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學篆刻:比丁敬還早的切刀宗師——朱簡

2021-01-18 談藝錄

在篆刻圈裡,只要一提到切刀,幾乎稍有常識的人就會想到「浙派」,想到「西泠八家」,並由此想到浙派的開派宗師丁敬,但實際上,切刀用於篆刻,最早的並不是丁敬,而是明代的一位宗師級人物,這位宗師是切刀刀法真正的祖師爺,他叫朱簡。

(朱簡像)

簡介

朱簡(1570-1625年後)字修能,號畸臣,後改名聞。他是安徽休寧人(又一個安徽的篆刻大師,徽派的底子有多硬,看這些大家就知道了)。他的生卒年月是推斷出來的,因為並無資料詳細註明他的生卒準確年份,所以只能憑藉他的師友們的記錄去大致推斷。由這個推斷可知,朱簡所處的時期,正是篆刻發展的黃金時代:

前面有文彭開創了文人篆刻,何震推廣了文人篆刻,後面有比他大七歲的蘇宣普及了文人篆刻,當朱簡在世之時,《集古印譜》已經印行於世,世間文人,親手施刀篆刻已成風氣。更重要的一點是,朱簡本人也有物質條件投身篆刻,他出於殷實之家,據他的老師陳繼儒在《印品》序言中說他棄家中「美田園」而遠遊,以學詩文及篆刻為樂事。據他自己在《印經》裡說:

「嘗從雲間陳眉公先生遊,得顧(顧從德)、項(項元汴)二氏家藏銅玉印,越楮上真譜四千餘方。又於吳門沈從先、趙凡夫(宧光)疁城李長蘅、武林吳仲飛、海上潘士從、華亭施叔顯,青溪曹重父、東粵陳文叔、吾鄉何主臣、丁南羽諸家,得其所集不下萬餘」

陳眉公,就是陳繼儒,當世大儒,朱簡跟著老師得以進入大收藏家顧從德、項元汴家裡去觀摩他們的家藏銅印,又得以接觸眾多的當世書法、繪畫大家,當然也得以見識這些書畫大家的印章藏品。

也就是說,朱簡成為篆刻大家的條件是充足的:1、他本人有興趣、也有充足的經濟條件;2、他有機遇,他趕上了自古以來篆刻發展的黃金時代;3、他有機會結交名家,拓寬了眼界。有了這些條件,朱簡自從起步期起,就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由此,他成為「別立門戶,自成一家……一種豪邁過人氣不可磨滅,奇而不離乎正,印章之一變也」的篆刻大家。

突出成就

朱簡有這樣幾條重要成就:

1、他是篆刻流派論的提出者。前面我們講到的文彭的三橋派、何震的雪漁派、蘇宣的泗水派等流派概念最早就出自朱簡的《印經》,朱簡甚至將明代所有的印人一一列名歸類歸入各自流派。除了以上三派的印人之外,他還把一部分印人歸入「別立營壘,稱伯稱雄。」的獨立印人,但對於明代印人,有兩個重要印人沒有歸入流派,其一是下一節我們要講的汪關,就是婁東派; 其二就是今天講的朱簡自己。原因很正常:(1)、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朱簡沒給自己歸類;(2)、汪關是他同時代的印人或稍晚於他的印人,他不可能歸類。

「流派說」很重要,因為有了「流派說」,印家林立、風格紛紜的印壇依照創作特徵理出了清晰的頭緒,也使後來學者在選擇創作風格時有了明確的標準,「流派說」直到後來的清代、民國以及近代篆刻,仍有其積極意義。

2、他開創了碎切徐進的切刀刀法。現在我們提起刀法,一般就會說衝刀啊、切刀啊;甚至不是衝刀就是切刀。而實際上,切刀,就是從朱簡這裡開始的。

(切刀刀法的運刀動作)

實際上,這種刀法就是將刀杆直立起來,以切刀形式一點一點(就是所謂的「碎」)「切」出線條。這種刀法最早即起始於朱簡,這種刀法使線條呈現出一波三折的筆墨情趣,同樣也使印面效果更具蒼古氣息,短碎細切的「個性化刀法」使朱簡在長程衝刀盛行的明代獨樹一幟,也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他開啟了「印從書出」的先河。現在我們說起「印從書出」,一般會說是鄧石如,但實際上,最早將書法的筆墨時序引入篆刻及在篆刻中對書法特徵的呈現做出探索的就是朱簡。朱簡明確提出:

「吾所謂刀法者,如筆之有起伏,有轉折,有緩急,各完筆意,不得孟浪,非雕鏤刻畫,以鈍為古、以碎為奇之刀也。刀法也者,所以傳筆法也。」(《印章要論》)

