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印章的邊款

2021-01-08 騰訊網

關注我們,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愛上寫字

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今天給大家帶來南京市博物館藏印中的名人印章。這些名人印章有出自趙叔孺,錢瘦鐵,黃少牧,談月色,何墨,呂鳳子,方介堪,都冰如等等人之手。

△字亭吾號心盦(王孝煃刻)

邊款楷書「不事刃二三年腕間生荊棘戊午三月為亭吾刊寄漚」。

△雙散鬲齋(陳衡恪刻)\

頂款隸書「雙散鬲齋,師曾」。

△安處齋(黃少牧刻)

現代,石印,方形,獅鈕,通高6.5cm,邊長2.7cm。

△孫文之印(彭丕昕刻)

△逸仙(彭丕昕刻)

「孫文之印」邊款為「中山先生惠存,彭丕昕敬贈。」

「逸仙」邊款為「中華民國元年三月卅日」

△譚延闓印 組庵

邊款楷書「戊辰五月江天刻於白門軍次」十二字。此印為兩面印。

△譚延闓印(錢瘦鐵刻)

邊款白文楷書為「摹漢鑄印祖安法家正之瘦鐵」三行十二字。「祖安」即譚延闓的字。

△延闓書畫之章

邊款為白文楷書「漢印開用此文茲師其意佩謙主人手鐫」十六字。

△陶行知(許德臣刻)

兩面邊款,一面刻「行知先生惠存許德臣敬贈」。另一面刻「丙戊夏日逸廬治印」。「丙戊」即1946年。

△務時敏齋(龔易圖刻)

邊款楷書「張伯太史正少文易圖作」十字。

△希達長壽(王福廠刻)

邊款楷書「擬次閒仿漢之作福廠」。

△夏蟲(談月色刻)

印的一面刻楷書邊款「甲午仲夏敬祝仲子先生七秩大歲,蔡談月色時年六十有四刻於淨業山房」。

△談月色(談月色刻)

兩面刻有隸書邊款「戊寅上巳」,「作於棠溪」。現代(1938),石印,方形,通高1.7cm,邊長2cm。

△憲勝 吳治譜印(唐源鄴刻

楷書邊款,一位「癸酉春日醉石作」,一為「憲勝先生正唐源鄴」

△楊仲子(呂鳳子刻)

邊款楷書「壬午春日鳳子為仲子刻秋九月詠葵識」

△陶行知印(呂鳳子刻)

邊款篆書「鳳先生」。

△右任(方介堪刻)

邊款楷書「庚辰夏至寄呈右公欽政永嘉方巖」十四字。

△祖籍肅慎國今居六代都(趙叔孺刻)

兩面邊款一為「取法漢官印為西園王孫」,另一為「製時丁丑四月叔孺」

△筆力所到花為香(童大年刻)

邊款楷書「鳳威先生屬仿武梁祠題名體刻張光弼句大年」。

△賓虹衣缽(馮康侯刻)

邊款楷書「十八歲一月康侯強」。

△月色畫課(馮康侯刻)

作者馮康侯,邊款「康侯十八年十一月」。

△兵燹餘生(丁小仲刻)

邊款為楷書「乙酉年夏月擬漢印以應瑞生二哥教正丁小仲作」四行二十字。

△蓮花館主(丁二仲刻)

邊款楷書「二仲」兩字。

△渺滄海之一粟(都冰如刻)

邊款刻「仲翁方家正刻,乙酉冰如」,鈐「冰如」二篆字。

△溥侗之印(何墨刻)

邊款楷書:「西園世丈命刻何墨」八字。

△沈葆蔭印(王孝煃刻)

邊款楷書「漢封泥法為亭吾文幾用歲寒刻」。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鐘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裡。璽印的起源或說三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代已出現,在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表徵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相關焦點

