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印章,於方寸之間顯氣象萬千

2021-01-07 有夢花居

篆刻印章簡介:

篆刻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指雕刻印章的藝術。因刻印時先在印材上作篆字,再加鍥刻,故稱篆刻。印章,信也,權也。古往今來,印章是權力、身份的象徵;是責任、信用的體現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愛之物。

篆刻印章,一般用刀刻於石、牙、角、木等印材上;金屬印章,則多先刻印模,然後鑄成。秦印、漢印為公認的篆刻藝術之源,明、清兩代出現眾多篆刻流派。

篆刻印章的歷史傳承: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據《漢書·祭祀志》載:「自五帝始有書契,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詐偽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遠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時代,便盛行刻字藝術。但印面並無本來意思的文字,只有象徵血緣集團的記號,附加在同時代的青銅器或旗子上。雖說是記號,確有一定的讀音。

到了周代,以青銅質為主的「周璽」大為興起。各種大小形狀都有,一般分為白文,朱文兩種。

在春秋戰國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稱為「璽」或鉨,璽為在玉上刻制的,鉨是金屬上刻制的。秦代是中國文字由「籀書」演變成為篆書的時期,印的形式也更為廣泛,印文圓潤蒼勁,筆勢挺拔。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璽」為天子所專用,大臣以下和民間私人用印統稱「印」,從此鉨就廢而不用了。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稱「璽」或「寶」,官印稱「印」,將軍用印稱「章」,私人用印稱「印信」。漢代印章到達興盛,史稱漢印,字體由小篆演變成「繆篆」。

漢印的印形制、印紐亦十分精美。西泠八家的奚岡曾說:「印之宗漢也,如詩文宗唐,字文宗晉」。

唐宋之際,由於文人墨客的喜好,雖然改變了印章的體制,但仍以篆書作印。

直到明清兩代,印人輩出,篆刻便成為以篆書為基礎,利用雕刻方法,在即面中表現疏密、離合的藝術型態,篆刻遂由廣義的雕鏤銘刻,轉為狹義的治印之舉。早在殷商時代,人們就用刀在龜甲上刻「字」,即「甲骨文」。這些文字刀鋒挺銳,筆意勁秀,具有較高的「刻字」水平。

篆刻印章的兩個鼎盛時期:

篆刻印章,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長歷史中,歷經了十餘個朝代。在這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篆刻藝術出現了兩個高度發展的歷史階段。

一個是戰國、秦漢、魏晉六朝時期,這一時期的篆刻用料主要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稱為「古代篆刻藝術時期」,它的篆刻藝術特點主要是以時代來劃分。

篆刻發展到了唐、宋、元時期,則處於衰微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由於楷書的應用取代了篆書,同時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藝術走上了下坡路。這種形勢到了元末出現了轉機,畫家王冕發現了花乳石可以入印,從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藝術進入了復興時期。

明清以來,篆刻又迎來了它的第二個發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藝術特點主要是流派紛呈。在這一時期文彭、何震對流派篆刻藝術的開創起了重大的作用。直至近現代篆刻大師吳昌碩、齊白石,從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篆刻歷史。

篆刻藝術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又有優美悅目的繪畫構圖,並且更兼得刀法生動的雕刻神韻。在一個小小的印章上,蘊藏的是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的文人墨客的象徵之物。因而,篆刻印章的藝術可稱得上「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作者:唐睿