實際上,朱簡的切刀並不是以碎為奇的切刀,而是表現筆意的切刀。我們看他的大量印作,已經明顯有起、收筆處的藏鋒。比如朱文「鄒迪光印」:

(鄒迪光印)

注意看每一筆的起收筆處理;也有明顯的書法時序性特徵。比如白文「湯顯祖印」:

(湯顯祖印)

這方印除了觀察起收筆處的藏鋒處理外,還要注意看顯字下部「絲」部的交叉筆,朱大師沒有將交叉筆完全刻通,而是處理成有先有後的時序性特徵,這跟之前的秦漢印是完全不同的。

4、他開創了篆刻批評。篆刻需要欣賞,既有欣賞,就肯定會有批評,篆刻發展到朱簡這裡,篆刻批評的發展雖不能說完全為零,但完全不成系統且非常零碎,篆刻藝術的發展,需要客觀的批評者,這個評者應當具備較高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朱簡具備這樣的條件,他的作品《印品》,就是一部典型的篆刻批評作品,在這部書裡,他把他認為的「謬印」一方一方列舉出來,對於這一點,他的態度目的都很明確,他決心要

「滌心刮目,掄成印品一書,以其當於古者,著而為則;戾於古者,黜而志鑑;瑕瑜分列,欲俾來者,心腕昭於沿習偽舛之後,更以還之古初。」

在這本著作裡,朱簡不迷信權威,他甚至把文彭、何震等被後人奉為指路明燈的大師的作品也拿出來挑毛病,當然,批評或多或少必然有部分個人的偏見在內,他對這些作品的評價也不一定就是金科玉律(審美本身就是多元的、主觀的,沒有固定標準的),但印學批評自朱簡開始終於走上篆刻歷史舞臺,開始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了。

(朱簡《印經》內頁)

正是受朱簡的影響,印學批評在明代後期大量出現,篆刻這門有著上千年歷史的藝術,在經歷了從唐至宋元這段漫長的衰退時期之後,重又煥發出盎然生機,明清時期也由此發展成秦漢後的第二個高峰時期。

作品

我們還是來看一下朱簡的作品吧:

(質父)

這方「質父」實際上已經跟前世所出現過的朱文印完全不同了,印中的文字是帶有書法意味的篆書,卻既不同於漢朱文,也不同於元朱文。

(陳繼儒印)

這方「陳繼儒印」是回文印式,雖然這只是一方傳統意義上的漢白文印式印,但我們卻要注意這方印中「糹」部的筆畫時序感,這是朱簡對「以書入印」的探索,這種探索最終促進了鄧石如「印從書出」理論的提出。

(西廬老人)

這方「西廬老人」完全不是漢朱文印式的規整,甚至用篆也不是標準的繆篆、小篆。這方印中的大疏大密特徵,「老」字的處的蒼茫,幾乎印是後世吳昌碩印風的風格。寫意印風,在朱簡這裡就已經有成熟的作品了。

(又重之以修能)

「又重之以修能」這方印,六字均分印面,這是漢白文印的典型章法,但朱簡反白為朱,這又是朱簡的探索,當然,也有筆畫完成過程中對於書法特徵的精確描摹。

(王穉登印)

這方「王穉登印」是仿漢作品,所不同的的是,朱簡完成時用的是切刀,在筆畫的完成方面保留了大量的書法元素。注意觀察朱白文不同的完成方法。

(米萬鍾印)

這方「米萬鍾印」是仿漢朱文的作品,但風格是朱簡的風格,切刀,略帶寫意,筆畫完成帶書寫特徵。

(擁書一室)

提到「大疏大密」,我們常常會想到鄧石如,想到趙之謙,想到吳昌碩等後世大師,而實際上,除了在漢印中的疏密關係外,這種大疏大密的章法,在朱簡這裡已有成熟的作品了。這方印左上角的紅地格外顯眼,這正是這方印的「出彩」之處。

(開之)

這方印是朱簡給大詩人馮夢禎刻的私印,章法大開大合,用刀勁健奔放,寫意意味十足,這是前無古人的作品。

總結

你看,朱簡就是這樣一位敢於創新、擅於創新的大師,也正因此,朱簡及他的追隨者在明代五大篆刻流派中佔有一席之地鑑於他的刀法特徵,我們乾脆就給他的流派取了個名字,叫「切刀派」,他的在整個篆刻流派史中的位置如圖:

(朱簡在篆刻流派中的位置)

朱簡的重要,其實還因為他留下了太多的理論作品。他的篆刻作品有譜傳世,就叫《修能印譜》;他有印學理論著作《印章要論》、《集漢摹印字》、《印書》、《印經》等,還有上面說到的篆刻批評專著《印品》。他是個理論與實踐都豐富的大師級人物,是個真正前無古人(甚至也後無來者)的另類大師。

