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七公主
說起動物與人這類題材的電影,大家比較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忠犬八公的故事》《流浪貓鮑勃》,以及2017年的《一條狗的使命》等等。
今天推薦的這部電影,同樣是從動物出發,結局溫馨至極,催人淚下。
而它與上述電影最大的區別在於,採用了劇情+紀錄片的形式來拍攝。
《為你取名的那一天》
目前影片的豆瓣評分高達8.4,且好於了85%的劇情片。
(該片我已備好片源,如果想看,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雖說這是部關於寵物的電影,但也不是單純講萌寵,而是小動物的價值,生命、希望、救贖。
不要為了所謂的虛榮心而養寵物,然後輕易拋棄!
其實說這部電影是「紀錄片」會有點牽強,因為導演只是巧妙的增加了兩個人物和一個簡單的故事。
不過可以保證的是,電影中的採訪都是以真實為依據的,包括片中一群無私為寵物們的生計而努力的人們也是本色出演。
在日本,法律規定貓狗等寵物,必須由主人擔任飼養責任。
沒有主人的貓狗,必須送到收容所,處以安樂死。
收容所每天都會接收的新成員,它們被收入後就開始等待新主人來收養,而它們的生命便將開始倒數,僅僅只有七天是期限。
所以,只要進入收容所的絕大部分流浪犬都會被安樂死。
尤其那些從未與人接觸的流浪犬。
流浪犬並不都是兇惡的,其實很多都很膽小怕生。
紀錄片中,一隻流浪狗被送進收容後,全身發抖就一直沒停過。
另外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收容所裡的也有大量溫馴乖巧的寵物犬。
他們大多是意外走失。
也有很多是因為主人搬家、出國、失業等等因素而被拋棄的。
收容所曾經還收過掛著名牌的走失犬。
大家本以為有名牌,有電話號碼,狗狗可以倖免。
但當收容所打電話過去時,對方卻說:「啊…是我的,但是我又養了一隻新的舊的就不要了...」
吉田小姐是千葉縣流浪動物愛心組織的副會長,她的工作是檢查每隻流浪狗的個性和健康,然後確認它們是否能被收養。
整個收養環節十分嚴謹,狗狗檢查合格後,會先住進寄養家庭裡。
這一方面是讓狗狗適應家庭生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減少安樂死的數量。
然後狗狗會送到「相親站」,和未來主人相認領。
認領過程十分苛刻,吉田小姐會確認對方的職業、收入和家庭情況。
因為認領寵物不是買賣東西這麼簡單,認領寵物,其實就是在家人重聚的過程,認領後再拋棄,這只是重蹈覆轍,進一步傷害狗狗的感情。
另外一些的確熱心的阿姨,吉田小姐也會仔細衡量。
因為狗狗的壽命有十幾年,如果收養者不能長期飼養,將來狗狗老了還要流浪街頭……
那倒不如開始就斷了這份緣分。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中的愛寵人士都有點偏執,然後邋遢、生活太寂寞……這是偏見。
雖然不想承認,但這種偏見的確大量存在。
片中,就採訪了一位收留了幾百隻流浪貓和流浪狗的中谷小姐。
說實話,中谷小姐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有點我們偏見中的樣子。
但看到她年輕時的舊照時,那些所謂的偏見讓我們不得不自慚形愧。
一個真正的愛犬愛貓人士,他們是真的熱愛動物,並做出了巨大努力和犧牲。
在日本311大地震,福島核電廠爆炸後,福島的居民被疏散,但寵物、動物被全部留在了那裡。
地震兩個月後,中谷小姐和其他愛心人士回到福島,那些寵物們全部成了流浪動物,幾乎在自生自滅,但就算他們來了,他們也救不了所有的動物。
因為數量太大,而且總會有遺漏,沒救完的,他們也只能留下點食物……沒有其他辦法了。
愛心人士一直在努力著...
而他們努力的目標不過是減少這種無所謂的犧牲。
幸好這些愛心人士還是有的,大地震四年後,中谷小姐和愛心人士已開始批量管理流浪動物。
他們接收流浪動物,也接管不能繼續被飼養的寵物。
總之不能讓它們在外流浪,然後接受隨時被安樂死的命運。
同樣,他們也會把這些訓練過的寵物,帶到一些可收留的養老院,有寵物陪著,老人們的生活其實也會開心充實地多。
對一件事情,辦不辦得到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沒用心去做。
中谷小姐的組織會每個月帶狗狗安排見一見他們的主人,那些因為各種因素不能繼續撫養的老人們,每個月都期待著那一天,每一次也都會親自送別。
最後,最重要的是愛心組織都會給動物們做絕育手術。
這是為了避免流浪動物泛濫的最佳方式,每個主人都有責任帶寵物做這個手術。
除非你有能力撫養它的後代。
相比以前越來越多人喜歡養寵物了,但其實這對流浪動物並沒有幫助,
因為很多人希望自己養到的是「純種」。
為了達到這種效果,不法商家讓動物「近親繁殖」,而近親繁殖很容易導致天生缺陷,動物也是一樣。
得到一隻純種的代價就是無數次殘缺的新生命,最後,這些新生命再被遺棄。
如果願意收養寵物,不如轉換下方式,用「領養代替購買」。