相關焦點

  • 莞邑文脈記憶①|鄧爾雅的篆刻:於方寸之間,見文字之美
    4月5日起,「篆鍥入神——鄧爾雅篆刻作品展」在莞城美術館展出,展覽展出了莞籍名家鄧爾雅(1884—1954)的165方印章和13件書畫作品,以及原鈐印蛻、印譜等珍貴資料,力求全面、系統、客觀地展示鄧爾雅在篆刻和詩、書、畫等藝術領域的重要成就。
  • 印章之美 方寸之間有乾坤 ——青博「五進」走進山東科技大學
    參加講座的同學們紛紛來到多媒體教室,聆聽由青博優秀志願者劉澎老師帶來的「方寸之間、氣象萬千的印章」文物知識講座。   「中國的印章歷史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每一枚印章的背後,都刻著不一樣的故事。無論是曾經還是現在,印章以無聲訴有聲,一直寄託著篆刻者的一份心思、擁有者的一顆靈魂。每一枚印章的背後,都刻著不一樣的故事。」
  • 多元藝術家鄧作列篆刻作品:《方寸之內 天地寬宏》之一
    天地寬宏方寸內,雄渾拙逸意石中。 《方寸之內   天地寬宏》 篆刻藝術歷史悠久,風格別具,在最早的史書《尚書》中,就記載有商湯給伊尹印章的事,在《周禮》中,也有關於「璽節」的記述。據現在可靠資料來看,用刀刻文的藝術,遠在三千七百年前的商代已經很普遍了。
  • 方寸之間有乾坤 第三屆篆刻藝術作品展昨日在蘭開幕
    方寸之間有乾坤 第三屆篆刻藝術作品展昨日開幕每日甘肅網9月3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方寸之間,氣象萬千。9月2日,由甘肅省書法家協會主辦、甘肅省書協篆刻專業委員會承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甘肅省第三屆篆刻藝術作品展」在甘肅藝術館開幕。
  • 「藝遊方寸間」主題篆刻文化進軍營活動
    印章古稱璽,是一種憑信工具,同時也是書法與雕刻相結合的一門藝術。為進一步豐富軍營業餘生活,提升官兵文化修養,加強軍地溝通聯合,近日,白銀市會寧縣博物館的篆刻老師走進武警甘肅省總隊白銀支隊會寧中隊,組織「藝遊方寸間」主題篆刻文化進軍營活動。
  • 篆刻丨刀石相撞容天地,方寸之間顯乾坤
    命李斯於和氏璧上刻鳥蟲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文人寫書,匠人鑿刻匠人不入流,被稱為雕蟲小技元書法家趙孟自刻印章,引文人爭相效仿明文彭拓展石材,發現青田石這一篆刻良材其後與壽山石、昌化石、巴林石構成篆刻四大石材
  • 方寸之間有乾坤
    方寸之間有乾坤 2019年02月14日 08:1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陶詩秀 字號 內容摘要:當然,電視劇裡的情節是假的,但乾隆喜歡在珍愛的字畫上加蓋自己的印章卻是真人真事,而且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 方寸之間 有容乃大
    據了解,這件文物,是嶺南地區目前所見到的最早印章實物。當然,年代稍晚點的西漢南越王墓,出土了多枚南越國璽印,較為全面地體現了兩千多年前嶺南地區的印章藝術水平。及至宋代,印章逐漸作為文人的書畫款使用,文人開始參與印章的篆稿創作,明清則更是「文人篆刻」的時代。
  • 方寸華章:篆刻藝術的起源與流變
    在篆刻藝術日漸進入大眾視野的今天,復旦青年特邀西泠印社社員張偉然教授帶領我們回顧篆刻藝術的起源與流變,為我們展現方寸之間的萬千氣象。他對篆刻創作的介入停留在字體設計層面,具體的刻制則交由專業的工匠完行。因此,米芾的私印風格大體合於當時工匠制印的主流,不過印章上的字體則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展現出書法大家的藝術追求。元朝書法家趙孟頫的幾方齋室印,即他取自己所居的松雪齋之名而鐫刻成的印章,亦是他自行寫就印稿後由工匠刻成。有了這些藝術素養較高,在當時即富有盛名的文人的參與,篆刻在藝術高度和成品格調上從此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間。
  • 書法篆刻:印章的空間,即是人的心靈空間
    莊子早有所感,在「道」與「技」之間,「道」為本而「技」為末,這種認識對後來的文人創作思維起了很大的作用,佔有對象的指向發生了變化,經由了對自然力的混沌崇拜,到對神力的崇拜,到對自身內在力量的把握的漫長階段。不過,當篆刻家能嫻熟地從容運刀之際,他還能對「道」的重要性同樣認識麼?楊士修認為所謂神也,非印有神,神在人也。
  • 方寸之間,品味人生萬千氣象,你能看得懂這項藝術嗎?
    人間何處有此境篆刻,是我國傳統藝術中的瑰寶,有著至少2000年的歷史,在古代時更是作為一種工具符號與"權力"聯繫起來,給自身添加了一絲古老而神秘的意味。它既與歷史密切相關,又直溯漢字淵源,旁通書法、繪畫,又兼及鐫刻刀法,是一門十分考驗篆刻人文化修養的綜合性藝術。方寸之間,一筆一刀,埋藏著人生跌宕起伏,萬千氣象,也展現著篆刻人的人品性格與文學修養。
  • 「方寸之間自有乾坤」——淺析宋代書畫印章的特點