(《零基礎學篆刻》之17,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篆刻入門:從朱簡的理論再說切刀
    「老李刻堂」這個系列裡,關於切刀的文章比較多,甚至在136期裡,我還舉了例子說,除了浙派的大師們的切刀為主的印風風格外,其他的近現代大師裡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這些大師都是從浙派入手學習的,而浙派的刀法特徵,當然是切刀了。因此,我曾經建議大家學習篆刻可以從切刀入手。
  • 「藝遊方寸間」主題篆刻文化進軍營活動
    為進一步豐富軍營業餘生活,提升官兵文化修養,加強軍地溝通聯合,近日,白銀市會寧縣博物館的篆刻老師走進武警甘肅省總隊白銀支隊會寧中隊,組織「藝遊方寸間」主題篆刻文化進軍營活動。篆刻老師現場授課輔導「古時候的文人墨客都喜愛在所作的詩詞歌賦後面添加刻章!」
  • 學習篆刻打基礎:篆刻技法——邊款法
    一些同學會提問題:老師,你講講邊款的刻法吧;網上甚至還流行《一張圖看懂篆刻邊款刀法》這樣的圖片;但我們相信,如果對邊款做深入的了解並做了初級的練習之後,大家就不會有「短時間學會邊款」這樣的想法了,因為邊款實在是個龐大的學習內容。
  • 篆刻46個小知識,你都知道嗎?
    這些古璽的許多文字,現在我們還不能認識。朱文古璽大都配上寬邊。印文筆劃細如毫髮,都出於鑄造。 白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一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官璽的印文內容有「司馬」、「司工」、「司徒」等名稱。私璽除方形外,還有各種不規則的形狀,內容還刻有吉語和生動的動物圖案。
  • 沒基礎學原畫找死 零基礎學原畫得看完
    經常會有人說沒基礎學原畫找死,其實這句話真的是不假,但是很多原畫培訓機構都不會告訴你實情,零基礎學原畫必須要一步步打好基礎,不然你一定會被坑得體無完膚!咱們輕微課的遊戲原畫魔鬼特訓班,基礎課程就有4個月的時間,再加上提高階段、創作、畢設,一共有8個月還多,輕微課都不敢說8個月畢業後你能月薪過萬!所以一定別相信這種廣告!2、沒基礎學原畫得有好心態沒基礎學原畫找死很現實!
  • 篆刻印章,於方寸之間顯氣象萬千
    篆刻印章簡介:篆刻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指雕刻印章的藝術。因刻印時先在印材上作篆字,再加鍥刻,故稱篆刻。印章,信也,權也。古往今來,印章是權力、身份的象徵;是責任、信用的體現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愛之物。
  • 蕭漢篆刻┃一刻千金 當代篆刻名家邀請展
    較之前幾年的印作,他的印中融入了許多早年元朱文的文雅之氣和書卷氣,他的印還從書法入手,沒有了一味的王福庵的鐵線篆,更加入了唐宋時期李陽冰的手筆和《嶧山碑》(宋刻)的筋骨和風神,使印章的內涵更加豐富,更加古俊,更具有了文人氣息。我一直在和學生們講,學習要向古人學習,越古的、越久遠的,所賦予你們的東西就會越多;越近的,越是身邊的,雖然容易上手,但傳達給你們的東西卻越少。
  • 蔡武理事長會見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主席朱簡
    5月23日上午,國家藝術基金理事會理事長蔡武在管理中心會見了來訪的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主席朱簡和副主席萬薇娜一行,就中美兩國國家藝術基金的資助項目管理、成果運用等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 如何零基礎學素描?素描練習教程
    如何零基礎學素描?素描練習教程!繪畫入門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對於零基礎的人來說,因為你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訓練,你需要以基礎為起始點,循序漸進的學習,這個過程就是繪畫的樂趣,陶醉於自己腦海之中,完成一幅畫的成就感,不斷進步的喜悅,這就是最大的收穫。
  • 零基礎學唱歌應該從什麼開始學!
    很多朋友不知道零基礎學唱歌的時候要學一些什麼東西,應該去學一些什麼東西。每個人選擇學唱歌的路都是不同的,有的是直接網上找一些視頻啊、資料啊,就自己開始瞎捉摸,很久都搞不明白;還有的就是模仿別人唱歌,但是始終模仿不對……今天就跟著「圖蘭朵聲樂」一起去看一下我們零基礎學唱歌究竟要學一些什麼東西吧!1、正確的開嗓動作。
