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點半,我接到村婦聯主席巨年利的電話:「喂,李老師,你現在有時間嗎?有空的話,來老陳家看看吧,老陳在家呢!來看看小金魚吧!」聽得出來她興奮、驚喜的心情。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上午8點半,正是夏日農活的黃金時間,老陳怎麼會在家呢?來不及猶豫,我趕緊騎上電瓶車就往老陳家馳去。
其實這幾天來,我一直惦記著老陳家的養魚池呢。
那天我隨同巨主席走訪了村民們推薦的幾家美麗庭院。走到老陳家的時候,吃了個閉門羹。據說院中有一個養魚池是他家庭院的一大特色。池中不僅養觀賞魚,還養了本地的土產魚呢。只可惜,一牆之隔,不能一睹尊榮。巨主席說,老陳老兩口太忙,大河灣裡被淹了的幾十畝豆地不算,西湖還有二十來畝稻田呢,忙得一天到晚難歸家。
第二天上午我寫好了一篇走訪記錄。快到11點鐘了,我心想:天這麼熱,老陳夫婦應該從地裡回家休息了吧。於是禁不住養魚池的誘惑,我騎上電瓶車去了老陳家,準備一睹為快,同時拍一張照片為剛剛完成的小文配上真實的插圖。誰知道又吃了個閉門羹!
今天終於有了機會。庭院傳奇小魚池,我來啦!想著想著就到了門前。大門外路邊停放著一輛電動三輪車。我猜老陳剛剛從稻田裡回來的。未進門,先把手機的拍攝功能打開,我要把渴慕已久的風景記錄下來。
院內平整的水泥地坪一塵不染。走進大門,撲入眼帘的是一座小花池。小花池中心是一棵枝葉繁茂的廣玉蘭,樹冠上泛著金燦燦的光澤。左邊是一顆高挑的銀杏樹,右邊是一棵枝葉疏朗的香樟樹。香樟樹近前是一棵紫薇樹,盛開著粉紅色的花朵。小花池的外圍,是兩棵修剪精緻的石楠樹,圓圓的樹冠像兩朵美麗的綠蘑菇。石楠樹的腳邊,幾株韭菜蘭揚起潔白的笑臉。
大門左側又是一個生機盎然的花池,知名字的不知名字的花草樹木分布其中,相互映襯,錯落有致。花池北面兩棵高大蔥蘢的桂花樹前就是我夢寐以求養魚池。
魚池是長方形,南北長七米多,東西寬兩米多。池子周圍是不鏽鋼管焊接的柵欄,就好像用防盜窗拼接而成的。欄杆高一米左右,站在池邊,雙手扶在欄杆上,安全又愜意。欄杆頂部有支架,專為魚池遮陽網設置的。魚池中間一道橫牆將魚池分成一小一大兩個池子。南半又小又淺,養的是金魚。北半又大又深,養的是鰱魚、渾子魚、鯽魚等土產魚。兩個池子內壁均用白色的瓷磚粘貼裝飾。
老陳和巨主席剛好從後花園出來,他們一邊熱情地跟我打招呼,一邊向魚池走來。
幾十條金魚有黑色的、橘紅色的,也有淺黃色的。大的有十幾釐米長,小的只有兩三釐米的樣子。它們安安靜靜地浮在水中,好像一幅精美別致的藝術品。老陳說,他每次餵食的時候,只要朝池邊一站,一條條小金魚都爭著往面前遊,可好看了。說著他抓起一手心橙色的飼料,菜籽粒一般大小。飼料悠悠地撒入水中,小東西們立刻活潑起來,穿梭似的遊來遊去。它們一邊覓食,一邊嬉戲,池子泛起十分勁道的水花,同時發出「咚,咚,咚」清脆的響聲,熱鬧極了。好一幅靈動通透的活的畫卷啊!
大池子裡幽暗深邃,仔細窺探,依然是清澈見底的,就是不見一條魚的影子。老陳略帶神秘的神情說:「它們吃飽了躲起來了。這裡渾子(學名草魚、青魚)有四斤多重的,鰱魚長得慢,鯽魚也有不少。」
巨主席問:「這些魚吃什麼?」
老陳回答:「浮萍草和一種特製的黑色顆粒狀的魚食。」
「浮萍草不汙染水質嗎?」
「打撈回來後,得反覆清洗,把浮萍草根部的汙物洗得乾乾淨淨的才可以投進池中餵魚。」
「現在能不能投一些魚食把他們引出來讓我們看看呢?」
老陳微微地笑了笑,只管和我們講述養魚的一些細節、趣事,卻並沒有引魚出來的意思。我想現在引魚出來的話,可能要打亂它們原有活動規律吧?老陳在用自己的方式保護他心愛的寶貝。他愛魚,養魚,不反對他人適時觀賞,分享快樂;但是決不能為了譁眾取寵,給無辜的魚兒造成半點兒傷害。
「看,老陳家的房子全是他自己蓋的。」巨主席掃視著院中所有的建築說道。
老陳家的主房是兩層漂亮的小洋樓,左前面是廂房、雜屋,右邊是後花園的圓門。農家的生活是繁忙的,農家的器具用品是繁瑣的,然而在這裡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繁而不亂。這就是老陳夫婦生活的品味和藝術!