    宋代書畫印章呈現出風格多樣的特點,若以今天篆刻藝術的標準來衡量的話,自然是良莠不齊。然而,宋代書畫印章是在它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時代認識中發展起來的。印章的製作有其自身的規律,需要對入印文字、文字造型以及印章形式進行處理,這就牽涉到取法問題,宋代書畫印章也不例外。
  • 方寸之間,知白守黑 記「日照董記手工刻字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另外秀文齋兼制名章,當時的名章篆刻經常採用「細朱鐵線篆」的手法,細朱文鐵線篆印屬傳統一路,其字法取法小篆,因此,董家傳人對小篆的研修也必不可少。但發展至此,「手工刻字」也已脫離生活進入「篆刻」的藝術領域,如不添柴加薪,傳承的火焰也會燭火搖曳,岌岌可危。通過這次的培訓、座談和交流,去文創園區參觀,讓董國華認識到,搭建起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當代教育以及大眾生活之間的橋梁,引導跨界交流與合作,道路才會愈走愈廣。
  • 吊車司機陳令權「篆刻」退休生活
    《怎樣學篆刻》《正反篆刻》《篆字賞析與書寫》《齊白石篆刻字典》《百家姓印譜》《鳥蟲篆大鑑》《甲骨文字典》《精編金石大字典》《白描人物》《中國繪畫寶典》……在陳令權的兩個小書櫃裡,幾百本的書籍清一色都與篆刻有關。「有些是自己從舊書攤上淘來的,有些是朋友送的。」陳令權說,他時常給一些朋友篆刻印章,朋友則投其所好送他篆刻類的書籍。  「樂此不疲,此中有真意。」
  • 廈門市民收藏數十枚漢印 方寸之間藏著跨越千年的愛情
    記者陳璐攝  廈門網-海西晨報新(記者陳璐)漢印,方寸之間,蘊藏著中國古文化。廈門市民周易先生就是個印章迷,專門收集漢印,入「坑」3年,擁有數十件藏品,隨便一件都是千歲級別的「老人家」,講述著千年以前的歷史。  第一枚印是「老朋友」  周易入手的第一枚漢印,便是南北朝時期的一枚官印,上刻「假司馬印」,意為司馬的副貳。
  • 篆刻印章的邊款
    關注我們,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愛上寫字 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今天給大家帶來南京市博物館藏印中的名人印章。
  • 【書畫傳奇】篆刻之美 方寸之間有乾坤
    顧可侖 安徽省青年書協篆刻委員會秘書長,合肥市書協篆刻委員會秘書長,合肥市政協書畫院副秘書長,結廬印社秘書長師從峴居戴文先生。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入展 《全國第八屆新人新作展》入展 《「書聖故裡.中國臨沂」中國書法臨書大會》入展 《「入古出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提名全國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 《第五屆「四堂杯」全國書法篆刻展》獲獎
  • 方寸萬千——湖北篆刻研究院名家作品展
    方寸萬千——中流印社、湖北篆刻研究院名家作品展  暨《湖北名勝印譜》首發式  指導單位  湖北省書法家協會 湖北省書畫研究會  主辦單位  中流印社湖北篆刻研究院  承辦單位  同美術館  展覽時間  2020.11.15-2020.12.15  開幕時間  2020年11月25日(星期三)上午10:00  展覽地點  同美術館  總策劃 昌少軍 | 策展人 謝豔霞 | 藝術指導 桂建民 葉青峰 程遲生 | 學術主持
  • 篆刻創作:篆法、刀法、章法
    篆刻之所以能達到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就在於篆刻不僅有筆意刀味與石趣,而且也能表達金鑄玉琢的微妙感覺。章法就是繪畫的構圖、書法的布白。章法對篆刻來說,似乎比對書法繪畫更加重要。­章法主要是字與邊框的安排,以及處理好這兩者的關係,稱之為「安字法」與「邊框法」。2、在傳統漢印用的四字印中,有一種叫回文印,這種印的文字順序是,右上是第一字,左上是第二字,第三字在左下,第四字在右下。
  • 寬慄而柔立 ——吳明重篆刻作品欣賞
    其作品獲「建國五十周年中青年美展」優秀獎、「慶澳門回歸書畫攝影大展」優秀獎、「西泠印社創意大賽中國印文化創意篆刻大賽」佳作獎、「陝西省第三屆自作詩文書法篆刻展」二等獎。入選「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第二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展」,第六、七屆「西泠印社篆刻展」,第三、四、五屆「陝西省篆刻展」,「秦風書韻·陝西省首屆書法篆刻展」,百年西泠「中國印」「和家園」總選拔賽,「首屆白居易書法篆刻展」,終南印社暨臺灣印社聯展,中日建交四十周年中日文化藝術交流展,金石之約全國印社邀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