  • 學習篆刻打基礎:篆刻技法——邊款法
    一、邊款的起源我們現在參加展覽,或者在印譜裡看名家印,邊款已經是很重要的篆刻組成部分了,這是因為篆刻在幾百年(元代甚至明代以前的是實用印章)的發展積澱下來藝術審美形式,最初的實用印章是沒有邊款的,這是因為印章本身當時的作用僅僅是「物勒工名」,為了標記某個器物製造的有關情況,比如誰製造的,什麼時候製造的,於是需要刻一方印,蓋在器物上,或者是為了某種實用目的,比如授官、徵信的作用
  • 篆刻入門:篆刻的邊款應當如何定位
    這是這套課程的第11課,主要講篆刻署邊款的相關問題。雖然早期的戰國古璽、秦漢印之上無邊款出現,但隨著篆刻藝術的蓬勃發展(邊款的歷史,請看我們篆刻史部分的文章,不在本系列課程之內),在一方印刻好的印上署上邊款,已經成為篆刻創作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一方印刻完了,沒有邊款就不算是完整的作品。本課程仍然以來楚生先生《然犀室印學心印》為線索。
  • 篆刻入門之—必不可少的邊款練習
    作為篆刻的最後一道工序,刻邊款的練習對初學者來講尤為重要,但通常都被初學者們忽略了。他們認定篆刻印底是學習的要點,篆刻邊款比較輕鬆,殊不知篆刻邊款也是大有學問在的。今天小牧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通常的邊款類型。
  • 名家教你捶拓篆刻邊款
    隨著篆刻藝術的蓬勃發展,愛好、學習、從事篆刻藝術人數的日益增長,篆刻藝術的展覽、賽事也愈來愈多,印屏設計已成為篆刻家們展示篆刻藝術的重要載體,而邊款拓片則是展示篆刻藝術和印屏設計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全國書法篆刻展」,還是「全國篆刻藝術展」,但凡有篆刻參與的大型展覽,在徵稿函上,均有邊款不得少於兩方(或四方)的要求,可見邊款對於篆刻藝術展示是不可或缺的。
  • 馬雲豪擲百萬,刻了兩方印章,網友:怎麼只見邊款不見印面?
    韓先生展示印章原來,馬雲先生最近請人刻了兩方印章,章料是兩塊上好的雞血石。好料當然要找好工了,咱有錢歸有錢,但也不能太任性,這麼好的東西,一定得找把好手來刻。細心的網友發現,在邊款當中,韓老爺子寫的是「馬雲先生正腕」,而非「索刻」「雅正」「正之」之類的字眼。了解書畫的人都知道,所謂「正腕」,是向業界專家請教之用詞。韓天衡先生也曾為國畫大家陸儼少先生治過印,在邊款上僅僅用了「為儼少先生刻」幾個字,連個「正」字都不給。
  • 篆刻印章,於方寸之間顯氣象萬千
    篆刻印章簡介:篆刻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指雕刻印章的藝術。因刻印時先在印材上作篆字,再加鍥刻,故稱篆刻。印章,信也,權也。古往今來,印章是權力、身份的象徵;是責任、信用的體現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愛之物。
  • 嘉德拍賣會上的當代名家篆刻作品
    邊款:乙丑夏子建作於香島之昂然齊案閣。                        徐雲叔,1947年2月生,祖籍江蘇吳縣。師承白蕉、陳巨來等。1980年加入西泠印社。現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員、海上印社副社長,出版有《徐雲叔篆刻》等。
  • 印章款識裡的「朋友圈」
    由於作為文人篆刻的印章本身具有一定的交流屬性,加之所涉及的文人又往往涉足詩文書畫等多個領域,所以邊款多呈現出圖文並茂的形式。富有詩情畫意的同時,這又成為了解篆刻家與朋友間交往情況的一面鏡子。 關於文人篆刻邊款的產生,有人認為始自元代的趙孟睿,但是影響最大的說法則來自清代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陳鴻壽。
  • 刻印邊款的技巧講解——牧心印社
    對於篆刻知識,如何製作邊款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對於初學者來說,怎麼學習製作邊款比較快速上手?然而他們還未曾清楚邊款跟學習書法一樣是有臨摹的,小牧覺得學習印刻邊款跟學習書法一樣,首先要把臨摹當作核心來學習,到一定程度後便可創作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 書法篆刻:印章的空間,即是人的心靈空間
    不過,當篆刻家能嫻熟地從容運刀之際,他還能對「道」的重要性同樣認識麼?楊士修認為所謂神也,非印有神,神在人也。人無神,則印亦無神。葉舟認為印外求印者,用閎取精,引伸觸類,神明變化,不可方物。這些認識均已超越於技,稱得上通曉印之精神的決定意義了。
  • 趙之謙「流傳」的篆刻學習路線圖
    包括自己97方自用印在內,他刻印的總數也不到400方,有說360方的,有說380方的,總之,一生的創作量極少,相比其他大師,他少多了:吳讓之說自己近「60年刻印以萬計」,陳巨來說自己「平生刻印不下三萬方」(如以20歲拜趙叔孺為師起,他也是刻了60年,刻印量是吳讓之的三倍,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趙之謙比他們少多了,這種少不單單是趙之謙活的歲數小就可以解釋,還有其他原因。