老陳的目光在別具匠心的樓頂稍微停留了一下,不無自豪地說:「都是我自己設計自己蓋的,蓋了整整三年零八個月。有一次在手機上看到一處房子,我想,怎麼這麼像我家的房子呢?細細看看,還真是我家的房子。嘿嘿!不知道是誰把它拍了照片傳到網上去了。」
「你們看那個園子的門,」老陳指著樓房西面圓圓的像滿月一樣的後花園的門說,「到現在還沒有裝飾,乳膠漆,顏料早已經買好了,就是沒時間找人畫畫。」
後花園裡門右邊一行小碗口粗細的桂花樹整齊排列著,左邊靠院牆處栽著銀杏樹、廣玉蘭等等。其餘是長勢喜人的大豆苗,綠油油的一片。
我們來到堂屋,中堂處一幅鬱鬱蒼蒼的《迎客松》向我們熱情地舒展著臂膀。室內桌子凳子乾淨,擺放整齊。我們向臥室瞟了一眼,東牆邊整齊地擺放著衣櫃、書桌等家具。其間鑲嵌著兩幅清爽秀麗的圖畫。上面牆上貼著一幅字畫,米黃色的底色烘託出一個鮮明的黑色大字「靜」。
「老陳,那一排小夾子都掛的是什麼資料呀?」巨主席指著一排整齊的懸掛在一起的信箋紙好奇地問。
「都是我平時記的,有用處的。」老陳微笑著隨手取下一個夾子翻開給我們看。
這是記錄每日收支的本子。水電費、買農藥化肥的錢、米麵油鹽的支出都一一記在上面。老陳說,平時花一分錢我都會記上。收入部分主要是兒女孝敬的錢,用紅色記錄,就像一朵朵小紅花點綴著平凡的日子,讓人心生暖意。
「喲!還有量血壓的儀器呢!」巨主席笑著說。
「年紀大了,不能不重視這個,尤其是我們幹活人。每天出門前回家後都量。」說著老陳翻開了記錄本。上面詳細記錄著測量時間、高壓、低壓、每分鐘心跳次數。「每天測量,比較,心裡有數。如果有不正常的情況,找醫生看病,醫生也可以作為參考。」聽了老陳的解說,我們不能不被他縝密細緻的生活理念而深感佩服。
「能給我們量量嗎?」巨主席饒有興趣地問。
「當然可以。」老陳動作嫻熟地操作著儀器,為我倆量了血壓、心跳:高壓116,低壓66。我和巨主席的數據一模一樣。老陳驚奇地笑著說:「看看你兩個,怎麼……」我們一起笑起來。
熱愛生活,健康生活,這就是老陳。
走出客廳與老陳道別的時候,又有一個新發現,樓梯下面因勢而建造小車庫裡停放著一輛帶鬥篷的電瓶三輪車。巨主席脫口而出:「老陳,這裡怎麼還有一輛車呀!」
老陳微微一笑:「這輛是專門趕集用的,那輛(大門外面的)是幹活用的。」
巨主席從包裡掏出一個帳本遞給老陳,這是他們小組水荒地今年集體出租的收入。每家每戶該得到的錢數都清清楚楚的寫在上面,由老陳負責分發。
哦,這才是巨主席此行的主要任務啊!正是因為這件事,我們才得以痛痛快快地參觀老陳家的庭院的啊!
回到家裡,正好九點整。一次短暫的造訪,讓我認識了一個嶄新老陳。之前只知道他是同村的一位長輩,一位普通的農民罷了。
「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啊!生活本來是精彩紛呈的,沒有深入的了解、探訪,真誠的交流,你就容易被平淡、平庸蒙蔽雙眼,無法發現身邊那些寶石般耀眼的光芒。
李文芳,60後,鄉村教師,文學愛好者。如果文學是神奇浩渺的大海,我就是痴心看海的人。我願意傾心聽海的聲音,感受海的壯闊,接受海的洗禮,成為海的一部分。
來源:懷遠生活圈
排版:懷遠縣婦聯
徵稿啟事
「懷遠女性」是懷遠縣婦女聯合會官方微信公眾號,歡迎大家積極投遞原創稿件。投稿請註明作者姓名、聯繫方式。投稿郵箱: hynxgzh@126.com
往期精彩
● 懷遠一中開展心理健康講座《遇見更好的自己》● 淝河鄉:「五亮」標準打造宜居生活環境● 家校合一共建「美麗庭院」原標題:《懷遠文學:李文芳《速訪老陳》》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