  • 篆刻入門:篆刻的邊款應當如何定位
    這是這套課程的第11課,主要講篆刻署邊款的相關問題。雖然早期的戰國古璽、秦漢印之上無邊款出現,但隨著篆刻藝術的蓬勃發展(邊款的歷史,請看我們篆刻史部分的文章,不在本系列課程之內),在一方印刻好的印上署上邊款,已經成為篆刻創作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一方印刻完了,沒有邊款就不算是完整的作品。本課程仍然以來楚生先生《然犀室印學心印》為線索。
  • 零基礎學化妝好學嗎?去長沙哪家化妝培訓學校學成化妝師?
    零基礎學化妝好學嗎?去長沙哪家化妝培訓學校學成化妝師?做化妝師,必須清晰掌握化妝行業的情況的,如今經常可以看到的美妝博主,化妝行業也隨之潛移默化的發展成長。化妝這一行業的認可度早已大幅度提高,而且化妝也從個人的需求變為了行業的需求。
  • 頭條|還記得以「小刀會」命名篆刻組織嗎?這個群體現在都非等閒之輩!
    那是一段非常值得回憶的事情,1991年,曾翔、徐海、陳平、李強、蔡大禮、董國強、王紅、鄒濤、李暉、劉楣洪、杜夢洪等比較年輕的書法篆刻家,因為相同的愛好聚在了一起,一周一會,互相評點互相批判,短時間內個人的篆刻水平都有很大提升。也因為篆刻是小刀,所以取名「小刀會」。就這樣,這個名字不脛而走,傳遍了藝壇。
  • 吊車司機陳令權「篆刻」退休生活
    自稱文化水平不高的他,退休後卻十年「磨」一石,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之一的「篆刻」上如魚得水,走出一條不尋常的「篆刻」人生路:用古老的篆刻藝術在印石上篆刻出高科技的微信「二維碼」、花了近6個月時間篆刻出水滸108將肖像印……  十年「磨」一石退休後自學篆刻  「工作時,我從來沒有規划過退休生活要怎麼過,更不要說在篆刻藝術上有所追求了。」
  • 零基礎學英語:運用這方法只需7天,就能把1000基礎單詞牢牢記住
    零基礎學英語:運用這方法只需7天,就能把1000基礎單詞牢牢記住 2020-12-
  • 印外求印:趙之謙篆刻特輯(四)
    ,在整個中國篆刻思想史和篆刻美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悲盦印跡》《二金蝶堂印譜》為錢君匋先生舊藏,兩譜成譜時間早、錄印數量大,多有他譜所未載之信息,是學習和研究趙氏篆刻的珍貴資料。  《悲盦印跡》《二金蝶堂印譜》印學價值  1、成譜時間早  《二金蝶堂印譜》末有傅栻跋文,款曰:「光緒丁丑秋中,大興傅栻子式識於福州寓邸之有萬憙齋
  • 當代篆刻名家•新銳聯袂邀請展開幕︱上海主辦的最大規模篆刻展
    以「新時代,新印象」為主題的「當代篆刻名家•新銳聯袂邀請展」12月7日在上海中國書法院開幕,84位篆刻名家和82位篆刻新銳作品亮相新虹藝術館,作者涵蓋國內21個省份及臺港澳地區,展現當代中國篆刻創作實力與傳承,是新時期以來上海主辦的規模最大的全國性篆刻展覽。
  • 篆刻創作:篆法、刀法、章法
    所謂「模仿型」,就是指開始進行創作,或創作還未完全成熟時,摹學各家,其創作實際上模仿某家某派,有別人的影子。所謂「獨創型」,就是指創作者完全成熟後其創作能表現個人藝術觀念與風格,如趙之謙、吳昌碩中晚期的篆刻作品,而他們早期作品也還是「模仿型」的。篆刻藝術創作的過程,是從「模仿」逐漸過渡到「獨創」的過程。進行篆刻創作當然也必須從篆法、刀法、章法這三方面來談。
  • 方寸華章:篆刻藝術的起源與流變
    正是得益於材料的改進,篆刻藝術在明代中葉自立門戶,從此作為一門新興的藝術在藝壇受到關注。 宋元以前,篆刻還不足以成「學」,只得算作一門璽印技術,操作工藝可分兩種:一種是在範母上書寫、用銅水澆鑄後稍作修改,一種是銅鑄印胚完成後直接刻字其上。當時篆刻的材料以銅為主,其質堅硬,非能工巧匠不能為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沒有能力參與璽印製作。
  • 喜獲瞿志豪先生的篆刻作品
    瞿志豪先生現為上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如此的名人,繁忙中還不忘為我篆刻印章,真讓我不好意思。  這是老豪前天晚上10點多回到家開工時的情景。先要用毛筆字寫上字,請關注,刻章寫的是反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