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已將她的青春燃燒,但是她的關懷與勉勵一直伴隨孩子信步風雨人生。有人說,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愛,難道媽媽對孩子的愛不是嗎?媽媽:您陪伴女兒小,女兒將陪伴您到老!
有一天我突然問兒子,如果哪一天沒有了媽媽怎麼辦?13歲的兒子眨巴著眼望著我,整個身子為之一震,眼眶泛紅對我說:「媽媽去哪裡我就去哪裡」。
我知道對於一個13歲的小孩來說,他已經明白「沒有」的意思。只是他不願意表達自己真正的內心,一句:「媽媽去哪裡我就去哪裡。」來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慌。
其實每個人都將要面對這樣的話題,雖然這個話題很沉重,但是不得不使人引起沉思。
我常常一個人獨坐的時候,這個話題也會在我腦海中縈繞,我不敢相信沒有媽媽的日子會是怎樣子?
雖然我已經做了母親,但是仍然感覺自己像孩子一樣,懷戀在媽媽身邊的日子。
小時候總覺得媽媽愛嘮叨,愛管東管西,使得我沒有自由。但是後來長大以後,有什麼心事還是會向媽媽傾訴。
內心深處總覺得媽媽不會背叛我,永遠都與我站在一條線上。不管遇到多大的內心撞擊,媽媽都有辦法為我撫平。
當某一天,真正面對沒有媽媽的日子,我不敢想像將如何面對?
01媽媽那年被火燒傷了身體,讓我整個人幾近崩潰。
記得幾年前,農村那時候常用液體燃料當柴燒。媽媽家修房子,當時給修房子的工人做飯吃。
由於當時心太著急沒有按操作使用液體燃料,導致燃料爆炸,將媽媽的臉到脖子部分嚴重燒傷。
那時候我剛好在外地工作,接到爸爸的電話,整個人都嚇傻了,急忙辭掉工作趕回家。
看到媽媽那副模樣,我覺得天都快踏下來了。心裡只有一個想法,不能讓媽媽死掉,急忙把媽媽送到醫院治療。
非常幸運的是,我們當地有家武警醫院,專門為燒傷的病人救治,經過半個多月治療,終於將媽媽從死神手裡拽了回來。
只記得在媽媽住院的那段日子,我每天陪伴在她的身邊。看著醫生幫媽媽清理傷口,把舊皮撕掉換心皮時,就如醫生撕我的心一樣難受。
幾年過去了,那個情景還歷歷在目,時常在我腦海裡浮現,深深烙在我的心裡不能忘懷。
俗話說:「大亂不死,必有後福」,媽媽這輩子吃了很多的苦。相信老天爺一定會眷顧她,讓她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02願老奶奶在天堂裡,有人噓寒問暖。
我們村裡有一位老奶奶,活到80多歲,她生有8個兒女,五個兒子三個女兒。一生勞累,年輕的時候好不容易拉扯兒女長大,又幫兒女一個個成家。
到老之後卻沒有一個兒子願意贍養她,身體不便的那幾年,都是去三個女兒家住,每個女兒家住一年。
老奶奶可能覺得自己的身體為之不遠了,想回到兒子的身邊,但是沒有一個兒子家心甘情願的接納她。
就是兒子想接她回來,媳婦也不願意。後來只有大兒子勉強願意贍養老人一段時間。由於老奶奶年歲已高,已經老年痴呆。
一會兒清醒一會兒糊塗,糊塗時常常拉屎拉尿在身上,媳婦都不願意多看她一眼。她的大兒子剛開始還很有耐心照顧老母親,後來驗證了那句話:「久病床前無孝子」。
大兒子後來對她也是又吼又叫,可能是因為老奶奶老年痴呆,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她兒子對她吼叫的時候,還傻傻地笑著。
老奶奶死的那個早上,外面白茫茫的一片霜,全村人都過去看了,死得很慘。由於兒媳婦不讓她在家裡上廁所,嫌棄老人髒,規定她只能在房子外面的茅房去上廁所。
由於那時候天氣很冷,老人的眼睛也不好使了。晚上跌跌撞撞起來上廁所,不小心滑倒在地上,大晚上沒人知曉,在外一晚上估計是凍死了。
都說老人生了8個兒女,臨終時沒有一個人為她送終。全村人看著老人悽慘的一幕,都不經搖頭。
人活一輩子,生那麼多兒女有什麼用。沒有一個兒子孝順她,都為老人的一生感到悲痛。
可能是老天爺覺得老奶奶不公平,她的大兒子如今也80多歲了。生有一雙兒女,女兒遠嫁,十多年沒有回家了,兒子結婚後,媳婦提出不與兩個老人同住。
兒子媳婦根本就不管他們的死活,80多歲了仍然下地幹活。平時都沒有一件好衣裳,出去穿得像個乞丐一樣。
幸好如今政策好,每個農村老人每月有一百多塊錢的養老金,不然日子過得會更悽慘。
老奶奶的大兒子與別人聊天的時候,常常悔悟曾經對他老母親的過分行為,他說可能一切都是老天爺對他的懲罰。
沒有媽媽了才知道悔過,一切都為之已晚,在這個世界上,唯有媽媽對自己不離不棄。
03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世界上什麼都有,唯獨沒有後悔藥。不要等到沒有媽媽的時候,才覺得一切都離自己遠去。
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對孩子希望最多的人,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希望孩子有個美好的未來,希望孩子有個幸福的家。
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對自己希望最少的人,媽媽希望聽到孩子的聲音,但是又怕影響孩子的工作,拿起電話撥出去又急忙掛掉的人。
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對孩子疼愛最深的人。在媽媽的眼裡,孩子就是她的全部,不管有什麼好吃的,寧願自己不吃,都會留著給孩子。嘴上說不喜歡吃,其實是不捨得吃。
遠走的愛再也追不回,這輩子的緣分,下輩子再也不會相見,愛媽媽不要說再等等,再等就可能成為永久的遺憾。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她陪你小,你陪伴她慢慢變老,願餘生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