  • 印壇名家張鈞 帶孩子玩篆刻、拓片
    N海都記者 黃飛燕 文/圖 海都訊 手握刻刀,與「頑強」的印章石來一次刀鋒對抗;輕敲拓包,把「碑文石刻」的精緻細美拓上宣紙……6月6日,海都特邀我省印壇名師張鈞,帶領30名海都小能人、海都小記者,動手體驗篆刻和拓片技藝。
  • (未發)朱屺瞻與齊白石的七十六方印章
    □蘇 晨一我喜歡篆刻,藏有已故篆刻大家如錢君匋、周哲文等友人為我刻的不少印章。嶺南多雨,有時候要把印章搬出擦拭一下,一時想起許多往事。先說一個齊白石、朱屺瞻兩位大畫家刻在印章上的友情故事,他們鐫刻在印章上的深情,終生不渝。1983年6月1日,我奉命去濟南公幹。當時從廣州去,要先坐飛機到上海,從上海再轉去濟南的火車。
  • 篆刻46個小知識,你都知道嗎?
    傳世的給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較多,用刀如刻如鑿,書法風格表現為舒放自然,從而成為一個時期篆刻風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國傳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鑿款比較草率,官印未見鑄印。 13、朱白文印 朱白文相間的印式在漢印中很見巧思,據說起自東漢。
  • 細數趙之謙104方印章
    君匋藝術院是桐鄉市政府為收藏和陳列當代書畫篆刻家錢君匋捐贈家鄉的4083件書畫、印章、書籍等珍貴文物,於1987年建造的,佔地七畝。 在印章邊款的創造上,趙之謙開創了前無古人的新天地,他最早於印章側面刻上了陽文邊款。 「104方印章中,尤以『餐經養年』一印最為珍貴。」沈惠強說,餐經養年印章為青田石質,體高6.1釐米,面縱寬均為4.3釐米,在此方印章的一側面刻有一尊圓雕觀音蓮花座像,另外三個側面均以魏書陽文刻側款。趙之謙將六朝畫像及魏碑陽文引入邊款,前無古人,在篆刻史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 印外求印:趙之謙篆刻特輯(四)
    趙洲《試論趙之謙篆刻邊款的創新性》,王燕禎《趙之謙印章款識研究》與邊穎《趙之謙篆刻邊款藝術研究》是對趙之謙篆刻邊款風格及成因的研究,惜幾篇碩士論文的選題相似度過高,減弱了其應有的學術價值。並且進一步梳理這一理論的發展過程,吳昌碩、黃士陵從篆刻實踐上完成了該理論的發展,王光烈、葉銘則在理論上作了辯證總結。張小莊《趙之謙研究》將趙氏「印外求印」思想與其篆刻藝術的實踐相結合論述,亦多有見地。  韓天衡編訂《歷代印學論文選》以及鄒濤注《趙之謙印論選》對趙氏印學論著、印章邊款做了系列的著錄與註解,方便了讀者對趙氏印學思想的研究。
  • 一帖詳解印章的前世今生
    元八思巴文公印的一大特點就是背款皆為漢字,這也是今天我們識別八思巴文的最重要依據。 元公印印面構成的一大特點是印邊加寬,有時竟達印文筆畫寬度的6—10倍。而隋唐宋初,印文與印邊往往等寬,以後印邊不斷加寬。
  • 蕭漢篆刻┃一刻千金 當代篆刻名家邀請展
    文/駱芃芃 肖春光,當代青年篆刻家,擅篆刻和書法,更精元朱文印。記得在四年前,春光曾經出版過一部印譜,收集的印章作品大多是平日裡積累的無主題創作。那部印譜的序言也是我作的。他的印章中流露出的那種綺麗、清奇、俊朗躍然紙上。春光已經找到了自己創新的路徑、自己篆刻的語言和立志繼承傳統銳意創新的決心!春光的書法在清人鐵線篆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唐宋篆書中的玉筯篆風,自成風貌,特色鮮明。當然,學習是艱苦的,探索是艱辛的。目前春光的道路並不平坦。他的探究也不都是盡如人意。他還需要更加廣博的學識和閱歷去豐富自己,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歷練去提高自己。
  • 寬慄而柔立 ——吳明重篆刻作品欣賞
    其作品獲「建國五十周年中青年美展」優秀獎、「慶澳門回歸書畫攝影大展」優秀獎、「西泠印社創意大賽中國印文化創意篆刻大賽」佳作獎、「陝西省第三屆自作詩文書法篆刻展」二等獎。入選「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第二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展」,第六、七屆「西泠印社篆刻展」,第三、四、五屆「陝西省篆刻展」,「秦風書韻·陝西省首屆書法篆刻展」,百年西泠「中國印」「和家園」總選拔賽,「首屆白居易書法篆刻展」,終南印社暨臺灣印社聯展,中日建交四十周年中日文化藝術交流展,金石之約全國印社邀請展。
  • 戲說印章那點事兒~
    學篆刻、看教程,關注:篆刻微刻,免費領取60G名家印譜和篆刻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