍津路這一帶的街巷密密麻麻地聚集著四面八方的陽江食客,熱熱鬧鬧的樣子。
  • 家鄉美食不僅僅是一種味道,更是一種家鄉情懷,智哥分享家鄉美食
    家鄉美食不僅僅是一種味道,也是一種記憶,更是一種對家鄉的情懷。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款屬於自己的家鄉美食,當我們在外時間久了就會十分懷念它。我是農村智哥,土家族,來自重慶秀山,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我記憶中的家鄉美食:1、油粑粑油粑粑也叫油城兒,是武陵山區土家人的特色美食;是土家族逢年過節製作的食品,小朋友們甚是喜愛的零食,其味外面焦脆、裡面香軟。
  • 新加坡美食——在亞坤吃得到的懷舊情懷
    都說新加坡美食好吃,去新加坡旅遊的人們最大的興趣也是尋找那些懷舊情懷的美食,當然「亞坤」這樣的老字號就絕對是遊客尋找的美食項目必去地之一。人們都說亞坤是新加坡的國民早餐,到底它是源於明星傳播效應還是一種懷舊情懷呢,坊主說,它是新加坡人的一種懷舊情懷。
  • 一檔韓國美食節目,讓西安的美食再次備受矚目!
    這檔綜藝就是由tvN聯手韓國餐飲業TOP級大亨白鍾元共同推出的綜藝《街頭美食鬥士》,專門搜羅各地最深入人心的街頭美食!長得像葫蘆頭部的豬大腸,經過特殊處理後有著自己特殊的味道,是西安本地「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美食!葫蘆頭最經典的吃法就是泡饃和小炒,其中另一種必不可少的食材就是白吉饃。掰饃是要費不少工夫,但對於愛吃葫蘆頭的人來說,多掰幾個饃都不在話下!
  • 舌尖上的春天,博舍攜手北京TRB共譜一次美食的雙城之戀
    TRB(Temple Restaurant Beijing)是一家主理現代歐洲菜系的西餐廳, 致力於以最高標準的待客之道歡迎各位饕客。餐廳坐落於北京一古色古香的600年寺廟院內,而用餐空間本身是一度用來生產北京的第一批黑白電視機的廠房。TRB的風格以及對於美食的執著,秉承思古和前瞻情懷的兼容並蓄與博舍的精髓互相呼應、不謀而合,因緣際會雙方來一場美食的合作,也就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
  • 【金水文學】一碗吃不厭的合陽美食——西紅柿泡饃
    這是9月11日慕名與《洽川周刊》主編趙向群先生數次相約、因忙失約終利用星期天履約,品嘗隔窗吹喇叭---名聲在外的中華烹飪鼻祖合陽伊尹故裡馳名傳統美食一絕----合陽四季青大酒店小吃一條街李家燒烤特色美食西紅柿泡饃的感受,而這只是李家燒烤李振江師傅的西紅柿泡饃系列之一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